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却并非如此。钟林家里也是农村的,家境一般,父亲供他上完大学,又跟亲戚借了钱在上海郊区给他贷款买了房,本来老父亲想着儿子找到外企月薪上万元的工作了,借点钱,再省些也是能还上的,却没想到钟林竟然不声不响地放弃了工作。
钟林是一时心血来潮,头脑发热的决定,还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呢?原来,村子里的很多孩子没能上大学,甚至中学没毕业就出去打工的经历让钟林感触很深,尤其他的两个弟弟出于经济原因也早早辍学了。
几年后,支教回来的钟林加入了一个社工组织,打算终身致力于为人民服务。他脸上总是流露出满足的笑容。
钟林的人生是在坚定的人生规划的驱使下进行的,他不想要浑浑噩噩地生活,不希望每天睁开眼睛四顾迷茫的感觉,人生要活就活得痛痛快快,每天苦挨度日,这样的生活没有什么意义。
那到底该如何规划人生呢?这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年人备感困惑的,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人生,病急乱投医,容易陷入随波逐流中得过且过。
Cindy一个人在北京坚持多年,就因为心中的一个梦,希望能在北京的文化圈子中多汲取营养,有一天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家里人却觉得画画的工作太不稳定,接触的人也是鱼龙混杂的,便多次劝说Cindy回老家。
也许Cindy一辈子都成不了知名的画家,只能终日混迹于北京,为了理想而自我放逐;也许过不久,她就能够成功地举办自己的画展。但不管结果如何,她都要过这样的人生,因为这人生是她自己选择的,她甘之如饴。
放开手脚,思考下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不受外界的干扰,这是自我规划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要是连你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那注定要过一种迷茫而无所事事的人生,等到垂垂老矣的那一天,就只有洒出几滴悔过的泪水祭奠过去了。
我知道父母都是为我们好,希望能好好为我们规划人生,以自己过来人的经验避免我们的人生少走弯路,过得顺畅幸福。我的好友蒙蒙的经历告诉我,父母的干预可能会带给子女无尽的痛苦。
蒙蒙和男朋友异地恋,毕业在即的蒙蒙屈服于家人的压力,选择留在了学校所在的城市——北京。父母觉得北京是大城市,蒙蒙留在那里才会有好的发展,才不枉父母这么多年对她的栽培。但已经要谈婚论嫁的蒙蒙和男友,却不得不面临以后长久两地分居的僵局。男友浩是个有想法的人,不想去北京,况且他在家乡打拼多年,已经小有成就。而蒙蒙想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来之不易的工作,更不能说辞掉就辞掉。
蒙蒙从第一天上班到现在,似乎每天都在抱怨自己的人生。开始的时候我还总是打电话过去表示安慰,但时间久了,大家各自都忙,我渐渐地也少了电话,多是在QQ上留言表示关切了。
一年多过去了,她还困在迷茫之中,无法走出,似乎怎么做都无法解决现实的困境,而且家人的压力和现实的残酷更是束缚住了她的手脚,让她举步维艰。
每每当我看到她在QQ签名上伤心欲绝的字句,就有种深深的哀伤的感觉,甚至有次跟她通电话,她的悲伤把我也给感染了。她说,“我不知道以后自己的人生该怎么办,错过了为自己规划的时间,现在只能被人生牵着鼻子走了。我想到以后,害怕去面对,恨不得一头扎进虚空里……”
我也有爱我的父母,他们也曾经想要在我人生的交叉路口站出来干预我的选择。当年的我选择了逃避,而现在,我知道再遇到同样的事情,我会选择求得父母的谅解后去过自己的人生。
人生如白驹过隙,短短数十载,最后不过是一抔黄土,要怎么才不枉这如水而逝的年华呢?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名言,聊以鼓励吧,“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有人说,人生是单向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时间的单向性让人在做出选择的时刻变得庄重。人生没有后悔药,如果做了,即使是苦果,也要独自吞咽。我也讨厌后悔,所以未雨绸缪、细心规划总是题中之义,这样,我们才能始终昂起骄傲的头,大声说:“我从没后悔过。”
◎ 别再跟我说你不行 ◎
从考场中走出,深呼一口气,迎着凛冽的寒风,却丝毫也感觉不到冷,我知道,只要觉得自己能行,在什么困难面前都不再感到恐惧。
刚刚学开车的时候,我完全找不到感觉。本来方向感就不强的我,在掌控方向盘的时候,总不能达到教练要求的角度,车子怎么也行不正,只能来回地调整方向盘,于是车子就左摇右晃起来。为这个,没少挨教练的骂,以至于我后来上车的时候,只要教练随行指导,我就会特别紧张,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手指都会禁不住哆嗦。
这样的感觉真不好,我也不愿承认自己是个笨蛋。但练车这事,虽不算那么难,但对我来说却有难于上青天的感觉。所以在上考场之前,我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幸好同行的朋友一直给我加油打气,加上平日里威严的教练在陪考席上也慈眉善目了起来,一直叮嘱我不要紧张,按照平时训练的来,一定没有问题。
