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亚瑟王想到一件十分有趣的事,他让苏伯穿上自己的黄袍坐在王位上,然后自己装成侍卫的样子守在内宫。二人的身份交换居然骗过了所有人的眼睛。亚瑟王为此兴奋不已,于是常常这样与苏伯交换身份来取乐众臣。
后来,苏伯越演越像,简直连身边的近侍都骗了过去,并因此受到亚瑟王的称赞。就这样,他与亚瑟王的关系越来越亲近,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可怜的苏伯并不知道,贪淫好色的亚瑟王早已经对他美貌如花的妻子垂涎三尺。
一次,亚瑟王吩咐苏伯出远门办差,而他自己则装扮成苏伯的样子溜进苏伯的家中,与他的妻子如胶似漆地黏在一起。苏伯刚出城不久,发现自己遗漏了最重要的东西,便又折回家中,刚进院子,就听到屋里的动静。于是苏伯心中疑惑,便蹑手蹑脚地靠近窗户,原来是亚瑟王化装成自己的样子接近妻子。
苏伯终于明白了,原来亚瑟王令他出差是别有用意的。他真想冲过去将亚瑟王一刀砍死,但他认为时机并不成熟,冲动只会坏事。于是,苏伯佯装不知,边拍门边喊妻子开门,亚瑟王听到动静急忙从后窗狼狈逃走。
此后,苏伯在妻子和亚瑟王面前都不露声色,仍然像往常一样对待他们。亚瑟王一开始对苏伯怀有戒心,但几日来发现相安无事就渐渐放松了警惕。不久,他们又恢复了以往的亲密关系,继续玩交换角色的游戏。
终于有一天,苏伯再次穿上了国王的黄袍坐在王座上受群臣膜拜,而亚瑟王则穿着卫士的衣服在一旁戏谑地大笑。苏伯瞅准时机,指着亚瑟王大声吼道:“来人,把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奴才砍了。”一员武将应声而去,一刀砍下了亚瑟王的脑袋。从此,苏伯成为了真正的国王。
想必很多人会称赞苏伯的忍辱负重,认为他是个深谋远虑的智者。其实,苏伯并没有那么高深的智慧,到底还是摆脱不了爱恨情仇。
这里,我们所说的忍辱不是忍耐,有人有的是耐性,于是能在危急时刻静下心来,控制住自己的内心,忍气吞声,甚至化怒气为力量,等上个十年二十年一雪前耻。这不是个心宽似海的智者所为。忍辱不争,一切从长计议,不是让你化怒气为力气,等待报仇雪恨的机会,而是要让你不因为外界的变化而引起内心的波澜。
一个心宽如大海的人,必然能容得下天下,为此,你需要不断修炼自己,强大自己的内心,直到你的内心足够强大,胸怀足够宽广的时候,一切的恩怨情仇便都不能让你动容。天下之大,竟没有一件事能让你动气,到了那时,所谓“辱”又从何而来?
18岁的理查德·富尔克为求生来到一家房地产公司从事销售工作。那时,公司要求每一位员工,每天必须联系一处待售的房地产并将其登记在册。
年轻的理查德工作并不顺利,有一个月居然只联系到两处房地产。当经理知道这个情况时对他说:“我真搞不懂,就是一个傻子,在他背后挂上一块牌子,至少也能带回两处房地产的售价!”
这样的指责实在太伤人了,虽然理查德愤愤难平,却并没有当时发泄出来。他克制住了心中的怒火,离开了办公室。然后第二天,他四处奔波,终于在下班之前带回来两处房地产进行登记。这次经理依然不屑一顾,对他说:“有本事你明天再联系两处。”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多,理查德·富尔克逐渐成熟起来。这时,他才明白过来,原来经理用的是“激将法”,要知道,对于血气方刚的小伙子来说,激将法是最有效的。同时,他心头不禁一颤,如果当时自己没有克制住怒火的话,不但枉费了经理的一番好意,还自毁了前程。多年后,理查德成为了美国企业管理专家。
理查德的例子告诉我们,当你面对不愿或不满的情景时,即使你有理也应该先忍一忍,从长计议,等到你有了足够的能力来应对这些事时,你便能发现那些你曾经所忍受不了的事,现在已经不算什么了。
有时候,忍比拒绝更有效,即使你在情感上掩藏着极大的不满,都要克制住自己。顶撞、分辩只会让你与他人的关系更紧张恶劣,等日后冷静下来,就算想缓和、改善这种僵局,你所付出的代价可能比你当时忍辱负重所付出的代价不知要大多少倍。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如果被实力强大的竞争者击败,千万不要屡屡挑衅、自取其辱,而应该将失败牢记在心里,激励自己去积蓄力量,一步步强大起来,到那时,曾经的辱已不在,呈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片更为广阔的新天地。
难得糊涂的睿智
郑板桥书“难得糊涂”,警诫自己糊涂做人就好。这种糊涂并不是那种与世无争的软弱,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豁达;它也不是巧妙保身的明智,而是让三分风平浪静的睿智。如果你不懂得这一点,便只能做到糊涂,却达不到厚道。
其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人都懂得假装糊涂以明哲保身,却很难做到假装糊涂以厚道净化。而生活中的矛盾又是那样烦琐,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一些偏颇,从而造成更大的矛盾。于是,人们大多斤斤计较,抓住一点不肯放。就连豁达开明的苏东坡有时也会显出一些孩子气,与同为四大才子的秦少游起争执。
