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爱情密码
48980800000012

第12章 三毛VS荷西:梦里花落知多少

三毛(公元1943—1991),本名陈平,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了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去世,享年48岁。

荷西(公元1951—1979),全名荷西·马利安·葛罗(Jose Maria Quero Y Ruiz),西班牙人,潜水员。1973年,在非洲沙漠小镇(今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国的阿尤恩)与三毛结婚;婚后定居于西属撒哈拉的加纳利岛(Gran Canaria)北部的一个叫作Telde的小镇上的海边社区。1979年9月30日,荷西在拉芭玛岛的海中潜水时遇意外丧生。

三毛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奇女子,脚步走遍天下,而撒下一路的爱!

三毛是一个自我而又洒脱的女人,没有爱情,她的人生都是不完整的。

不是所有的男人都可以遇见三毛这样的女人,但也不是所有的女人都可以遇见荷西这样的男人,荷西完全接受三毛的生活方式,并一直用欣赏的眼光支持并保留着三毛所有的与众不同,他没有试图用婚姻和爱情去改变三毛,让三毛自由地去做真正的三毛。可以说,是这个男人成就了三毛,用他毕生的爱守护着这个女人的梦想,也许换了别人,未必会是如此……这就是爱情的奇迹。

三毛本名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三毛的父亲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便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三毛开始读书写字,却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这也难怪,笔画太多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有些为难。每次写名字时,三毛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父亲只好投降。3岁的三毛不但给自己取了名字,后来干脆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三毛在所作的《闹学记》序中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其中包含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喜欢张乐平先生的三毛流浪记(后拜为干爹);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出对书本的爱好,五年级下学期第一次看《红楼梦》,她便被这本书完完全全地吸引了。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韩湘宁、邵幼轩三位画家习画。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师》中记录了这三位绘画老师。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三毛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1967年,24岁的三毛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3年求学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歌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异国求学,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也是在这期间,她遇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荷西,一个中国姑娘和一个大胡子外国人的美丽情缘。

初识荷西时,三毛正在马德里上大学三年级,而荷西只不过是在她们学校附近就读的一名高中生。一次偶然的机会,也就是圣诞节晚上,头上一顶法国帽的荷西却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楼下等她,谦逊地送她节日礼物与祝福!那时三毛根本就未对比自己小几岁的荷西怀任何想法,而心底里却有一丝虚荣:哇!天下竟然有如此帅气的男孩?要是做他的妻子,该是一种荣耀才对呢!随即,她只是以姐姐的身份教训他:不要逃课!再逃课就不理你了!荷西答应了。

后来,荷西仍照样逃课来看三毛,直到有一天,荷西一脸认真地说,Echo(三毛的英文名),你等我结婚好吗?6年!4年大学,2年服兵役!好不好?

三毛觉察他的异常,便故意气他,对他下最后通牒:再也不要来找我了,我有男朋友的!荷西也不生气,只是挥挥他的法国帽,倒退着跟三毛说:Echo,再见!

后来荷西便真的再也不来找三毛,偶尔在路上遇见,他只是礼貌性地拥抱一下三毛,亲亲她的脸颊。而三毛身边的男友似乎总在换来换去,有意或无意。

再次得到荷西的消息是6年后,荷西托一个朋友给三毛捎来他的近照和一封信,照片上的帅小伙儿正在河里捉鱼,留一脸的大胡子在阳光下灿烂地笑。三毛也没太在意,只是感觉:荷西长大了!

返台后的三毛遭遇到了她的第一次情感不幸,也就是她的未婚夫意外身亡。痛苦之余她重返西班牙,于是,冥冥之中的异国姻缘开始走近他们。

那天,三毛接到一个好朋友的电话,说有要事嘱她赶过去她家。她根本不记得这一天是荷西来看她的日子,而三毛与女友外出的下午,荷西打了十多个长途电话给她却找不到人。临近晚上时三毛便又匆匆赶去好朋友家,见面时,好朋友只是叫她闭上眼,等候。三毛顺从了,突然,她被人拦腰抱起,旋转,三毛睁眼一看,是荷西!她开心得说不出话来,就任由这样的快乐变成旋涡将她围绕在里面。

