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大国崛起:中国的海洋之路
4908300000017

第17章 中国现代海洋之路(1)

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建设海洋强国是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需要,稳定和安全的需要,发展和强大的需要,以及和平与正义的需要。中国作为一个濒海大国,必须树立将海洋作为综合性战略空间的现代海洋观念,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增强“以海强国”的意识,增强保卫国家海洋安全的意识。海洋是擎托中华民族在21世纪崛起于世界舞台的综合性战略空间,中国应该成为世界上的海洋大国,尤其是太平洋地区的海洋强国。

§§§第一节中国现代航海之路

海洋世纪与中华民族的复兴

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潮流的推动下,国际社会对海洋的认识和运用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航运、捕捞和军事利用等活动,而是把海洋作为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21世纪,海洋将对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今全球已形成共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

21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活动都离不开海洋,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保护。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在海洋发展战略上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如美国强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管理,进一步发展海洋技术工业,发展海洋热能,开发海底底土的矿藏等。俄罗斯在制定加强海军、商船队、科学考察船等海上综合力量的新海洋战略。我国的主要周边沿海国家,包括日本、印度、韩国和越南在内,都制定了新的海洋发展战略,朝着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迈进。

人类海洋观正经历三次质的飞跃。第一次质的飞跃是在“地理大发现”问世时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海洋成为资本主义向外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的主要途径;海洋对于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人类海洋观实现的第二次飞跃是在20世纪后半叶,海洋在人们的观念中由连接世界的伟大通道发展为增强综合国力的资源宝库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定前后,世界濒海国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蓝色圈地运动”,将管辖海域与经济发展直接联系,以海洋产业作为国家经济腾飞的翅膀。人类海洋观的第三次飞跃是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此时,人类社会开始由工业文明迈向信息文明,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时期。“海洋在21世纪担当着全球化纽带、可持续发展资源库和国际战略竞争舞台的复合角色,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提高综合国力和争夺战略优势的新领域和重要制高点。”

21世纪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人口众多,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因而,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早日成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建设成为海洋强国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海洋强国指拥有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综合海上力量,并能通过运用其海上优势最大限度地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建设海洋强国”的概念主要包括海洋安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生态环境、海洋事务国际参与等方面内容。

海洋安全要有安全的海疆,并要有一支以海军为主体的海上综合力量。海洋是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可以说,国际安全、地区安全和沿海国家的安全,大多与海洋息息相关。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里,影响和威胁我国国家统一大业和国防安全的情况,很可能来自海上。”

海洋是各国表现综合国力的重要场所之一。海洋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国家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地位及其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已得到空前发展,科学技术和工业水平越来越高,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就当前中国综合国力而言,与世界主要大国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与美国综合国力差距是3倍。重视海洋和发展海洋是提高综合国力,奠定我国强国地位的必由之路。

东方蛟龙之中国的海军演变

1949年元旦的礼炮声刚刚响过,当中国准备告别屈辱的百年历史,挺起腰杆屹立在世界东方的时候,新中国的领导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人民必须建立自己强大的国防,除了陆军,还必须建立自己的空军和海军。”1949年1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应当组成一支保卫沿江沿海的海军”。

1949年4月23日,当南京国民党总统府顶端的青天白日旗颓丧地飘落下来之时,另一面划时代的旗帜在江苏泰州白马庙徐徐地升起——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宣布诞生,张爱萍出任司令员。40年后,这一天被确定为人民海军诞辰纪念日。

这是每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应当记住的日子。因为近百年的屈辱史表明,无海军便无海权,无海权便无中国的复兴。

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发展海军已经成为所有沿海国家的客观要求,不再是帝国主义的专利。因为海洋是供全人类开发的客观存在的空间,和平利用海洋,是每一个沿海国家应有的权利。然而,历史告诉人们,在今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和平利用海洋还只能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利用海洋必须控制海洋。人民海军的诞生,说明新中国开始重视海权,重视海洋。

