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胡华文集(第六卷)
48954600000118

第118章 附 胡华生平年表(3)

6月被学校派往中央教育部教材小组,参加编写并讨论全国高校《中国通史大纲》,具体负责编写《中国现代史大纲》及说明;《中国近代史大纲》及说明。此项工作一直到10月15日完成返校。

10月1日上午,到天安门观礼台参加十一庆典。晚,再至天安门广场观看焰火晚会。

10月16日从教育部完成教材大纲编写任务回校,除继续为本室研究生上课外,还接受了马列主义研究班中国革命史分班研究生以及夜校专修科的革命史课程。根据不同课程,准备不同教案。

10月23日晚,给夜校(即人民大学北京函授教育站,因为均安排在晚上上课,故称为夜校)学员(系中央和北京市青年党政干部)讲第一次课——“导言”。

△从此,每周要分别给夜校和研究生上一次大课,同时每周还要给研究生上一次答疑辅导和讨论课,每期末对夜校生和研究生均作总辅导和考试安排。本室研究生和马研班中国革命史分班的课一直讲授到1953年暑期,并承担着多位研究生们的论文指导。夜校专修课程一直讲授到1955年年初。

10月24日给马列主义研究班中国革命史分班上课,讲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10月25日召开教研室解答问题会议,解答教员们提出的二十余个问题。

11月1日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关于教研组工作的方式和经验受到教育部的关注。应教育部要求,为华北区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师报告教研组的工作。

11月2日看彭明《学习〈实践论〉》讲稿。

11月9日到中国科学院出席历史学座谈会。与苏联著名历史学家、列宁格勒大学教授叶菲莫夫交谈。

11月10日在《历史教学》月刊发表《复白进文同志》一文。

11月12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教务部举行的“关于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教员研讨会,就政治经济学规律的客观性,联系中国问题作了发言。发言人还有李新、何干之、龚古今等。

11月21日为教育部举办的华北区各大学《新民主主义论》讨论会解答问题,包括“五四运动的领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讲授重点”、“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原因”、“蒋介石代表的阶级”等。

11月30日到海运仓(人民大学校区之一)礼堂出席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第三次科学讨论会并作报告“怎样讲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来宾有丁晓先、郑天挺、李琪、张鱼、龚士其等。

12月9日为武汉军大解答革命史教学问题。

12月17日接待军委三部学校丁钻等十余教员来访,谈怎样研究和讲授革命史问题。

12月27日在教研室学习会上作中心发言,谈政治经济学法则的客观性质问题。

本年结合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研究班以及教师进修班的讲课,着手编写《中国革命史讲义》。

1953年(32岁)

1月3日在《新建设》杂志第1期发表《怎样讲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一文。

3月3日为夜校讲课毛泽东的《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3月13日复函各地读者。

本月在何干之、李新与教研室几位教师的帮助下,赶写《中国革命史讲义》。

4月11日应出版总署图书评论编委会之约,以胡静署名撰写的《介绍〈斯大林和中国革命〉》一文在《光明日报》发表。

4月19日看出麦农讲稿。

6月1日答复各地读者来信及其他致函16封。

6月17日校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人民出版社准备重印)。

6月30日所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纲目(草案)》由中宣部组织召开讨论会。

9月继续赶写《中国革命史讲义》。

12月22日向《中国革命史讲义》讨论会报告讲义撰写进展情况:9月以来,共完成11万字。今日讨论出第一章,准备付印。

1954年(33岁)

1月11日与尚钺至《人民中国》杂志社,出席关于中国历史对外宣传座谈会并发言,谈对现代史的宣传意见。与会者还有侯外庐、胡绳、邵循正、白寿彝等。

1月12日参加编审组会议,讨论《中国革命史讲义》第二章。晚,改出《中国革命史讲义》第二章。将第三章送李新审阅。

1月13日全天重修一遍《中国革命史讲义》第二章。

1月14日做全部《中国革命史讲义》编写计划。

4月25日送《中国革命史讲义》第一编【2】给吴玉章、林伯渠、徐特立、习仲勋、陆定一、陈伯达、胡乔木、田家英、胡锡奎、黎澍、钱俊瑞、范文澜、聂真、尹达、刘大年、邵循正、蔡尚思等,征求意见。

