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小故事大道理(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49061600000031

第31章 收获梦想:用真理战胜迷茫困惑(14)

鳄鱼发狂似地在水中挣扎,他却拼命扼紧它的咽喉不肯放松。最后,鳄鱼在河水中向前游去。他发觉鳄鱼已逐渐不再挣扎,他感觉到:自己等于是骑着鳄鱼顺水游了。

波大果的一双手臂依然紧扼鳄鱼的颈不敢放松,他知道,鳄鱼的力气太大了,他怕扼在鱼颈的手臂一旦被挣脱,那他就再也不能控制鳄鱼,那时一定会被鳄鱼一口吞下。

他就这样扼紧鳄鱼,在河面上向前游着。

在死亡的恐怖中,他不知这样游了多久,只见天色已暗,河水与河岸的距离究竟还有多远,也无心细看。

不久,波大果忽然发觉鳄鱼不动了,定睛一看,眼底竟是河边的沙滩。

是鳄鱼要到河滩来休息吗?他不明白,也不敢多想。

他心中突然欢喜了,即使鳄鱼这时再要咬人,他也可以在陆地上飞快逃走的。因此,他就纵身跳到鳄鱼的右侧,疯狂地向前跑了几十步才停下来。

他回过头,在月光下,看到自己一路“骑”来的那条大鳄鱼,依然伏在河滩那个老地方。

他壮胆蹲身细看,鳄鱼双眼紧闭着,他伸手试探鳄鱼的颈部,发现鳄鱼竟已完全停止了呼吸。

他高兴极了,跑到一棵树下找来几根树藤,绑住鳄鱼的颈项,向前拖去,拖得很吃力,拖一程,休息一次,最后终于绕过小路回到自己的家。

全家人听了事情的经过,不禁目瞪口呆。

原来,当这个小男孩危在眉睫时,他在求生本能的驱使下,连害怕都来不及了,他那紧扼鱼颈的手臂就在这顷刻之间,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鳄鱼虽然力大而凶残,但它颈部被波大果扼得太紧,也就敌不过“无法呼吸”的致命伤。

在死亡边缘独力战胜鳄鱼的16岁小男孩波大果,顿时变成非洲报纸上的热门传奇人物。

让你的光明面对大家

◎文/佚名

积极和消极的两个自我无时不在争执、拉扯,你必须小心谨慎,才能保住积极的自我,战胜消极的自我。

一个寒冬的夜晚,约克镇的琼生饥寒交迫地栖身在一个破工棚里。外面风雪交加,而他却独自窝在一张破床上,屋内没有生火,他蜷缩着,进入半昏迷状态。接着,也许是一场梦,也许只是幻象,他看见一扇窗,窗内有火光跳跃,火炉边坐着一个跟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

这人红光满面,精神焕发,充满自信,示意他过去取暖。他怯生生地照办了,当着他的面,琼生自惭形秽。接着他示意琼生见见屋子里的其他人,琼生躲在墙角偷看,发现那些人都是琼生以前的雇主、朋友和相识的人,他没有勇气见他们。

接连几天他都被邀请到那个温暖的屋子里,那些他无颜相见的人也都在屋里坐着,然而他始终提不起勇气见他们。终于有一天,他忍不住问屋子的主人:“你究竟是谁?”

“我是你的过去,也是你的未来。我们曾经住在同一个身体里,虽然偶尔有争执,大致上还是相安无事地共处着。然而你渐渐变了,我们再也无法相容了,我只得黯然离开,每个人的体内都存有两个自我:一个光明;一个黑暗。现在我被你赶出来了,你的身体里只剩下黑暗。”

“你为什么逼我见那些人?”琼生又问。

“是你在逼我。我走后,你领着身体坠落,你知道终点是死亡吗?现在你已经走到死亡的边缘了,再往下走一步,我们便同归于尽。用点脑筋和意志力,你只要往上走,我就可以回来。”

“我已丧失意志力,头脑也不管用了。”

“没有什么沟是不可跃过的,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是光明的,只要你有勇气要求,就能得到你要的东西。”

等琼生醒来,他的人生观有了极大的转变,他又看见耀眼的阳光,又听到虫鸣鸟叫,他的身体依然虚弱,但充满斗志。他四下张望,寻找那个神采奕奕的自我,但显然他是隐而不见了。

琼生回想梦境中的一切,暗下决心要寻回光明的自我,当这个念头浮现时,光明的自我其实已经回到他的身体里了,只是他当时毫不知情罢了。他不去回想过去,昨日种种不再,只有今天才是实在的东西,他决定重新开始。

他走进以往常去的餐厅,向他的旧识点头问好,然后找到以前的房东,向他租个房间。接着他回以前的工厂,要求老板让他在那里工作。接着,他埋头苦干,像过去刚起步时一样努力。

朋友对他的转变都感到惊讶不已,他们起先抱着怀疑的态度,不久便转而恭贺他找回自我。他知道他的光明面抬头了,更知道如果稍不谨慎,它随时会离他而去。他的下半生很快度过了,他很骄傲地说,一直到现在他都在往上爬,再没下坠。

结果并不重要

◎文/赵德斌

幸福与否,不在于目的的达到,而在于追求本身及其过程。热情地投入到充满活力、不断变化的生活之中去吧!

