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一定会问:郑和七下西洋时,东南亚各国不是都有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存在吗?这些又是谁渡海送过去的呢?的确,郑和七下西洋之前中国已有不少航海家,法显就是其中较著名的一位。
法显,东晋僧人,旅行家、翻译家,中国僧人赴印度留学的先行者。俗姓龚,今山西襄垣人。他的三个哥哥都不幸夭折,因此,父母怕他再夭折,便让他出家当了和尚(20岁受戒)。他潜心钻研佛经,深感中国佛经许多地方残缺不全,便立志出国寻求经律。
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从陆上步行到了印度。在那里他苦心修行,到处整理佛经,然后准备登船由海上回国。跟他一起去的是9人,回来时只剩他一个人了。
东晋义熙五年(410年)十月下旬,法显由今孟加拉国出发,在海上漂泊14天,到达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在那里见到了一位中国商人,就一起东渡回国。船在海上漂泊13天,来到一个小岛,退潮后水手们修补好船继续航行。他们白天靠太阳、夜间靠星斗辨别方向,遇到阴雨天就随风漂流,不知所向。经过90多天海上漂泊,才到达今苏门答腊岛南部。法显在那里逗留5个月,又跟广东商人结伴回国。海上遇到狂风巨浪,一切东西都扔光了,法显却死死抱住佛像佛经不放。经过海上千辛万苦70多天的折腾,才于义熙八年(413年)漂流到山东崂山登陆。有人算了一下,法显在海上先后航行了约5000余千米。
法显出国求学14年,足迹遍及30余国,不但带回了佛经(后来翻译整理出6部24卷),而且还把国外所闻所见及海上斗风战浪的经历整理成《法显传》(又称《佛国记》、《佛游天竺记》等),为了解东南亚各国及航行情况提供了重要史料,也为后来郑和七下西洋打下了基础。
法显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者,是中国航海史上有重要贡献的人物。
法显在回国以后,法显开始了紧张的佛经翻译工作,总计译经6部63卷,计100多万字,成了我国佛门弟子立法处世的准则。
公元414年,他撰写了一部世界性名著《佛国记》,简洁、生动地记载了他游访30多国及海外归来的历程。这部著作成为研究我国西域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社会、经济、地理、交通、文化、宗教以及民风民俗的主要文献。
在佛教史上,法显与玄奘并称。但以时间而论,法显早200多年,属于首创;以旅途而论,玄奘陆去陆还,法显水陆环行,九死一生;以身体状况而言,玄奘出国,值青春年少(25岁),法显出国,已风烛残年(62岁);玄奘在国外,受高昌王、鸠摩罗王、戒日王的青睐,在国内,有唐太宗、唐高宗的支持,而法显实为一无名老衲,仅持一钵一盂,沿门乞缘而已!因此,尽管玄奘名满天下,成就显赫,但法显仍是我国最早的、最辉煌的、最艰苦卓绝的宗教探险家,是水陆环行第一人。
大约在公元422年,法显以86岁高龄,在荆州辛寺与世长辞。
鉴真六渡日本
1.鉴真和尚第一次东渡
鉴真和尚(688—763)俗姓淳于,是扬州江阴县人。他4岁时出家,22岁受戒,巡游两京,遍研三藏。26岁时,他已经是能融贯各家之长、声名远扬的律宗大师了。
唐天宝元年(742年)十月,日本的学问僧荣睿和普照在鉴真门徒道航的推荐下,来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并请他东渡,到日本国传法。
唐天宝元年(742年),鉴真率弟子道航、思托等21人准备东渡。因为道航是当朝宰相李林甫的哥哥李林宗的“家僧”,所以通过道航的关系,鉴真一行获得李林宗的介绍,得到扬州一名身为下级官吏的僧人的支持与帮助,开始建造船只,筹备干粮。不料,准备同行的僧人中有一个叫如海的,因与道航意见不合,就跑到官府诬告道航、荣睿、普照等人,使他们被捕入狱。经过审讯查清真相后,他们就被无罪释放。虽然他们人被释放了,但船只却被官府没收,筹备的干粮因此也失踪。就这样,鉴真和尚的第一次东渡宣告失败。
2.鉴真和尚第二次东渡
鉴真和尚的第一次东渡是以失败而告终的。官府将荣睿与普照关了4个月后才把他们释放出狱,但他们出狱后的第二天又一次秘密来到大明寺拜见鉴真和尚,仍然坚决地邀请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鉴真和尚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决心再试一次。
