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泉浴疗法
矿泉水是具有医疗价值的地下水,由于它含有一定量的无机盐,或含有某种气体,或具有较高的温度,或者兼而有之。矿泉水对人体的多种疾病能起到一定的保健治疗作用。我国业已查明的矿泉水3000余处。矿泉水的机械浮力和静水压力,可对人体起到按摩、收敛、消肿、止痛的作用,它的温度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而它所含的各种化学成分又在一定程度上对一些疾病有一定疗效。
温泉之所以有治病保健的疗效,是因为泉水对人体有非特异性和特异性两方面的作用。非特异性是指温泉水温、水压等对人体的物理作用,比如,温热(一般在25℃以上)的泉水可使毛细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而水的机械浮力与静水压力作用,则可起到按摩、收敛、消肿、止痛之效能。温泉的特异性作用则是指泉水的无机盐的化学作用,大多数温泉水中都含有锗、硅、铂、锰、锌、碘、硒以及碳酸盐、硫酸盐、硫、铅、铁、氟、硼等无机盐,对防病治病均有一定效果。
碳酸氢钠泉用于肥胖型糖尿病比较适宜。放射能泉的水中含镭10-7毫克/升以上,氡在30×10-10居里以上时称为放射能泉。放射能泉一般都有刺激作用,特别对细胞分裂旺盛的组织易起控制作用。当人体浴用这种含适量氡的温泉水时,氡的电离辐射作用能够调节和改善神经系统高级部位的功能,平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促进人的睡眠,减轻疼痛,并使血压下降,对糖尿病患者可减少血糖和尿糖,具有良好的医疗作用。
矿泉浴疗有全身浸浴、半身浴、坐浴、足浴等。糖尿病病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而任意选用。一般以15~30天为一疗程,隔1日治疗1次。1个疗程后如需继续进行,应停1~2周再进行。浴疗期间一般会感到精神愉快,身体舒适,睡眠较佳等。有个别病人可在浴疗之初感到精神抑郁,出现头痛或眩晕、心悸、疲倦、失眠等症状,这是不良的浴疗反应,一般是暂时性的,不需要特殊处理,经数日或停浴2~3日可自行消失。如果这种反应发生在浴疗1周后,而且显得严重,则应停浴,必要时请医生作对症处理,观察一段时间,再考虑是否继续浴疗。
针 灸 疗 法
针灸疗法的优点:一是适应证多,治疗范围广泛,一般常见病、疑难病等均可采用;二是经济实用,取穴方便,操作简单,宜于推广;三是疗效肯定,没有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四是具有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双重作用。对急、慢性疾病均有疗效。
近年来,国内外都十分重视针灸疗法,日本、德国、美国、罗马尼亚、朝鲜及国内均有大量针灸治疗糖尿病的报告。多数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针灸后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迅速减轻,血糖得到稳定控制,尿糖减少,合并症改善。因此,针灸疗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针灸用于糖尿病的康复是根据经络和脏腑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的机制,通过在体表腧穴上进行针灸,疏通经络,调畅内脏气血,促使病邪祛除,从而达到治疗或促进病体康复的目的。
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对血糖有双向调整作用,即耐糖曲线原水平高者显著下降,原水平低者上升,并提前恢复正常。针灸之所以能降低血糖和提前康复或增加胰岛素分泌,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一一胰岛素重新调节而发生的。
人体的某些穴位,通过针灸刺激,对糖尿病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可有效地降低和控制血糖,促进糖尿病的康复,或能治疗糖尿病的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
1.当糖尿病尿糖稳定在“±”或“+”时,在一些穴位上施行针灸,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常用穴位有三阴交、足三里、关元等,每次留针15分钟左右,隔日1次。若并发高血压脑病时,取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穴,留针20分钟,隔日1次。耳针疗法取降压沟、肾上腺、降压点、交感、神门穴,留针1~2小时若并发冠心病者,取合谷、天突、三阴交、足三里、内关穴,留针10~20分钟,隔日1次。对伴发坏疽者,取曲池、尺泽、三阴交、足三里穴,留针15分钟左右,隔日1次,能起到消炎止痛效果。并发视网膜病变者,取承泣、四白、巨、三阴交、足三里、内庭穴,留针10一15分钟,隔日1次。对伤口久溃不愈者,取关元、气海、足三里、肾腧、脾腧穴,以灸法为主,每次灸20分钟,隔日1次。
2.取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腧(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鱼际(第一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太渊(掌后腕横纹桡侧端桡动脉桡侧凹陷中)等穴,每日针灸1次,或隔日针灸1次。适用于糖尿病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等上消症候。
3.取脾腧(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胃腧(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胰腧(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脐上4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曲池(曲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肋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阳陵泉(肋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等穴,每日针灸1次,或隔日针灸1次,采用平补平泻法。适用于糖尿病出现多食善饥,形体消瘦等中消症候。
4.取肾腧(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肝腧(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关元(脐下3寸)、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太溪(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然谷(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等穴,隔日针灸1次,留针20分钟,采用补法。适用于糖尿病出现尿多尿频,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等下消症候。
患者针灸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针时指力应均匀,进针后体位勿移动,防止折针、弯针等情况发生。