△在《历史教学》4月号发表《答徐规同志》一文。

5月30日讨论《中国革命史讲义》第四、五章。

5—7月应邀参加中国文联举办的中国近代史讲座,与范文澜、荣孟源、王崇武、邵循正、刘桂五等为首都文艺界人士分别报告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时期的历史,胡华讲“五四运动”。参加听讲的有老舍、曹禺、赵树理、谢冰心、贺敬之、华君武等文艺界900多人。

6月1日在《教学与研究》第6期发表《介绍〈斯大林全集〉第九卷论中国革命部分》一文。

7月17日《人民日报》载文《国立北京图书馆收藏作家、学者的著作手稿》提到:“著名作家、学者的手稿是祖国珍贵的文化财富,并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关于史学方面的著作手稿,有吴晗的《朱元璋传》、胡华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等。”

△吴玉章校长约见,谈《中国革命史讲义》的撰写。

7月19日收到载有胡华撰文《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人民中国》第13期俄、英文本及英文《每日电讯》。

7月22日为长春市委参观团崔声鹤等60余位革命史教员,解答28个有关革命史的问题。

△接到吴玉章校长签署命令:任胡华为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副主任。

7月26日到高等教育部逸仙堂参加综合大学中文、历史教学研究座谈会,听取黄松龄副部长和科学院张稼夫副院长讲话。

7月28日出席由胡锡奎副校长主持召开的校务会议,讨论今后本校规划。

8月2日到高等教育部参加历史座谈会之大组会,讨论教材问题,发言主张:1.大纲统一,教材评选,讲稿不必统一;2.大纲、教材编选,应因地制宜,适当集中。

8月3日在高等教育部继续开会,听范文澜作报告,并讨论科研问题。下午至王府井萃华楼出席《历史研究》与《光明日报》“史学”栏目联合座谈会。

8月4日继续讨论历史科学研究问题,发言主张:科研首要任务是编写教材,专题研究应与教学结合。

8月7日应人民出版社、三联书店邀请参加出版计划讨论会并发言主张:1.编写出版《亚洲史丛书》;2.出版《世界现代史》;3.多出现代史资料,并翻译日、俄文此方面的国外史著;4.出版近百年军事、政治、经济、思想史,尤其是经济史;5.出版史学工具书。与会还有黎澍、刘大年、侯外庐、吕振羽、尚钺等。

8月10日接待大连工业俄文专科学校革命史教员田明(前华北联大10班学生)、马列主义教员矫远峰来访,为他们解答10个问题。

8月11日经高等教育部介绍,北京钢铁工业学校的庚镇戈、机器制造学校的崔致尧、北京市工业学校的冯渡来访,谈有关制定中等专业学校政治课教学大纲的问题。

8月13日修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初稿)》,提出加插图的意见,致函人民出版社。

9月2日参加李新主持的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会议,作题为“关于本学年教学和研究工作计划要点中问题的补充说明”的讲话,强调:本学年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理论和实际的联系,克服教条主义的倾向;提倡进行科学研究,使每一同志对革命史上的某些问题,有较深入的钻研,以便触类旁通。教研室工作要发挥集体力量,同心同德搞好。

9月21—23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党代会。

9月30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校代会第一次会议并发言。

10月12日出席“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会议,并为浮雕设计提出意见:应以令人崇敬的烈士英雄形象为主题,不要搞成历史连环画。