这一次东渡,鉴真和尚不但亲自出钱购买了岭南采访使刘巨鳞的一艘军用船,而且还雇了18名水手,又采办了各种物品和干粮,在公元743年的12月从扬州起航,沿长江东下。这一次随鉴真一起前往日本的还有思托等17名僧人以及各种工匠、艺人85名。当帆船航行到狼沟浦(今江苏省南通市狼山)江面时,狂风大作,破旧的军船被严重损坏,无法继续行驶,只好抢滩修理。又因为潮水的顶托,破船四处漏水,舱里水深齐腰,所有的干粮都被水浸泡而无法食用。这艘破旧的军船在水中既不能前进,也不能返回,在水中足足漂泊了一个多月,才被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官员派人救回。就这样,鉴真和尚的第二次东渡又失败了。
3.鉴真和尚第三次东渡
两次东渡的失败,并没有减弱鉴真和尚继续东渡的决心。当时,唐玄宗在位,他崇信道教,贬抑佛教。在激烈的门派斗争中,佛教已经受到压制,许多佛家弟子转而屈服于道教和朝廷。而一向坚信佛教、作为佛教中律宗后起之秀的鉴真和尚当然不会向道教屈服,因而他决心继续东渡日本,传经授戒,弘扬佛法。可这一次的结局更惨。
当鉴真一行还未出发时,就被一位越州的僧人发觉,并向州官告发,说日本僧人荣睿要引诱鉴真和尚逃往日本国。州官听到后,马上将荣睿追捕入狱,押送长安治罪。到了杭州后,荣睿因长途颠簸而病倒了,州官发现荣睿的病越来越严重,认为他没有逃跑的能力,就将他开释在外进行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荣睿假装病死,潜逃回了阿育王寺。于是,鉴真和尚的第三次东渡在准备过程中,就因被人告发而失败了。
4.鉴真和尚第四次东渡
鉴真和尚亲眼目睹了日本僧人荣睿和普照为了请他去日本而置生死于不顾的所作所为,因此他决心继续东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为了避开众人的耳目,这一次鉴真和尚秘密派人到福州造船,筹备物资。唐天宝三年(744年)冬,鉴真和尚率领荣睿、普照、思托等30余僧人拜别阿育王寺主持,秘密南下。然而,鉴真和尚一行刚刚到浙江黄岩县的弹林寺,就被官兵重重包围了,并且被他们强行押回扬州大明寺。鉴真和尚为此感到奇怪:为什么这么秘密的行动也会被官府发现呢?原来,鉴真和尚的这次行动被他在扬州的弟子灵佑知道了,灵佑不忍心师父因东渡而冒险,所以就和各寺的僧人联合起来到官府告发。于是,江东道采访使下令各州县阻拦鉴真一行,从而使鉴真和尚的第四次东渡因其弟子的好心又告失败。
5.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
唐天宝七年(748年)春,荣睿和普照从同安郡(现在的安徽省安庆市)来到扬州的崇福寺拜见鉴真和尚,三人商量后,马上就着手准备东渡。当年6月,鉴真和尚一行35人从扬州出发,沿江东行,出了长江口,在越州三塔山停留了一个多月,然后驶到舟山群岛附近的暑风山。
到了10月中旬,船从暑风山起航,东行不久就遇到狂风恶浪的袭击。尽管他们没有被大海吞没,但船却完全失去了控制,在海上随波逐流。直到第九天,船才靠上一个无名小岛,补充了一些淡水,又继续航行了5天,来到一个鲜花盛开、四季如春的地方。上岸一打听,才知道他们已经航行到海南岛的最南端了。正在他们万般无奈之际,也算天无绝人之路,幸好他们碰到4个商人,便随着商人来到振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受到当地官府的接待,然后辗转北上。在返回途中路过端州时,荣睿因久病得不到医治而身亡。鉴真和尚因劳累过度,又医治不当,致使双目失明。即使这样,鉴真和尚仍没有灰心失望,他回到扬州后,仍然准备再一次东渡。
6.鉴真和尚第六次东渡
鉴真和尚虽然5次东渡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动摇继续东渡的决心。唐天宝十二年(753年)十月,日本第十次遣唐使在回国前,到扬州拜见鉴真和尚,并代表日本国邀请他去日本传法。此时的鉴真虽然经历了5次东渡的磨难,年届66岁高龄,而且双目失明,但他仍然答应随使团东渡日本。听到鉴真和尚又要出海的消息,当地寺庙的和尚们都对他极力阻拦,严加监视。但鉴真和尚一行24人在其弟子们的密切配合下,于10月29日晚在黄泗浦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终于踏上了第六次东渡日本的航程。
经过两个月的艰苦航行,鉴真和尚一行胜利抵达日本萨摩秋妻屋浦(现在日本鹿儿岛县川边郡坊津町秋目村),受到当地官府的热烈欢迎。翌年2月,他们终于到达日本遣唐使船队的始发港——南波港。至此,鉴真和尚从公元742年起到754年止的12年中,前后6次东渡日本,备受艰辛,屡遭磨难,终于达到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的目的。
公元755年,鉴真和尚在奈良东大寺建筑戒坛,传授佛法,是为日本佛教徒登坛受戒之始。公元759年,日本建起唐招提寺,鉴真和尚传布律宗,并将中国的建筑、雕塑、医药学等介绍到日本,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贡献。
