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好,陌生人
49064200000018

第18章 直抵心灵:掌握人际交往的法宝(2)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就消除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说话要看对象,要看环境,要看说话的事理。孔子曾经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失人”指失去了可以说话的对象;“失言”可以理解为这次谈话不成功,也包括选错了说话对象。要做到两“不失”,就要在适当的地点、适当的时候、适当的语境,对适当的人说适当的话。

充满激情的人,在交谈时会有强烈的情绪,并且内心活动显之于外;冷漠型的人,更容易持重寡言,具有深沉的情感;性格大大咧咧的人,多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性格的不同,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沟通方式去选择话题。另外,我们也需要考虑对方的身份。在谈话中要根据谈话人的性格而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如此才能够达到谈话的最初目的。

在沟通中,一定要观察对方的反应,巧妙地接答对方的话茬儿,这样才能把原来的话题引向另一个话题,使谈话转变一个角度继续进行下去。随着话题的深入,交谈的持续进行,逐步打开陌生人的内心世界,从陌生人变成朋友。

王某是一家企业的销售员,负责一个地区的销售业务。这样的工作免不了要同各行各业不同的人打交道。时间长了,王某就知道怎么在第一时间与人建立良好关系。

年底的时候,公司为了加强和客户之间的联系,特意举办了一年一度的“联谊会”,借此与客户联络一下感情,总结一年的经验,为来年开个好头。公司安排王某在会议期间陪同一个新客户李某。

由于是新客户,王某对李某了解得也不太多,李某本人也比较内向,话也不多,王某一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在他们路过一家商场时,李某就聊起了商场的销售情况,王某认真地听着,并不停地说“是”。最后,李某深有感触地说:“现在,市场竞争够激烈的。”王某赶紧接过他的话茬儿说:“就是。你们单位的竞争怎么样呢?”

由于这正是李某感兴趣的话题,双方就开始了顺畅的交谈,王某不仅知道该单位更多的情况,也交上了李某这样的朋友。

话不投机,就要学会转换话题;话若投机,就要学会接,将话题一步步地引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

赞美,改变你和他

让你的赞美去改变别人的人生,同时也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有自认为得意的事情,至于这件事是否真有价值,就另当别论了。但是,至少在我们本人看来,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就给对方一个很好的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使得交际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在与人交际的过程中,假如我们能事先有所准备,并能在交际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谈起对方感到得意的事情,那么他会很高兴和我们继续交谈下去的,因为这会让其有如遇知己之感。

老李是某中学的校长,眼看着学校的实验器材一批批地被淘汰掉,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向本市的一个著名私营企业家求助,因为,这名企业家十分重视教育,曾有过捐款援助本市家境贫寒的大学生顺利求学的事迹。但是,现在这家企业的经营也陷入了困境,能不能求援成功,老李心里实在是没底。

一次,市里召开大会,表彰了这名私营企业家对教育的关注和热心行动。老李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去他的企业拜访。

老李说:“杨总啊,久闻您的大名。近日在市里开会我再一次听到教育界对您的称赞,实在是钦佩,钦佩啊!今天散会返校,途经这里,特地来拜访一下您。”

杨总连声笑着说道:“哪里,您过奖了!”

老李接着说道:“杨总真是高瞻远瞩,有长远眼光啊,在咱们市首次开展援助贫困大学生的行动。这事不仅在咱们市里被传为美谈,甚至已经传播到了全国各地,真的是名扬四海啊。”这话说得杨总满心欢喜。

老李趁机继续说道:“跟您相比,我这个校长可真是无能啊。身为校长,明知学校的实验器材落后,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却找不到解决的办法。要是社会上的人都能像杨总您这样,真心实意地支持教育,只需3万元,就能医治我的心病。”

听到这里,杨总立即站起来拍拍胸脯,慷慨地说:“李校长,这3万元我捐助给你们。”一听这话,老李紧紧地握着杨总的手,对他表示由衷的感谢。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从真诚称赞和诚挚感谢方面着手,尽量谈论让对方感到得意的事情就会拉近两个人的关系,并使谈话愉快地进行下去。

