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老板要找的6种人
49022000000035

第35章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那么他就会故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慢慢地他就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追求完美会让我们工作起来疲于奔命,似乎永远看不到最终的目标。可是它对职场中的人来说很重要,自我满足就意味着停滞不前,一旦一个人自以为工作做得很出色了,那么他就会固步自封,难以突破自我,慢慢地他就会逐渐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要想做职场上的常胜将军,秘诀只有一条,那就是随时思考改进自己的工作。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已经不是那个只要肯出力就能做好工作的时代了。

公司聘用你来做好工作,但更重要的是,聘用你随时去思考,运用你的判断力,以组织利益为前提采取行动。所以,职场人士要时刻提醒自己,任何工作都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可能。

第一,你的方案是最好的吗?

有个刚刚进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对待工作很随意。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企业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搞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拿着这个方案,走进了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修改后交上,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了四五次,最后一次的时候,年轻人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有了这次经历,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为了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现在这个年轻人已经成了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作做完了,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仍抱着客观的态度找出毛病,发掘未发挥的潜力,创造出最佳业绩,这才是现今优秀员工的表现。

第二,质疑自己的工作

成功的职场人士都喜欢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做得更好?”人具有这样的问题意识,自然能够了解自己周围所欠缺的、不足的还有很多,这些可能正是公司今后的策略和方法。

看起来质疑自己的工作并不难,但大多数员工并没有这样做。

一位老板在他的回忆录上这样写道:

“事实上往往有些员工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他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

“我认为这种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不思进取的人由接到指令的那一刻开始,就感到厌倦,他们不愿花半点脑筋,最好是能像电脑一样,输入了程序就不用思考把工作完成。”

所以,不断思考改进是你必须要做的事。

在你对既有工作流程寻求改变以前,必须先努力了解既有的工作流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

然后质疑既有的工作方法,想一想能不能做进一步改善。

培养自己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那种认为小事可以被忽略或置之不理的想法,正是你做事不能善始善终的根源,它直接导致工作中漏洞百出。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什么都力求最好,成功者无论从事什么工作,他都绝对不会轻率疏忽。因此,在工作中就应该以最高的规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须做到最好。这样,对于老板来说,你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

第三,敢于破旧立新

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做成那从未做过的事情缺乏自信,那么他绝对不会成功。只有深刻领会到这一点,做到不断自立自强,不断奋斗,才能成长为不平凡的人。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树立坚定的信心,锻炼坚强的意志。

“勇往直前”是巴罗·罗特希尔德一生的座右铭,也是世界上无数成功者的取胜绝招。

在人类历史上,只有那些自信、勇敢、不退缩而又会标新立异的人和那些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做出一番伟大的事业。独闯新路的伟大人物永远不会去模仿、抄袭他人,更不会束缚自己、墨守成规。

·格兰特将军从不照本宣科、机械模仿军事教材,为此他受到了许多战士的非难和无礼指责,但最终他打败了强敌。

·并不熟知所有战术的拿破仑,自己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新战略战术,结果战胜了全欧洲。

·西奥多·罗斯福的“新政”,很少参照白宫前任主人们的施政方针。做过警察、公务员、副总统的他绝不模仿他人,总是坚信自己的意见。因此,他终于做出了骄人的战绩。

无论你抄袭、模仿的偶像多么的伟大不凡,你也不会走向成功。完全抄袭与模仿不会筑就成功,只有自己的创造力,才能让你走入成功的境地。

我们的世界给创新者出路,因为我们需要他们。而模仿者、追随者、墨守成规者不会受人欢迎,因为他们很难开辟新路。世界需要标新立异者,因为他们能脱离旧轨道,独辟蹊径。获得成功的法宝就蕴涵在你自己体内,那就是你的才能与勇气,就是你的坚韧决心,就是你的良好品格与创造力。

奋发拼搏的胜利者,走向洒满金光的大道。他们只是做他们自己的事,而绝对不会去做已有很多人在做的工作,更不会用他人已用过的方法。世界的进步是标新立异、破旧立新的结果,是抛弃陈腐、愚昧、迷信而不断更新、不断创造的结果。

陈旧被淘汰,创造为所需,世界上所有一切都离不开古今中外的创新先锋们。删去了创新事迹的历史,将会令人乏味无穷。虽然他们路遇困难、挫折甚至讥讽嘲笑,但他们勇敢地踏步向前,他们破坏一切恶习先例,创造更美的明天,来推动世界科技与文明的巨轮不断前进。

第四,走向卓越

“卓越……”帕特·赖利这么说道,“是不断追求更优越表现的积累‘结果’。”

当然,对于卓越的追求,不同的人适合的方法各有不同。不过有几个策略则是放诸四海皆准的,各位在思考如何脱离平庸、迈向卓越的时候,不妨参考以下这几个方法:

①修补瑕疵。

前锋拉桑·塞拉姆大学时代在球场上杰出的表现让他在1995年赢得“海曼斯奖”(Heisman Trophy),芝加哥熊队(Chicago Bears)因此积极将他网罗旗下;拉桑·塞拉姆加入芝加哥熊队之后虽然也拼命为球队冲锋陷阵,但是对手很快就注意到他有个大弱点——很容易漏球。事实上,他丢掉球的次数高达9次。

