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医生
49085700000031

第31章 培养孩子心理咨询(1)

怎样教孩子重视实用技能

比尔·盖茨可以说是现在世界的首富,可是他却给自己的孩子树立了怎样合理花费的典范。中国有句古话说“豪门出败子”。盖茨深深认识到了金钱会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伤害,他把钱捐给慈善机构,也不让自己的孩子挥霍。在最近几年,盖茨和妻子累计向社会捐款就在10亿美元以上。他可以向不认识的人如此大方,对自己的孩子却很“吝啬”。他曾宣称:不会给孩子们留下很多钱。因为在他看来这对孩子没有好处。在盖茨的影响下,他的孩子虽然生在富豪之家,但却懂得节俭,他们知道:一切只能靠自己奋斗。

不但如此,盖茨还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给孩子们树立了生活朴素、不浪费的好形象。一次,盖茨开车到希尔顿饭店开会,因为到时已经很晚了,没有车位,有人建议把车停到饭店的贵宾车位,盖茨马上反对:“不行,这要花去12美元呢!”对于盖茨而言这12美元真是太微不足道了,但盖茨却懂得花钱要像炒菜放盐那样:盐放少了,菜就会变得谈而无味;盐放多了,菜就会变得苦咸。哪怕只是几分钱,也应该让它发挥出最大的效用。盖茨的行为告诉我们,人只有用好了自己的钱,才能真正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只有知道怎么花钱的孩子,长大以后才能独立生活。反观我们身边的家庭教育,有几个人与盖茨做父亲的原则相同?现在好多家长,对于掌上明珠的独生子女,惟恐吃到什么苦,受到什么累;或者自己曾经受过好多磨难,现在不想让孩子吃苦头了,于是面对孩子的要求出手大方,对于孩子的各种要求有求必应,过年压岁钱甩手就是几百几千元,他们嘴里还常说:“我的这些钱将来都是你一个人的了!”在无形中让孩子在思想里认为:反正我以后不用努力也可以生活得很好。家长在无意中种下了祸根:由从小挥霍金钱开始,以步入歧途走向监狱终结。正应了一句古话“成由勤俭败由奢”,这种父爱、母爱,真是爱之深,害之深。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健康和幸福,请多学一学盖茨的“吝啬”吧,不要因钱害了孩子。同时,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多教孩子一些实际的东西。

当前,我们的家庭教育亟待走出四个心理误区:

1.补偿心理。在生活之中,有的家长因自己小时曾经受过挫折,把挫折看成了人生的遗憾,当他们成为家长后,为了避免孩子走上自己的“老路”,就经常给予孩子格外的关怀,使孩子产生了依赖心理,使孩子长大以后不能独立生活和工作。

2.攀比心理。在社会大群体中产生了这种心理:家长把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家长的这种比较通常不能一分为二,他们只看到了别人的优点,没有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动不动就批评孩子,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悲、嫉妒别人,甚至变得孤僻。

3.从严心理。现在好多家长逼着仅仅几岁的孩子去学钢琴、画画等,逼着有升学压力的孩子看大量试题,使孩子们的生活没有一点轻松。孩子在这种环境里,不仅身心受损,还可能会精神不集中、失眠等。

4.放纵心理。个别家庭没有看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等对教育的重大影响,对孩子的行为和交往等不闻不问,最终使孩子走上了黑暗的道路。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各国的教育界可以互相学习。

美国的教育体制是小学6年,初中3年。

美国五年级的孩子应能列、读表格,能做加减乘除分数运算;能利用图书馆查资料;能利用笔记整理综合信息;能独立撰写报告和短文;能独立写信函;能独立把书籍按类整理;能表达出书的重点;能有针对性地发表评论。

六年级: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理解几何图形之间的相互关系;能用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能独立完成研究计划;能通过一些用具理解世界;能够论述当代发生的一些问题;能够论述自己的身体系统。

初一:能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各种能力,知道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问有依赖性;能初步使用实验室的设备;能理解一些逻辑概念;能了解美国的历史和其所在州的历史,了解各级政府的职责所在;了解做人的尊严、正义与和平等原则;能比较广告与产品的不同。

