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国学典故知识大全
4904800000019

第19章 《吕氏春秋》《淮南子》篇

一窍不通

【释义】比喻对事物不理解,一点也不懂。

【典故】《吕氏春秋·过理》中有记载:“纣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于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承矣。’”

【故事】商纣王整日胡作非为,不尽心朝政,沉湎于酒色,轻信宠妃妲己谗言,过着荒淫无耻的生活。

忠臣比干见商纣王如此昏庸,心中十分着急,多次苦口婆心劝谏他改邪归正,为民多做好事。商纣王根本不听,而且对其非常恼怒。

有一次,商纣王听信妲己的话,下令杀害无辜的梅伯,并要把其剁成肉酱。比干得知消息,急忙去劝谏商纣王,希望他不要听信妲己的谗言,错杀无辜,并说这样下去是要亡国的。商纣王根本听不进去。这一次,比干不达目的不罢休,一连几天都极力去劝谏商纣王。

商纣王原本就对比干不满意,此时更是新旧愤怒叠加,形成了共振。商纣王愤怒地嚷道:“我早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我要把你杀了,取出心来看个究竟!”

随后,商纣王杀了比干,并挖出了他的心。

孔子说起这件事,感叹说:“纣王心窍不通,如果通了一窍,那么比干就不会被杀害了!”

刻舟求剑

【释义】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典故】《吕氏春秋·察今》中有记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故事】战国时,有个楚国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时,他一不小心,把随身携带的宝剑掉到江里。船上的人对此感到惋惜,但那楚国人却不着急,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个记号,对大家说:“这是我宝剑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个记号。”

大家虽然都不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但也不再去问他。

船靠岸后,那楚国人在船上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捞取掉落的宝剑,但捞了半天也不见宝剑的影子。他觉得很奇怪,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宝剑就是在这里掉下去的啊!我还在这里刻了记号,怎么会找不到呢?”

船上的人纷纷大笑起来,说:“船一直在行进,而你的剑却沉入了水底不动,你怎么能找得到呢?”

掩耳盗铃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典故】《吕氏春秋·自知》中有记载:“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锥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故事】春秋时,智伯瑶灭掉了范氏后,有人趁机混到范氏家里偷东西。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想把大钟背回家去。但钟太重,他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最终决定把钟敲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锤子,朝钟使劲儿砸。“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但发现根本捂不住钟声。

他越听越害怕,不由自主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己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就听不到钟声了吗!”

他立即把耳朵塞住,放手砸钟。结果,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逮个正着。

天子无戏言

【释义】指帝王说话算数。

【典故】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言》有记载:“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

【故事】有一天,年幼的周成王和弟弟叔虞一起游戏时,把一片桐树叶削成圭状,送给叔虞,说:“这个分封给你。”听到这话,史佚请求选择一个吉日封叔虞为诸侯。

周成王意识到说错了话,解释说:“我和他开玩笑呢!”

史佚说:“天子无戏言。只要说了,史官就应如实记载下来,按礼节完成它,并奏乐章歌咏它。”

周成王没办法,就把唐封给叔虞。从此,周成王更加谨言慎行,不随便说话了。

土崩瓦解

【释义】比喻彻底垮台或溃败。

【典故】《淮南子·泰族训》中有记载:“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前交趾,后幽都,师起容关,至蒲水;士亿有余万,然皆倒失而射,傍栽而战。武王左操黄戟,右执白旄以麾之,则瓦解而走,遂土崩而下。”

【故事】商纣王暴虐无道,贪恋酒色、荒淫无度,整日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

他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残害忠良,戮杀无辜;他强征暴敛,动用巨资,强迫百姓为自己修建宫苑;他惨无人道,制造种种酷刑,以观看人受刑后的痛苦为乐。在他暗无天日的统治下,百姓无不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虽说商朝疆土辽阔广袤,左起东海,右至杳无人烟的沙漠,南到交趾,北至幽州,军队从容关一直驻扎到蒲水。商军数万士兵,但打起仗来,都不愿意为纣王战死,遇到敌人就把兵器扔在一边。

周武王率军讨伐商纣王时,左手擎着用黄金做装饰的大戟,右手擎用牦牛尾装饰的白色旌旗,坐着战车,势不可当,所到之处,无不披靡。商军见此一触即溃,商纣王被迫火焚而死,商朝如瓦片的碎裂,泥土倒塌,迅速而无法挽救。

百川归海

【释义】表示众多的事物汇集一处,也用来比喻大势所趋,众望所归。

【典故】《淮南子·记论讯》中有记载:“百川异源,而险归于海。”

【故事】淮南王刘安爱好读书鼓琴,才思敏捷,曾召祟兵客和懂得天文、医学、历算、占卜等数千人,集体编写了一部数十万字的书《淮南子》。

《淮南子》中有一篇叫《记论训》写道:我们的祖先早先住在山洞里和水旁边,衣着非常简陋,生活十分艰苦。后来出了圣人,他们带领人们建造宫室;这样人们才从山洞里走出来,住进了可以躲避风雨寒暑的房子。圣人又教人们制造农具和兵器,用来耕作和捕杀猛兽,使人们的生活比过去有了保障。后来,圣人又制礼作乐,定出各种各样的规矩,使人们有了礼节和约束。由此可见,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不是老是用一个方式生活。所以对古时候的制度,如果不再适合使用,就应该废除,而对于现在的,如果适合使用,就应该发扬。以上的一切都说明,像千百条不同源头的江河,但最后都会流入大海一样,各人做的事不同,但都是为了求得更好地治理社会,过更美好的生活。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释义】形容地势十分险要。

【典故】《淮南子·兵略训》有记载:“一人守隘,而千人弗敢过也。”

【故事】严武在蜀中任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尹,骄恣放肆。当时,房琯在严武手下担任刺史。此前,房琯做宰相,曾向皇帝推荐过严武。后来,房琯因得罪降官,做了严武的下属。但是,严武对他却极为倨傲。其时,杜甫在严武幕府中,任节度参军。杜甫误犯了严武父亲严挺之的讳字。严武几乎要杀他。李白得知此事,遂作《蜀道难》,为房琯和杜甫担忧。

《蜀道难》中有如下句子:“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这是对严武残暴傲慢的揭露。

后来,李白从蜀郡到京师,住在旅馆里。贺知章闻其名,去拜访李白。看了李白的状貌姿态,贺知章大以为奇。他又请李白拿出著作来看。李白就把《蜀道难》取出来请教。贺知章读后,赞不绝口,称他为“谪仙人”。从此,李白在诗坛声名远播,被人称为“诗仙”。

和氏之璧,随侯之珠

【释义】指世上罕有的珍宝。

【典故】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有记载:“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故事】春秋时,楚国人卞和在荆山见凤凰栖落青石之上。于是,他将此璞石献给楚厉王。楚厉王命令玉工辨识。玉工认为是块石头。楚厉王很生气,下令将卞和刖左足。

楚武王即位,卞和又去献宝。玉工辨识的结果依然是块石头。楚武王下令将卞和刖右足。

到楚文王时,卞和抱玉痛哭于荆山下,哭至眼泪干涸,流出血泪。楚文王得知此消息,认为很奇异。他命人剖开璞石,结果发现是一块宝玉。于是,他又令良工雕琢成璧,号称和氏璧。

这是和氏璧的故事,而随侯之珠也有一段传奇故事。

在一次出游途中,随国君主随侯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后,放归草丛。

后来,这条大蛇痊愈,衔着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

后来,这颗灵蛇之珠被称为随侯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