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哈佛教授给学生讲述的200个心理健康故事
4902200000149

第149章 18可怜的柴可夫斯基

第七章18可怜的柴可夫斯基

【哈佛心语】

一个人的思虑过多,就会失去做人的快乐。

——莎士比亚

【故事殿堂】

哈佛大学音乐系的学子们都熟知下面这位巨人的心灵挣扎史,他就是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代表着19世纪末的作曲家,他是浪漫主义运动最后阶段的悲观主义者。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是个忧郁症患者和忧郁狂——不论他愿意不愿意承认——直到死前几个月,他还未能适应自己的天性。

有人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是痛苦的,而他的这些痛苦与他抑郁、痛苦的生命经历是有密切关系的。童年时的柴可夫斯基就表现出了忧郁、敏感、性格内向的特质,据他的家庭教师芳妮回忆说:“他极其敏感,所以我必须小心地对待他,一点小事也会深深伤他的心。他像瓷器那样脆弱,对于他,根本不存在处罚的问题,对别的孩子来说根本不当回事的批评和责备,也会使他难过半天。”

青年时代起,他那敏感脆弱的性格,就深切地感觉到现实社会并不像他所希望的那样。他的怀疑主义和他那宿命论的思想,使他在落日的余晖里孤寂地去寻找对人生的妥协,音乐成了他蜗居斗室自我拯救的唯一生存方式。

在柴可夫斯基一生中,他的生活有种种不如意,种种波折让他忧郁不堪,而忧郁又让他更加走向痛苦。在柴可夫斯基一生中,几次精神崩溃时都想到了自杀。在令人厌烦的社交活动中,忧郁像鬼魂那般死死地与他纠缠。这种性格自然会表现在他的音乐创作上。他总能写出一些眼泪汪汪的调子和伤感情怀的旋律。这种又酸又苦的忧伤和哀愁,影响了他中后期的许多作品。然而,忧郁症在某种情形之下,会转化为与症状完全相反的狂躁症倾向。这种反差极大、两极摆动的精神断裂,间接造成柴可夫斯基音乐中的许多断裂。很多作品中的一些优美旋律,常常被粗暴地打断,接踵而来的往往是跌跌撞撞、迅疾跳跃的不稳定音型。过去的评论家只认为他不善于构造交响的逻辑大厦,只是听凭他的情绪系列的相互交替,而且把这种交替变成是一种性格上的对比。实际上,这并不是音乐结构的问题,而是音乐家的心理程序对作品程序的一种投射;是一种失去自我控制的断裂,而非局部和局部之间技巧性的衔接问题。尤其是在他晚年作品中,我们分明能感觉到那种响亮中的空虚,那种紧张中的惶恐,那种狂躁中的沮丧,那种虚假镇定中真正的绝望!

【智慧点睛】

忧郁就好像透过一层黑色玻璃看一切事物。无论是考虑你自己,还是考虑世界或未来,任何事物看来都处于同样的阴郁而暗淡的光线之下。柴可夫斯基的忧郁人生和创作让我们不得不回想自己的过去,记忆中充满着一连串的失败、痛苦和亏损,而那些你曾经认为是成就或成功的事情,以及你的爱情和友谊,现在看来都一文不值了。你的回忆已经染上了忧郁的色彩。一旦戴上这副黑色的滤光镜,你就再也不能在其他的光线下观察任何事物。

一个成功的人生应当是快乐的,而一颗快乐的心灵则必定是要健康的,因此甩掉忧郁的纠缠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