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你怎能不懂博弈学
48974200000024

第24章 信息是博弈的砝码(4)

我们知道,在商品市场上,卖方有隐藏自己商品真实信息的倾向,消费者为了自身利益也会隐藏自己的私人信息。这样消费者知道自己的需求,而卖方不完全知道,从而出现消费者信息在买卖之间不对称的情况。

因为高需求客户为了以更低的价格成交,往往会隐藏自己“具有高需求”

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差别定价方式可以甄别出不同需求程度的客户,从而使卖方可以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比如,在推出一本新书时,通过提供精装本和平装本两种版本,出版商可以将读者分为两大类:一类对书的评价较高,另一类对书的评价较低;在提供电信服务时,服务商可以对手机用户提供两种收费标准:一种是单位时间通话费用较低但需交纳一定的月租费,另一种是单位时间通话费用较高但不需交纳月租费。根据用户的不同选择,服务商可以将用户区分为高频率用户和低频率用户两类。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通过一定合同的安排,缺乏信息的一方可以将另一方的真实信息筛选出来,实现有效率的市:场均衡。在信息甄别模型中,要想产生分离均衡,甄别者(没有私人信息的一方)所提的同一交易合同对不同的被甄别者必须有不同的收益。

当心被人耍弄

约翰到酒吧喝酒,旁边有一群人在打赌,于是他也凑过去看看热闹。

其中有一人说:“信不信我能用我的牙齿咬我的右眼睛,谁敢打100元的赌?”很多人都表示怀疑。约翰走进人圈,拿出100元说:“好吧,我来跟你打赌!这不可能。”可是他的话还投说完,那个人就把钱装进口袋里,然后取下右边的玻璃假眼,送进嘴里咬了咬。

自认倒霉的约翰刚想走,那个人又跟他说:“我给你一个回本的机会。”约翰问:“什么机会?”那个人笑着说道:“我们再打200元的赌,信不信我还能用牙咬我的左眼?”约翰仔细看了看,断定他不可能两只眼睛都是假的,于是一咬牙说道:“好吧!”然后拿出钱来。那个人又立马把钱揣进口袋里,约翰还未来得及生气,只见那个人取出嘴里的假牙咬了咬自己的左眼。

世事如棋局,而棋局是可以用博弈思维加以概括的。比如过分的“骗着”,与“本手”之间,一般都会选择本手。因为着法过分如不遇反击可能占到便宜,如遇反击则可能亏损。因此如果棋力相当,则应考虑到对手的反击手段。对手也同样考虑到,在追求利益中不可能占尽便宜。

三国时期,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了夺嫡而明争暗斗。曹植在文学才华上比曹丕更占优势,但是在政治和军事才能上稍逊一筹。两人身边智囊团的构成也不一样。曹丕的智囊是司马懿、陈群、吴质、朱铄,《晋书》上说这四人在曹丕身边号称为“四友”。此四人中,司马懿和陈群的谋略是众所周知的,而吴质不仅文才颇佳,心机也十分深沉。曹植的智囊则是清一色的文士,没有什么政治和军事经验,远不如司马懿之流老谋深算,这样在斗争中自然就差了一截。

有一次,曹操和众位幕僚商议,想立曹植为世子。曹丕听说了,就密请吴质到他府中商量对策。因曹操对封侯诸子有严格禁令,不让他们与现任官属交好。曹丕为了不被人发觉,就让吴质藏在一个大筐里,上面放些布匹。别人问起,就说是布匹,用马车把吴质拉进了曹丕府中密谋。

不料,这件事偏偏被杨修知道了。杨修是曹植的智囊之一,当然希望曹植能当太子,于是就跑去向曹操告密。曹操于是决定派人到曹丕府前检查。但是杨修没有想到,曹操周围又有人将杨修告密之事马上通报给了曹丕。曹丕听了以后十分害怕,慌忙告诉了吴质。吴质说:“不用担心,明天用大筐装上布匹拉到府里来,迷惑他们一下。”

第二天,曹丕就按吴质所说的话去做了。曹操派去的人检查后发现全是布匹,就回去把情况报告了曹操。曹操反而怀疑杨修故意陷害曹丕,对他十分不满。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其他人的行动向我们提示了他们究竟知道什么,我们应该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行动。当然,我们应该将这些信息,连同自己有关这个问题的信息综合起来加以利用,运用全部策略智慧,尽可能获取整个事情的真相。

策路欺骗的步骤

有个人被判了死罪。在执行死刑的前一天,他被带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审查了他的案情,没有发现问题,于是拿起笔来准备批准将这个人开刀问斩。这个人急忙说:“大王先不要杀我,因为我有特殊的本领。”皇帝问:“你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这个人说:“我能让大王的马学会飞。”皇帝和在场大臣们一听,都瞪大眼睛不相信地看着他。他接着说:“请大王给我一年的时间进行训练,我一定能让马学会飞起来。”皇帝批准了,并且让他选了另外一个死囚做助手。

离开宫廷以后,他的助手仍然对这份差事感到震惊不已。这个人笑了笑说:“马怎么能飞起来呢?当然不能。可是我的朋友,一年里有365个日日夜夜,每一天都有24个小时。在这几千个小时里,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可能会生病而死,皇帝也可能去世,马也可能会死掉,甚至我们的国家也会在一场战争中灭亡。只要发生上面一种情况,我们就可以不被开刀问斩了。况且万一马真的学会了飞呢?”

