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 zhe houhei xue jiao ji改 变 人 生 的 厚 黑 策 略 GAI BIAN REN SHENG DE HOU HEI CE LUEGAI BIAN REN SHENG DE HOU HEI CE LUE 改 变 人 生 的 厚 黑 策 略
厚结人缘,厚道处世
人会做人,凡事可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的成功靠的就是人际关系的成功,比如,升官要靠贵人欣赏、提携,要靠同僚的支持,还得靠下属的努力工作;做生意要靠广交朋友,广开财源。因此,与人交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厚结人缘,少得罪人,这样在人生道路上才会多些帮助,少些坎坷。
做人偏激不可取
隋朝时期有个叫崔弘度的人,此人身材高大,膂力过人,最不能容忍别人说假话。不喜欢别人说假话本无可厚非,可崔弘度此人太过偏激。一次崔弘度吃甲鱼,有八九个侍从陪在旁边,崔弘度问他们:“甲鱼味道美吗?”
侍从见他吃得津津有昧,当然都说味道很美。可崔弘度听后却大声骂道:“大胆奴才,居然敢骗我,你们又没吃,怎么知道味道美?”于是,他命令手下将侍从每人杖击八十下。崔弘度偏激到这种程度,致使下属官吏无不战战兢兢。
据此可以想象,假若崔弘度有什么不测的话,手下人肯定拍手称快,又怎么会去想方设法地救他呢。所以说,做人即便不能宽以待人,至少也不能偏激固执,抓住别人的小毛病(甚至本不是缺点)大肆惩罚。古今中外,偏激固执的人下场总是不会太好。
美国著名汽车公司——福特公司的亨利·福特二世就是一个偏激固执的典型人物。
福特汽车公司的总部位于一座被人们称为“玻璃天堂”的大楼内。那里有着无数的机遇和财富,是许多人向往的地方。然而,福特二世独裁专断,在“玻璃天堂”里,他就是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每次他一走进大楼,人们都会低声地说:“皇帝来了。”
每个员工都希望能看看他,而他大多数情况下却对这些人不加理睬。他掌握着对每一个人的“生杀”大权,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把他的头砍掉,然后让他滚蛋。”
然后,这个人就真的只能打包袱走人了。他解雇员工从来不经过任何讨论,也不听取任何人的意见,理由只是:“我看他不顺眼。”
他总是以貌取人,而一旦谁被他“看不顺眼了”,那么这个人在“玻璃天堂”的日子也就到头了。福特二世的偏激可以从他赶走李·艾科卡及其朋友中窥见一斑。
有一天,福特二世看到一名高级职员穿着瘦腿裤,他就认为这个人一定是同性恋者,于是他命令李·艾科卡把这名职员予以解雇。李·艾科卡说:“他并不是同性恋者,他是我的朋友,他已经结婚了,还有一个孩子。我们经常一块吃饭,我可以作担保。”可福特二世依然重复道:“解雇他,他是个同性恋!”李·艾科卡坚持说他并不是同性恋,而且他穿瘦的裤子和他的工作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但李·艾科卡的坚持没有任何作用,反而令福特二世发火了:“他穿那么瘦的裤子,一定是个同性恋,我看他不顺眼,一副娘娘腔,把他给我赶走。”结果,李·艾科卡不得不把自己的朋友从这个“玻璃天堂”里了赶出去。
福特二世总是认为自己的做法完全正确,而且对此深信不疑。他看谁不顺眼,就一定要赶谁走。后来,他一手提拔起来的总裁李·艾科卡也让他看不顺眼了,于是他也毫无理由地把李·艾科卡赶走了。
福特二世的刚愎自用、固执偏激使公司发展陷入了混乱状态,他自己也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只好把自己董事长的位置拱手让给了他人。这便是固执偏激的福特二世的下场。一个人如果偏激得像福特二世这样过火,下场往往也只能像他这样。
偏激最终总会使人众叛亲离、孤立无援,即使你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自己一个人干完世上所有的事,当你陷入了孤立的境地之中时,你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等待失败。所以说,性格上的偏激是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一个缺陷,只有克服了这个缺陷,才可能获得本应属于你的成功。
