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细节决定成败
49083400000050

第50章 决定成败的细节(13)

一天,他驾车去郊外散心,在归来的路上,他注意到一个牧童正赶着一头大公牛进牛栏,而公牛的脖子上系着一个铃铛,在夕阳的余晖下丁当丁当地响着,后面是一大群牛跟在这头公牛的屁股后面,温顺地鱼贯而入……此情此景令卯木肇一下子茅塞顿开,他一路上吹着口哨,心情格外开朗。想想一群庞然大物居然被一个小孩儿管得服服帖帖的,为什么?还不是因为牧童牵着一头带头牛。索尼要是能在芝加哥找到这样一只“带头牛”商店来率先销售,岂不是很快就能打开局面?卯木肇为自己找到了打开美国市场的钥匙而兴奋不已。

马歇尔公司是芝加哥市最大的一家电器零售商,卯木肇最先想到了它。为了尽快见到马歇尔公司的总经理,卯木肇第二天很早就去求见,但他递进去的名片却被退了回来,原因是经理不在。第三天,他特意选了一个估计经理比较闲的时间去求见,但回答却是“外出了”。他第三次登门,经理终于被他的诚心所感动,接见了他,但却拒绝卖索尼的产品。经理认为索尼的产品降价拍卖,形象太差。卯木肇非常恭敬地听着经理的意见,并一再地表示要立即着手改变商品形象。

回去后,卯木肇立即从寄卖店取回货品,取消削价销售,在当地报纸上重新刊登大面积的广告,重塑索尼形象。

做完了这一切后,卯木肇再次叩响了马歇尔公司经理的门。可听到的却是索尼的售后服务太差,无法销售。卯木肇立即成立索尼特约维修部,全面负责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重新刊登广告,并附上特约维修部的电话和地址,并注明24小时为顾客服务。

屡次遭到拒绝,卯木肇还是痴心不改、他规定他的每个员工每天拨5次电话,向马歇尔公司询购索尼彩电。马歇尔公司被接二连三的电话搞得晕头转向,以致员工误将索尼彩电列入“待交货名单”。这令经理大为恼火,这一次他主动召见了卯木肇,一见面就大骂卯木肇扰乱了公司的正常工作秩序。卬木肇笑逐颜开,等经理发完火之后,他才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对经理说:“我几次来见您,一方面是为本公司的利益,但同时也是为了贵公司的利益。在日本国内最畅销的索尼彩电,一定会成为马歇尔公司的摇钱树。”在卯木肇的巧言善辩下,经理终于同意试销2台,不过,条件是:如果一周之内卖不出去,立马搬走。

为了开个好头,卯木肇亲自挑选了两名得力干将,把百万美金订货的重任交给了他们,并要求他们破釜沉舟,如果一周之内这2台彩电卖不出去,就不要再返回公司了……

两人果然不负众望,当天下午4点钟,两人就送来了好消息。马歇尔公司又追加了2台。至此,素尼彩电终于挤进了芝加哥的“带头牛”商店。随后,进入家电的销售旺季,短短一个月内,竟卖出700多台。索尼和马歇尔从中获得了双赢。

有了马歇尔这头“带头牛”开路,芝加哥的100多家商店都对索尼彩电群起而销之,不出3年,索尼彩电在芝加哥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30%。

不要以为机遇和创新是一件多了不起的事情,其实,只要你多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和事就会有许多的启发,关键就看你能不能发现这个机遇,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将其转化为现实。

很多人的成功源于专门去发现细节。对这种人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机遇;留心了细节,就意味着创造了机遇。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就从细节上找突破,顺利地解决问题的事情,可以给我们启发:

“点滴液”是给衰弱病人的液管补充营养的药液,以前点滴液都是封在大大的玻璃瓶中;就像一支大号的安培瓶。一旦病人需要输液,就由医护人员在玻璃瓶壁上划开一个小口子,将一根橡皮管子插进去,进行输液。每次都要在玻璃瓶壁上划开一个口子,非常不容易,使用起来要花半天时间来对付这个玻璃瓶;但是“点滴液”是要输到病人的血里去的,卫生程度要求非常高,千万不能为图方便而让细菌混到里面去了。有没有一种办法,既保证了“点滴液”的卫生和安全,又便于医护人员快捷地使用呢?

