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南怀瑾谈优秀孩子的经典教育
49086500000042

第42章 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

一个人有过错不要紧,只要能改,能改过就好了。如果有过错而不肯改,这就是大过,真正的过错了。

——南怀瑾《论语别裁·小忍与大谋》

【精彩导读】

人总是会犯错的,关键在于能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不掩饰,不推卸,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南怀瑾先生讲,孔子对于过错的看法是,一个人犯错不要紧,人难免有过,只要能改就好了。但是有了过错,却不肯改,这就是真正的过错了。

在南怀瑾看来,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很容易发现。每个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自己绝对晓得,但是人类有个毛病,尤其是那些不是真有修养的人会有这个毛病,而且这个毛病很难改过来。这个毛病就是,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但第二秒钟就会为自己找出很多理由来,以便支持自己的错误完全是对的,然后越想自己越没有错。尤其是那些事业稍有成就的人,特别容易犯这个毛病,而且这个毛病一犯,是毫无办法的。这就是子夏说的:“小人之过也必文。”子贡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对此,南怀瑾先生解释道,小人为人处世,对于自己的过错,总会想方设法找出许多理由,把过错掩盖起来。人对于自己的过错,其实很容易发现,而有的人,明明知道自己错了,下一秒钟就找出很多理由来,为自己开脱。而真正的大丈夫有过错,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他会承认,就好像太阳和月亮一样,偶然有一点黑影,大家都能看得见,等一下就会过去,仍然不失原有的光明。所以说,一个人如果能够一发现自己的过错,就勇于改过,才是真有学问、真有道德的人。

孩子往往缺乏是非观念、责任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认识不足,也就不知道改正。随着道德感、羞耻感等高级情感的发展,孩子将逐渐学会知错就改。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犯错了,不要动不动就责骂孩子,而应耐心地告诉孩子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当孩子认识到他的错误后,我们还要告诉他错误不是不可挽救的,只要改好了,就可以得到原谅。此外,我们自己犯错后更要勇于认错,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能更好地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的观念。

【亲子诵读】

《论语·学而》节选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解析: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德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论语·子张》节选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解析: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们都仰望着他。”

《论语·卫灵公》节选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析: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左传·宣公二年》节选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肠熊蹯不熟,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唯群臣赖之。又曰:‘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兖不废矣。”

解析:

晋灵公不遵守做国君的规则,大量征收赋税来满足奢侈的生活。他从高台上用弹弓射行人,观看他们躲避弹丸的样子。厨师没有把熊掌炖烂,他就把厨师杀了,放在筐里,让宫女们用头顶着经过朝廷。大臣赵盾和士季看见露出的死人手,便询问厨师被杀的原因,并为晋灵公的无道而忧虑。他们打算规劝晋灵公,士季说:“如果您去进谏而国君不听,那就没有人能接着进谏了。让我先去规劝,他不接受,您就接着去劝。”士季去见晋灵公时往前走了3次,到了屋檐下,晋灵公才抬头看他,并说:“我已经知道自己的过错了,打算改正。”士季叩头回答说:“哪个人能不犯错误呢,犯了错误能够改正,没有比这更大的好事了。《诗·大雅·荡》说:‘事情容易有好开端,但很难有个好结局。’如果这样,那么弥补过失的人就太少了。您如能始终坚持向善,那么国家就有了保障,而不止是臣子们有了依。《诗·大雅·烝民》又说:‘天子有了过失,只有仲山甫来弥补。’这是说周宣王能补救过失。国君能够弥补过失,君位就不会失去了。”

【故事链接】

周处除三害

西晋时期,有一个名叫周处的人。他自小没了父母,又不听长辈的管教,到处惹是生非,打架斗殴,横行乡里,当地的百姓都很讨厌他。当时,百姓们将村子旁边河中的蛟龙、山上的白额虎和周处并称为“三害”。

后来有人就问周处:“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蛟龙和猛虎,证明一下你自己的实力呢?”周处听了,为了证明自己比蛟龙和猛虎更厉害,决定去和蛟龙、猛虎搏斗。他上山击毙了猛虎,又下河斩杀蛟龙。经过了三天三夜,终于将蛟龙杀死了。周处3天没有回来,乡亲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都高兴地互相庆祝。周处提着蛟龙的脑袋回到村里,看到乡亲们互相庆贺,这才明白,自己已经被大家痛恨到了极点。于是,他痛改前非,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清廉的好官,被家乡的人们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