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少年成长手册——交际篇
48965300000055

第55章 宽容是获得朋友的良方

宽容是一种良好的个性品质,它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待他人宽容意味着克制和忍让。生活中常常有这种情况:你认为不顺心的事,别人有时却感到很合适;你认为事情这样办可能会更好些,别人却认为那样做好。因而在不涉及原则的情况下,就需要克制和忍让,放弃一些主权,这本身就是一种宽容。

宽容还意味着平静地接受一切苦难和挫折,不加抱怨地面对一切,用真诚的友情化解敌意,用不屈的意志克服困难,用坚强的毅力忍受痛苦,用微笑去迎接生活。

宽容还意味着不苛责一切,宽容者能意识到“人无百日好,花无百日红”,因而能够不大悲亦不大喜。

宽容在中老年人身上比较常见,他们经历了风风雨雨的人生,对一切都看得淡了,无心去争去抢了,因而很自然地达到了宽容,但是青少年由于血气方刚,正值豆蔻年华,十分关注自己的形象,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因而常常争强斗狠,为了一句话、一个眼色、一个舞伴,甚至你碰了我一下,我踩了你一脚都可能打得鼻青脸肿,因而宽容需要从现在培养,不能等到其自然形成。

1.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

生活中充满了矛盾,同学之间难免有被人误解、嫉妒和被人背后议论等疙疙瘩瘩的事情发生,如果别人惹着你,你就耿耿于怀,暇眦必报,结果引来的多是“以牙还牙”式的恶性循环,反之,如果你相信人的感情是可以诱导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识好歹的,因而能原谅别人,礼让别人,“投之以桃”的话,则别人迟早会“礼尚往来”“报之以李”的,有人认为宽容是软弱无能的表现,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如果一味地报复,则不仅不会使伤痕消失,只会使双方的矛盾增加,宽容绝不意味着无能和软弱,恰恰相反,它需要极大的力量和勇气才能做到,在宽容的背后是一颗仁爱之心。

2.尊重别人

人与人之间应是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然而,由于事实上对他人常常怀有某种偏见,对己对人的态度常不统一。这主要是因为多数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感情、信念等辩解的动机,因此不知不觉地就把别人和自己分别对待了。这一方面表现不强求别人适应自己,另一方面表现为常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这种“待人严”的态度,其结果必然是苛责别人,又何能宽容人呢?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切不可因为别人有某种缺点就横加挑剔、指责。过分苛求别人,到头来会发现自己成了孤家寡人,要承认每个人都有其独立的人格,都有着不受他人干预的生活方式,都有值得他人尊敬之处。在具体方法上要做到:不随便议论别人,待人有礼貌,不勉强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去行事,有时不妨配合他人的行为。形成尊重他人的习惯和态度的时候,就能自觉地待人以宽了。

3.克制忍让

明代学者朱衮在《观微子》中说:“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当然对于原则问题,我们不能一味忍让,委曲求全,姑息养奸,但对一些非原则的芝麻绿豆大小的事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就无多大意义了,惹得自己和对方都不愉快,影响学习和工作,在非原则问题上退让一步,不是无能和怯懦而是风格高尚。“得理也要让三分”体现出你的友爱、宽容,自会赢得他人的尊重,获得友谊,如果得理不饶人,则会使人觉得你刻薄,没有涵养。在十分气人的事情面前能克制自己,才称得上真正的勇敢。

4.不怕吃亏

人生常有不如意的事,诸如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在马路上被自行车撞了一下,只要对方不是故意寻衅,存心加害,能放手时则主动放手,得饶人处且饶人,不必表现出无教养的抓住不放,即使别人侵犯了你的利益,也不要斤斤计较地抓住不放,有时,你自己也会无意中侵犯了别人,当别人紧追你不放时,你又如何想呢?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比陆地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