日本一家制药公司的社长瞄准了这个“不便之处”大做文章,他想:如果能够在点滴瓶上动点脑筋,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社长向全体员工发出命令:“必须造出便利的点滴瓶。”不久,有位年轻的职员向公司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能否在玻璃瓶的瓶口上加一个橡皮塞,要输液的时候,只要把针头从橡皮塞中插进去,滴液就会从瓶中流出来。”公司对他的建议非常感兴趣,马上就把他的这项提议申报了专利,然后又制出成品,向外大量推广。这项小发明如今已被世界所有国家所采用,在任何医院都是用这种“可无菌使用的,且使用极其方便”的新式点滴瓶来“挂盐水”、“挂葡萄糖”,由于这项简单的专利适应面非常广,产品销量也就非常大,这家医药公司因此所获得的专利收入也非常可观,在“一夜之间”,由一个乡村的小作坊,发展成日本数一数二的大制药公司,扬名世界。

莫忽视细微处的改进,有时越是细小之处,越可以做出大文章。

但是细节,因其小被人们忽略了,从而造成了大问题,给人们带来很大麻烦,一些企业人善于从细节做起,从而使局面得到很大的,有时甚至是彻底的改观。

日本的东芝电器公司1952年前后曾一度积压了大量的电扇卖不出去。7万多名职工为了打开销路,费尽心机地想了不少办法,依然进展不大。

有一天,一个小职员向公司领导人提出了改变电扇颜色的建议。当时全世界的电扇都是黑色的,东芝公司生产的电扇也不例外。这个小职员建议把黑色改为浅颜色。这一建议引起了公司领导人的重视。经过研究,公司采纳了这个建议。第二年夏天,东芝公司推出了一批浅蓝色电扇,大受顾客欢迎,市场上还掀起了一阵抢购热潮,几个月之内就卖出了几十万台。从此以后,在日本以及在全世界,电扇就不再是板起一副统一的“包公脸儿”了。

这一事例具有很强的启发意义,只是改变了一下颜色这种小细节,就开发出了一种面貌一新、大大畅销的新产品,竞使整个公司因此而度过了难关。这一改变颜色的设想,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何等巨大!

而提出这一设想,既不需要渊博的科学知识,也不需要有丰富的商业经验,为什么东芝公司其他的几万名职工就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为什么日本以及其他国家的成千上万的电器公司,在以往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竞都没人想到、没人提出来呢?看来,这主要是因为,自有电扇以来,它的颜色就是黑色的。虽然谁也没有作过这样的规定,而它在漫长的时间里已逐渐形成为一种惯例、一种传统,似乎电扇就只能是黑色的,不是黑色的就不成其为电扇。这样的惯例、这样的传统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便成为一种源远流长、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严重地阻碍和束缚了人们在电扇设计和制造上的创新思考。很多传统观念和做法,不仅它们的产生有客观基础,它们得以长期存在和广泛流传,也往往有其自身的根据和理由。一般来说,它们是前人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积累,值得后人继承、珍视和借鉴。但也不能不注意和警惕:它们有可能妨碍和束缚我们的创新思考。

以细节为突破口,改变思维定势,你将步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创新的源泉,实质上就是突破思维定势,向新的方向多走一步。就像切苹果一样,如果不换种切法,你就永远不可能看到苹果里面美丽的图案。

美国有一家生产牙膏的公司,其产品优良,包装精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记录显示,公司前10年每年的营业增长率为10%~20%,这令董事部雀跃万分。不过,随后的几年里,公司的业绩却停滞了下来,每个月维持同样的数字。董事长对业绩感到不满,便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以商讨对策。会议中,有名年轻经理站起来,对董事长说:“我手中有张纸,纸里有个建议,若您要使用我的建议,必须另付我5万美元。”总裁听了很生气地说:“我每个月都支付你薪水,另有分红、奖金。现在叫你来开会讨论,你还要另外付你5万美元。是不是过分了?”“总裁先生,请别误会。若我的建议行不通,您可以将它丢掉,一分钱也不必付。”年轻的经理解释说。“好!”总裁接过那张纸,看完后马上签了一张5万美元支票给那位年轻的经理。那张纸上只写了一句话:将现有的牙膏管口的直径扩大1毫米。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