1950年,毛泽东、周恩来从前苏联的3亿美元贷款中拨出一半给海军。

6年后,驻扎在上海的华东军区海军和驻扎在山东青岛、广东江门的另外两个地区性海军部队更名为海军东海、北海和南海舰队,并设置了一定数量的海军基地、舰艇支队、水警区和巡防区。中国海军在建军之初不足20万人,大部分来自陆军和空军。到1955年,人民海军已经有战斗舰艇519艘,辅助船341艘,各种飞机515架,拥有水面舰艇、潜艇、航空兵、岸炮、陆战队5个兵种。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雄才大略,他通过对中国近百年来备受帝国主义侵略凌辱历史的总结,深刻认识到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大都是“从海上来”,于是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提出“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1957年,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海军政委肖劲光说:“有海就要有海军。过去我们有海无防,受人欺负,我们把海军搞起来,就不怕帝国主义欺负了。”“海军一定要搞,不搞不行。”

20世纪50年代末,世界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而使海军装备发生了重大革命,导弹化、核能化代表着发展的大趋势。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海军也试图跟上世界海军发展的步伐。为了迎接海军发展新阶段的到来,中国海军最高决策部门提出了海军发展的新设想:今后海军战斗力发展步骤是,在以发展导弹为主和不断改进常规武器的条件下,以发展潜艇为重点,并同时发展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岸防兵和陆战部队,建设一支合成的海上轻型力量。具体说来,潜艇以发展中、大型为主;水面舰艇以发展中、小型为主;航空兵以发展海军特种飞机为主;岸防兵以发展导弹和中型火炮为主;陆战部队则根据技术条件,逐步加强现代化建设。同时,积极着手大型舰艇的研制准备工作,包括大型核动力导弹潜艇、导弹驱逐舰、反潜护卫舰、导弹快艇等。总之,初步确定的海军发展战略是:作战海区应由近海到中海,再到远海、远洋。

在人民海军的初步发展中,还有两件事情值得一提。在中国海军初创阶段,前苏联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一点,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人民海军发展史上也记载得明明白白。

站起来的中国人民需要的是独立的海权,近百年来的屈辱使人民领袖对于这一点特别地重视,也特别地珍惜。1955年,人民海军从前苏联手中收回了旅顺口,这个丧失主权达一个花甲岁月的东方良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前苏联走了,当然不无遗憾。因为他们虽有横跨欧亚的世界第一大国土,却没有一个像旅顺口这样好的不冻良港。

1958年6月,前苏联正式以协定草案的形式提出要与中国合建一座长波电台。长波电台是海军的眼睛和耳朵,远在大洋深处的潜艇,靠长波发讯机的高频电流产生的电磁波传递指挥信息。前苏联建过几个长波电台,但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满足对太平洋、印度洋的作战指挥要求。于是,他们要求在中国建立长波电台,同时还可以此控制中国的海军。投资比例苏方为70%(技术设备和材料),中方为30%(土建),长波电台的使用权“按投资比例划分”。

“使用权7∶3,比袁世凯的卖国条约还厉害!”共和国的创建者、人民领袖毛泽东发火了。中国境内不允许搞主权他属的变相的外国军事基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7月21日,前苏联政府通过驻华大使正式向中国提出建立“共同舰队”的要求。这个设想中的“共同舰队”是如何共同的呢?舰艇由前苏联提供,各级指挥官由前苏联派遣,只有两国水兵是“共同”的。

毛泽东又发火了。1959年,他在莫斯科与赫鲁晓夫当面交锋:“我们的海军交给你们吧,我们上山打游击。”中国的海军当然不会交给前苏联,“共同舰队”决不能搞!于是,前苏联撤走了专家,撕毁了协定。对此毛泽东发出了“核潜艇一万年也要造出来”的豪言壮语。

几十年来,我人民海军装备建设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缴获接收、购买、转让制造、仿制改进到自行研制的过程,由初期从通用飞机、鱼雷潜艇、鱼雷快艇为主的阶段,逐步走向以核潜艇与常规潜艇、大中型导弹舰艇和海上专用飞机为主的阶段,今日的人民海军已经拥有10倍于20世纪50年代的各类作战舰艇数量,它包括海军航空兵、各种军舰和勤务船只、潜艇部队、沿海炮兵、地对舰导弹部队和海军陆战队。过去以大炮鱼雷为主的作战武器已被火箭导弹所代替。目前我水面舰艇部队有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导弹艇、猎潜艇、扫雷舰、