自此以后,两人的交往越来越多,甜蜜的记忆也越来越浓烈。

在马德里的一个下午,荷西邀请三毛到他的家去。到了他的房间,正是黄昏的时候,荷西说:“你看墙上!”三毛抬头一看,整面墙上都贴满了她发了黄的放大黑白照片,照片上,剪短发的三毛正印在百叶窗透过来的一道道的光纹下。看了那一张张照片,三毛沉默了很久,问荷西:“我从来没有寄照片给你,这些照片是哪里来的?”荷西答说:“在徐伯伯的家里。你常常寄照片来,他们看过了就把它摆在纸盒里,我去他们家玩的时候,就把他们的照片偷来,拿到相馆去做底片放大,然后再把原来的照片偷偷地放回盒子里。”三毛问:“你们家里的人出出进进怎么说?”“他们就说我发神经病了,那个人已经不见了,还贴着她的照片发痴。”三毛又问:“这些照片怎么都黄了?”荷西说:“是嘛!太阳要晒它,我也没办法,我就把百叶窗放下,可是百叶窗是条纹的,还是会晒到。”说的时候,一副歉疚的表情,三毛顺手将墙上一张照片取下来,墙上留下了一块白色的印子。她转身问荷西:“你是不是还想结婚?”这时轮到荷西呆住了,他仿佛感到眼前的三毛幽灵似的。他呆望着她,望了很久,三毛说:“你不是说6年吗?我现在站在你的面前了。”她突然忍不住哭了起来,又说:“还是不要好了,不要了。”荷西忙问:“为什么?怎么不要?”那时三毛的新愁旧恨突然都涌了出来,对他说:“你那时为什么不要我?如果那时候你坚持要我的话,我还是一个好好的人,今天回来,心已经碎了。”荷西答道:“碎的心,可以用胶水把它粘起来。”三毛说:“粘过后,还是有缝的。”荷西就把三毛的手拉向他的胸口说:“这边还有一颗,是黄金做的,把你那颗拿过来,我们交换一下吧!”两颗滚烫的心顿时合并在了一起。

关于婚姻,三毛和荷西多次探讨过,有一次,荷西故意问三毛:你想嫁个什么样的人?

三毛说:看得顺眼,千万富翁也嫁。看得不顺眼,亿万富翁也不嫁。

荷西就说:那说来说去你还是想嫁个有钱的。

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说:也有例外的时候。

“那你要是嫁给我呢?”荷西问道。

三毛叹了口气说:要是你的话那只要够吃饭的钱就够了。

“那你吃得多吗?”荷西问道。

“不多不多,以后还可以少吃一点。”三毛小心地说道。

三毛骨子里是个随性而至的人,她所做的一切决定全凭自己的内心指引,只要她认定的事谁也改变不了,如果是她不愿意的事情,强求也不行。

1973年,三毛选择了苦恋她6年的荷西,在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公证结婚,开始他们幸福而疼痛的爱情之旅。

三毛之所以要来非洲,起因在于偶然看到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介绍,那期书里,正好介绍撒哈拉沙漠。三毛只看了一遍,“便不能解释的,属于前世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天地。”那时候,她就想,如果去,自己很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踏上撒哈拉土地的女孩子。“我当时的一大愿望是横渡撒哈拉。可是,一旦面对它,我才发现,这样的想法很天真。”她形容刚去沙漠的感觉,是一种极度的“文化惊骇”。对于那样的生活方式,的确非常吃惊。

面对着凄艳寂寥的大沙漠,三毛几乎不能自已,面对着残阳如血,“在原本期待着炎热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转为一片诗意的苍凉”。三毛去撒哈拉,荷西也没落下。他看出三毛去沙漠之意已决,就先在沙漠的磷矿公司找了个职位,提前在沙漠等着三毛了。三毛逐渐爱上了沙漠的狂暴与沉静,爱上了沙漠美丽的星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家庭主妇,用中餐款待荷西;她教邻居的女孩子们认字,用简单的医疗知识解除他们的病苦;她曾一个人跟着运水车,深入沙漠腹地,了解真正的沙漠人的生活。

在撒哈拉沙漠中,有钱的人总是可以享受到尊贵的身份和奢华的生活,而三毛在做客时,总是本能地厌憎那些所谓的大财主,却对服侍他们生活的小奴仆心生同情与疼惜,丝毫不曾顾及自己的身份,而与他们亲近,和蔼地聊天,赠送钱财与生活用品以舒缓他们当前的困境。在她看来,一点钱财的馈赠对他们是一种小小的侮辱,而事实上却真正地帮到了他们解决生活之需呀!可爱清纯善良的三毛,总是这般为他人设想!

