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李嘉诚的处世之道
49007800000032

第32章 回报: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1)

对其他需要你帮助的人有贡献,乃真财富

从商的人,应更积极、更努力、更自律,建立公平公正、有道德感、自重和守法精神的社会,才可以为稳定、自由的原则赋予真正的意义。虽然没有人要求我们,我们自己要愿意发挥我们的智慧和勇气,为自己、企业和社会创造财富和机会,大家可以各适其适。

—李嘉诚

功成名就之后,李嘉诚经常救一些企业于危难之中。多年来,受李嘉诚资助的厂家多达数百家,李嘉诚扶危济困的义举,为他树立起了崇高的商业形象,这种商业形象又回馈了他无穷无尽的生意和财富。

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之后,引发了全球性的石油危机,香港也受到波及,特别是塑胶行业受到的影响十分巨大。因为在香港,塑胶原料全部要依赖于进口,而香港进口商利用人们的恐慌心理,趁机哄抬物价,导致塑胶原料价格持续飙升。年初时塑胶原料的价格仅仅是每磅0.65港元,到了秋后竟然暴涨到每磅4至5港元。塑胶制造业陷入集体恐慌的结果就是许多企业因为原料准备不足,不得不关门停产。

这场危机对李嘉诚的影响并不大,因为他的长江实业公司准备了充足的原料库存,而且此时李嘉诚的经营重心已经从塑胶行业转向地产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次危机对李嘉诚来说是一个利好的机会,他完全可以落井下石,踩沉竞争对手,从而独霸整个塑胶行业,但是他并没有这么做,因为李嘉诚深知,即使自己真能扼杀对方,总会有新的竞争对手崛起。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独霸一个行业,所以,作为潮联塑胶业商会主席的李嘉诚,此时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力图解救众多同行于危难之中,原来单个塑胶厂家由于采购量小而无法直接与国外的供货商直接联系,导致进口商垄断市场,哄抬价格。所以在李嘉诚的牵头下,数百家塑胶厂家入股组建了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由公司出面直接从国外大批量采购塑胶原料,以此来打破进口商的垄断,共同对抗不法商家。

联合塑胶原料公司直接从国外采购的塑胶原料,价格自然十分便宜,这些原料按照原价分配给股东厂家,由于失去了直接采购的优势,进口商的垄断不攻自破,不得不主动降低价格。至此,笼罩全港塑胶业两年之久的原料危机,在李嘉诚的鼎力相助之下,很快就烟消云散。

值得一提的是,在救市的过程中,李嘉诚还将自己公司中的库存原料匀出了1000多万磅,以低于市场价一半的价格救援那些因缺乏原料而停产的入股厂家,在直接购入国外厂商的原料后,李嘉诚又把长江本身20万磅的配额,以购入价格转让给了需要量相对较大的厂家。在这次危机中,李嘉诚为了整个行业的利益,铁肩担道义,毫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将“大我”利益放在“小我”之上,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也为日后生意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生的追求有很多种选择,对于成功的看法也有很多种,有的人认为只有位高权重才是成功,有的人认为赚很多钱是最大的成功,这就要看你自己是怎么看的。李嘉诚赚到了很多钱,有社会地位,在许多人眼里,他是成功的,李嘉诚也成为了很多人奋斗的榜样。

但李嘉诚并不认为赚钱是他人生的目标,李嘉诚的人生理想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他人创造价值和机会。其实,人生是可以有很多种追求的,有的人得到自由,便觉得成功;有的人得到认可,便觉得成功,这完全是见仁见智。

一个大学毕业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薪资微薄,所以在晚上下班后,他会去公司旁边一家咖啡馆打工。几天过后,他突然发现咖啡馆的老板居然是自己公司的一位高管,开始的时候,这个毕业生并不以为然,他觉得高管有着高薪水,现在投资开店,也是为了多赚一点儿钱。

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高管开这家咖啡店似乎并不是为了赚钱。这家咖啡店请的店员,几乎都是他这样刚进入社会打拼、没什么经验的青年人,在客人少的时候,高管还会为他们培训公司业务的事情。

在咖啡馆打了几个月工,这位大学毕业生收获颇多,他在咖啡馆里培训到的知识,很多都运用在了工作中。很快,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升了职位,也涨了薪水,因为工作上的任务重了,也因为工资丰厚了,这位毕业生不需要再到咖啡馆打工。