11岁的英国男孩比利·埃利奥特是电影中的一个传奇人物,影片中,他想成为一位古典芭蕾舞舞蹈家。比利面临这样的挑战,他生活在一个极具男子气的家庭,他家所在的小镇上的男人们也都想成为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人,而他家里人希望他能成为一个拳击手。比利的父亲和哥哥都是男子气十足的人,对他想成为舞蹈家的愿望十分讨厌,因为在他们眼里跳舞的男人和胆小鬼或同性恋者一样,因此,他们极尽所能地想打消比利的愿望,并且把他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

但是家人的反对并没有动摇比利的雄心,尽管他们反对,他仍追求他的梦想。最终比利赢得一个去一所有声望的舞蹈高校的机会,这所学校将给他提供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最初,比利的家人不理解这个他们认为是完全荒谬的想法,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意识到他是发自内心的,就渐渐地在他追求的过程中支持他。在这期间,他的父兄和他之间的隔阂也逐渐消除。最后,经过许多冲突和磨难之后,全家人团结一心共同支持比利成为舞蹈家的计划。

剧情的关键情节是,比利收到自己一直期待的学校通知他是否被录取的来信的时候,电影的导演围绕着打开信的过程,做了不同寻常的安排,以营造紧张气氛,观众几乎从座位上站起来,屏住呼吸,急不可待想知道结果。

其实,无论比利是否被学校录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比利的追求过程中,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在巨大的压力之下,他决不放弃心中的理想,使内心的力量大大地增强。同时,在他的家人理解并支持和化解多年成见的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终生受益的过程。他们获得的无价的人生教训,比是否被学校录取更灿烂。无论信中说什么,他们都是成功的,并且最终是幸福的。

人们极易受结果比过程更重要的思想的欺骗。事实表明,在我们追求某一目标时,我们想得到的东西只是内心力量发展的副产品。真正的问题不是“怎样做成它?”而是“在这过程中,你的内心有了什么变化?”

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文/佚名

一个人是否乐观,与你所处的环境和生活境况是没有关系的。乐观的人才能享受充实的现在,赢得美好的未来。

有一个善良的小男孩,名叫亨利。他的父亲早已过世,陪伴着他的,只有穷困的母亲和一个两岁大的妹妹。

他很想能帮上母亲的忙,因为母亲挣的钱总是难以养家糊口。

一天,亨利帮一位先生找到了他丢失的笔记本,于是这位先生给了他一美元。

他把这一美元用来买了一个盒子、三把鞋刷和一盒鞋油。接着他来到街角,对每位鞋不太干净的人说:“先生,能让我给您的鞋擦擦油吗?”

他是那样的彬彬有礼,因此,人们很快便都注意到了他,并且也十分乐意让他给自己擦鞋油。第一天他就挣了50美分。

当亨利把钱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亨利。我以前不知道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来买面包,但是现在我相信我们能够过得更好。”

从此以后,亨利白天擦鞋,晚上到学校上课。他挣的钱已足以负担母亲和妹妹的生活了。

人生是适应变化的过程

◎文/佚名

人生本来就是一种适应不停变化的过程,命运中有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影响着我们的发展,我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自己的心态和方向。

法伊娅17岁从伊朗以留学生身份来到加拿大,当时一句英文都不会讲。在入境时,海关人员问她的行李包里有什么东西,她听不懂,也说不清楚,对方大为紧张,出动许多先进仪器把她的行李探测了个仔细,才敢打开检查。就这样,她只身踏上加拿大的土地,一边学英语,一边在多伦多大学修读电脑课程。毕业后她跟随丈夫移居卡尔加利。

20世纪80年代初的卡尔加利还是一个小城市,当时经济也不太好,法伊娅遍寻工作无果,就开始为一个私人雇主编写程序。但6个月后她前往雇主家中查询,发现该地址已人去楼空,过去几个月的工作完全白费,工资报酬自然没有拿到。

