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学习篇
48965600000072

第72章 如何调节考试焦虑

每年6月,总被青少年学生称为“黑色的6月”。“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发展影响最强烈、最深刻、最持久的教育手段,莫过于考试了。面对考试,青少年学生别无选择,只能勇敢面对。

学生往往因为受到环境、生理、心理以及应试技巧等各种因素的干扰,在考试中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和才能,影响成绩,许多学生由此造成心理上的挫折感、失败感与自卑感,导致恶性循环,形成考试综合症。因此,如何调节好考试心理,提高应试能力,日益引起广大教师、家长、学生的思考与关注。

心理学研究表明,焦虑情绪是影响考试成功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考试焦虑是一种负性情感状态,能给人带来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过度的焦虑会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导致注意力的分散和记忆力的减退,严重干扰逻辑思维的过程,影响水平的发挥。因此要消除考试焦虑,首先必须分析造成考试焦虑的根源。造成学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以下几点:

自我心理压力过大,学生往往把考试同命运联系起来,把考试的成败与命运的成败联系起来,过于看重考试的结果,产生对未来前途的担忧。

父母、老师对学习成绩的期望值过高,以及同学之间的无形竞争导致的压力。唯恐考试失利,无颜面对父母、同学,把考试成绩与自我能力混淆起来,担心他人的评价,怕丢人,产生对自我形象的担忧。长期以来因考试失败所形成的对考试的恐惧与消极态度深入到潜意识内,而引发消极的自我暗示作用,对自己的智力、能力持自卑、怀疑态度。

对自己考试前的复习、准备缺乏应有的信心,总认为自己没有其他同学准备得充分。

要克服考试焦虑,关键在于勇于面对现实,进行自我分析,把内心的担忧、恐惧、焦虑逐条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就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焦虑情绪的症结,然后逐步消除这些消极的态度与情绪。这里最重要的在于打破原有的心理定式、改变认知,用新的逻辑思维来重新分析、评价原有的想法。例如:

重新认识考试的功能。考试只是对自己学习状况的一种检测。人的一生中要经历无数次各种形式的考试,有无数次的机遇,一次考试的成败怎能决定命运呢?

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与他人的评价。每个人的能力固然有高低,肯定有些人的能力比你强,但也有许多人的能力不如你,你的竞争对手是你自己。只要你已竭尽全力,便应问心无愧,完全不必去过分计较他人的评价。

重新认识考前的准备工作。临考前,不少学生开夜车、搞题海战术,这不是复习的好方法,不要认为自己没有人家复习的时间多而焦虑,因为考试主要体现知识掌握的系统性与运用性,而这些不是临时突击所能解决的。因此,应该十分重视平时学习的系统性,面临考试应充分相信自己平时的积累,精神放松,复习安排要劳逸结合,睡眠要充足。考试时,充满自信,使思维处于最佳状态,这样,才能有最佳发挥。而过于担忧自己的复习准备,大搞疲劳战术,则会使大脑负荷过重,导致考试时大脑兴奋与抑制失调,影响正常的水平发挥。

重新认识考试失败。考试前,谁也不能预料结果,先担心失败,这是无谓地分散精力,是不明智的。面对考试要有一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要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即使考试真的失败了,也不必悲观绝望,你可以从失利中总结原因,通盘考虑,重新制定目标,一切可以重新开始。

同时,为了进一步调节考试迟到心理,控制考试焦虑情绪,还可采用放松训练。如:

每晚静坐10分钟,排除杂念;进行肌肉紧张、放松练习。进考场前做深呼吸,使情绪放松等。

当你用全新的视角去分析困扰你的问题时,就会发现,许多使你担忧、烦躁、焦虑的因素,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可怕,有许多问题根本是庸人自扰。因此,只要改变观念,你就会精神振作,充满信心,把考试作为对自己的挑战,对自己的超越。你就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考试之中,发挥自己的最佳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