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挤出比原来粗1毫米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

这个决定,使该公司随后一年的营业额增加了30%。

在试图增加产品销量的时候,绝大多数人总是在大力开发市场、笼络更多的顾客方面做文章,如果你转换一下脑筋,增加老顾客的消费数量,也能够达到同样的目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关键是企业是否能够针对消费者的不同的消费细节,及时推陈出新,生产出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的新产品。因此,科技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

1996年,海尔推出中国第一台“即时洗”小型洗衣机。这种叫“小小神童”的洗衣机,填补了市场的空白,成为引导消费者的一个热门产品。像上海,最热的时候一天要换洗两次衣服,频次高而量很少,5公斤的洗衣机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开发小型洗衣机,将会有一个大的市场。其实,这就是从消费者的消费细节而产生的一个产品创意。

经过上百次的技术论证,开发“小小神童”洗衣机的方案成熟了,海尔又专门向用户发出“咨询问卷”,没想到一下收到5万份回信,信里不但有热情洋溢的鼓励,还有渴盼能够尽快买到这种洗衣机的希望,有的用户甚至还迫不及待地把钱直接汇到厂里。用户的心声、市场的需求让开发人员心里有了底,他们加紧工作,经过许多个日日夜夜,终于让“小小神童”走下了生产线,最终也获得了成功,销售情况非常好。

海尔洗衣机的技术人员并没有就此止步,他们时刻注意倾听市场的声音。有人说:“小小神童”虽好,可惜没有甩干功能,这一细节又让海尔人抓住了,于是,技术人员继而又研发出具有甩于功能的新型机,一下子形成了又一个市场新卖点。此后,不断有新一代的“小小神童”问世,而且每一代都与市场需求密切相关的。

在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上,许多企业存在着极不协调的现象,因此海尔建立了“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的环形新产品开发机制,要求产品创新必须与市场紧密结合。总之,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满意点、遗憾点及希望点,这些细节能准确地反映出市场潜在的需求点,据此开发出的产品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可以说市场中每个有待完美的细节,都是产品创新的课题。

敏锐地发现人们没有注意到或未予以重视的某个领域中的空白、冷门或薄弱环节,以小事为突破口,转换思维,你将会赢得一个全新的境界。

过去有句古话,叫“一巧拨千斤”。

一千斤的重物,任我们是个彪形大汉,也是不能将它搬起移走的,但用“巧”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它的下面放上轮子,用杠杆,用滑轮等等都是用“巧”。

对于现实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也应该如此用“巧”——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研究和分析它,最后事半功倍地圆满解决它。

美国著名科学家沃森,当时年仅20多岁,对生物化学和量子化学都很有兴趣,并做过一些研究,并系统地听过关于核酸和蛋白质的专题讲座。

英国的克里是一位学识和经验都极丰富的物理学家,同时他也对生物学研究兴趣颇浓。相同的爱好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广阔的科学视野和知识背景,是他们创造的良好基础,使之能够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和探索生物的奥秘。

他们从一开始建立DNA大分子的模型时,就和其他的科学家截然不同:其他科学家只在自己专业范围内从单一的途径去进行研究,或者只局限于DNA的化学结构本身来研究DNA,他们却始终把功能和各种综合信息结合在一起去探索DNA的结构。

他们这种用全新的角度——通过DNA大分子的模型结构及其活动特点,来研究和描述生物“自我复制”的遗传行为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空前的大胆的创造。

他们找到了迅速获得成功的捷径,在短短的18个月里,便成功地创造了DNA大分子的双螺旋模型。

也就是这两个生物学界的无名小辈,将本来走在前面的一批著名科学家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对于一个事物或问题,如果能用全新的角度去观察它、思考它,求得对它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将会为最终解决问题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A公司和B公司都是生产鞋的,为了寻找更多的市场,两个公司都往世界各地派了很多销售人员。这些销售人员不辞辛苦,千方百计地搜集人们对鞋的各种需求信息,并不断地把这些信息反馈回公司。

有一天,A公司听说在赤道附近有一个岛,岛上住着许多居民。A公司想在那里开拓市场,于是派销售人员到岛上了解情况。很快,B公司也听说了这件事情,他们唯恐A公司独占市场,赶紧也把销售人员派到了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