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好,陌生人
49064200000024

第24章 放低姿态:满足陌生人潜在的表现欲(2)

那时的他年轻气盛,抬起头、挺起胸,大踏步地朝前走,结果一进门,他的头就被门框狠狠地撞了一下,痛得他一边不停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了一大截的门。出来迎接他的那位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我这儿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得低头。这也是我要教你去做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作是他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人生的一个重要准则。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身,后来,他功勋卓著,成了一代伟人。他在与人的一次谈话中说:“那次启发帮了我很大的忙。”

在与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我们谦虚为怀就会显得对方高大;我们温文尔雅,对方就乐意与我们相处,认为我们真诚、可信;我们毕恭毕敬,让对方的指挥欲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对方就会认为与我们配合十分默契、很谈得来;我们表现得笨拙,对方就愿意帮助我们。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以高姿态出现,滔滔不绝、咄咄逼人,对方会感到一种压力,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的心理,根本不可能与我们发展成朋友关系。

把对方作为交谈的重点

对方的兴趣,是双方谈话顺利进行的重点。

为了能够很顺利地与人打交道,我们在开口之前,一定要注意观察对方穿的是什么衣服、在做什么事情、在说什么话、在关注什么事情,然后,我们再以对方为中心进行交谈,这样就会得到对方热烈的回应。比如:“你这件夹克很有特色。能不能说一下,这个标识代表的是什么啊?”

“你是我们这里射箭射得最棒的。你都参加过哪些训练呢?”

“你在董事会上的发言真是精彩啊。能不能说一说,你为什么觉得销售环节做得不够好?”

“你看上去好像不太高兴啊。我能帮你做点儿什么吗?”

假若对方是一个警察,我们就可以说:“当警察很威严吧,你能不能告诉我要当一名警察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在餐馆就餐时,你可以与人说:“不介意我坐在你身边吧?”

在聚会时,我们可以与人说:“你也来参加聚会啊?”

一些人倾向于直接谈论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嗨,你看上去文静,能够认识一下吗?”或者:“嗨,我在这儿看见过你好几次了。看来我们有缘啊,我有必要自我介绍一下了……”

为什么谈论以对方为中心的话题在人际交往中会起到如此大的作用呢?

心理学家们的解释是这样的:当我们还是婴儿时,我们就开始认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我的,而世界上的其他事物都是为我服务、听我差遣的。我们那个时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小人儿,我们的小脑瓜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本能地问:“那和我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们长大后,这种思维习惯实际上几乎没有改变,只不过我们学会了用文明礼貌的面具去竭力掩饰自己的自我中心意识。而我们的大脑呢,依然直接、本能、一成不变地在我们和外界打交道时,会这样提醒我们自己:“那和我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为了能够更好地明白这个道理,我们从如下的事例中再作具体的说明。

比如,在某大学校园里,一个男生看见了一个女生,很想认识她,就想了一个“请她吃饭”的主意,他就对那女生说:“听说咱们学校外边刚开了一家很不错的餐馆,晚上一块儿去那里吃点什么怎么样?”那位女生在作出答复前,心里肯定会做这样的一番盘算:“这主意不错。”或者:“他说的是饭菜还是饭馆的装修呢?”她甚至会继续想:“他说的应该是饭菜吧,他说‘很不错’,我会不会也喜欢呢?”她这么一想,心里就开始犹豫了,那男生也可能会察觉到对方的犹豫,如此一来,谈话也就不怎么让人觉得高兴了。

可是,如果是换一种说法,那男生可以选择说:“咱们学校外边刚刚开了一家餐馆,你肯定会喜欢的。今天晚上咱们一块儿去那里吃点东西怎么样?”

这样说的时候,强调了“你肯定会喜欢的”,男生已经预先帮女方解答了心里将要出现的问题,这样女生就会更容易接受男生的邀请。

这就是以对方为中心的巨大力量。

假设我们正在参加一个关于新产品发布的研讨会议,一个与会者提出了某个问题,他肯定喜欢听到我们说“这个问题提得不错”,不过,如果我们对他说“你这个问题提得真是好”,他听后心里肯定会更加高兴。

如果销售人员对客户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就不如对对方说:“你说的这个问题很重要……”

进行商业谈判的时候,一般不说“事实将证明……”而通常会用“你会看到事实将证明……”来代替。

在允许的范围内,与人谈话的过程中我们使用“我”的次数越少,我们在对方的眼里就越显得有理性。事实上,那些善于交际的人相互谈话时使用“你”的次数要远远多于使用“我”的次数。

所以,我们在跟陌生人交往的时候,每个句子前面都要尽可能地加上“你”字,这样会立刻抓住对方的心。这个技巧可以获得很多积极正面的反映,比如可以使对方产生自豪感,省去额外的思考。

要想做到以对方为中心,还要避免以下四种情况。

1. 不尊重对方,轻易打断对方的话

要想在同别人交谈时,以对方为中心,就要做到心中有他人,真正地尊重对方。一些人在同人谈话时,会在别人正谈话时打断对方,这就是不尊重对方的体现。在双方交谈时,如果需要打断,一定是上级打断下级、长辈打断晚辈,平等身份的人没有权利强制打断对方。如果自己觉得有必要打断对方,应礼貌地说“您先请”。

2. 好为人师,补充对方的话语

有些人有一种缺点,就是好为人师。他们总爱表现自己,显示自己比别人懂得多。有些话语并没有必要补充,例如,北京有点冷,另一人就说黑龙江更冷。这就是没有必要的补充话语,容易引起他人的不满。

