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理医生
49085700000027

第27章 应对窘迫心理咨询(19)

同样不言而喻的是绝对不能把身体逼过分了。锻炼需要尽力,但也没必要为了对自己有利便使自己痛苦。把自己逼得太厉害不仅很危险,而且也是向多数人保证你坚持不下去的凭证。一旦你最初的热情消退,这种绝对的苦差会很快失去吸引力,一切都将如过眼云烟。因此,选择一项你喜爱的运动,保持一份愉快的体验,心理才不会产生抵抗情绪。然而请记住,某些约定和自我约束还是必要的。

逐步适应处理人生的过度压力

当一个人面临生命攸关的节骨眼时,无论是真实场面还是幻想,都会衍生出一种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压力也有传染的,其杀伤力强到只要一看了报道,就仿佛自己也是受害者。例如当科索沃发生战争时,连住在几千里外的人们也都会闻之色变;当南方某地传出一重大的出租车命案后,即使是住在北方某城的市民出门也都会受到惊吓。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压力本来就是起因于个人的主观判断。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人们都会同时感受到心理方面压力。通常人刚开始只是单纯的害怕,表现出反胃、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头晕目眩等生理征兆;接着就很快地评估局势,结果是愈想愈怕,使当事者的恐惧心理在瞬间攀升到顶点。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再不适应就要垮了。

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乏这种经验。比如当你因为开车迷路而误闯一处荒野地带时,刚开始真的会很害怕,脑海中接着浮现出一幕幕你被抢劫的惊恐场面。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消逝,你开始发觉自己的想法很可笑,因为根本就没什么状况;虽然还未脱险,但已经不会这么害怕了。

同样的道理,当一个村民搬到大城市去居住时,也会衍生出极度的恐惧感。“听说这里很可怕,只要一出门,就没人能担保你能活着回来!”然而住了一年半载之后,他发觉这里似乎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可怕,至少他自己还没被恐吓过,因此慢慢地就不再当一回事了。即使是住在犯罪率较高的城市,大多数人最后还是会适应的,道理就在此。害怕是正常的,但有些时候人们的恐惧感却完全是出自幻觉,比如看到某些小动物时所产生的惊慌心理。倘若你强迫他去适应,就可能驱除这种恐惧症。

人若是被关在一问满布蜘蛛的密室内,脸色就会立刻苍白害怕,尖叫声连连,然而当他发觉四周门窗都被锁死后,也就只有绝望地瘫坐在地上。他白认只有束手待毙的份儿,但却逐渐发觉这跟他所想像的不太一样。到最后,就算一只蜘蛛爬到他身上,顶多也是不耐烦地用手拨开罢了。

为何溜之大吉不能处理人生过度压力

“眼不见为净”。这一招非常有效,可以马上解决燃眉之急,只是要付出可观的代价。你可能因为某种不愉快经验而“因噎废食”,从此不敢出国旅游、不敢跟老板讲话、不敢跟异性约会、不敢搭出租车等等,生活圈子愈来愈窄。这还只是表面现象,隐藏在心理局面的无形杀手将进一步削减你的生存空间,让你到最后会慨叹地吐一句:“唉,天地虽大,却无我容身之处!”这个无形杀手就是你根据经验法则所衍生出的预期心理。因为这是推动进化的原动力,赔钱的生意没人做嘛!相同的道理,推动摇篮的大手也可以用来开倒车,因为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诱因。当你用“阵前开溜”的策略解决了一件十万火急的事情时,你就尝到了甜头。然后只要受到一点点刺激就统统照此办理:“一招天下无难事”。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到最后只要是碰过一次钉子,甚至只是耳闻过某种绘声绘色的报道,也会吓得高挂免战牌。

什么事都避免跟老板正面接触,那就只能留纸条、打电话请他的秘书转达事情,或是透过第三者来传话。同样的,当一个妻子基于某种心理因素而不愿跟老公或是小孩讨论某件事情的时候,也会酝酿出一套类似的方法。

当别人在讨论政治话题时就推说要去厨房干活;孩子在询问尴尬话题时就顾左右而言他。若是放任这种倾向蔓延下去,到最后他的生活空间就要化成一团泡沫!这种倾向在极端情况下呵以让一个人足不出户,每天把自己关禁闭不说,还会衍生出许多双重的后遗症,包括人际关系失调以及性冷淡等。这还能活下去吗?当然啦,在某些情况下,“溜之大吉”是上上之策,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不敢面对现实的心理真的会害惨你。例如,你没有必要因为跟某个同事吵了一架,就把全公司的人部列为拒绝往来户。若是你嫌自己胆子小,脸皮薄,那最佳的后果就是:把自己推入火坑!