处世难,人心莫测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说的就是人心最难测。当孩子还没有长大的时候,父母就已经开始教他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常识了。每个人都觉得在这世上活着很不容易,正是因为“人心莫测”,不得不随时注意,时刻小心,谨防一朝大意被人陷害。古往今来,因为太过相信他人不懂设防而境遇凄凉者很多,其中元末反蒙的名义代表小明王便是其中一人。
小明王是宋朝皇室后裔,因为元末起义的各路领袖打的旗号大多数是恢复赵氏天下,所以,小明王就被奉为名义上的领袖,将来若反元成功,他自然就是皇帝。有一年,小明王被张士诚围困在安丰,他向各路义军请求救援。朱元璋不但亲自领兵解救了他,还把他接到了滁州,给他建造了宫殿,派专人保卫,太监、妃子、宫女全都安排好,让他每天山珍海味,歌舞升平,过得舒舒服服。小明王自然把朱元璋当成了不可多得的忠臣良将。可他并不知道朱元璋救他,只不过是因为安丰是应天的屏障,一旦他不去救,被张士诚占了安丰,一旦张士诚力量大增,对他就是莫大的威胁。这样,朱元璋救了小明王,不但可以巩固地盘,更可以借救小明王的名声来招兵买马,增加实力。
小明王在滁州安顿下来后,在朱元璋的安排下过着皇帝的悠闲生活,任朱元璋到外边去南征北讨,为“他”打天下。三年过去了,朱元璋打败了张士诚、陈友谅,基本上平定了天下,自立为吴王,定应天为都。此时,他要想成为天下的皇帝,唯一的阻碍就是名义上的皇帝一小明王了。
他考虑开始如何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除去小明王,而小明王此时还在糊里糊涂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十二月的一天,朱元璋派心腹大将廖永忠来滁州接小明王去应天。廖永忠对小明王说:“如今陈友谅、张士诚都已经被打败。应天已经安固,特请皇上到应天去长住,以永宋室江山。”
他又向小明王讲述了一番去应天的好处,说应天交通便利、宫殿华丽、城市繁荣等等。当然,他没有把朱元璋自封吴王的事告诉小明王。小明王听了这些话后喜出望外,他没想到,朱元璋居然这么快就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而且一打败他们就马上来接自己去应天称帝。因此,小明王对朱元璋更是信任有加,还暗暗决定登基以后一定把朱元璋封为当朝宰相,让他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于是,他便愉快地答应道:“朱爱卿考虑得很周到,那就这样定了吧!”并当场择定吉日,准备动身。
动身这天一大早,小明王由廖永忠亲自陪伴着,在一片鼓乐声中,辞别居住了几年的滁州,向应天而去。追随左右的仆从、太监、嫔妃、宫女、侍卫等不下千人,浩浩荡荡,果然像个皇帝出行的样子。来到瓜洲渡头时,小明王对着滔滔江水更是欢喜异常,想象着过了江到了应天,他就是成为真正的帝王了。到这时,他依然没有对朱元璋产生过丝毫怀疑。从瓜洲舍车登船,临行前,廖永忠特意嘱咐侍从好好伺候皇上,他说:“江上风大浪高,船要行稳,切莫叫皇上受惊了。”还亲自当众点上香火,祈告天地道:“神灵在上,今有皇上小明王渡江,万祈神灵保佑,一路顺风,平安无事,大吉大利……”
船在航行中,小明王还在想到了应天见了朱元璋要如何夸赞他,要如何赏赐那些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们。想着想着却忽然听到船底传来“咚咚咚”的响声,他问侍卫原因,侍卫只说正在修船,他便也没有在意,然而却没想到,这不是在修船,而是在凿船。一会儿工夫,水就从船底涌了进来,太监、嫔妃哭喊呼救,乱成一团。小明王到处找人修船,侍卫、船夫却已经跑得一个都不见了。水很快漫过了船舱,他看着其他船只大喊救命,可那些船却离他越来越远了。直到此时,他才想到是朱元璋想要除去他,可一切都已经晚了。水越涌越多,船慢慢沉下去,那个一心认为朱元璋是忠臣良将的小明王最后葬身江底。
古语云:“人心难测,海水难量。”没有人能真正把别人的心看穿,所以只能去猜测、去想象。可无论你与别人有多么熟悉,你自认为有多么了解他,也不可能成为他“肚子里的蛔虫”。既然人与人有可能产生利益冲突,你就不可能保证他人永远对你忠诚,事实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最好随时采取一些保护自我的防御措施,遇事要先想一想,最好要对任何人都抱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态度。
大义之忍是一种策略
