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千金方(家庭健康生活)
49074100000061

第61章 上脾脏(3)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饮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取通利为度,日三。

又方:

通草朴硝各四两郁李仁黄芩瞿麦各三两车前子五合,一方六两,一方二升

上六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二服。一方用绢袋盛煮,顿服二升。

又方:

独头蒜烧熟去皮,绵裹,纳下部中,气立通。又削姜裹盐导之,及干姜、盐、杏仁捣丸导之,并佳。

治胀满闭不下方:

吴茱萸一升干姜大黄当归桂心芍药甘草芎各二两人参细辛各一两桃白皮一把真朱半两雄黄十八铢

上十三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纳雄黄、真朱末,酒五升,微火煮三沸。服一升,得下即止。

走马汤主一切卒中恶,心痛腹胀,大便不通。方出第十三卷心腹痛篇。

巴豆丸主寒癖宿食,久饮饱不消,大秘不通方:

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夕,碎,大熟,合酒微火煎,令可丸如胡豆,欲取吐下者,服二丸。

练中丸主宿食不消,大便难方:

大黄八两葶苈杏仁芒硝各四两

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食后服七丸,日二,稍加。《肘后》名承气丸。

大便难,灸第七椎两旁各一寸,七壮。

又,灸承筋二穴各三壮,在中央陷内。

大便不通,灸挟玉泉相去各二寸,名日肠遗,随年壮。一云二寸半。

又,灸大敦四壮,在足大指聚毛中。

大便闭塞,气结,心坚满,灸石门百壮。

后闭不通,灸足大都随年壮。

治老人小儿大便失禁,灸两脚大指去甲一寸,三壮。

又,灸大指歧间各三壮。

治大小便不通方:

葵子末,一升青竹叶一把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五沸,顿服。

又方:

葵子一升榆皮切,一升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

葵子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猪脂一升,空腹分二服。

又方:

甑带煮取汁,和蒲黄方寸匕,日三服。

又方:

猪脂一斤,以水二升,煮三沸,饮汁立通。

治治:宋本有“妇人”二字。大小便不利方:

葵子一升硝石二两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

治小儿大小便不通方:

捣白花胡葵子末,煮汁服之。

又方:

末鸡屎白,服一钱匕。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

腹热闭时,大小便难,腰痛连胸,灸团冈百壮,穴在小肠俞下二寸,横三间寸,灸之。

大小便不通,灸脐下一寸三壮。

又,灸横纹百壮。

大小便不利,灸八髂百壮;穴在腰目下三寸,挟脊相去四寸,两边各四穴,计八穴,故名八髂音辽。

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两吻各一壮。

小便不利,大便数注,灸屈骨端五十壮。

小便不利,大便注泄,灸天枢百壮,穴在挟脐相去三寸。魂魄之舍不可针,大法在脐旁一寸,合脐相去可三寸也。卷第十五下脾脏下脾脏下:此三字原无,据目录补。

热痢第七

论一首脉证二十四条方二十六首灸法十首

论曰:余立身以来,二遭热痢,一经冷痢,皆日夜百余行,乃至移床就厕,其困笃如此,但率意自治者,寻手皆愈,乃知此疾天下易治。但中性之徒,率情骄倨,良药苦口,不能克己早饵,朝遇暮过,望其自瘥,疾热日增,胃气渐弱,心力俱微,食饮与药皆不能进,既不时愈,便称痢病难治,斯皆自误也,学者须深达斯旨。然此病随宜服一物,皆得瘥之,惟须力意苦己服食,以瘥为限,则无不愈也。又大须慎口味,重者瘥后百日,次者一月日。所以常哀骄恣者,不能自慎,兴言于此,以为至慨至慨:宋本作“天横”。矣。古今痢方千万首,不可具载,此中但撮其效者七八而已。虽然弘之在人也,何则?陟厘丸、乌梅丸、松皮散等,暴痢服之,何有不瘥;其温脾汤、健脾丸方出下冷痢篇,久下得之,焉能不愈。大凡痢有四种,谓冷、热、疳、蛊。冷则白;热则赤;疳则赤自相杂,无复节度,多睡眼涩;蛊则纯痢瘀血。热则多益黄连,去其干姜;冷则加以热药;疳则以药吹灌下部;蛊毒则以蛊法治之。药既主对相当,痢者复自勉励服饵,焉有不愈者也。