世上本没有完美的事,再奇的女子,也要在人间烟火中寻找情感的寄托。三毛选择了荷西,选择了她最能伸手触摸的幸福。这是三毛作为一个女人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她内心的深处,和荷西的爱恋,甚至愿意用童话般的思维去净化和升华。

荷西成了她的一切,荷西到哪里,哪里就有他们温馨的家。与荷西一起生活,使三毛感到非常幸福、自由。她由衷地认为:她愿意做个好家庭主妇,因为荷西是神赐给她的,她要格外珍惜。而且她相信荷西进入了她的生命,她肯定负有很重的使命。她写作,为了那温柔的夜,为了那难以忘怀的撒哈拉大沙漠。

他们在撒哈拉大沙漠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三毛与荷西挤在一间小房间,她因为晚上要写作,便吩咐荷西去睡觉,自己坐在桌前灯下认真地写起来。她原以为荷西会睡得又甜又香,然而当她临近早晨进入小小的卧室时,却看到荷西并没有睡着。她惊奇而伤心地问:“怎么,你还没睡觉?”荷西说:“我不敢讲,因为房子太小,我也不敢动,我就把被单蒙着头睡,还是睡不着。”

三毛心疼地责备他,改变了写作习惯,试图来个两全其美。然而只要三毛晚上写作,荷西就无法成眠。三毛追问荷西为什么这样,他说:“你忘了吗?因为这么多年来我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拉着你的手。”三毛一听黯然神伤,一阵激动魂销,梦呓一般地说:“荷西,那么从今以后我停笔了。”

三毛以后真的停笔了。尽管她此时不写但已成名,她那多情的笔所展示的异国情侣的世界,奇特浪漫又那么切近人情,极为成功地创造了一个独特的“三毛世界”,这是完美和谐的异国婚恋所达到的极境,是人之真情在无情的沙漠中生成的一片绿洲,是超越物质困难通向永恒的爱情……

荷西的大部分工作是做一名潜水员,最初的时间里荷西上班的地方离他们家比较远,而三毛每天都会在下午两点半开三个小时的车冒着沙漠里走沙与龙卷风的危险去接五点半下班的荷西回家!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定而执著的爱!后来,荷西去了另一个岛上,每周才可以回家一次,于是,三毛就决定将车与行李托运过去,自己放弃精心收拾的家,去陪心爱的荷西。初到拉芭玛岛工作,他们没有租到房子,就住在公寓旅馆,收入的一大半付给了这份固执相守。他们在那个世外桃源过得很幸福,他们的恩爱更是让太多的人羡慕。

即使是岸上的机器坏了一个螺丝钉,只修两小时,荷西也不肯在工地等,不怕麻烦地脱掉潜水衣就往家里跑,家里的妻子不在,他便大街小巷地去找,一家一家店铺问过去:

“看见Echo没有?看见Echo没有?”

不论在什么地方见到三毛,他都会不避嫌疑地双手环上来,不避人地微笑痴看着妻子,然后两人一路拉着手,提着菜篮往工地走去,走到已是又要下水的时候了。

三毛每天骑脚踏车去荷西工作的码头,都要带上好吃的东西,而那里的工作人员也都感受到他们彼此深沉真挚的爱,每每到了码头时,第一个见到三毛的人便会指引她去荷西工作的具体地方,然后,远远地,那个岸上的潜水员便提前拉拉信号,水下的荷西便一头冒出水面来,跑上来抱住三毛就笑了。三毛便不管那一身的水滴,紧紧地靠着爱人,为他喂水果,或丢果核玩儿,逗得旁边的人羡慕至极。

大西洋的晴空下,就算分食一袋樱桃也是好的,靠着荷西,三毛左边的衣袖总是湿的。

不过几分钟吧,荷西的手指轻轻按一下三毛的嘴唇,笑一笑,又沉回海中去了。

每见他下沉,三毛总是望得痴了过去。

岸上的助手有一次问三毛:“你们结婚几年了?”

“再一个月就6年了。”三毛仍是在水中张望那个已经看不见了的人,心里慌慌的。

“好得这个样子,谁看了你们也是不懂!”

三毛听了笑笑便上车了,眼睛越骑越湿,明明上一秒还在一起的,明明好好地做着夫妻,怎么一分手竟是魂牵梦萦起来。

“我爱你”,一句情人间普通的话,荷西却等了13年。

那天晚上,荷西睡去了,海潮声里,三毛一直在回想少年时的他,17岁时那个大树下痴情的男孩子,13年后在她枕畔共着呼吸的亲人。

三毛一时里发了疯,推醒了荷西,轻轻地喊名字,他醒不全,三毛便跟他讲:“荷西,我爱你!”

“你说什么?”荷西全然地骇醒了,坐了起来。

“我说,我爱你!”黑暗中,不知道为什么三毛又是有些呜咽。

“等你这句话等了那么多年,你终是说了!”