11月5日为人民大学研究生二百余人讲“怎样写毕业论文”。

11月15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研究部召开的“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座谈会”,与李希凡、汪金丁、尚钺、何思敬、曾宪楷、吴容、何洛、王南等在会上相继发言。胡锡奎、聂真副校长主持。

本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奖。

1955年(34岁)

1月3日复电北京市委教育部教员王乃林,谈对《中学现代史提纲》的意见。

1月6日出席《人民中国》杂志社五周年座谈会并发言。会后,与戈宝权、千家驹、艾青、陈翰笙等与会者参观该社五周年展览。

1月8日到交通部招待所看望阔别16年之久的原中共浙东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竺扬。

1月15日在《工人日报》发表《纪念〈新民主主义论〉发表十五周年》一文。

1月18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红楼梦》社会背景及历史意义问题”座谈会,聂真、胡锡奎副校长主持。胡华(以自己和何干之二人名义)发言阐述五个问题:1.乾隆时期的战争性质;2.康、雍、乾土地占有情况;3.资本主义萌芽程度;4.黄宗羲、顾炎武、王船山等人的思想主流及在当时的流行状况;5.《红楼梦》、《儒林外史》、《镜花缘》的作者立场。

1月21日到中国科学院礼堂出席由“胡适思想批判讨论会”工作委员会召集的讨论会。

2月8日出席全国政协文化俱乐部聚会,由李济深、陈叔通、邢西萍做主人,朱洁夫招待;到会有董必武、吴玉章、翦伯赞、邵循正、荣孟源、刘大年、胡绳、黎澍、尚钺、何干之等20人。

4月16日出席中国科学院为所著《批判胡适派为封建买办统治服务的“民主自由论”》一文举办的讨论会,并作开场报告和讨论后的答复词。黎澍主持,侯外庐作总结,胡愈之等百余人参加。

5月4日在《大公报》发表《批判胡适派为封建买办统治服务的“民主自由论”》一文。

6月15日”五四运动”报告稿,与范文澜、荣孟源、王崇武、邵循正、刘桂五等为首都文艺界人士之报告稿共同编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学习处编印出版的《中国近代史讲座》。

7月20日出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欢迎应邀来中国访问的日本、智利、澳大利亚、越南等国代表的宴会。

7月21日到新北京饭店会见日本中国研究所理事岩村三千夫先生,回答其提出的问题,包括:1.五四政治罢工的情况;2.1927—1949年中国工人运动情况;3.刘少奇在1927—1937年领导工人运动和白区斗争情况;4.抗日战争中的农民运动材料;5.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否为无产阶级专政,是否在民族资产阶级消灭后变为无产阶级专政?

10月8日在《人民大学周报》发表《五年来的中国革命史教研室》一文。

10月25日被聘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学术委员会委员(院长郭沫若签署授予)。

10月26日与苏联专家杜宾斯基谈话,杜说:“很早就知道你的名字,看见你很高兴,可惜苏联人不懂中文,很难看到你们的作品。”“中国革命经验有世界意义,希望今后合作。”

11月1日参加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议室由胡锡奎副校长主持召开的理论课工作会议,听取聂真副校长报告“理论课改造思想问题”后,即席发言提议:1.提高讲授战斗性;2.系统进行对各派资产阶级思想的批判;3.改造思想从政治思想、思想意识、思想方法三方面入手。

11月7日至北京“苏联展览馆”(今北京展览馆),参加为庆祝十月革命38周年,苏联大使尤金举行的盛大招待会。国家副主席朱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出席。

11月14日作为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三所学术委员,出席学术委员会成立会,委员还有王崇武、刘大年、刘桂五、罗尔纲、范文澜、荣孟源、胡绳、田家英、何干之、金灿然、邵循正、黎澍,共13人,会上听取范文澜报告并讨论明年计划、学术会议、评奖推选等问题。