举世无双的郑和船队与航海图
指挥编队的航行与作战,是军事航海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郑和在500多年前,能运用自如地率领庞大的船队往来亚非航线上,对古代的军事航海学做出了卓越贡献。
郑和所率领的船队是一支特混舰队,最多时有200余艘,是15世纪世界上最大和最完备的船队。其船舶种类大致可分为六种,分别为: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和水船。
此外,还有提供交通、接驳、拖曳之用的大八橹、二八橹、六橹船。
郑和船队全体船员最多时为2.7万余人,必须有严密的编制、科学的分工与管制,才能严整有序。据《瀛涯胜览》记载,郑和第四次下西洋时,其船队人员有:“官校、旗军、勇士、通事、民梢、买办、书手通计二万七千六百七十员名。其中,官八百六十八员,军二万六千八百名,指挥九十三员,都指挥二员,千户一百四十员,百户一百零三员,户部郎中一员,阴阳官一员,教谕一员,舍人二员,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员名,余丁二名,正使太监七名,监承五员,少监十员内官、内使五十三员。”此处所记者,侧重于领导管理人员。而祝允明在《前闻记》中“下西洋”条所记的随行人员,则侧重航行技术人员的分工,计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搭材等匠,水手,民梢人等,共二万七千五百五十员名”。
综上所述,可看出郑和船队的编制可分为四大职能部门,一是以正、副使太监和少监、内监为主的指挥决策人员,是掌握全船队航行、外交作战、贸易等重大行动决策和指挥中枢机构;二是以火长、舵工、班碇手、水手、民梢、阴阳官、铁锚、搭材等航海与帆缆等技术人员为主的航海业务人员。其中,火长负责全船的航行安全,类似当今商船的船长或驾驶员或军舰上的航海长。舵工在火长的指挥下操舵。班碇手负责起抛锚和离靠码头的操作。水手、民梢负责升落风帆、摇橹划桨和日常清洁保养工作。阴阳官负责观测天象,预报气象。铁锚、搭材等匠,负责打造修理铁木器材设备。三是外事、后勤人员:有负责外事活动、礼宾工作的鸿胪寺序班,对外宣传的教谕,教管钱粮和后勤供应的户部郎中,负责翻译的通事,负责采购供应的买办,负责会计出纳的书算手,起草文书的舍人,负责防治疾病的医官、医士等。四是武装护航人员:有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旗校、勇士、力士、军力、余丁等各级军事人员。主要负责航行或停泊中的外部安全,防御敌对武装和海盗的侵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航海图》,《郑和航海图》原名是《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因其名冗长,后人简称为《郑和航海图》。原图是仿照长江万里图一字展开式绘制的,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自右而左的书本式,也就是现今的样式。图有序一页,图面二十页,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页(四幅)。该图是郑和下西洋的伟大航海成就之一。它是在继承前人航海经验的基础上,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经过整理加工而绘制的。这本图集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
《郑和航海图》所绘内容不仅清楚,而且准确。全图从南京开始,最远一直面到非洲东部。如果我们按海图标出的方位距离在现代地图上作业,就能非常准确地找出它原来的位置。航海图上的山形岸线采用了“对景图”画法。所谓对景图就是把山形地貌如实地画在海图上。这样使船工使用起来方便不少。每一关键地方的特征,比如山、塔、高大的建筑等等,图上都有。这样船工只要把图与实地一“对景”,就能很快做出判断。
现代的《航路指南》中也往往插有许多“对景图”,以便船员鉴别。我们只要一看郑和航海图和现代《航路指南》中的对景图,就可以知道它们是多么相似。
《郑和航海图》中对浅沙、礁岩也作了明确的标示,这对于保证航海安全是很必要的。现代的海图也采用了这种绘制方法。《郑和航海图》中还画出了中国直至东非的许多航线,上面明确标明航向距离,许多关键的地方还标上牵星数据,这对提高航海的准确程度,保证航海的安全,也是极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