他打算向咖啡馆的老板辞职,在他写好辞职信,去递送的时候,正巧看到咖啡馆的老板在打电话。他便等在一旁,想等老板打完电话再说辞职的事情。

结果却听到老板在电话中和人谈咖啡馆财务的事情,老板说咖啡馆一直在亏钱,但自己并不打算把这家咖啡馆关掉,还打算继续经营下去。

老板看到这位毕业生站在一旁,便招手叫他过去,毕业生问老板为什么咖啡馆不赚钱也要继续经营下去。

老板告诉他,自己现在并不缺钱,即便咖啡馆亏损,他还是能够负担起的。之所以要开这家不赚钱的咖啡馆,是因为他想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这家咖啡馆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很大的商业区,周围有很多写字楼,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下班之后想要找一份兼职,来他这里兼职,可以省去路程的时间。

而且他会在有空的时候,对年轻人进行职业上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与其说这是一个咖啡馆,不如说这里是一个年轻人的培训基地。

“可是,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毕业生不理解。

老板笑着说:“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那个时候,我就很希望一位有经验的人带带我,现在我做的事情,不过是实现我自己当年的心愿。”

人人都想拥有财富,但拥有财富之后,如何能让自己人生的意义更加丰厚,那就是回报社会。将自己财富的一部分拿出来馈赠社会,帮助他人,虽然财富少了,但得到的更多了,在接过毕业生的辞职信后,老板对他说:“刚才那个电话是以前在这里打工的一个年轻人打来的,他现在是一家投资公司的经理了,在离这个地方不远的一栋写字楼里,有一层价格比较低的店要转让,他已经盘下来了,要和我一起开这个年轻人培训基地的咖啡馆。以后,如果你想喝咖啡,就去那里找我。”

能够赚钱,却不将赚钱作为目的,这是一种境界,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应该在赚钱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目标。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80%的喜剧跟钱没关系,但是80%的悲剧都跟钱有关系,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亿万富翁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乞丐也有快乐的时候。”

生活的幸福与钱多少无直接的关系,所以,不要把财富聚集的多少当作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

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

人生在世,能够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时候,对社会有所贡献,同时为无助的人寻求及建立较好的生活,我会感到很有意义,并视此为终生不渝的事业。

—李嘉诚

成为香港首富之后,李嘉诚并没有忘记家乡,也没有忘记祖国。他密切关注祖国的腾飞和发展,致力于促进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发展,关注慈善事业,热心于公益事业,他曾说:“我目睹祖国之高速进步,在四个现代化政策推动下,一切欣欣向荣,深感雀跃。支援国家建设,报效桑梓,此乃本人毕生奋斗之宗旨也。”

生意越做越大后,李嘉诚开始思考自己的身份,他认为自己的商人身份只是其次,首要的身份是一个人。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自己就应当做一些令世界美好、不让人生虚度的事情。在一次采访中,李嘉诚这样说道:“大家常称赞我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对于这些支持、鼓励,我内心是感激的。很多时候传媒访问我,都会问及如何可以做一个成功的商人,其实我很害怕被人这样定位。我首先是一个人,再而是一个商人。每个人一生中都要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也许,最关键的成功方法就是寻找到导航人生的坐标。没有原则的人,会漂流不定,有正确的坐标,我们做什么角色都可以保持真我,挥洒自如,有不同程度的成就,活得更快乐更精彩。”正因为如此,李嘉诚开始走上了做公益慈善事业的道路。

慈善事业的完全公益性,令这份事业十分辛苦,投入很大,但收益却全无。不过,李嘉诚不在乎金钱上的流失,在他看来,能够帮助需要得到帮助的人,“为世界留下美好种子,人生才不会白过。”

多年前,李嘉诚去中国西部贫困地区考察,在贵州省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石头寨中心小学举行的一个教育工程开幕式上宣布,他的基金会将捐资3亿元,支持中国西部地区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发展。

在开幕式上,李嘉诚对大家讲述了自己的一个梦:“我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好梦,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辽阔的沙漠有良好的道路,干旱的地区有充足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地,各地的天然资源得到很大的发挥,人口密集的城市有舒适的生活环境,风和日丽,商业繁荣,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一起和睦健康快乐地共处。”为了这个梦想,李嘉诚一直在努力奋斗着。