3. 一发现别人的“错误”,就去纠正、教导他人有些错误,并不要紧,只是习惯上的不同。但对这样的“错误”,你都要予以纠正、教导,会让人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其实,每个人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样,职业背景也不一样,所以出现一些不同很正常,我们应以宽容的心胸来接纳这些不同。一些人把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强加于人,往往招致他人的不满。

4. 轻易质疑对方的谈话内容

质疑就是不信任。质疑对方,有时会让人产生一种鄙视他人的感觉,造成双方的尴尬。

在谈话中,要想做到真正以对方为中心,一定要避免以上四种情况。总之,想要拥有一个好人缘,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与赏识,一定要记得随时随地把“你”字挂在嘴边。

倾听,不是审讯

倾听,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种渴望得到别人尊重与欣赏的愿望。知道这一点,对于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顺利交往十分重要。会不会倾听别人的谈话,不仅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准,而且关系到是否能与对方建立一种正常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善于倾听别人不但会让我们显得无知、无礼、无修养,往往还会导致我们错失良机。

有人倒是很乐意倾听别人讲话,但是这种倾听往往是建立在他提问的基础上的。也即是说,这种人常常充当着谈话内容的主宰官,谈话则是以做“问答题”的方式进行:他提问题,别人作答。问题一个又一个地提,让对方马不停蹄地作答。而且通常是对方还没有回答完,一个新的问题紧接着就提出来了。

这种人往往只关注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而对对方是否愿意回答或双方是否处于平等的交谈地位上这类问题却不管不顾,结果使对等的交谈变成了法官的“审讯”。实际上,持这种谈话方式的人因为很难跳出已有的思维定式,最终仍是收获无几。

冰冰有个同事,名牌大学毕业,能言善辩、满腹经纶,专业技能也很过硬。每次部门开会,假若上司问到他的意见,他都能侃侃而谈,很有一套自己的想法。

然而,大家都觉得他很让人讨厌。需要协调事情的时候,别的部门的人很少有愿意配合他的。同部门的人,更是不愿意和他一起共赴“战场”。

他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儿?其实,他也没有什么,就是在与别人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总是把对方讲到无言以对。对方在陈述自己的过程中,他总是摆出一副审判官的姿态,对对方的看法吹毛求疵,从不认同对方的看法。他在工作上厉害是厉害,但很不受人欢迎。口头上被他击败的人,心里都盼着他什么时候也能够在众人面前出出丑。

其实,上司还算比较赏识这位同事,但当发现此人人缘太差、没法和大家进行团队合作的时候,对他的评价就大大降低了。

有位智者曾说过:“每个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领土的国王。”国王的特点是什么呢?就是偶尔会愿意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是在当别人的意见刚好和自己的一致的时候。

既然每个人不分大小、无论贵贱,都是自己那片领地上的国王,那么每个国王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因此大家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实在是了。

其实,当我们不同意他人的时候,完全不必像冰冰那位好辩的同事那样,以审判官自居,硬是要对方认错服输。这对事情的进展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我们可以暗示,可以委婉地提醒,如果对方不是过于迟钝,肯定能够听得出我们的立场。反过来,当我们遇到了很强势、非逼我们认输不可的人,如果认个输、服个软并不会违背我们做人的原则,我们不妨一笑了之,把那个无所谓的胜利让给对方。这会显得我们宽宏大量,对方也会很乐意与我们进行更进一步的交往。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善于倾听、尊重别人的想法和意见的故事。

在一家珠宝店,一个女人花了好几个小时挑选自己喜欢的戒指,结果批评的意见是提了不少,戒指却一只都没看上。她不但不断地指使销售员拿这个、拿那个,还当着其他顾客的面喋喋不休地发了一通“这只戒指的成色太差”、“这只戒指的定价不合理”之类的抱怨与牢骚。

销售员试图向这个女人解释,但招来的却是更多的抱怨与牢骚。

这时,珠宝店老板来到了大厅,看到那个满腹牢骚的女人,他并没有做什么表示,而是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一样,一直站在旁边听那女人发表“高论”,一声都没有吭。

直到那个挑剔的女人说完了,店老板才不疾不徐地说:“看得出,您对戒指是有相当研究的,对不起,请您稍等一会儿。”

然后他让售货员取出一只价格不菲的戒指摆在那女人面前,说:“我想这只戒指是最能够衬托您的高贵气质的。”

那个女人一听这话,半信半疑地把戒指戴上。的确,大小、颜色都与她很是相配。

结果,那挑剔的女人满意地说:“这个戒指好像是专门为我量身定做的一般。”最后,满意地付账离开了。

其实,那位老板最后让售货员拿出的那只戒指,实际上是那位挑剔的女人早就试过却又下不了决心购买的。

也许,那个女人已经去了好几家珠宝店,可就是下不了购买的决心。因为没有谁懂得她的心,也没有谁愿意听她抱怨,更没有谁能在她抱怨后,适时地给她一个建议。

那位店老板对顾客的消费心理是有着一定的了解的,他知道那位女人需要的是倾听、尊重与肯定,于是,他投其所好,没花多少时间,没多说几句话,就说服了那个挑剔的顾客。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这位店老板是怎样做的:首先是倾听。他一声不响地站在顾客身边,让其说个够;其次,表示肯定、称赞对方:看得出,您对戒指是有相当研究的;最后,给出恰当的建议:我想这只戒指最能衬托您的高贵气质。

其实不管是谁,无论如何挑剔,如果他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肯定,比如自己的牢骚有人乐意倾听,自己的想法有人能够理解。这样他们的心理便会感到满足,所有的不满、不平、反感等消极负面的情绪,就会慢慢消失。到最后反而不再怎么坚持自己的意见,而是更倾向于接受对方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