为何处惊不变能处理人生过度的压力

长期生活在过度压力下的人们,是不太可能激发出潜能的,我们说过多次了,惟有当你的压力指数维持在一个最有利的平衡值时,你才有最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接着就要传授你几招“收放自如法”,让你在完全“无副作用”的情况下去舒解过高的压力,避免身心崩溃。

当你有太多不健全的预期心理时,做什么事都会裹足不前。心病要用心药医,奉劝你在突破困境前先给自己打打气。比方说,在敲老板办公室的大门之前先告诉自己:“老板当然不是省油的灯,但我也是有备而来,怕什么?”

这个步骤很有意思,也很实用。先把自己关在一个宁静的小房间内,然后请几个朋友来轮番吓你:在无预备的情况下从后面对你大吼啦,还是突然挤破一个气球都可以。这就是在模拟紧急情况,因为你的大脑会随即发出警报;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训练你的自律神经,教它不要随便一有风吹草动就紧张兮兮的,先看清楚情势再说。要想摆脱恐惧的阴影,关键在于你能否于第·时间内化解“假警报”;等恐惧情绪经过几个轮回的恶性循环后,神仙也救不了你了!

“生死关头”,顾名思义,是一种杀伤力极为惊人的压力,在处理上稍有不慎,就会马上让整个人为之崩溃。然而,当你仔细分析内情后,就会发觉有很多恐惧的理由都是不存在的,甚至可说是你的幻觉。

为何忘却悲痛能处理人生过度的压力

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占有欲,一旦被剥夺后就可能有痛不欲生之感。这涉及了有形与无形两个局面:有形的局面很容易想像,例如亲人过世;无形的局面较不为人所注意,但却常造成当事者挥之不去的梦。无论你所遭遇的是有形抑或无形的损失,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事件发生的刹那就会带给当事人莫大的伤痛,接着就慢慢消退。这是跟前面几种压力不太一样的地方。至于阵痛期会有多久呢?这就很难说了,要看情况而定。通常而言,要经过如下程序。

1.极度震惊。当事人会吓得目瞪口呆,表情显得很冷漠,也可能出奇地冷静。除此外,也可能宣称感应到某种灵感现象,身体出现了自发性的机械动作;也会有使身体不适的现象,但却不知怎样表达内心的痛楚与惶恐。

2.矢口否认。当事人会开始逃避现实,比如依然以某某部长自居,或是认为自己的亲人还在世上,有时还会对着遗像喃喃自语。外人看在眼里,会觉得这个人有些怪怪的。

3.怀忧丧志。当事人逐渐能跨出阴影来面对现实,然而睹物思情后不禁悲从心来,感受到一股可怕的失落感。倘若他嚎啕大哭的话,或许能早日宣泄这种负面情绪;若不然,则将表现出一种异常的冷静,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4.满怀愧疚。这时当事者会深深自责,痛骂自己为何在亲人卧病之时疏于照料,在他生前为何没有进孝道等等。

5.焦虑不安。当事人这里已经发觉自己的生活秩序或大好前程受到了严重打击,因而忧心忡忡,甚至想一死百了。他们可能已经重回工作岗位,但却发觉进度落后太多,使得心理调适工作雪上加霜,也因而为下一个转型过程埋下伏笔。

6.推卸责任。当事人心理上会出现戏剧化的大逆转,由原先的深深自责转为炮轰他人;等所有的人都骂完了之后,再回骂自己。那究竟会推卸到什么地方呢?就要看当事者与事件本身的关联性而定,愈密切的话就愈容易有这种倾向。

7.重新出发。到了最后这个阶段时,当事者可说已经完成了心灵整合的过程;他知道往事已矣,来者可追,没有必要还继续生活在过去的回忆中,当然啦,到了每年的忌日、结婚纪念日、节目或是其他特定日子时,内心会再度勾起一阵伤痛,但那只是短暂的。

有许多年近七八旬的老人在遭丧妻之痛后调适方法就是根本不承认有这么一回事。每天依然跟她闲谈家常,跟她看电视。卧室的陈设依旧不变,吃饭的时候也为她摆一双筷子,连上街买菜的时候都会记得买几样她生前最爱吃的小菜或零食。在这种情况下,整天去催他忘却亡妻似乎太不人道,因为这就是他觉得最好的适应方式。

“锥心之痛”型的压力是最可怕的,但却是每个人都会捱上的,逃都逃不掉。无论你是事业如日中天时忽然阴沟里翻船,还是连连遭到生离死别的残酷打击,你的日子还是要过。

止痛疗伤需要时间,但不能太久,因为文明前进的转轮不可能停下来等你喘气。你一定要快刀斩乱麻,让自己早日远离这场噩梦。你就会发现天无绝人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