但也要注意这些赞美之辞必须是发自内心的、恰到好处的,不能无中生有,夸大事实,否则就变成了阿谀奉承,弄巧成拙。

不要触碰他人的个人隐私

个人隐私,是“禁区”。

每个人都有隐私,都有自己不愿公开的秘密。隐私权也是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在与人交往中,隐私更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揭人隐私是人际交往中的一大禁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避免那触及别人隐私的问题。

一次,李强与朋友一起吃饭时,朋友给他介绍了同桌的一位个体户。彼此寒暄了几句后,无意中李强就问起他最近进的一批货是什么价。

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个体户之间竞争十分激烈,进货价都是保密的。答复他吧,不可能;不答复他吧,彼此刚认识,好像不太好。

正在他不知所措之时,个体户问他:“你能保密吗?”一听他相信自己,李强一拍胸脯保证说:“能,我最能保密了!”

那个体户笑了笑说道:“很好,我也能保密。”在他这种俏皮的答话中,李强才得以避免了尴尬。

人们多半的谈话过失是由于欠缺考虑或无知引起的,触及别人隐私的行为也是这样造成的。但也难免会有一些人专门以揭人短、探人隐私为乐趣。

在实际的生活当中,喜欢探人隐私的人不但不招人喜欢,而且自己也常常吃亏。有些大公司的秘书一般都是几个月一换,因为做经理的不愿秘书对他的底细知道得太多。所以,我们不仅不要去打探他人的隐私,即使对方要告诉我们,我们都要尽量避开,以免将来给自己惹麻烦。

有的人什么事都喜欢打听,他们最喜欢知道别人的私事及秘闻。有时为了增加谈资,有时仅仅是一时好奇,即使与自己无关的事,仍然喜欢问个究竟。如果是对对方的关心,也许会让人对你有好感;但若不是,就会十分令人讨厌了。这种看似微不足道的事往往有着很强的杀伤力。

人到了适婚的年龄仍单身,似乎就成了“众矢之的”,经常有人关心,甚至“过度关心”。经常会被人问道:“你为什么还不结婚啊?”“什么时候喝你的喜酒啊?”

结不结婚,是个人的问题,但有人却表现出“极度关心”的样子,有的人还喜欢偷偷打听、“她长得还不错,怎么还不结婚啊?不会有什么问题吧?”这种问题严重地伤害了他人的自尊心。

在日常交际中,具体地说,我们应避免如下隐私类话题:

(1)女士的年龄;

(2)工作及工资情况;

(3)家庭内务及存款;

(4)夫妻感情;

(5)身体状况;

(6)不愿公开的工作计划;

(7)不愿意为人知道的其他隐私。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天然的、本能的维护自己内心秘密的情绪,遇到别人不得体的询问,我们很自然地会产生逆反心理。如再遇到那种什么事都不放过的“查户口专家”,被问者的厌烦之情会更加强烈。

什么事都想问一问会使自己变得浅薄而又庸俗,试想,一个喋喋不休、喜欢探问别人私事的人,怎么可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在你想问对方某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在脑中思考30秒,看看这个问题是否会侵犯对方的个人隐私,如果有可能侵犯到,要尽量地避免,这样对方不仅会十分乐意接受你,还会因你在应酬中得体的问话与轻松的交谈而对你产生非常良好的印象,为更进一步地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

不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

不说人坏,不揭人短。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处和缺点,有一些是他人知道的,也有一些并不愿意让人知道。因此,在同陌生人聊天时,一定要做到慎重,不能拿对方的不光彩问题做文章,这无异于在伤口上撒盐,既让对方感到痛苦,也给人一种不好的印象。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出身卑微,曾当过和尚,还曾在街头要过饭,做了高高在上的皇帝后,昔日的那些穷哥们儿自然少不了到京城去投靠他。这些人原本想着他们是和朱元璋共患过难的朋友,现在朱元璋发达了,一定会念在昔日的情谊上,给他们封个一官半职什么的,也让他们享受一下安逸的生活。

让人万万想不到的是,朱元璋最忌讳的就是别人揭他的老底,认为那样会有损自己的威信,因此对来访者大都拒见。所以他那些昔日共患难的穷哥们儿只能眼看着朱元璋做皇帝,享受着人间的山珍海味,而自己却只能继续过着食不果腹的苦日子。