11月29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举行的第36次会议。听取聂真副校长作“今后如何改进和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报告后发言:改造思想的任务是学校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中,政治理论课程负有特别重大的责任,注意联系同学思想实际才能使政治理论课程做到理论和实际相一致。教师在进行对同学的思想改造的同时,也必须不断地改造自己。

12月31日继续参加北京市委召开的高级知识分子问题会议。

1956年(35岁)

1月3日到北京市委参加“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在小组会上即席发言,谈及青年专家培养、吸收知识分子入党等问题。

△在《人民大学周报》头版发表元旦献辞《把我们的工作推进到新的阶段》。

1月4日到北京市委参加“知识分子问题会议”。晚,指导的三名研究生来谈选题,确定为:冯蕙《中国的军阀政治》;张叔明《中国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和教育》;张培森《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消灭》。

1月5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工业经济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总计划。

1月6日参加北京市委召开的“知识分子座谈会”。

2月1日出席中国人民大学胡锡奎副校长召开的理论教研室主任会议,讨论组织科学研究的问题。

2月4日在《教学与研究》第2期发表《谈谈研究生怎样写毕业论文》一文。

2月8日应国务院邀请,参加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的京剧晚会。

本月与翦伯赞、邵循正合著的《中国历史概要》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外文出版社同时出版英、法、德文本。在时任中国史学会会长郭沫若、副会长范文澜的关怀、支持下,该书动笔于1951年,1952年印出初稿后,经过十几位老一辈史学家的集体讨论修改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本简明中国通史。

6月19日在北戴河听周恩来之弟周同宇(周恩寿)谈周恩来家世和早年革命活动并做记录保存。

8月3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主任何干之、副主任尚钺)成立大会上讲话指出:1.学习历史科学必须建立专业思想,认清时代给予我们的任务;2.历史科学是党性的科学,必须注意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武器;3.历史科学是具体的科学,必须注意掌握大量材料,养成一个独立思考、自由讨论、虚心好学的学风。

9月12日与高等教育部李正文司长、沙林、何干之、何东讨论教学大纲。

12月14日出席高等教育部马列研究班总结会议并发言。

12月25日出席高等教育工作组革命史总结会议。

本年被评为正教授。

1957年(36岁)

1月29日参加中国革命史教研室和历史系革命史专业班的师生春节联欢会。会上,总结了教研室去年一年的工作情况以及今年将要完成的几件主要工作,包括20多万字的《中国革命史讲义》将出版,60多幅中国现代革命历史教学挂图已绘成等情况。所出节目是《给大家讲革命先烈的斗争故事》。

5月2日到苏联大使馆会见罗满宁,并送罗满宁与谢尔吉耶夫《中国历史概要》各一册。

5月10日因神经衰弱等病,被送往中苏友谊医院住院(6月20日出院)。

5月23日致函日本学者坂本清马和阿部真琴。

6月14—15日聆听谢觉哉(时同在中苏友谊医院住院)口述历史。

6月27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党支部书记、总支委员大会。听胡锡奎副校长传达反右派斗争最近方针。

7月9日遵医嘱赴青岛疗养,疗养中,校改《中国革命史讲义》。

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革命史教研室编制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参考图、表(草稿)》定稿。这套受高教部政治教育司委托、胡华主持完成的挂图分成四卷出版,其中第一、二卷于1958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12月26日参加扩大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务会议,听反右情况报告。

1958年(37岁)

7月1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由中共革命史教研室扩建为系,主任何干之)成立大会并讲话。

9月23日代表中共党史教研室的全体教职人员在中共党史系新生欢迎会上讲话。

9月26日听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传达下乡问题,即教员半教半工、学生半工半读的安排。

9月27日与中共党史系14人赴河北徐水参观。

9月28日参观徐水大学并进行办学调研。

10月19—30日赴河南郑州、信阳、商城、遂平等地参观人民公社等。

11月1日拟出科研题目:1.人民公社由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的若干问题;2.人民公社消灭残存的私有制后的分配制度和分配问题(半供给、供给、按劳分配);3.人民公社的积累和消费的比例研究;4.办食堂的问题和经验;5.农村公社化运动后的人民内部矛盾。