没有报酬的第一份工作成为了敲门砖。法伊娅此后找到一个公司电脑部门的编程工作,后来也换过几家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经验积累,她做到了贝尔加拿大地区的副总裁。然而半个月前,在为贝尔公司工作了十多年后,她在机构重整中和其他20多位副总裁一同被请出大门。她坦然相告,这是她职业生涯中的一次巨变。她笑言:终于可以休一个长假了,好好调整身心。说到今后的打算,她把这次变更看作是新的机遇和挑战,去做一些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

这位在一般人眼中的成功女性,从一句英文都不会的留学生到加拿大最大的电话通讯公司的副总裁,到现在和许多人一样重新面临职业和事业的选择,是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

◎文/李华伟

不论在怎样的艰难之中,总能保持一份乐观向上的精神,就能战胜人生际遇中的各种打击。

小马住在33号的时候,左邻32号是个老人。

老人一生相当坎坷,多种不幸都降临到他的头上。年轻时由于战乱几乎失去了所有的亲人,一条腿也丢在空袭中;中年时,妻子也因病去世了;不久,和他相依为命的儿子又丧生于车祸。

可是,在小马的印象之中,老人一直矍铄爽朗而又随和。小马终于不揣冒昧地问:“您经受了那么多苦难和不幸,可是为什么看不出有伤怀?”

老人无言地将小马看了很久,然后,将一片树叶举到他的眼前。

“你瞧,它像什么?”

这是一片黄中透绿的叶子。这个时候正是深秋。小马想,这也许是白杨树叶,可是,它到底像什么呢?

“你能说它不像一颗心吗?或者说就是一颗心?”

这是真的,是十分像心脏的形状。小马的心为之轻轻一颤。

“再看看它上面都有些什么?”

老人将树叶更近地向他凑凑。小马清楚地看到,那上面有许多大小不等的孔洞,就像天空里的星月一样。

老人收回树叶,放到了掌中,用那厚重而舒缓的声音说:“它在春风中绽出,阳光中长大。从冰雪消融到寒冷的秋末,它走过了自己的一生。这期间,它经受了虫咬石击,以致千疮百孔,可是它并没有凋零。它之所以享尽天年,完全是因为对阳光、泥土、雨露充满了热爱,对自己的生命充满了热爱,相比之下,那些打击又算得了什么呢?”

何必帮他活下去

◎文/佚名

这个世界并不存在“有缺陷的小孩”;只要勇于拼搏,就能实现自我价值。

马林医生在读医科时,深觉让病入膏肓和残废的病人苟延残喘是莫大的愚行。他极为主张使他们无痛苦死亡,也常与同班同学辩论这个问题。

“那么我们何必要来学医呢?”同学们提出抗议,“照顾残废和失明的人,正是医生的天职!”马林反驳说:“医生的责任是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如果病人没有康复的希望,那还是让他死了好。”

快毕业的那年,有一晚他在医院轮值,为一位住在贫民区的德国移民接生。这位已有九个儿女的母亲所产下的婴儿,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了许多。马林医生依照习惯,向婴儿口中吹气,让他呼吸。但过了一会儿,马林心中就浮起一个念头:“何苦呢?他一辈子都会一瘸一拐地走路。别的小孩一定会叫他‘跛子’。我又何必帮他活下去?这个世界才不会缺少他这样的人呢。”

不过他医生的责任感很强,无法制止自己不去使那只肺脏运动,于是他继续努力。终于,婴儿发出喘气的声音,小脸渐渐转红,开始呱呱地哭起来。

马林医生收拾好医具就离开了,一路上不断谴责自己。他自言自语地埋怨着:“我真不知道怎么搞的,这家人家这么穷,本来已经嫌小孩太多了,我为什么还要救这个有缺陷的小孩呢?少几个这样的残废人,对世界只有好处。”

很多年过去了。

马林医生本人也难逃厄运。他的独子和媳妇在一次车祸中丧生,小孙女巴巴拉便由他扶养。他对她爱护备至。但在她十岁那年的夏天,一天早晨,她醒来时说觉得颈部僵硬,手和腿都感到莫名的痛楚。

起初以为是小儿麻痹症,后来才知道那是一种罕见的病毒传染病。由于病症不常发生,医学课本中只稍稍提了一下。马林行医一生亦从未遇到过此症,请教几位神经科医生,他们也都束手无策。他们表示这是个绝症,会逐渐恶化,最后使病人变成全瘫或部分瘫痪。

一个神经科医生对马林说:“最近有一位年轻医生曾发表一篇文章,谈到他医疗这类绝症时,就有几个痊愈的。他的名字是T.J.密勒。”

于是,马林带了巴巴拉到密勒医生的小型医院去。马林发现,密勒医生本人走起路来就是一瘸一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