这就是聪明人和理想人之间的差别,理想人相信对方也是理想人,所以他的表现也是理想人;聪明人相信对方是和自己一样有着种种欲望与算计的人,并且环境中也存在着种种变数,所以他自己的表现也是近似于荒谬的。这种欺骗方式的关键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和他们所想达到的目的,并且具有放长线钓大鱼的耐心与气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做出前期的损失之后,在最后阶段使对手吃苦头,而且苦头还是他们自己找的。

古希腊智者中,有不少的诡辩士为了战胜对手,往往违背逻辑规律和人们判断推理的一般规则,采取各种手段以自己的“假”逻辑来对付别人的“真”逻辑,从而常常使对手无法反驳。有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诡辩术士普罗泰戈拉,与他的优秀学生爱瓦特尔打的一场“诡辩官司”。

普罗泰戈拉招收了爱瓦特尔做学生,向他传授诉讼和辩护方法。当时师生俩订了一个合同:爱瓦特尔先交一半学费,所余的一半学费可以在他学成当上律师,第一次出庭胜诉以后再行交付。爱瓦特尔很快就学完了全部课程,但是一直不肯打官司并按合同规定向老师付清学费。为此,老师决定向法庭起诉学生。

他对爱瓦特尔说:“如果你在我们的案件中胜诉,就应该按照合同的规定条件交付学费,因为这是你第一次出庭,并取得胜诉;如果你败诉,那么就必须依照法院的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不管你胜诉还是败诉,都得付给我学费。”

爱瓦特尔听罢回答说:“老师,你错了!恰恰相反,如果我在法庭上胜诉了,那么根据法庭的判决,我当然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了,那么我也用不着付学费,因为我们的合同规定我第一次出庭胜诉后才付学费的呀!”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聪明的人往往将计就计,等骗人者相信自己已经被骗时,反过来利用骗人者的策略,使自以为聪明的骗子反倒成了傻子。这里的关键在于为了赢对方而自愿增加自己的行动步骤,甚至付出暂时的代价以诱敌深入,相当于自愿降低自己的收益来迁就对手。

弱点也有大用处

在《三国演义》中,张飞逢酒必饮,每饮必出事端,这应该是张飞自身的一大弱点。

但是在攻打瓦口隘的时候,敌军坚守不战,令张飞无计可施,双方对峙50余日。张飞就在山前扎寨,每日饮酒,饮至大醉,坐于山前辱骂。诸葛亮知道张飞的想法,还给他送了三车好酒。果然,敌人以为张飞大意轻敌,引兵从山侧偷偷进攻张飞的营寨,不料被张飞设下的伏兵杀得大败。

张飞的这一策略行动说明,他在战争中已经锻炼得成熟起来,学会了用自己的弱点来麻痹迷惑对手。

在博弈中,任何信息的效用有赖于其独享性,如果一个信息被充分共享的话,它的优势和效用就被“磨光”了。因此我们必须学会保密,不让对手获得任何可能识破我方策略的信息。

在生活中,一个很爱发脾气的人很容易被别人激怒而坠入圈套;一个极端爱惜名誉的人一旦被抹黑,一定到处向人澄清:“我不是这样子的!”

那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每天都去为保卫名誉而战吧。总而言之,一个人的神秘心态绝不可完全暴露,特别是当自己有所偏执的时候,更应时时刻刻注意不暴露出来。心思意念一旦曝光,而让对手看出来,往往成为对手攻击你的利器。

但是,在现实博弈活动中,参与者之间往往对自己和对方的优势及弱点都了如指掌,而且往往会想方设法地加以利用,把弱点作为突破对方防线的重点。正因如此,也就提供了策略欺骗的基础。

现实博弈与理想博弈的区别在于前者的行动中有更多的规律性,不论是固有的偏好,还是在训练阶段和利用阶段,都会形成规律性的行动。

至于规律的简单程度和持续时间则决定于博弈参与者中弱智一方的智力,他的智力越高,则规律越复杂,持续时间越短;极限情况就是博弈双方都是理性的人,规律少到根本无法利用。

一个人的特点及习惯最容易让对方形成固定的思维方式,这样的例子在三国中有司马懿判断诸葛亮一生不曾用险,诸葛亮评价曹操虽精谟略但不识诡计等。在一场比赛中,选手的特点几乎被对手调查得很详细,但若他在一些细小处进行出其不意的变化,反容易赢得主动。

在现实博弈中,参与者都会想方设法地去猜测对手的策略,以图打破平衡。基本策略就是:先随机出正反面,维持一个平局的局面,同时尽量从对方的行动中寻找规律,当捕捉到这种规律时就利用它。这有些像守在堡垒后面,观察敌人动态,敌人一旦出现破绽就伺机进攻。此所谓“以静制动”,“先求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但是如果双方都采取这种保守策略,博弈将永远维持在平衡状态,必须有一方首先走出堡垒,按某种规律行动,诱使对方也走出堡垒,这时才能开始一场真正的斗智。其实先走出堡垒的一方只是打破了平衡,并没有什么损失,所以博弈仍然是平衡的。这时的局面是一方攻一方守,攻的一方其实是表面上的防守方,因为他在努力发现对手行动的规律性,而设规律的一方则是在诱使对方走出堡垒来捕捉自己的规律,在捕捉自己规律的同时,对方的行动也就带有规律了。

博弈学专家告诉你

一个善用策略行动的人,既要能有自知之明,更要能利用对手对自己习惯及固有特点的了解,出其不意,把对手诱入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