北京成功申办了2008年奥运会后,李嘉诚及其旗下的李嘉诚基金会多次赞助庆功仪式,将香港特区的奥运会欢乐气氛连续推向高潮。2004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奥运捐赠仪式上,李嘉诚更是捐款一亿元,用于奥运会场馆的建设。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大地震,李嘉诚在第二天就以李嘉诚基金会的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捐助3000万元人民币赈灾,第二轮捐助更达1.2亿元,李嘉诚的种种捐款表现,展现了一个爱国商人的高尚情操。

《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曾在2007年编撰了“慈善名人堂名册”,列出全球慈善家中的佼佼者,李嘉诚是“名人堂”唯一榜上有名的华人慈善家。《商业周刊》指出,李嘉诚在一个慈善捐献尚未成风的地区开创了先河,推动贡献文化。

“最近我看到一段故事《三等车票》:在印度,一位善心的富孀,临终遗愿要将她的金钱留给同村的贫困小孩分批搭乘三等火车,让他们有机会见识自己的国家。增长知识之余,更可体会世界的转变和希望。‘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这不知道是谁说的话,但我觉得适用于个人和国家。”

在一次演讲中,李嘉诚道出了自己做慈善、做公益的初衷与想法。被慈善与公益事业改变的不仅仅是那些接受捐助的人群,还有捐献者。通过慈善事业的连接,通过将爱心付出给需要接纳的人,会令整个世界充满爱与和谐。这不仅仅是个人思想的提升与进步,也能令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地发展。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曾说过:“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卡耐基将自己全部财产几乎都捐献了出去,用于兴办学校,兴建图书馆,还有投入到了教育机构中。还有比尔?盖茨,他也不断捐献出自己的巨额财富,而且还承诺,在自己去世后,只会留给自己孩子很少一部分的财产,剩下的都会用于慈善事业。

犹太人同样认为,提供帮助是“富人的责任”,获得帮助是“穷人的权利”,在《塔木德》中有这样的记载:“有钱是好事,但是知道如何使用更好。”犹太富人接济贫穷,热衷于公益事业已经成为犹太民族的一种社会习惯。哪怕是家无三餐的穷苦犹太人,也都保存着一个攒钱的小盒子,准备施舍给比他们更穷的人家。

在犹太人组织的社团中,必定会存在一个依靠犹太富人来维持的慈善机构。在每周不同的日子里,穷苦的犹太学生能够分别到不同的犹太人家中去吃饭,以便使得这些学生能够安心读书。

犹太商人如此乐于做善事,也为他们在世界上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同时也间接地为企业提高了知名度,扩大影响,博取消费者的好感。

同李嘉诚一样,多年来,海尔集团在张瑞敏的带领下,始终热心于公益事业。到2008年,海尔用于社会教育事业、对口支援帮扶、扶贫救灾助残的捐赠总额共计2.5亿多元。其中,在援建希望工程、救助失学儿童活动等用于儿童教育方面的捐赠就达1.6亿多元。尤其是在赞助希望工程方面,海尔集团已在全国22个省市建立了57所海尔希望小学,使得3万多名山区孩子走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2002年,世界性慈善组织国际联合劝募协会向张瑞敏授予“全球杰出企业领袖奖”和“最佳捐赠者奖”两项大奖。2005年,张瑞敏当选“爱心中国”—首届中国最具影响力慈善人物。2007年,海尔集团荣获“最佳企业公众形象”奖……企业形象的提高,使海尔成为用户最喜爱的产品,而海尔也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除了李嘉诚、张瑞敏这样内心拥有大财富的企业家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企业家也是如此,他们热心公益,积极投身慈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商海沉浮中挥斥方遒,攀登高峰。投身公益反倒能让人们更加相信他们的诚信,愿意与他们做生意,他们能够获得身心双重的财富增值。

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

财富不是单单用金钱来比拟的。衡量财富就是我所讲的,内心的富贵才是财富。如果让我讲一句,“富贵”两个字,它们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真正的“富贵”,是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能用你的金钱,让这个社会更好、更进步、更多的人受到关怀。所以我就这样想,你的贵是从你的行为而来。

—李嘉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