“忍”是一种策略。兵法上说“不战在我”,讲的就是一旦遇到形势不利于己的情况时,应避敌之锋,暂时忍耐,千万不能逞一时之勇,以卵击石,否则,只能以惨败收局。所以,英雄从来不会为逞匹夫之勇而忽视了敌我力量的对比。英雄总是能够为了最后的胜利或为了全局的利益而忍住一时之气。
三国时期的大将司马懿就是深谙“忍”术的英雄人物。诸葛亮亲自统帅大军,驻扎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峙。司马懿知道若仓促应战,必定败在诸葛亮手下,所以高挂免战牌,无论诸葛亮怎么挑衅都避而不战。而此时,司马懿拖得起,诸葛亮却是拖不起的。为了逼司马懿应战,诸葛亮把一套女人衣服放在一个大盒子里,并附上一封信,派人送到魏军大营。司马懿当众打开盒子一看,居然是一套女人衣服,再拆开信,只见上面写道:“你司马懿身为大将,统帅大军,却不敢与我一决胜负,只知道躲在巢穴之中,小心防备,这跟女人有什么不同?现在我送你一套女人的衣服,如果你还不敢出战,就恭敬地跪拜接受衣服;如果你还有一点羞耻之心、男子汉气概的话,就立即让人把衣服给我送回来,你我定期决战。”当时,司马懿手下的大将都气得七窍生烟,纷纷请命说:“我们都是魏国的名将,怎么能让他如此侮辱?请元帅允许我们立即出战,一决胜负。”
司马懿没有听从众将领的建议,只是笑着说:“哦,诸葛亮把我看成女人了吗?”就把衣服接了过来,并下令厚待送衣服的使者。等使者走后,司马懿见众将气愤难平,于是说:“我并不是因为怕诸葛亮而不敢出战,我也想打,但皇上早就有明确的旨意,让我们坚守城池,不可出战。如果我们轻率出战,就等于违抗了圣旨,结果你们也是知道的。既然你们这么想出战,我就向皇上请示一下,一旦皇上批准,我们就同心协力应战,你们看怎么样?”将军们一听有理,于是就都答应了。
司马懿写好奏折,派使者到合肥,向皇帝曹睿请求。曹睿打开奏折一看,司马懿写的是听从皇上指示一直避而不战,等待诸葛亮自行败亡;可令他没想到的是司马懿还写了诸葛亮派人给他送去一套女人衣服,将他嘲弄为女人,这是极大的耻辱,所以他奏请皇上允许出战,以雪三军之耻。曹睿看完后,纳闷司马懿明知要坚决避城不出,却又为什么上这么一道请战的奏折。有大臣猜到了司马懿的心思,对曹睿说:“司马元帅自然知道要坚守城池,绝不出战。但被诸葛亮这么一侮辱,肯定是手下的将军们受不了了,纷纷请战,所以司马元帅上这样一道奏折,意思是想让皇上您再明确重申一下坚守不战的旨意,用来压一压将军们求战的情绪。”于是,曹睿再下圣旨,要求众将必须坚守城池,不许出战,如果谁再坚持出战的建议,就以违抗圣旨治罪。自此,再没有将士胆敢请战。由于司马懿无论怎样被侮辱都坚决不战,三国智圣诸葛亮也无计可施,不久就病死在了五丈原。正是司马懿的“忍”,战胜了风云三国的诸葛孔明,令其“出师未捷身先死”。
从司马懿气死诸葛亮这件事可以看出,有时候“忍”本身就是在出招,它是一种智慧,是一种策略,是不为敌所动的一种涵养,是致敌于被动的一种手段。所谓“不战在我”,就是看到形势不利于己时,应该以“忍”为上,尽量避免与对手的正面冲突,以保存自身实力,到能战之时再战不晚。只有在敌人欺辱时能忍得住,才有获得胜利的希望;只有能够做到被人“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才是真正的英雄本色。
知识是利刃,人脉是武器
俗话说“知识就是财富”,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丰富的知识和过人的能力是必须具备的。但只有知识、能力还不足以成功。没有广阔的人脉关系,知识便只能藏在心中,没有广阔的人脉关系,才能就无法发挥作用。所以,在一个人的成功道路上,人脉是关键中的关键。
有了“靠山”好办事
中国有句名言:“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无论一个人有多么大的才能,有多宏伟的抱负,如果“靠山”不行,才能也无处施展。因此,要想做个贤臣,就要选择贤良的君主。只有依靠贤主的支持,才能无所顾忌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
秦朝时期,名臣李斯就深谙这一道理。李斯原来是楚国上蔡人,年轻的时候在楚国担任过小官吏,可没什么发展的机会。有一天,李斯去仓库办事,看到那里的老鼠一个个长得膘肥体壮,见到人也不害怕。这令他想到那些在厕所里体黄肌瘦、见到人就惊慌逃窜的老鼠。他不禁感叹道:“一个人是不是贤能,而贤能又能不能有机会施展,并不仅仅在于他是否努力,是否聪慧,还要看他所处的环境是怎么样的,在这一点上,人和老鼠是一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