11月10日参加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北京举办的大规模报告会。听取周恩来总理在会上作题为“目前台湾海峡地区的斗争形势和中国人民的反帝任务”的报告。

11月22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党委扩大会,听胡锡奎副校长传达毛泽东在郑州关于人民公社运动的讲话。

11月27日参观人民大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

12月13日在中国科学院历史三所与苏联科学院中国学研究所格鲁宁和郭绍棠等座谈。

1959年(38岁)

1月17日听胡锡奎副校长传达中央1959年教育方针。

1月下旬与何干之参观中共党史系举办的半工半读丰收展览会。

3月初因患肝炎入北京医院住院就诊,至5月29日出院。

7月初在吴玉章等校领导的关心下,到太湖大箕山进行疗养(后转至浙江医院莫干山分院,9月14日出院)。

7月20日向疗养院病友、上海城建局局长后奕斋(曾于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江北留守处主任,负责收容皖南事变脱险人员)采访口述历史。

10月应对外文委邀请,在北京饭店接待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别列兹内教授。

本年主编的中国革命史类教材《中国革命史讲义》(556000余字)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被指定为全国高校文科教材,成为全国高校学生的必修教材、全国在职干部培训的必读课本和后来同类教材母本。(此后1962年1月修订再版,至“文革”前夕,累计印刷158万册。1980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重印修订本。)

1960年(39岁)

2月因肝病复发入住北京医院治疗(至6月)。

3月收到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别列兹内教授的两篇介绍中国革命经验的论文,请提意见。

6月13日因肝炎一年半未愈并患神经衰弱、食道憩室、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由医院转至庐山疗养。

9月5日抱病阅完苏联列宁格勒大学东方学系别列兹内教授的两篇论文,写了复信。致函人民大学党委办公室,请将复信审阅后寄出。

10月疗养期间细读新出版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1961年(40岁)

4月1日病情有所改善,从疗养院出院。

9月15日遵照中央发出的《关于讨论和试行〈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的指示》,与何干之共同培养首批“导师制正规研究生”(副博士),经教育部批准,具体负责指导中国人民大学党史系选拔的五名本科毕业生(宁培芬、陈威、程振声、吴智棠、吴荣宣)。

△自此开始,为这五名正规研究生布置学习任务(每个单元开列“必读”和“参考”阅读书目)、审阅他们的心得体会;每周进行半天辅导,解答疑难问题等。

1962年(41岁)

2月《介绍〈学习和时局〉》一文收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介绍》。

8—9月按照党史系计划,召集进修教员第1次会议,谈“五四运动时期引言”。

9月24日辅导党史系进修教员关于五四运动的学习。

10月8日召集党史系进修教员第2次会议,组织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主要人物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胡适、鲁迅、钱玄同等。

10月10日在《教学与研究》第5期发表《关于党史课的教学与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此文原是1962年上半年对进修班和本科毕业生所作的报告,发表后,1963年2月被选为北京市历史学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文化大革命”中被诬蔑为“在党史课中推行修正主义路线的黑纲领”。

11月12日召集党史系进修教员第3次会议,谈学习中的几个问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问题与主义、社会主义论战等,并讲“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引言”。

12月6日参加党史系进修教员关于无政府主义的讨论并发言。

12月13日参加党史系进修教员关于中共一大的讨论并发言。

12月28日参加党史系进修教员关于中共二大的讨论并发言。1963年(42岁)