初二:知道怎样保持心血管健康,不断增强自己的耐力、灵活性及力量;知道怎样使用参考工具书,并已经尝试使用国际互联网的参考书,了解了工业化对社会及其个人的各种影响;了解了美国能主导国际社会的原因;了解了公认的重要文学、音乐作品,并了解了这些作品为何能反映和影响它所在的那个时代;了解了社会和文化的复杂性。

初三:掌握了生命的延续及生命间的作用;能解释评论新闻和文学作品;了解世界上的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制度;了解民主制度的原理;清楚世界上发生的大事;知道运动对人体的好处,清楚平衡饮食的好处。

通过上述美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标准,家长们就会发现,中国孩子的教育标准过于脱离生活和社会,家长不应把学习标准看成非学术性和理论性的,要重视孩子动手和实践的能力。

要知道,人们之所以读书、学习,目的就是为了加以利用。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要想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必须通过运用来实现。

同时,我们所学习的书本知识,是前人的直接经验总结后的结果。随着客观世界的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对客观世界的知识也要进一步地进行完善和丰富,这也是人类进步的一种形式。牛顿在对自然界进行长期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了支配自然界的三大定律,并为经典物理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并未到此止步,随着研究范围的转变,人们惊讶地发现牛顿定律竟然失灵了,经过科学家们的不断探索,最后爱因斯坦发现了狭义和广义的相对论。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会发现更多的新规律,这种不满足现状,不迷信书本的精神,才会使人类的认识逐步深化。随着学以致用的不断深入,认识的不断提高,书本知识的不断发展,要求孩子读书而不迷信书,要用批判的眼光审视前人的直接经验,并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

怎样做好孩子的人生规划

孩子身心发展有一个过程,在知识增长,道德认识,情感培养,行为控制,身体素质等方面,都是随着年龄增长逐步加深的。

近年来,出现了令教育学家十分担忧的问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在孩子心理生理还无法接受的年龄,就灌输了一大堆孩子根本无法接受的知识,并用大人的意识横加干涉,早期定向,设计各式各样的未来,而不考虑孩子是否能够承受。

尽管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重智力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往往欲速则不达,把孩子本来就有的创造潜力淹没了,有时还要付出更为巨大的代价。

我们不仅要给予孩子知识灌输,而且要让孩子在身心愉悦中接受知识和道理。

美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大多有成就的人,他们的意志、兴趣、爱好、理想、性格等都同幼年时家长比较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孩子天性有直接影响,使孩子从小富于好奇心,敢于发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使孩子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

由此看来,家长对孩子智力发展的要求,必须是适当的,高于孩子原来的水平,经过努力能达到的,要给予他们希望和信心。

这就需要家长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教育孩子不是为了他能在眼前背几首儿歌,念几句名言,而是为孩子将来奠定认识问题和理解问题能力的基础。

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有的不惜代价,或让孩子参加训练班,或亲自教授,进行学前培养。应该说这是件好事,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某些特长,如唱歌、跳舞、弹琴、绘画等,想过早进行定向培养,想让孩子将来成为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

这些愿望是好的,但能否达到目的,那就很难说了。

对孩子过早进行定向培养好吗?

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违背了人才成长的规则。应该承认,定向培养对一个人的成才也是很重要的,人生有涯,知识无限,一个人不可能学完天下知识,只能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选择一二门学科。所以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找准才能发展点,尤其是最佳发展点,即孩子最适于干什么,这是十分必要的。

这样可以更好地发挥孩子的才能。但是这个定向,必须是在打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始的。

只有在基本的知识上扎扎实实下工夫,才能一步一步迈向成才之门。

人为的过早走向,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甚至扼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所以很早给孩子定向,偏科发展,其弊多利少。这样的人一时突出,但基础不牢靠,其行不远。

对于人类的知识,学校就是一个整体,为了研究方便,才分成了不同学科,这些学科也是互相联系的。有的家长则片面地认为,自己喜欢文学,孩子将来也要向文学发展,于是对数学就不那么重视了。