苏东坡和秦少游都是当时才高八斗的大文豪,常常在一起谈学论道,争论不休,互不退让。
相传有一次,两个人在吃饭的时候,正好有一个人路过,那人大概许多天都没有洗澡,因此长满了虱子。苏东坡于是说:“那个人真是脏啊,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来了。”
“哪里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我看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秦少游这时反对说。
于是两个人各持己见,争执不下,只好请佛印禅师主持公道,评论虱子究竟是从哪里生成的,赌注是一桌酒席。
谁知苏东坡求胜心切,竟私下跑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务必要帮自己的忙,于是佛印答应了。不大一会儿,秦少游也去请禅师帮忙,佛印同样答应了。
两人都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于是胸有成竹地等待评判结果,可禅师的评断大大出人意料。他说:“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长出来的。”
两个人听后哭笑不得,但一场纠葛就如此不了了之了,不得不说佛印禅师做了一次高明的和事佬。
人生在世,我们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在人际关系方面,我们必须处理好与亲人、师长、朋友、同事等人的关系;在经济方面,我们必须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合理规划以求收支平衡;在感情方面,我们要经营夫妻关系、照顾好子女、赡养好老人;精神生活方面,我们要提高自己的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如此,才不会虚度光阴,一生碌碌无为。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达成所愿而不留遗憾呢?这就要求我们在必要之时要像佛印一样,糊涂一点,宽厚一点了。
一人心性暴躁,待人苛刻,常为此烦恼,于是一天闯进了禅师打坐的房间。他猛地推开门,然后又将其关上,踢掉鞋子后径直朝着禅师走来。禅师双目紧闭继续打坐,那人于是十分生气,问禅师为何不理会他。
禅师睁开眼睛,见此人怒火中烧,便想感化他:“你返回去,重新开一次门,当然,你得先去请求门和鞋子饶恕你刚刚的行为。”
“你说什么?”那人大声吼道,“你糊涂了吧,为什么要我请求门和鞋子宽恕?再说了,那双鞋是我的,即便是道歉也不用向自己的鞋子道歉吧。怪不得人家说修禅的人都是不可理喻的,这次我可是真的领教了。”
禅师喝道:“那扇门没有碍着你,你为什么要那么粗鲁地对它;你的鞋子更是和你无仇,也没有对你发怒,你为什么要对它发火,既然对它发火,请求它的宽恕又有什么不可以。你出去,如果不请求它们的宽恕,那就再也不要进来了。”
那人被这一声怒喝惊醒了,心想:“对啊,为什么向它们发火,为什么不能好好对待它们呢?”于是他重新走回门口,满怀悔恨地抚摸着那扇门,然后又走到鞋子的面前,还没有鞠躬道歉,泪水就已经打湿了他的脸庞。
其实人人都有一颗宽厚之心,只不过它被我们所谓的明智所遮掩了。做人何必那样斤斤计较,心机算尽,万事洞察,聪明反倒增添了累赘,明智反倒成了一种负担。
“但求世上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以前古时药铺里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副对联。虽然我以卖药为生,但我也希望天下人都无病无灾,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只要这一个愿望能实现,又何惧架上之药放得年久生尘呢?有人也许看了要发笑,一个卖药的,不好好卖你的药,犯什么糊涂在这里悲天悯人,断送自己的前程?其实,正是这种悲天悯人、宽厚无私的情怀让人感动,这种糊涂做人的境界更是至高无上。
佛家有云:“世人无数,可分三品:时常损人利己者,心灵落满灰尘,眼中多有丑恶,此乃人中下品;偶尔损人利己,心灵稍有微尘,恰似白璧微瑕,不掩其辉,此乃人中中品;终生不损人利己者,心如明镜,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此乃人中上品。人心本是水晶之体,容不得半点尘埃。”正是如此,糊涂人看似痴癫,却不会损人利己,更不会让自己的心灵惹上一身尘埃,因此不会是中下品人;糊涂人看似懵懂,却是心如明镜,该清醒时清醒,该糊涂时糊涂,一世纯净洁白,为世人所敬。
人世间最宝贵的不是金银钱财,不是声名权力,而是一颗糊涂做人清醒做事的净化之心。这颗心灵宽厚无私、品行高尚,实在是千金难买的稀世珍宝,而它正是人中之上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