1月10日参加党史系进修教员关于中共三大的讨论并发言。

1月11日在统战部会议上听彭真同志报告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想改造问题。

2月7日召集党史系进修教员会议,讲“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引言”。

2月17日赴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主讲历史知识讲座。

3月6日召集党史系进修教员会议,作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辅导。

4月上旬参加党史系进修教员关于戴季陶主义的讨论并发言。

4月11日参加党史系进修教员关于反对国家主义的斗争的讨论并发言。

4月17日应邀在军事科学院讲授《关于历史的研究和编写的几个问题》[后发表于《军事学术研究通讯》,1963(9);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编:《业务学习通讯》,1963年5月20日]。

5月4日在《教学与研究》第3期发表《关于“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原则”的几个问题》一文。

5月10日召集研究生第24次会议,陈威报告“统战中的独立自主问题”;吴智棠报告“统战中的策略问题”。

6月3日召集研究生第25次会议,程振声报告“抗战初期工作重心问题”;吴荣宣报告“抗战军事路线问题”。

6月4日召集研究生第26次会议,宁培芬报告“皖南事变”。

6月28日召集党史系进修教员第14次会议,回答11个问题并进行辅导。

7月6日召集研究生第28次会议,吴智棠报告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

7月10日召集研究生第29次会议,程振声报告“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减租减息”;陈威报告“整风运动”。

7月13日召集研究生第30次会议,宁培芬报告“联合政府问题”;吴荣宣报告“国共谈判问题”。

9月5日召集进修教员第15次会议,回答10个问题并进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辅导。

9月20日参加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召开的李秀成评价座谈会。

9月30日在《教学与研究》第5期发表《关于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一文。

10月24日召集党史系进修教员第19次会议,就“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等回答问题。

10月26日出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扩大会议(至11月16日),听取郭沫若院长和周扬副部长的报告。

10月30日出席在政协礼堂召开的学部会议,听取薄一波关于工业、交通、经济情况的报告。

11月10日出席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的讨论会议,并发言。

11月25日召集研究生第31次会议,陈威报告“旧政协和双十会议”。

12月7日召集研究生第32次会议,吴智棠报告“二中全会、人民民主专政”。

12月9日召集研究生第36次会议,吴荣宣报告“解放战争期间美帝侵华”。

12月11日召集研究生第37次会议,宁培芬报告“中间路线的破产”。

12月13日召集研究生第38次会议,程振声报告“土地改革问题”。

12月14日参加党史系教研室会议,讨论教学和科研工作。

12月18日参加人民大学郭影秋副校长召集的研究解决资料工作的会议。

1964年(43岁)

1月2日召集进修教员第21次会议,作抗战时期辅导并回答13个问题。

1月17日应南开大学邀请赴该校作报告《中共党史、现代史教学中如何反修防修》。

1月21日在《文汇报》发表《加强近代史和现代史的研究》一文。

3月3日、4日出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现代史研究会议”,作“目前党史、现代史研究的状况”的发言,汇报了人民大学和社会主义学院有关党史教学与研究方面的情况。

3月12日召集进修教员第22次会议,作抗战时期辅导并讲“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引言”。

△在《光明日报》“史学”栏目发表《面向现实编写“五史”》一文。

3月12日、21日、28日在《人民大学周报》连载发表《陕北公学校风回忆》一文。

春收到郭沫若手书赠诗“纵有寒流天外来,不教冰雪结奇胎。东风吹遍人间后,紫万红千次第开。”

3月20日至6月22日率五位导师制中共党史研究生陈威、程振声、吴荣宣、吴智棠、宁培芬和学术助手段榜元,组成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党史调查小组,赴南方进行调查访问实习。此次调查根据校长、教务处、历史系领导的指示,主要有三项任务:一是调查搜集党史资料;二是交流党史教学和研究经验;三是调查访问革命史迹。

