八、小孩每天睡多长时间好
自新生儿出世到他的身体长至成年人的水平,前后要经历婴儿期、宝宝期、童年期和青春期,大约需要20多年时间。婴儿出生后的第1年内,身长增加20~25厘米,是出生后增长最多的1年,1~2岁增长10厘米,2~9岁每年增长4~5厘米。在青春期(10~19岁)的前3~4年内,身高又出现一次“突增”,女孩在10岁时的高峰年增长为10~12厘米。男孩出现增长高峰比女孩晚2年,因其峰值下降缓慢,所以使男孩往后的身高总是超过女孩。
要使儿童少年生长发育良好,必须从小培养他们按时进食和定时睡眠。据多年来的研究发现,出生第一年的新生儿在沉睡时就起初出现脑电慢波诱导生长激素的分泌。10~12岁的少年在夜晚10点至清晨沉睡中,出现较低峰波地分泌生长激素。17~20岁青年。在睡眠中也会出现非常强烈的生长激素分泌。孩子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生长激素的作用。由此可见,定时睡眠与按时进食同等重要。儿童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越长,例如婴儿一昼夜的睡眠需要保持14~18小时。1~3岁为13小时,即白天睡2.5小时,晚上还要睡足10.5小时。3~6岁为11~12小时;7~9岁为10~11小时;10~12岁需睡9~10小时,13~18岁至少也得睡眠8~9小时。家庭应该尽量地给孩子创造合适的生活条件,就像托儿所、宝宝园那样,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如控制好白天的睡眠时间,保证他们夜晚不吵不闹,按时上床,睡眠充足才能长好身体。
九、过度嗜睡须找原因
通常而言,儿童只要在应该睡觉的时候睡眠充分了,白天总是精力充沛的。然而,有少数孩子却被称为“瞌睡虫”。他们哪怕晚上睡眠时间能够得到保证,白天还是经常打瞌睡,自己无法控制,总的睡眠时间大大超过了同龄儿童的正常睡眠时间,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过度嗜睡。
过度嗜睡突出的表现是白天睡眠时间过多、睡眠次数过多。有的孩子从宝宝时期起,就显著比一般孩子睡得多,有的孩子则从青少年时期才表现出多睡。宝宝经常是玩一会儿就打瞌睡,学龄儿童则多表现为上课容易打瞌睡。
过度嗜睡的原因:有的是因为夜间睡眠质量不好而白天嗜睡,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夜间睡眠时反复出现呼吸暂停而伴有白天的过度嗜睡。
并非因夜间睡眠不足而造成的白天过度嗜睡,主要与大脑发育问题、脑神经系统的疾病及某些躯体因素有关,这些因素造成了大脑皮层的觉醒不足。先天性大脑觉醒不足与大脑发育在关,除了过度嗜睡的症状外,还往往伴有在清醒时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多等症状。后天的觉醒不足,可能是一氧化碳中毒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癫痫等原因所造成。
在夜间睡眠时出现反复呼吸暂停,白天则过度嗜睡的现象称为呼吸暂停一过度嗜睡综合征。该病的发生机制不非常清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呼吸中枢的一过性功能低下,造成短暂的呼吸障碍;另一种是因为呼吸肌松弛或其他原因造成呼吸道阻塞,例如肥胖儿童的咽喉部脂肪较多,平卧时阻塞气道,有的儿童是因咽后部的腺样体肥大。气道阻塞的患儿还会有夜间打鼾的现象。该疾病有家族倾向。
还有极少数的儿童白天经常出现不可抗拒的突发性睡眠,在1~2分钟内即入睡,通常持续10~15分钟。由于人睡快而且不分场合,孩子经常突然摔倒。因此要尤其注意安全。
过度嗜睡的治疗应根据不同原因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大脑觉醒不足的儿童难以去除病因,可用中枢兴奋剂治疗。有呼吸道阻塞的儿童则尽量消除病因,如腺样体肥大切除术、肥胖儿减肥等。孩子由于嗜睡,经常会出现意外事故,所以家长还要多加防范。
十、给宝宝选好枕头
正确地使用枕头,有利于孩子头部的血液循环,协助调节神经、体液的代谢活动,促进宝宝身心的健康发育成长。
