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快乐心灵的小故事大道理(青少年快乐阅读系列)
49061600000023

第23章 收获梦想:用真理战胜迷茫困惑(6)

有一个青年居住在山上,以卖山上的石头为生。他发现山上的石头总是奇形怪状,卖重量不如卖造型,就把石头拉到城里的鸟市上去卖。几年后,他盖起了瓦房。后来这里不许开山,只许种树,于是这儿成了果园。因为这儿的梨汁浓肉脆,所以每到秋天,来了很多的客商。就在山上的人为鸭梨带来的小康日子欢呼雀跃时,曾卖过石头的青年卖掉果树,开始种柳树。因为他发现,来这儿的客商不愁挑不到好梨子,只愁买不到盛梨子的筐。几年后,他在城里买了房。后来,一条铁路从这儿贯穿南北。小村对外开放,果农也由单一的卖果转向开始加工果品及市场开发。就在一些人开始集资办厂的时候,还是那个青年,在他的地头砌了堵3米高、百米长的墙。这堵墙面向铁路,背依翠柳,两旁是一望无际的万亩梨园。坐车经过这儿的人,在欣赏盛开的梨花时,会突然看到四个大字:可口可乐。据说这是500里山川中唯一的一个广告。那堵墙的主人凭这堵墙,第一个走出了小村,因为他每年有4万元的额外收入。

20世纪90年代末,日本丰田公司亚洲区代表山田信一来华考察,当他坐火车路过这个小山村时,听到这个故事,被主人公罕见的商业化头脑所震惊,当即决定下车寻找此人。当山田信一终于找到的时候,他正在自己的店门口与对门的店主吵架,因为他店里的一套西装标价800元的时候,同样的西装对门标价750元,他标价750元的时候,对门就标价700元。一月下来,他仅批发出8套西装,而对门却批发出800套。山田信一看到这种情形,非常失望,以为被讲故事的人欺骗了。当他弄清真相之后,立即决定以百万年薪聘请他,因为对门的那个店也是那位年轻人的。

这个青年确实有他的不凡之处,他总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事,大家卖石头卖的是重量,他却卖造型;村民一窝蜂去种果树,他却改种柳树,更不要说他利用围墙做广告、自己抢自己生意的绝妙点子了。如果说他比别人多了点什么的话,那么多的就是创新思维。超越常规的思维令他永远走在人前,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我们在思考问题时,总是在绕着常规的思路打转,很难从中挣脱出来,结果总是在踏着别人的脚步前进。只要你能打破思想的种种束缚,你就能够做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事,成为竞争的胜利者。

善于去寻找新的捷径

◎文/李光辉

人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你必须要从这些“大路”中选择一条捷径,才有可能首先到达罗马。

在一个叫摩扎特的村庄,大部分村民都靠着当地盛产的核桃为生。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核桃给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此时村民们也就忙了起来。

村民们忙起来像是和时间赛跑,因为谁的核桃先上市谁就会卖一个好的价钱,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人们都争先恐后地采集核桃,采完之后,迅速返回家中,将采回来的核桃按大小、好坏分成不同的等级,再分装好马不停蹄地沿着乡村公路运到市集上去卖。

就这样,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可是许多人都发现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村里拿第一的永远是艾迪,任何人都无法超越他,人们不管怎么努力都只能做第二。甚至做第二的人拿着核桃去卖的路上就可以看见艾迪推着空车从集市上回来了。

十几年下来都是如此。人们感到十分困惑:“他一定是有什么捷径可寻,要不然为什么总这样遥遥领先呢?”村民们思考了很久,终于想了一个办法揭开谜底。有一天,他们热情地邀请艾迪去餐馆吃饭,说是为了庆祝其中一个人的生日,艾迪不知是陷阱,欣然前往。席间,几个村民频频给艾迪敬酒,其中一个对他说:“艾迪,你知道吗?我一直都很佩服你,每次赶集你总是拿第一,我一定要敬你一杯。”刚喝完,另一个接着又说:“艾迪,难得我今天过生日,你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为我庆祝,我一定要敬你一杯。”

很快,艾迪就感到头晕脑涨了,但还是大方地跟几个村民开怀畅饮起来。村民们见时机已到,就开始试探他每次都拿第一的秘诀,艾迪闭着眼,笑呵呵地说:“我哪有什么捷径啊!只不过是我不用花时间去分我的核桃,你们在分的时候,我就已经上路了,等你们分好时,我就开始在集市卖了啊!”村民更纳闷了:“为什么你不用分类,那样不是更亏吗?”艾迪笑着回答:“我在山上摘完之后,就尽挑坎坷不平的路走,这样一路颠簸下来,小核桃自然就到了下面,而大核桃就在上面,也很自然就分好了,我就不用花时间分了嘛!”众村民面面相觑,不再说话。艾迪选择一条崎岖不平的路,就让自己轻而易举地遥遥领先。为什么其他村民在走了几十年的平坦乡村公路后不试着换一条坎坷的山路走呢?

