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20岁学做人,30岁学做事
48992400000030

第30章 持之以恒,懂得专注

20—30岁时想在将来成就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所有有志者的追求。然而,通向成功的道路其实并不平坦,影响成功的因素是复杂多样的。现实生活中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有的人对工作、学业、事业不懈努力、专心致志,不受外界的诱惑所困扰,他们扎实地向着既定目标迈进,获得了最后的成功;而有的人却总是经不起诱惑、耐不住寂寞,他们见异思迁、好高骛远,对工作、学业、事业缺乏执著精神,结果一事无成。无数的事实说明,专注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所谓专注,就是全神贯注、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可以说,人们熟悉“专注”这个词就像熟悉自己的名字一样。然而,熟悉却并不等于理解,两者还是有差别的。从更深刻的意义上讲,专注乃是一种境界、一种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把每一件事都做到最好”,就是这种境界和精神的最好诠释。一个专注的人往往能把自己的精力、时间和智慧聚集到所要做的事情上,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特别是在遭受挫折、遇到诱惑的时候,他们也能够勇往直前、不为所动,直到取得最后的成功。与之相反,一个人如果总是朝三暮四、心浮气躁,就不可能集中自己的精力、时间和智慧,干什么事情都只能半途而废、虎头蛇尾。缺乏专注,即使立下凌云壮志也不会有什么收获,因为“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这是永恒不变的道理。

小时候我们都听过猴子丢西瓜捡芝麻的故事,那时候我们会笑猴子太傻。但笑归笑,对于这个故事的含义却并不能透彻地理解。直到多年后,我们才会觉得猴子傻并非是它的智力问题,而是它的心态问题。它不断地进行选择、探索和尝试,又不断地转移和放弃。它的心态已经决定了它的收获必然是很小的。

在社会中不乏其人,他们总是匆匆地选择一家公司或一个行业,总是在做着一件事情的同时想着更多其他的事情,他们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探索、遐想、选择和尝试中,因而无法集中资源和精力做好眼前的事情。最终他们会在时间的推移中发现,自己仍然一事无成。而当初和他处于同一起点的其他人,如今都已经在各自的领域成为有用之才,有的甚至已经是专家。他们不得不承认,相比较那些专一努力的人们,自己已经被社会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而且越来越远。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什么绝对的笨人和聪明人,但为什么人的成就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差别其实和一个人是否专注有很大的关联。

成功者总是拥有更加专注的精神,因为他们知道,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已经没有人可以做到样样精、行行通,想在当今社会有所建树,必须专注于一个行业或一种职业。并把自己全部的时间、精力和能调动的所有资源都投入自己选择的事业中去,尽可能地创造大的成绩。有些人总是目标分散、想法太多,他们左顾右盼、一心多用,因为不专注,所以力量总是无法凝聚,因此也无法在本职工作中取得什么成绩。没有成绩,在竞争中必然会落后,并且还可能一输再输,最终被淘汰出局。

丁肇中先生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在4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丁先生总是这样说:“与物理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参与。”

迈克尔·乔丹从15岁开始从事正规的篮球运动,一从事就是29年。这期间他本来有很多机会从事别的行业,但他却坚持只从事篮球运动。因为专注,他最后成为NBA历史上最伟大的球星。

有记者在2006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采访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baidu)的创始人——年轻的李彦宏。当记者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的回答只有简单的两个字:专注。

我们再来看看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以他的智慧和财力,他可以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然而,他和他创办的微软公司20多年来始终专注于软件产品的研发和推广事业,所以,比尔·盖茨到如今仍是世界首富,微软到如今也仍是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虽然盖茨在2008年退出微软的日常运营,专注于自己的慈善事业,但很多人都评价盖茨对慈善事业就如同对计算机行业一样的专注,他注定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慈善家。