不少年轻的父母想当然地认为:宝宝个子小,他们用的枕头只要比大人的枕头缩小一些就行了,这是不对的。初出生的宝宝,脊柱基本是直的,或轻度向后突,这样平躺着睡觉,背和后脑勺在同一个平面,背部的肌肉松弛、舒适。婴儿头大,几乎与肩同宽,侧卧时头和身体也在同一平面,比较自然。因此,这个时候的宝宝没有必要使用枕头。倘若怕吐奶,能够将上半身适当垫高一点。孩子长到3个月后,起初学抬头,爬时能用两肘支起上半身。脊柱颈段出现向前的生理弯曲。躯干生长加快,肩部增宽。6个月后起初能坐,胸段脊柱出现向后的生理弯曲。脊柱不再是直的,为了维持睡眠时生理弯曲,保持体位舒适,3个月后才能给宝宝用枕头。
婴儿的枕头不宜过大,要轻便柔软,透气吸湿,可用灯芯草、薄绒等做枕芯。也可把泡过废弃的茶叶收集起来晒干,作枕芯材料颇经济实用。枕头高度以一寸左右最为适宜。应避免让宝宝使用大人的枕头。大人的枕头对于他们而言往往太高,易加大颈胸椎的弧度,使中胸椎的受力面积变小,局部压力变大。孩子的脊柱有很多软骨,并未定型,久而久之,就会出现驼背、斜肩等畸形,还可造成肌肉萎缩。高枕或软硬不均的枕头也可造成肌肉疲乏或诱发落枕。头部抬得过高,颈部过度弯曲,就会使气管受到压迫,呼吸不协调,睡梦中容易惊醒,醒后还有头晕、呛咳。表现为精神欠佳,食欲不振。
十一、如何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
排尿习惯可从小儿6~7个月时起初训练。白天在小儿睡觉前后或吃奶后,解开孩子的尿布,双手握住他的大腿,并配以“嘘嘘”声,使孩子排尿的感觉与时间、姿势和声音联系起来,形成排尿的条件反射。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只要解开尿布,摆出特定的姿势,听到“嘘嘘”声,就会解出小便。9~12个月后,可训练孩子坐在便盆上解小便。亦可辅以“嘘嘘”等。每次坐盆小便的时间不应超过3分钟。倘若孩子出现反抗、哭吵等,不必强求,可稍延后训练。
孩子晚间的排尿次数随着夜间哺喂次数的减少亦会逐渐减少。大多数孩子在整个晚上要排尿1~3次。大婴儿可在每晚固定的时间唤醒孩子小便,也可在孩子尿湿后换上干净尿布。倘若孩子用纸尿裤没有红臀等不良反应,则可在睡前排尿后换上纸尿裤,让大人孩子都能安睡一晚。1岁半以后,晚间排尿前常会翻身等,此时可叫醒孩子起床排尿。
排便习惯的训练类似于排尿习惯。孩子大便前通常都会有面红、使劲、发呆等表情,此时家长应即刻解开孩子的尿布,握住大腿,辅以“嗯嗯”的使劲声,使小儿形成条件反射。如孩子的排便较有规律,可在每天固定的时间训练排便,通常在饭后比较容易成功。9~12个月后同样可训练坐便盆排便,每次坐盆的时间不宜超过5分钟。
在训练孩子大小便过程中,家长应耐心,无法要求过高。如冬天或大量喝水后,尿量增加,容易尿湿。经过训练,通常1岁半左右的孩子可穿满裆裤,3岁左右的宝宝基本能控制大小便,偶尔仍会有夜间尿床的现象。
十二、教孩子学会刷牙
2岁的孩子20颗乳牙已经长齐了,这副乳牙要到6岁以后才陆续脱落换上恒牙,所以乳牙要担负4~5年的咀嚼食物的功能,与孩子的营养关系极大,要好好地保护乳牙。刷牙是保护乳牙的最好办法。刷牙的目的是把残留在牙齿和牙缝的食物刷干净,起到保护牙齿和口腔清洁的作用。倘若不刷牙,口腔里和牙缝中的残留的食物在细菌的作用下就会变质、发酸,破坏牙齿,产生龋齿(俗称虫牙)。孩子有了龋齿后,吃东西产生酸痛,影响进食,使孩子消瘦,容易生病。2岁~3岁的孩子就能够学会刷牙了。给孩子准备一把儿童牙刷和牙膏,妈妈和宝宝一起刷牙,教孩子先用温开水漱口,然后顺着牙缝刷,上牙从上往下刷,下牙从下往上刷,再将牙刷平放,来回刷咀嚼食物的牙齿面,前后左右都刷遍,把牙缝刷洗干净,然后再用水漱口。刷牙要刷一定的时间,最好不少于3分钟,不要马马虎虎随便在嘴里捣咕两下就了事,这样起不到保护牙齿的作用。刷牙不要前后横刷,因为横刷不但刷不掉牙缝里的食物残渣,还容易磨损牙龈和牙齿,引起牙龈出血、牙周炎等毛病。刷牙一天至少坚持早晚两次,晚上睡前一次,清晨起床后一次,尤其是晚上睡前刷牙对保护牙齿更为重要。每次吃东西后养成喝水或漱口的习惯,对保护牙齿、清洁口腔也有益处。
十三、龋齿防治应从小做起
人的一生有两口牙,最先萌出的叫乳齿,共20颗,多在2岁左右出齐;到6岁后乳牙陆续脱落,随之萌出的叫恒牙,通常到12岁左右替代完毕。恒牙保护的好可伴你终生;不然人未夭牙先脱。乳牙的好与坏也直接影响着恒牙的健康与长寿。所以,防治龋齿至关重要,应从小做起,年轻的父母应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喂养习惯
从起初吃奶做起,一不要养成嗜甜的习惯,二不要含着奶头或糖块入睡的习惯。因入睡后,唾液分泌和吞咽动作减少,潴留在口腔内的奶汁或果汁为腐蚀牙齿的细菌繁殖提供了充分的养料,能使牙齿广泛受到损害,此情况以3~4岁时最为突出。若已经养成含奶头或糖块睡觉恶习的孩子。应马上纠正,越早越好,不然后悔晚矣。
2.家长应养成为宝宝刷牙的习惯