虽然很多人见不到朱元璋,但偶尔也有例外。有位和朱元璋孩提时一块儿光屁股长大的老友,从老家凤阳千里迢迢地赶来,几经周折总算进了皇宫,见着了朱元璋。这位淳朴的老兄依然把朱元璋当成儿时的那个玩伴,认为没有什么话是不可以说的。所以一见面,就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大嚷大叫起来:“哎呀,朱老四,你当了皇帝可真威风呀!还记得我吗?当年咱俩可光着屁股玩过,你干了坏事总是让我替你挨打。记得有一次咱俩一块儿偷豆子吃,用破瓦罐煮。豆还没煮熟你就先抢起来,结果把瓦罐弄烂了,豆子撒了一地。你吃得太急,豆子卡在嗓子眼儿了,最后还是我帮你弄出来的。怎么,不记得了?”

这老兄以为提起儿时的事情朱元璋就能念及旧情,可是他做梦也没想到有可能给自己招来灾祸。当他还在喋喋不休时,宝座上的朱元璋再也坐不住了,心想此人太不懂得规矩了,居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我下不了台。盛怒之下,朱元璋下令把这个人赶出皇宫。

故事中那个可怜的人原本是为自己求荣华富贵来的,可谁知,无意间揭了朱元璋的短处,结果被赶了出去。由此可见,别人的短处是揭不得的,否则会给自己招来很大的麻烦。

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为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适时地赞美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揪住别人的缺点、短处不放。因此,一定要注意,不管在什么场合,都不要揭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那样做,是损人又害己的事。

我们再来看一则故事:

清朝的康熙皇帝,年轻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为国为民的大事,到了晚年时,年纪大了,头发白了,牙齿也松动脱落了。这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可他心里就是不服老,犯了老年人的通病,只要听到有人说他“老”,他就特别不高兴,身边的重臣深知他的心理,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也没有谁敢在皇帝面前触这个雷区。康熙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还很有活力,常常带领皇后、妃嫔们狩猎,在河塘边钓鱼取乐。

有一次,康熙带着一群妃嫔去湖边钓鱼,很快,鱼竿就动了,康熙皇帝连忙举起钓竿,只见钩上挂着一条大大的龟,心中甚是喜欢。谁知刚拉出水面,只听“扑通”一声,龟却脱钩掉到水里去了,康熙长吁短叹。在康熙左侧陪同的皇后见状连忙安慰说:“看这光景,这只龟怕是老得没有牙了,所以衔不住钩子了。”

这时,在一旁观看的一个年轻妃子见状忍不住大笑起来,而且笑个不停。康熙不由得龙颜大怒,他认为皇后的话是说者无心,而那妃子则是笑者有意,是笑他没有牙齿,老而无用了。回宫之后,康熙马上下了一道谕旨,将那妃子打入冷宫,永世不得翻身。到了这个时候,那个年轻的妃子才真切地体会到自己的失误,她感叹说:“因不慎笑了一笑,却害了自己一生,这都是我不检点自己的行为酿成的恶果啊!”

为什么皇后在说话时明显说到“老”字而康熙没有怪罪于她,而妃子只是笑了一笑,康熙却如此地勃然大怒呢?首先是康熙的不服老的忌讳心理,他反感别人说他老,所以一旦有人涉及这个话题,他心理上就承受不了。另外,由于皇后与妃子同康熙皇帝的心理距离不同。康熙知道皇后是一片好心地安慰,那位年轻的妃子是在皇后说话的基础上笑的,再加上她与康熙皇帝的感情远不如皇后的深,所以让康熙皇帝产生了消极联想:那老龟掉了牙衔不住钩子,就像康熙皇帝一样老而无用,连钓起的老龟都让它跑掉。这就深深地刺到了康熙的痛处。

我们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的,我们总希望能够受到别人的欣赏与尊重,谁也不愿意人们一见面就提让自己不愉快的事。所以,每个人都不喜欢别人触及自己的憾事、缺点、隐私或者是使自己感到难堪的事,这也是人之常情。因此,在与人打交道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尊重别人,交谈时尽量不要涉及别人的短处,不然就会导致双方的不和,给人际交往带来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