财富排名在世界上仅次于比尔·盖茨的巴菲特11岁买了自己的第一只股票,如今,他已经70多岁了,仍然没有要改行的迹象,他要做一辈子的投资大师是肯定的了。要知道巴菲特了解很多其他赚钱的行业,但他都没有去做,不管股市是牛还是熊,他都认定了这个行业。

个人如此,企业更是如此。

1987年,任正非在中国创立了华为技术公司,经过20多年的发展,华为已经成为年销售额600多亿元的大型跨国电信供应商,这期间任正非和华为面临的机会与诱惑难以计数。但任正非和华为却始终坚持通信设备领域,并于1997年将其写进了《华为基本法》。应该说,是专注造就了今天的华为。

2001年,PC行业巨头联想推行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然而,在实施多元化战略的3年里联想的发展却并不尽如人意,甚至与预期的差距非常大。3年的时间里,联想累计的销售额增长只有50%,利润增长只有26%,在被称为“IT行业的春天”的那几年里,这份业绩是很失败的。联想不仅新拓业务前景受阻,核心业务也面临着来自戴尔等众多竞争对手的挑战。直到2004年年底,联想才决定收购IBM的全球PC业务,从多元化道路重新回归专业化,这一次,联想集团的发展终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联想的这种转型被杨元庆称为“专注”的回归。

万科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龙头,万科认为:在过去20年的发展中,其最宝贵的经验就是在中国的经济从粗放走向集约的进程中,万科自觉地完成了企业从多元化到专业化的调整。

任何职业和行业都是博大精深的,足够一个人花一辈子的精力去奋斗和钻研。一个大师级的人物,都只能是某一个领域内的大师。例如,比尔·盖茨最聪明的地方不是他的全能,而是他的“专一”。凭他的实力,如果去股市淘金,也许也可以翻云覆雨;如果转行去做房地产,也可能翻天覆地。但如果比尔·盖茨不做IT界的领袖,微软也很难说能成就今天的辉煌。

古人云:“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既然选定了一份职业、一项事业,就应该专注地投入其中。做到想之、谈之、思之、研究之、坚持之;把它弄透、弄专、弄懂、弄通、弄精,并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调动全部的资源和力量做到最好。只有坚定信仰,心无旁骛,十年一剑地专注着,才有可能在有生之年干成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我在看完一些比赛后很是感慨了一番。例如,一位运动员为了能在奥运赛场上夺冠,他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持之以恒地专攻一个项目。要知道,有的项目甚至只有很少的几个动作,这需要多大的专注才能做到啊!同时需要的精神和毅力也是十分惊人的!然而,如果没有这种坚持和专注,我们也就看不到奥运赛场上的伏明霞、邓亚萍、刘翔以及他们迷人的风采了,也同样没有机会体会国歌在奥运赛场上响起时的那种激动了……

一个人在为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奋斗的过程中,挫折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寂寞和孤独也在所难免。面对这些情况,怎样做才能不受干扰、专注如一呢?最好的大概就是保持宁静和淡泊。经验表明,对一件事情,有时候专注一时是很容易的,但始终专注就比较困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很难长期忍受住寂寞,经得起寂寞的考验。任何一个成功者的背后,肯定都有着坚持不懈的追求和艰苦卓绝的奋斗。诸葛亮说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的这句话无疑是在告诉我们,唯有淡泊和宁静才能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做到始终如一的专注和执著。

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面对眼前纷繁复杂的世界,如果想成就一番事业,20—30岁时就必须努力地克服各种各样消极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不断出现,影响人们的事情也日益增多。越是条件和环境复杂就越能凸显专注对于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当然,专注也是有前提的,这就是奋斗目标的确立必须科学,同时也符合实际。否则,就算再努力再专注,也很难实现目标,达到最后的成功。

世界上看起来可做的事情有很多,但我们要记住,其实真正能够抓住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一生专注一项具体的事业,每天专注一项本职的工作,这才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好方法,是一条实现人生目标最简单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