这一习惯在有乳牙萌出时就应进行。刚萌出没几颗牙时,应在每次喂奶或进食后用干净纱布蘸茶水擦拭牙面。清除食物残渣及牙垢和细菌斑点。因茶叶中含有氟素,能增强牙齿的抗龋能力。当1岁半左右,牙齿稍多时,可用软质儿童牙刷刷牙,可用含氟牙膏。牙膏用量要小,不然婴儿不易接受。刷牙先从牙龈起初,向牙冠部移动,舌侧、颊侧、牙冠面都要刷到,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面面俱到”,切忌不可横刷;像拉锯割树一样刷,久而久之,可造成牙颈部契状缺损,冷热酸甜刺激牙齿,疼痛难治。
3.培养儿童饭后漱口、早晚刷牙习惯
当孩子2岁半左右20颗牙齿基本萌出时,可教孩子自己刷牙,做到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养成这一良好习惯,关键在父母的重视程度。要视刷牙如同换尿布一样重要,这样能使儿童患龋齿率显著下降,将受益终身。
4.加强母孕期及6岁前儿童的营养
通常讲发育不良、钙化不全的牙齿更易患龋齿,而乳牙的牙冠部分大都是在出生前发育和钙化的;恒牙的牙冠是在出生后到8岁期间发育和钙化的。所以在此期间加强营养,对牙齿的发育非常重要,年轻父母应引起高度重视。反之,孩子8岁后不管你再加几倍地为其增加营养,就对牙齿发育而言,也起不了多大作用。有报道孕妇经常饮用含一定氟化物的水(浓度为0.7~1.2/100万),能显著减少小儿龋齿患病率。8岁前的孩子经常饮用加了适量氟化物的水,发生龋齿的机会要减少65%。当然,过多地摄入氟化物可发生氟中毒,易长氟斑牙,应留心。
5.合理选用牙膏和牙刷
12岁以前为乳牙恒牙替代期,最好用含氟牙膏和其他牙膏交替使用。12岁后可根据口腔疾病情况和各种牙膏的特点酌情选用。通常不要长期使用一种药物牙膏,因口腔细菌易产生抗物性,或者某药物对身体产生毒副作用。如长期用含氟牙膏,牙齿吸收氟量增加,会产生氟斑牙;脱敏牙膏中含有甲醛、三聚甲酸等,长期使用对健康没有益。因此,最好是药物牙膏与不含药物牙膏交替使用,才能利于口腔病的防治。牙刷的选择同样重要,儿童齿龈娇嫩,易出血,还有些人牙龈萎缩,牙根暴露,应选用软毛牙刷。通常人选用稍硬质的牙刷为好。过于硬的不益应用,再就是选用牙刷的大小,刷牙要“面面俱到”。这就要求牙刷能在口腔中上下、内外运用灵活,大牙刷不适宜,达不到这个目的。按这个要求,商店目前出售的“儿童牙刷”,用于儿童却过于大了,成人用这种牙刷也不显得小。还有,牙刷毛用到向两边歪斜或是刷毛分叉时就不应继续使用,应更换新牙刷,因为这样的牙刷起不到清刷牙缝污垢的作用。
6.定期检查牙齿。发现龋齿及早治疗
以上防龋齿都是家长和儿童自身执行的。除此还必须借助医生的技术,早日发现,早日治疗。通常每半年检查一次为宜。
十四、孩子在5月份长得快
继严寒的“冬眠”和初春的“复苏”之后,自然界的万物又进入生机盎然的阶段。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5月。是一年中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效能高潮期。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一项调查报告表明,儿童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四季中并不相同。长得最快的是在5月,平均达到7.3毫米;长得最慢的是10月,平均只有3.3毫米。
各种绿色植物吸收大量二氧化碳,释放出新鲜氧气,并含有大量被称之为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新鲜氧气对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良好的作用,可促使细胞代谢活跃,免疫功能增强。另外,阳光中含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红外线可促进血液循环,刺激骨髓造血;紫外线能杀灭皮肤中的细菌,加速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改善血液中钙、磷代谢。这些因素都能使孩子长高,并能预防贫血和佝偻病的发生。因此。家长和老师们在这个季节要给孩子们更多的时间到室外做各种运动和游戏。对于那些还不会走动的婴儿,父母和阿姨们在好天里应多抱他们到室外做些被动运动。医学家指出:运动对儿童的健康和长高而言比牛奶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