2.针灸手法不宜过重,针灸体位应舒适,饥饿、疲劳、精神高度紧张者,不宜针灸,以免晕针;体弱者不宜用强刺激,并尽可能采取卧位。
3.针灸小腹部穴位时,应在排空小便后进行,并应掌握适当的针灸方向和角度。
4.怀孕头3个月,禁针腹下区;3个月以上者,禁针腹上、腹下区及腰底部。此外,凡能引起子宫收缩魄腧穴,如合谷、三阴交、昆仑、至阴穴等,均不宜针灸。
5.针灸时应避开血管,防止出血。凡有自发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针灸章门、期门等穴。
6.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者,不宜针灸。
7.针灸胸背穴位,尤其是针灸肺腧、膏肓、肩井等穴时,切勿刺之过深,以免发生气胸,造成危险后果。
日光浴疗法
日光浴治疗作为环境治疗的方法之一,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日光中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有关。日光照射可促进生物节律的正常化,通过神经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系统,使机体内环境稳定,能更好地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近年来发现,可见光对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它能提高和加强高级神经活动与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也可促进各种激素的分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及应激能力、抗病能力和工作能力。研究表明,日光中红外线对人体主要作用是温热刺激,所以又称之为热射线。这种热射线能使深层组织的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心脏跳动有力,呼吸加深,使全身新陈代谢更加旺盛,细胞氧化过程加快,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因此能较好地消除照射部位的淤血,增强机体组织的营养,促进细胞再生,并通过血流加快,冲洗、带走炎症组织的病理产物,从而对机能衰退的组织器官、慢性炎性病变及神经、肌肉痉挛有较好的疗效,对各种痛症也有确切的疗效。日光中的紫外线对人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所以又称为化学线。紫外线最重要的效应是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而参与机体磷、钙代谢。紫外线可使皮肤表层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维生素D3,入血液后在肝、肾两脏中变成二羟维生素D3,尔后进入肠黏膜上皮内,特异性地促进食物中的钙、磷在肠中的吸收;又在二羟维生素D3作用下,促进钙在骨质的沉着,是预防与治疗小儿佝偻病与成人骨质软化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紫外线还可使细菌或病毒的核酸破坏,蛋白质离解变性,细胞内氧化酶失活,因而具有强大的杀菌能力。紫外线还可使人体皮肤获得健康的黝黑色,皮肤表皮增厚,对外界的机械、化学或温度刺激的抵抗力增强,皮肤的屏障作用提高。一些研究还发现,紫外线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促进白细胞与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交感神经的张力,促进肾上腺素以及皮质激素的释放,并可提高肌肉运动的耐力,对人体具有良好的强壮作用。同时,紫外线还能激发脏器释放前列腺素L2(PGI2)及激肽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日光浴一般分为局部照射和全身照射两种方法。局部照射,即用白布单遮掩不照射部位而只照射患部。全身照射,是指裸体置于阳光之下。全身照射分为座位与卧位两种姿势。座位照射先照射背部和下肢,后照射腹部和上肢;卧位照射先俯卧,尔后左侧卧位、仰卧位、右侧卧位。日光浴一般不照射头部。
夏季日光浴时间,可先从每日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日30分钟,若无不良反应可增到60分钟。冬季阳光辐射较弱,紫外线到达地面仅相当于夏季的1/5,每次照射时间可相应延长,约为夏季的3—5倍;春秋两季的照射时间,一般为夏季的1.5—2倍。
.进行日光浴时也应注意一些事项:刚开始日光浴时,要严格掌握时间,以免照射过度,使皮肤灼伤或引起中暑等严重反应。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渐增加照射时间和强度。阳光太强或太弱,都不宜进行。气温低于18℃,一般不宜裸体在室外进行日光浴。在进行日光浴前,应在遮阳处先做空气浴5—6分钟,使机体适应室外气温,日光浴不应在饭前、饭后进行。照射时最好不要阅读,因为在阳光下阅读容易损坏眼睛;也不应睡眠,因为睡眠后不能掌握照射时间。在阳光照射下,若出现疼痛,应停止日光浴。对活动性肺结核、心功能不全、心动过速、Ⅲ期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发热、出血倾向、妇女经期和产褥期,应禁忌日光浴。
拔 罐 疗 法
拔罐疗法是以罐具吸拔病变部位或穴位,以通畅气血,疏导经络,拔除病气,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最后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中医认为,拔罐疗法具有行气活血,温经通络,消肿止痛,祛湿逐寒,泄热除毒等作用。拔罐疗法是通过吸拔病变部位或特定经络、穴位,将充斥于体表的病灶、经络、穴位乃至深层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淤血、热毒、脓血等,经皮毛吸引出来。皮肤有直接呼吸和排泄作用,通过在皮肤上的吸拔,能将体内淤血、浊毒排出体外,使邪出正复,经络气血得以疏畅。这种良性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从而提高机体功能,充分发挥经气作用,扶持正气,调节阴阳平衡,加强祛除病邪之力,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活血散淤,消肿止痛,除湿逐寒,协调脏腑,促进病体康复。
火罐法从广义讲泛指各种拔罐法,狭义则专指用火力排气的拔罐方法。此处是指狭义的火罐法,它是利用燃烧时火焰的热力,排去空气,使罐内形成负压,将罐吸附在皮肤上。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1.闪火法。用镊子或血管钳夹住酒精(乙醇)棉球(亦可用铁丝一端缠上棉球做成点火棒),点燃酒精棉球后,伸进罐内,在底部或中部旋转一圈迅速退出,再速将罐子扣在应拔部位或穴位上。注意操作动作要快,罐口与应拔部位或穴位距离不宜太远。此法比较安全,节约棉球,临床使用较多,不受体位限制,适合于任何部位拔罐。
2.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用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烧物落下而烧伤皮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