凡服止痢药,初服皆剧,愚人不解,即止其药不服,此特不可。但使药与病源的相主对,虽剧但服,不过三服渐渐自知,惟非其主对者本勿服也。

凡痢病,通忌生冷醋滑、猪鸡鱼油、乳酪酥干、脯酱粉咸。所食诸食,皆须大熟烂为佳。亦不得伤饱。此将息之大经也,若将息失所,圣人不救也。

下利脉滑而数,有宿食,当下之。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为未止,急下之。

下利脉反滑,当有所去,下乃愈。

下利,不欲食者,有宿食,当下之。

下利而腹痛满为寒实,当下之。

下利,腹中坚者,当下之。

下利而谵语者,腹内有燥屎,宜下之。

下利,三部皆平一作浮,按其心下坚者,急下之。

下利瘥,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此为下不尽,更下之愈。

风寒下者,不可下,下之后,心下坚痛脉迟一作浮,此为寒,但当温之。脉沉紧,下之亦然。脉大浮弦,下之当已。下利脉浮大,此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者,因而肠鸣,当温之。

下利,脉迟紧为痛,未欲止,当温之。得冷者,满而便肠垢。

下利,身躯疼痛,急救里,诸温之属,可与理中、四逆、附子汤热药辈。

下利,大孔痛者,当温暖之。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脉反浮数,尺中自涩,其人必清脓血。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瘥,必清脓血,有热故也。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其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厥,所以然者,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利,脉大浮弦,下当已。

下利,舌黄燥而不渴,胸中实,下不止者,死。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醉时脉还,手足温者生,不还不温者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

凡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脏气绝于内者,下不自禁,下甚者手足不仁也。细寻取之,万不失一。下病体略例如此耳。

《秦问》曰:春伤于风,夏为脓血。凡下多滞下也。夏伤于风,秋必洞泄。秋多下水也,患是冷也。夫积冷积热,及水谷实而下者,以大黄汤下之,强人勿过两剂,皆消息五六日,更进一剂。其补涩汤不效者,三两日可进一剂。

陟厘丸治百病,下痢及伤寒身热,头痛目赤,四肢烦疼不解,协热下痢;或医已吐下之,腹内虚烦,欲得冷饮,饮不能消,腹中急痛,温食则吐,乍热乍冷,状如温疟;或小便不利,气满呕逆,下痢不止方:

水中陟厘五两汉中木防己六两紫石英三两厚朴一两陇西当归四两黄连二两三岁醇苦酒五升上好豉三升

上八味,皆取真新者。以苦酒二升渍防己,极令润出之,留苦酒,置以利刀切防己,厚令一分,使厚薄悉等,以板瓦覆著炭火上,以厚纸藉瓦上,布成,切防己著纸上讫,从头依次翻,周而复始,令色槁燥,复渍向余苦酒中,更出,著瓦上熬之,如此尽苦酒止,勿令火猛,徐徐熬令极燥,各捣下筛毕,都合捣千杵。以余二升苦酒渍豉一宿,明旦以瓦盆盛之,以一盆覆之,蒸五升土下,须土气通流,熟出之,于盆中研豉,以新布绞其浓汁,如枣膏法以和药,捣三千杵,顿丸皆如水中鸡头子大,分著数囊中,悬令阴干,取燥,乃更盛著,及以蜡密封其际,勿令见风尘。此药以三丸为一剂,平旦以井华水服一剂,昼服一剂,暮服一剂,皆以水服之。初服宁少食,当飾食水飧。欲服药若食饮消,腹中调和者,日可一服。若已瘥者,二三日可一服,消息以意。若病重药力未行者,但益服之,日可四五剂。或时下不止者,当复更增,令腹中有药力,饮食消,是其效也。新服药未安调,当水飧助药力,心中了然。然后可作羹臛,但当冷食之耳。若有时不喜冷食者,正是药力尽耳,复益服药,至一宿许,则复欲进冷也。若欲不复药者,但稍温食,药力自尽矣。服药不必须强多饮水也,自随体调耳。久下虚,服之如法。禁热食生鱼猪肉蒜、生菜、酒,缘酒发药力,令病者烦热也。又禁辛物,及诸肥腻难消物,皆勿食也。若有风病,加防风一两;人虚羸,可加石斛一两,若宿有下痢,肠胃损弱者,可加太一余粮二两半,取石中黄软香者;若妇人产后疾,加石硫黄二两;小便黄赤不利,加蒲黄一两,依方消息之,无不得效也。《胡洽》云:旧有五石:赤石脂、白石英、钟乳、矾石并禹余粮各四两,常以二月合之。

下痢热。诸治不瘥方:

乌梅一升黄连一斤,金色者

上二味,末之,蜜和。脬如梧子二十丸,日三夜二,神妙。

治积久三十年常下痢神方:

赤松皮去上苍皮,切一斗,为散,面粥和一升服之,日三,瘥即止,不过服一斗永瘥,三十年痢服之,百日瘥。

治热毒痢,苦参橘皮丸方: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鬼臼一作鬼箭羽黄柏甘草

上九味,等分,末之,以蜜烊胶和,并手丸之如梧子,干之。饮服十丸,日三,稍加之,卒下注痢者大良。

治诸热毒下黄汁,赤如烂血,滞如鱼脑,腹痛壮热方:

黄柏黄芩积蓄林石榴皮各六分白头翁寄生当归牡蛎犀角甘草各一两黄连二两艾叶二分

上十二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龙骨丸主下血痢,腹痛方:

龙骨当归龙胆附子干姜黄连羚羊角各三十铢赤石脂矾石各一两半犀角甘草熟艾各十八铢

上十二味,末之,蜜和。先食,服如小豆十五丸,日三,加至二十丸。

又方:

牛角当归龙骨干姜熟艾各三两附子黄柏赤石脂芎阿胶厚朴甘草橘皮芍药石榴皮各二两大枣二十枚黄连五台升麻一两半蜀椒一两

上十九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三升,煮取四升,去滓,纳牛角末、阿胶消,以绵绞去滓。分七服,日四夜三。《千金翼》无橘皮。

治血痢方:蒲黄三合干地黄桑耳甘草芒硝茯苓人参柏叶阿胶艾叶各二两赤石脂五分禹余粮黄连各一两生姜二两

上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分温五服,神效。

治下杂血方:

干蓝犀角地榆各二两蜜二合

上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蜜,煎取五合,分三服。此治热毒蛊妙。

治热毒下黑血,五内绞切痛,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

黄连一升龙骨自术各二两阿胶干姜当归赤石脂各三两附子一两

上八味,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分五服。余以贞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热毒痢,至十五日,命将欲绝,处此方药,入口即定。

治下血,日夜七八十行方:

黄连黄柏各四两

上二味,口父咀,淳醋五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白头翁汤治赤滞下血,连月不瘥方:

白头翁厚朴阿胶黄连秦皮附子黄柏茯苓芍药备二两干姜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各三两大枣三十枚粳米一升

上十六味,口父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米令熟,出米纳药,煮取三升,分四服。

治下赤连年方:

地榆鼠尾草各一两

上二味,口父咀,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二服。如不止,取屋尘水渍,去滓,一升分二服。《古今录验方》云服屋尘汁一小杯。

又方:

鼠尾草蔷薇根秦皮如无,用槲皮代之

上三味,等分,口父咀,以水淹煎,去滓,铜器重釜煎,成丸如梧子。服五六丸,日三,稍增,瘥止,亦可浓汁服半升。

治大热毒纯血痢,不可瘥者方:

黄连六两,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夜露著星月下。旦起,空腹顿服之,卧将息,即止。不瘥,加黄芩二两,更作服之乃不瘥者,以疳痢法治之。

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脾胃冷实下消,温脾汤方:

大黄四两人参甘草干姜各二两附子一枚,大者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临熟,下大黄,与后温脾汤小异,须大转泻者,当用此方神效。

治热痢水谷方:

黄连阿胶各二两乌梅四十枚黄柏一两栀子三十枚

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亦治神良。

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瘥方:

黄连六两阿胶鼠尾草当归干姜各三两

上五味,口父咀,若大冷白多,以清酒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若热及不痛者,去干姜、当归,以水煮之。

黄连汤治赤白痢方:

黄连黄柏干姜石榴皮阿胶各三两当归二两甘草一两

上七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茯苓汤治因下空竭欲死,滞下脓血,日数十行,羸笃垂死,老少并宜服方:

茯苓黄柏黄连龙骨人参干姜黄芩桂心芍药当归栀子仁甘草各半两赤石脂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不瘥,满三剂。此方主风虚冷痢最佳。

女萎丸治热病时气,下赤白痢,遂成慝方:

女萎三分乌头桂心各四分黄连云实各二分藜芦三分代赭一分

上七味,末之,蜜和为丸,如梧子大,服二丸。大下痢,宿勿食,清旦以冷水胍之,勿饮食,至日中过后,乃饮食。若得药力,明旦更服如前。亦可长服。虚羸,昼夜百行脓血,亦瘥。亦名云实丸。

治赤白下痢,大孔虫生,悉皆瘥,此名圣汤,方:

鼠尾草二两豉一升生姜栀子仁各六两桃皮

一握上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一本单用桃皮,以酒煮服之。

治赤白滞下方:

成煎猪膏三合清酒五合

上二味,缓火煎十沸。适寒温,顿服之,取瘥止。

又方:

酒四升,煮钱四十文,取二升,分三服。

又方:

乱发鸡子大,烧末水服,不过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