一个畏惧变化的人永远没有超越和突破,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启动自己的大脑,抓住时机,勇于寻找新的捷径。

小朋友们,当大家在按同一固定模式行事时,不妨独辟蹊径,按另一种不同的模式去做,这样很可能更有机会取得成功。

摆脱心灵的枷锁

◎文/佚名

换一条思路,找一个方法,可能就会海阔天空,柳暗花明。

楚国有个好吃懒做的人,他整天想的就是怎样不出力气,或者少出点儿力就可以拣到大便宜的窍门。

他想,养蜜蜂的人能得到蜂蜜,养鱼鹰的人能得到鱼,我为什么不养些猴子呢?猴子会采果子!于是,他弄了一群猴子,把猴子关在一所空房子里,又买了很多装果子用的篓子,教猴子扛篓子。

他手拿皮鞭,严加训练。然后又买了许多果子教猴子装篓子,哪只猴子偷偷地吃上一口果子,或者把果子碰伤了,他便举起皮鞭,乱抽一顿。没多久,便把猴子们整治得服服帖帖,说一不二了。这时,他才把猴子放到山里,去给他采果子。不错,猴子们挺驯服,每天早出晚归,背驮肩扛地给他采来各种各样的鲜果。他只要把这些鲜果拿到集市上卖出去就行了。从此他的日子过得宽宽松松,逍遥自在。

猴子们劳累一天,一个果子怎么能填饱肚子呢?猴子们饿得吱吱叫,他不但不给补充,还用皮鞭抽打它们,哪个叫得响,哪个就挨得重。猴子们对主人的苛刻很反感,但谁也不敢吭气,因为它们都知道皮鞭的味道。

这天,猴子们照常上山去采果子,虽然肚子空空的,但受过训练,采下果子来,只往篓子里装,不敢往嘴里放。它们饿极了,主人又不在面前,有一个大胆点儿的,便吃起果子来,其他的猴子看见了,都一直咽口水。后来,实在耐不住了,也学着它的样子吃起来了。

一只野生老猴子看见它们这般模样,不禁大笑起来:“猴儿们,这都是野生野长的果子,放心大胆地吃吧,看你们被人整治得没点儿猴性了,吃吧,吃吧。”猴子们互相看看,也七嘴八舌地吱哇起来:“这果子不是主人的,谁都可以采,谁都可以吃。”“主人懒得上山来,他又看不见,咱们放开肚子吃吧。”

猴子们爬上高高的大树,捡最红最大的果子吃起来,一会儿就吃了个肚儿圆。猴子们边吃边议论:

“敢情在这山上采果子的权利,不单是只有主人才有呀!”

“我原来还以为是主人养活咱们呢,现在才弄明白是咱们养活他呀!”

“山是大自然的山,谁都可以上山来,果是野生的果,谁都可以摘,他懒得劳动,鞭打咱们给他干活,咱们何必让他那样折磨呢?”

“可不是吗?我们是自找苦吃!”

猴子们长时间挨饿,吃饱后一个个东倒西歪地睡着了。

一觉醒来,太阳已快落山了,篓子里还没有装满呢。

一个小猴子说:“今天回去,保准得吃皮鞭,哼!就是吃皮鞭,我也不给他干活了,我要和他讲理!”另一个小猴子说:“主人从来不讲理,咱们要不给他干活,他会把咱们再卖掉!”大伙抓耳挠腮,扑闪着眼皮,一时不晓得该怎样是好。

还是老一点的猴子精灵,说:“干吗要回去呢?这大山没有头,森林没有边,到哪里没有我们吃的果子?生活的路子就在我们脚下,我们应该当机立断,立刻离开这里!”

那个野生的老猴儿又插话了:“这就对了,走,一块走吧!”

大伙儿一个个扔掉手里的篓子,钻进那无边无际的山林里去了。

那个主人到了晚上,左等右等不见猴子们回来,到山上一看,除了横躺竖倒的篓子以外,一个猴儿也不见了。

开始的时候,这些猴子被主人打怕了,所以只好忍饥挨饿,拼命干活,也不敢偷吃果子。最后,在野猴子的开导下,它们终于醒悟,挣脱了心灵的枷锁,重新回到大自然中去。

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无法挣脱心灵枷锁,墨守成规,永远处在痛苦之中。其实,你可以当机立断,运用我们内在的能力,立即挣开消极习惯的捆绑,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投入另一个崭新的积极的领域中,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

不要给思维拴上辔头

◎文/王新龙

阻碍我们成功的,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

这是几年前的一件事。我告诉我儿子,水的表面张力能将针浮在水面上,他那时才10岁。我接着提出一个问题,要求他将一根很大的针投放到水面上,但不得沉下去。我自己年轻时做过这个试验,所以我提示他要利用一些方法,譬如,采用小钩子或者磁铁等。他却不假思索地说:“先把水冻成冰,把针放在冰面上,再把冰慢慢化开不就得了吗?”