《芝加哥论坛报》报道指出,芝加哥熊队的教练特地设计了一套实用的练习来矫正拉桑·塞拉姆的问题,他们用一个很长的皮带绕在足球上头,然后在拉桑·塞拉姆紧紧将球抱在身上向前跑的时候,让另一个球员在后头扯足球上的皮带,拉桑·塞拉姆在这样的练习之后,终于能够紧抱着足球,就算被挤推,也不会松手丢下球。

希望能够在事业生涯上出类拔萃的人,对于顶尖的表现自有一套定义,并且会积极朝这样的标准迈进。在这样的过程当中,他们会逐渐发现到有问题的地方,并且会加以修补、调整,然后再继续努力朝着理想一步步地推进。细微的瑕疵、不尽完美之处,或是不怎么理想的成果都有可能出现,这些都是行进过程中必然的环节。不过在我们朝卓越进军的过程中,如果碰到了问题就阻碍不前,或不去努力更正问题,日后很难成功达到卓越的境界。这份修补瑕疵的决心也就是卓越和平庸之间的分界线。诚如奥利弗·克伦威尔于17世纪初期曾经说过的:“不求自我提醒的人,到最后只会落得退化的命运。”这样的追求是永远都不该停止的。

拉桑·塞拉姆或许一整场比赛都没有犯漏球的毛病,但是这可不表示他在后卫的表现就有多么杰出。除了去除弱点以及面对能力的限制之外,还需要许多层面的配合,才能够让我们成功地迈向卓越。

②找出你的长处。

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过去好几十年间除了担任大企业的顾问之外,也是很多产的商管书籍作者;根据多年的观察,他说:“最令人费解的地方并非人们表现有多么不好,而在于人们只在某些领域的表现不错。力有未怠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来没有人想过,譬如,小提琴家耶斯卡·海费茨虽然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但是他吹喇叭的话说不定会不堪入耳。”

找出自己的长处、才能或是兴趣,能够对你迈向卓越的努力有事半功倍之效,当我们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譬如高尔夫球或是网球,那么掌控的能力以及力量自然能够更上一层楼。

你所具备的长处可以协助你突破表现上的瓶颈,保障自己的事业生涯,提升自己对于公司的价值,以及为更上一层楼的表现做好准备,每天不断地驱策自己向上,朝完美前进,到最后自己对于团队以及所属机构的贡献也会受到大幅的提升。

③专注在自己最在行的地方。

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在海军服役的时候,曾经申请参与核子动力潜艇计划。那时候负责这个计划的是海军上将海曼·里科弗,他的严厉以及要求之高在军中无人不知。吉米·卡特那时候必须和这位传奇色彩浓厚的将军面谈,只要是跟这位将军面试过的申请者走出大门,都是满脸的疑惧,而且显然是被吓坏了,但是要想获得录取,就得过得了海曼·里科弗这一关。

吉米·卡特回忆说,在他和海曼·里科弗上将的谈话过程当中,将军大多让他自由发挥,挑他自己比较熟悉的话题来谈。不过将军问他的问题越来越困难,而且都是吉米·卡特不怎么熟悉的领域。

就在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将军问他:“你在海军军校里头的成绩什么样?”吉米·卡特非常骄傲地回答说:“我在820名的学生当中排名第59.”他满心以为将军会对这样的成绩表示赞赏,没有想到将军却说:“看来你没有全力以赴。”

吉米·卡特起初回答说:“不,我尽了全力。”但是后来他想了想,其实在美国盟邦、敌人、武器以及战略等等领域的认识上,他都还有加强的空间,因此后来他回答说:“是,我不是一直都如此全力以赴。”

海曼·里科弗上将盯着吉米·卡特看了一会儿,然后转身表示访谈结束,不过他丢了一个问题给吉米·卡特:“为什么不?”

海曼·里科弗上将是不是太过严厉?他对年轻的海军是否要求太高?他的期望是否不切实际?吉米·卡特可不这么认为,他说,海曼·里科弗上将那天所说的话令他毕生难忘。好几年以后,吉米·卡特更以这句话作为他的新书标题:《为什么不出类拔萃?》(Why Not the Best?)。

面对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有些人为了能够跟上脚步,而把自己的标准降低,对于自己表现的杰出与否并没有多大期待。美其名说是为了效率,但是实际上却是一种牺牲。很不幸的是,这种做法可能会使得他们的表现降到平庸的程度。

柯林·鲍威尔说得很对:“要不要全力以赴操纵在我们自己的手上,但是除非我们愿意这么做,否则这种选择的自由可是一点意义也没有。”

不论你从事的是什么领域,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何不现在就好好大显身手一番?

在一个公司或一个办公室里,几乎没有一件工作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大多数人只是在高度分工中担任一部分工作。只有依靠部门中全体职员的互相合作、互补不足,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杰克·韦尔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