潜艇因其具有较好的隐蔽性和突击威力,历来为各国海军所重视。早在1954年6月,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批准,从全军挑选100多名大学生、高中生,组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支潜艇部队。几十年来,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不断完善潜艇部队的装备,使我潜艇部队的战斗力不断加强。目前,人民海军除装备有新型常规动力潜艇外,还建造了核动力潜艇。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艘攻击型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从此,人民海军进入了拥有核潜艇的新阶段。目前,潜艇数量和总吨位比初建时期增加了几十倍。60年代以前,人民海军潜艇活动范围是在近海。70年代以后,随着装备性能的不断改善,潜艇活动范围逐步扩大和延伸到太平洋西部海域和西沙、南沙群岛海域,成为捍卫祖国领土统一、维护海洋权益的一支重要的海上突击力量。

人民海军航空兵是随着整个海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1950年6月8日,海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建立,同时标志着我海军航空兵的诞生。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海军航空兵已由初建时的单一机种,发展成为拥有歼击机、强击机、轰炸机、直升机、侦察机、运输机、水上飞机、反潜飞机、巡逻机等多机种的航空兵部队和防空部队,能够担负中、近海的防空、攻击、掩护、侦察、搜索、救护、布雷和垂直补给等多种任务。近年来,人民海军航空兵在发展航程远、攻击力强的特种飞机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我国第一代携带空舰型导弹的轰炸机已试飞成功,将逐步成为海军航空兵中的重要成员。

东方的蛟龙,成为太平洋西岸中国海的主人,它保卫的是300万海洋国土和彻底摆脱了百年劫难的

1.艰苦960万平方千米的大陆国上。

光华号

新中国第一艘远洋巨轮——光华号首次出海

1961年4月28日,在广州的黄埔码头上,一艘名叫光华号的远洋巨轮鸣笛起航。它的一声长鸣,奏响了中国远洋运输事业波澜壮阔的新乐章。

码头上人山人海,欢呼雀跃,也许当时人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艘远洋巨轮在此后中国的外交史、外贸史,以及中国的援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第一笔,并且为共和国未来的远航船队建设提供了一个艰苦创业的精神范本。创业的典范原本是一艘外国的报废邮轮,名叫斯拉贝号,就是这么一艘破旧、淘汰的轮船,还是在当年我国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政府花了26万英镑买来的。这艘疮痍满目的旧船浑身是伤,根本动弹不了。船上的助航仪器、通信设备等全部失灵,客房、甲板、船室多处漏水,船壳铆钉松动,锚链锈迹斑斑,两台主机底座、曲轴支架上到处是裂纹;汽缸盖也裂开漏水,活像一个奄奄一息的重病患者。无论无何,斯拉贝号毕竟是共和国所拥有的第一艘远洋巨轮。

一个细节可以窥探到斯拉贝号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船上曾有几只铆钉松动漏水,就为了这件小事,周恩来总理多次让秘书打电话过来,询问是否修好了。总理的关怀,无疑是对全体船员的一个巨大鼓舞。于是,一场浩繁而艰巨的修复斯拉贝号的工程打响了。

此修复工程的艰巨程度难以置信。那时,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经济困难。外有西方敌对势力的封锁,内有经济建设的百废待兴。一美元甚至可以救活一条生命。全国人民都在节约一粒粮、一滴油、一尺布、一度电中艰难度日。因此,修船过程中的每一笔开支都得反复掐算着使用。

为了节约开支,大量的修理项目采取了自修的方式。于是,国内修船方面的骨干力量几乎全部汇聚到了这里,他们以汗水、智慧和心血为这艘共和国的远洋巨轮注入新的生命。

船终于修好了,然而,备航物资成了难题。油料、物料、伙食更是远航中必不可少的。于是,党和政府在全国供应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咬紧牙关层层特批,最终解决了这一难题。运送这些远航物资的日子里,从广州城到黄埔港沿途呈现出一幅幅壮观的图画:人们用自行车、挤公共汽车、踏三轮车的方式,人拉肩扛,长驱20多千米,将鲜鱼、蛋肉送到船员手中,常常是凌晨2点出发,一直到日高三竿才赶到黄埔港。

2.“光我中华”

人们盼着的开航的日子终于确定了。这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时刻,因为从这一天起,新中国将彻底终结没有远航船舶的历史。当修复一新的斯拉贝号停靠在黄埔港时,人们的目光全部定格在船体上那遒劲有力的两个大字上——“光华”,这是一个意味隽永的船名,光华、光华,光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