最后,我顺利通过了考试。所谓困难,果真是不堪一击的纸老虎。总说“我不行”,这样的人肯定会被纸老虎吓倒,我庆幸最后自己战胜了自卑的情绪,闯过来,曾经的一切艰辛都变得值得回味了。
自卑的人总有这样一种心理:觉得别人怎么都是好的,而轮到自己,总觉得做不到,怀疑自己的能力,也不相信能够有好运降临。即使侥幸成功了,还是无法树立起良好的心态。
所以,他们从来没有过多的雄心,认为平庸的自己能够经历一段和顺的人生已属不易,更遑论什么大成就了。
《 国王的演讲 》中国王乔治六世患有与自己的身份和尊严不相匹配的口吃。作为一个国王,他必须接受治疗,克服口吃,但任何一种治疗无疑都是对他自尊的一种伤害,但他后来和治疗师莱昂纳尔积极配合,最终战胜了口吃。不再口吃的国王可以发表圣诞讲话了,而这大大激励了“二战”中的英国战士们。
人无完人,乔治六世作为堂堂的一国之君,还被口吃病困扰,经过艰辛的过程才得以克服,开始的时候他甚至也拒绝治疗,怀着对自尊的保护和对失败的恐惧。但最后,他战胜了自我软弱的一面,最终成功了。
想想我们普通人,谁又能保证自己就十全十美呢?看过这部电影的人相信都会在深思之际有这样的感触。伟大杰出的人物尚且如此,人生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恐惧的,勇敢地迎接下一次挑战吧。
Susan刚刚转行到一家外企的时候,她很不适应,话语间都是对生活的抱怨。外企节奏太快、压力太大,员工当牛做马的,好像每天都有做不完的工作,难得休假还要临时加班,真让人沮丧。她工作了两个月,试用期马上就到了,据她的工作表现转正应该没有问题。但她心里却总是怀疑自己,做不下去的感觉总在脑海中盘旋。
试用期最后一天,主管找她谈话,她战战兢兢地听主管说完自己试用期间的疏漏之处,就慌张地提出辞职的要求。主管问原因,她说觉得自己不行,可能无法胜任以后的工作。
主管其实已经准备好了转正合同,但这么不自信的员工,连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人,企业又如何能相信她能为公司带来利益呢?
事后Susan跟朋友抱怨,只是想给自己个台阶下,所以主动提出辞职,她以为公司是要辞退她呢,没想到是自己太不自信了。
Susan是典型的这样一类人:心中没有雄心,更别提什么明确的方向,对自己也没什么信心,总是觉得自己不行。如果连自己都觉得自己不行,别人肯定也不会高看你一眼。
很多人每天都在很努力地工作,希望在这份努力中能收获一个美好的结果。可能是太过于患得患失了,或是本来就底气不足,在关键的时刻,总有人会掉链子,甚至还不如平时表现好。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谦虚和骄傲的问题了,是对自己的人生不负责任,是浑浑噩噩的一团混沌状态的体现。这种人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也不知道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在困难面前妄自菲薄,从没好好思考过该过怎样的人生。
翻看中学时代的同学录,看到同学录上的每一页都有一项是关于未来的理想。长大后想做什么呢?每个同学的回答都五花八门。有什么科学家、作家,还有警察,甚至有想当亿万富翁的,还有比较稳妥的同学只想要上一个名牌大学……看起来让人忍俊不禁。年轻人的内心总有很多的想法,也有很多希望实现的梦,不管这梦是渺小还是伟大。因为年轻,我们敢于去梦想,对未来有着无穷无尽的想象。
但现在我们长大了,那些当年的梦的宣言已经杳不可寻,只能在这安详地待在角落里发黄的同学录上看到些残破的影子,我们同学中没有什么亿万富翁,更没有科学家,很多人毕业后回到家乡,做着一份安稳的工作,想到当年的理想,很多人嗤之以鼻,自嘲当年的幼稚。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幼稚,或许我们该试一试,给自己的人生一次挑战的尝试,如果连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那成长后的我们比起年幼的我们,是不是更加懦弱不堪呢?
我很不理解很多当年意气风发的同学,却变成了今日的满嘴世故,没有理想,没有梦,更没有激情的人。
“你当年不是说要去当演员,怎么去做生意了?”我满腹狐疑地问一个朋友。
他回答说觉得演艺圈太复杂,不适合自己,而且太吃苦了,怕自己扛不住。很多大明星当年都是在北京住地下室扛过来的,这对他来说太苦了。
总说“我不行”的人不是真的不行,只是不相信自己,或者是不愿意吃苦而已。没有人是真的不行的。有句俗话说得好,“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前路漫漫,人生有时候真的只需要对自己多一点信心,别总说“我不行”。当你踮起脚尖跃跃欲试地触碰星光的时刻,你的人生就开始有了不一样的图景,天幕上的星斗不再遥不可见,只要勇敢一点点,另一片天空也会为你敞开。
我知道,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而有准备的人的炯炯目光中总是透露出自信的光芒——“我可以”。在别人的人生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我愿意继续去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因为我不想,从二十多岁就看到老、看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