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世事如棋。生活中每个人都如同棋手,其每一个行为都如同在一张看不见的棋盘上布一个子,精明慎重的棋手们相互揣摩、相互牵制,人人争赢,下出诸多精彩纷呈、变化多端的棋局。
那么,高超的棋手和“臭棋篓子”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就是前者掌握了各种赢棋的策略,而后者却对这些策略一无所知,而仅仅了解游戏的规则。可以说,在一个游戏参加者的初始条件完全相等的游戏中,策略的选择是游戏结果唯一的决定因素。而选择策略的过程,就是“博弈”,如何选择策略的学问,就叫做“博弈论”。
人生处处皆博弈。在生活中,人们的博弈思维时刻在起作用。在战争、政治、商业等竞争性的领域里,人们的策略选择与人的生存状态密切相关,博弈思维几乎发挥到极致。历史上不乏运用博弈思维的策略高手。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战争年代造就了大批策略家,他们或者以谋士的面孔或者以军队统帅的面孔出现,如苏秦、张仪、孙子、孙膑等。他们以成功的策略行为留存于史,同时给后人留下了不少经典著作,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东汉末年的军阀混争,使诸葛亮及其他谋士脱颖而出。
《三国演义》虽然是一本小说,但更可看成是一本描写各路人马运用计策或策略的兵书。文化落后、生性淳朴的满族统治者,就是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反间计”等策略,让崇祯皇帝自毁长城,枉杀了大将袁崇焕。
博弈论的研究对象是理性人的互动,也就是研究绝对理性的人们如何进行策略选择。换句话说,博弈论所研究的是多个绝顶聪明的人如何在一起玩“游戏”。因此,通过学习博弈论,学习绝顶聪明人的玩法,我们自然也会变得聪明。学习博弈论有助于理性决策,有助于我们的成功。
随着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竞争性和对抗性的加强,随着人们对自身行为和决策的理性及效率的更高层次的追求,人们必将更多地利用博弈的原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以争取更理想的结果。如果我们能进一步系统掌握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定能使我们在未来对抗性更强、竞争更激烈的社会活动中,思路更开阔,决策错误更少,活动效率更高,成功机会更多。
但是,博弈论也有它的局限性,体现在现实中的人不是完全理性的。
完全根据博弈论的理论来行动,其结果有时会适得其反。比如面对一个疯狂的醉汉,就不能采取理性的博弈,而应当用其他力量制服他。
另一方面,每个游戏者从游戏中所得结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策略选择,同时也取决于其他参加者的策略选择。有时甚至一个坏的策略选择会带来并不坏的结果,原因是其他游戏者选择了更坏的策略。比如《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这个故事,周瑜所用的反间计可以说漏洞百出,但是遇到自作聪明的蒋干和头脑发热的曹操,居然也成功了。所以,我们在实际行动中进行决策、运用策略时,一方面不但要自觉运用博弈论作为指导,另一方面更要超越理论的局限,真正掌握博弈思维,成为一名优秀的“策略家”。
博弈论实际上是数学的一个分支,在专业的文章中往往出现许多令人头晕目眩的公式。我们在编写本书的时候,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述理论和术语,同时在文中穿插了许多小故事以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令人头疼的公式和推理在本书里都没有出现,因为我们只是想让读者了解博弈思想,开拓思维模式,在生活中养成以博弈思维处理问题的习惯。
请记住:任何方法都不是灵丹妙药,也不可能解决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博弈也是如此。人生不仅仅是和别人的博弈,更多的时候是与自己的博弈、与时间的博弈。而生活的意义在于思考,生活的过程在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