这个答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是否行得通倒无关紧要,关键一点是:我即使绞尽脑汁冥思上几天,也不会想到这上面来。经验把我限制住了,使我的思维僵化了。

我设计的“轻灵信天翁”号飞机首次以人力驱动飞越英吉利海峡,并因此赢得了214万美元的亨利·克雷默大奖。但在投针一事之前,我并没有真正明白我的小组何以能在这场历时18年的竞赛中获胜。要知道,其他小组无论从财力上还是从技术力量上来说,实力远比我们雄厚。但到头来,他们的进展甚微,我们却独占鳌头。

投针的事情使我豁然醒悟:尽管每一个对手技术水平都很高,但他们的设计都是客观的。而我的秘密武器是:虽然缺乏机翼结构的设计经验,但我很熟悉悬挂式滑翔以及那些小巧玲珑的飞机模型。我的“轻灵信天翁”号只有70磅重,却有90英尺宽的巨大机翼,用优质绳做绳索。我们的对手们当然也知道悬挂式滑翔。

这个事例再一次提醒我们每个小朋友,阻碍我们成功的,不是我们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已知的东西。我们的知识和经验成为囚禁我们思维的栅栏。

每个人都会有“自身携带的栅栏”,若能及时从中走出来,实在是一种可贵的警悟。在学习生活中勇于独立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善于注入创意,在职业生活中精于自主创新,正是能够从自我囚禁的“栅栏”里走出来的鲜明标志。

要从自囚的“栅栏”中走出来,应还创造力以自由,首先要还思维状态以自由,突破常规思维。在此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保持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对创新世界的人与事,持平视的、平等的姿态,对创造活动,持成败皆为收获,过程才最重要的精神状态,这样,我们将有望形成有利于创新生涯的心理品质。

别让常规束缚了你

◎文/王新龙

一般情况下,按常规办事并不错,但是,当常规已经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时,就应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另辟新径。只有这样才可能化缺点为优点,化弊端为有利,化腐朽为神奇,在似乎绝望的困境中寻找到希望,创造出新的生机,取得出人意料之外的胜利。

刘伯承是我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家,是开国十大元帅之一,人们送给他“常胜将军”的美名。

在一次行动中,刘伯承只带了几十个人,他们被敌人发现了。于是,他们不得不连夜赶路,躲避敌人的追击。敌人有近千人,双方的力量悬殊,如果真的和他们交战,只可能带来无谓的牺牲。

战士们的神经绷得很紧,大家急匆匆地赶路,谁都不说一句话。可是“屋漏偏遭连阴雨”,好不容易走了一夜,盼到了天明,容易辨认道路了,又下起了绵绵细雨。雨虽然不大,但是下个不停,路上满是泥泞,走起来更困难了。

刘伯承一脸沉重,战士们也都一脸的疲惫。在这样的天气下再走下去,一定会被敌人追上的,怎么办呢?

忽然,他吃惊地蹲在地上,原来由于下雨,地上有泥,战士们赶路时留下了不少脚印。只要顺着脚印,敌人就可以不费力气地找到他们了。

刘伯承环顾四周,看见路边有一片小树林,他立刻令部队进树林中休息片刻。休息时,刘伯承下了一个奇怪的命令:把草鞋倒穿在脚上。士兵们都不知道连长为什么要这样做。本来就很累了,这样穿鞋很不舒服,走起来更费力了。可是刘伯承没有时间解释了,他督促士兵们换好鞋,立即出发。

出了树林,刘伯承又命令部队往回走。这下士兵们更糊涂了,往回走不就和敌人碰上了吗?我们的连长怎么了?可是军令谁都不能违抗。士兵们只好心怀疑问地上路了。走了一小段路后,刘伯承带着队伍拐了个弯,朝路旁的一座小山爬去。到了半山腰,可以看到刚才休息的树林了,刘伯承吩咐部队隐蔽好。

过了不久,就见追兵一路寻着脚印,追到了他们曾经休息过的小树林。敌人钻进了树林,一会儿又出来了,他们弯下腰,仔细地看着地面。只见一个人指了指地面,又指了指前方,于是敌人的部队就沿着大路,继续向前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