“今夜告诉你了,是爱你的,爱你胜于自己的生命,荷西——”

那边不等三毛讲下去,孩子似的扑上来缠住她,6年的夫妻了,竟然为着这几句对话,在深夜里泪湿满颊。

三毛一直觉得这个岛不对劲,一直觉得要走的人是她:“荷西——”她说,“要是我死了,你一定答应我再娶,温柔些的女孩子好,听见没有——”

“你神经!讲这些做什么——”

“不神经,先跟你讲清楚,不再婚,我是灵魂永远都不能安息的。”

“你最近不正常,不跟你讲话。要是你死了,我一把火把家烧掉,然后上船去漂到老死——”

“放火也可以,只要你再娶——”

三毛与荷西婚后7年,那一次,她的爸爸和妈妈远道飞来欧洲,因为地域文化差异,荷西不懂得如何称呼中国的岳父母,依西方人习惯,他便要称呼其为陈先生、陈太太,而对三毛来说,这可是不行的。一定要叫爸爸妈妈才可以,荷西紧张得不得了,言行拘谨,从始至终都未能将爸爸妈妈叫出口。而就在吃晚饭时,正在收拾碗筷的三毛忽听聊天中的荷西对她爸爸说:爹爹,你叫Echo准许我买摩托车好不好?三毛赶紧躲进厨房,泪流满面!荷西肯这样叫她的爸爸,是缘于他对她多么深情的爱才可以做到的!!

可惜就在送别三毛父母的那个夏天,荷西出事了。三毛陪同双亲飞离岛上,而荷西也送他们到了机场,嘱三毛早点回来!可是,这便成了永诀!三毛终生的最爱就这样在几天后长眠……荷西潜水时出了意外。

时年荷西仅30岁!多么年轻旺盛的年龄啊!

三毛几天没吃没喝接连地晕倒过去……陈母端来一碗汤哀求女儿喝下去,而心痛至极的三毛看也不看一眼,她,执意陪荷西一起走……后来,平鑫涛的夫人也陪在三毛的身边,一直不停地劝慰,直到三毛肯答应她:绝不自杀。

三毛陷入了半疯的状态。为荷西守灵的那夜,三毛对荷西说:“你不要害怕,一直往前走,你会看到黑暗的隧道,走过去就是白光,那是神灵来接你了。我现在有父母在,不能跟你走,你先去等我。”说完这些,三毛发现荷西的眼睛流出了血。谁能解释这一切?

没有荷西便没有了可爱的三毛,那些日子,三毛忙着替荷西定做墓碑,每天都买大把的鲜花去墓地看她的爱人,陪他说话,直至天黑仍不肯离开……

或许上天赋予三毛太多的爱,除了她的荷西。三毛对其他人都非常亲近随和,不管他是乞丐或是流浪汉,都是她的朋友。世间每一件事物在她眼中都是善良美丽的化身,一株野草,一枚落叶,一朵浮云,一滴水珠……都是有生命力的,都是有语言的,都是可以与她进行心灵交流的。

后来三毛总是在想荷西,总是又在心里头自言自语:“感谢上天,今日活着的是我,痛着的也是我,如果叫荷西来忍受这一分钟又一分钟的长夜,那我是万万不肯的。幸好这些都没有轮到他,要是他像我这样的活下去,那么我拼了命也要跟上帝争了回来换他。”

琼瑶是三毛的朋友。她知道三毛十分重视的是对别人的承诺。琼瑶花了很长时间要三毛答应她不会自杀。她答应了。

可是最后三毛还是死了。这也许是她唯一一次食言。

熟悉三毛的人都说,听她的声音,远远想不出这是出自一个48岁的女人。有点孩子气,有点天籁的感觉。她口中的荷西也像个朝气蓬勃的孩子。两个人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他们似乎注定不是人间的,这段爱情似乎注定是属于天堂的。三毛让荷西等了一辈子。等待这个注定要属于他的女人的出现,等待她与他共度一生的承诺,最后依然是要在天堂等待她的到来。也许三毛不想再让荷西等下去了。

他们是走了,留下世人在这里谈论,留下希望让我们寻找,留下遗憾让我们感慨。结果又是泪流满面。

爱情密码

要爱就爱个轰轰烈烈,要爱就爱个彻彻底底。这就是三毛的爱情观。她与荷西炽热的爱情,跨越了国家、民族、语言的差异……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健康还是疾病,他们始终相随。人生的幸福不在于生命的长短,而在于活得有质量,够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