一旦定向培养未能如愿,基础知识的底子又打得不牢,岂不是毁掉了一个人才?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过早地定向培养使孩子得不到全面发展,这不仅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也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所以,是不可取的。

艺术是一个崇高的殿堂,受到人们的崇尚,年轻的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培养成艺术人才。

因此,社会上一些专门培养孩子的绘画班、音乐班等便因此而生,这些新事物肯定会给我们将来的艺术世界增添奇花异木,但是并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专门艺术人才的。

因为家长们对孩子的希望太高,他们往往节衣缩食为孩子买钢琴,送训练班,创造一切优裕条件,以期望有一天自己的孩子会成为钢琴家、画家……

可实际上,有些经过训练的孩子却长进不大,这很令家长伤心。其实,这是很正常的,因为专业艺术家的成才中,除了自身努力外,是必须有些天资的。

有些孩子具备培养成专门人才的条件,有些则不具备或具备不多,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人本身在智力的各组成部分上具有差异。譬如记忆力,可分为直觉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两种基本类型。前者对物体、图画、颜色、声音的记忆较好,而后者则对词、数、概念的记忆较好。在这两种类型中,前一类适合学习艺术,后一类适合学习数理知识。

著名的学者达尔文年幼的时候,家里让他去学习神学,结果学习成绩很差,被认为低能。实际上,他从小就擅长动植物学,这种家庭违背孩子特长的培养方式延迟了达尔文成才的时间,他50岁才写出著名的科学论著——《物种起源》。

因此,在家长培养孩子才能方面,不应以家长的意愿代替孩子,而应该首先观察孩子对此是否有兴趣,并了解孩子智力的特征,适不适合这方面的发展,再做出决定。这样才能有效地发展孩子的天才,使他们成才。

此外,孩子的兴趣爱好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变的,因此,就更需要家长按人才发展的规律特点办事,应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强制从事。

没有哪一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同凡响,有所作为。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不同凡响,但是做家长的却仍然对其孩子抱着无限的期望,在生活中不断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教导与推动孩子朝着某种方向发展。

研究表明,能力的培养、学业成就的高低与家长的期望成正比。家长的期望可以通过孩子的成就愿望而影响孩子的成就,假如家长对孩子要求或期望较高,同时在孩子成功时进行鼓励,失败时加以惩罚,那么孩子的成就动机就比较高;假如家长对孩子要求比较低,期望较低,那么孩子的成就动机相对也比较低。

在分析研究了家长期望、孩子期望及孩子的语文数学成绩的关系以后,安特威斯及黑德克认为,在不考虑智商的情况下,家长所期望较高的孩子的表现比家长期望较低的孩子好,这种差异并不是家长所期望的直接影响,更有可能的是家长增加了一些帮助孩子提高成就的具体活动,即家长的期望一定要让孩子知道。

美国专家指出,家长的期望非常重要,是因为其产生影响孩子成就的行为,所以,假如其他因素相同,可以发现对孩子有较高期望的家长对孩子教育也会更加积极。由于家长在经济上和精神上对孩子进行的支持,加上家长拥有奖惩权,家长的期望通常是孩子努力的目标。假如家长期望高,加上比较积极的教育态度,那么孩子的成就可能也会高。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各个方面都是最好的,家长的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假如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具体而言有下面三点:

第一,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能力的极限,即使孩子非常努力,也不能达到目标。

譬如,孩子以前从没有受过体操训练,家里也没有这方面的影响和刺激,可家长却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全班的体操前五名。假如孩子达不到要求,家长就说他笨,那样会降低孩子学习体操的兴趣。

第二,要求过高表明期望值过高,同样也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压力。

孩子的精神老是处在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给孩子长大以后发挥正常的水平设置了障碍。

第三,要求过高,孩子常常会因为达不到目标,加上家长的训斥与责备而觉得自卑。他会认为自己的确比较笨,做什么事情都缺乏自信心,最后变成了胆怯、缺乏勇气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