调查小组南下粤、湘、鄂、赣、沪、浙五省一市,访问参观了中共一大旧址、八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井冈山黄洋界、瑞金沙洲坝等革命历史遗迹和革命传统展览;对罗明、区梦觉、罗章龙、袁福清、甘来等数十位革命前辈或历史人物进行访问座谈;与几省市党史工作委员会、革命历史博物馆、档案局、档案馆、农讲所、党校、高校的宣传、教育、科研等人员进行交流座谈。通过这些活动,了解了当地党史研究资料收藏情况和研究成果,当地党史遗迹保护、资料研究编写的情况,党史教学与科研的情况等,历时3个月左右,收集了3000多万字的珍贵党史资料(共1121种,计1244册)。6月23日返回学校。

5月《试述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思想的发展》一文在《教学与研究》第3期发表。

6月10日在带研究生南下实习中,应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浙江省历史学会邀请,在杭州人民大会堂作题为“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的报告(此次南下,本着出发前郭影秋副校长关于“交流党史教学研究经验”的精神,在武汉、南昌等地多次为当地有关单位讲课、作报告)。

6月24日主编的《中国革命史讲义》(1962年)某节(有关20世纪30年代某地执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一段文字,虽未指名,但被当事负责人的后人严慰冰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打电话和向校领导郭影秋、孙泱致函提出意见。

7月9日参加进修教师第23次会议,听徐靖报告“反对王明新投降主义的斗争”,参加讨论并作总结发言。

7月12日向人民大学教务处(并转请中宣部审阅)提交《关于粤、湘、鄂、赣、沪、浙六省市党史教学与研究情况的访问报告》。

7月16日参加进修教员第24次会议,听向青报告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后,作总结性发言。

7月17日参加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委员会第48次常委会,听取关于全国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上对中国人民大学提出的意见的汇报。此前(6月1日),正值带研究生南下时,人民大学第七届委员会第36次常委会传达了“陆定一在中宣部关于政治理论课会议上的讲话”,讲话中被点名为“在人民大学实行教条主义”。

7月20日写出率研究生“出外实习汇报提纲”。

7月24日至8月听取中宣部、高教部、教育部召开全国高等学校、中等学校政治理论课工作会议精神,与杨献珍、孙定国一起被中宣部部长点名为“教条主义分子”。

△在中国人民大学十七级以上党员教师干部反教条主义整风运动中,以“披着马克思主义外衣的资产阶级学者”、“滑到了修正主义边缘”的“罪名”遭受猛烈批判。批判者将其率研究生实习时为学校党史教学科研收集资料3000多万字,珍品百多万字的成果批判为“不择手段猎取党内机密资料”;在教学上“实行了资产阶级教学路线”;史著“犯有严重的政治错误”,如为彭德怀“翻案”等。被责令停止教学、停职检查。南方调查中搜集的资料被要求封存、销毁。

8月4日人民大学学习中宣部许立群、陆定一的报告。在校领导指出学校存在的根本问题是教条主义时,被点名批判。

8月12日到9月5日多次参加历史系在校党委领导下召开的批判会,接受批判,先后作了6次检查。批判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12日至22日,历史系党员干部学习整风,以“思想已变质,代表资产阶级思想向无产阶级思想作斗争”、“诋毁毛主席,有一整套和中央对立的理论方法”等等罪名揭批。第二阶段从8月25日至9月5日,集中受到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批判。

△在某次批判会后,对何干之主任在会上的仗义执言表示衷心感谢(何说,对党内三次“左”倾路线的错误,党的七大所做《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经作了结论。我们党史研究工作者根据历史资料写这段历史,绝不是追究执行者个人的责任,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不能说是对某些人的攻击,否则我们党史教员就无法工作了),并说,我已经没有辩解权了,这不是我个人的是非,而是怎样实事求是地讲党史的问题。

10月11日准备下放劳动、参加“四清”的行装(当时全国农村正在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0月14日随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四清”工作队到达山西定襄,被编入7大队1中队2小队。

11月14日在定襄集中学习后,被分配在距离县城80里的田家岗村。

11月17日与人民大学师生30人同乘一部卡车,至贫困山区田家岗。

11—12月学习文件,了解情况,参加村、队各种会议。虽患有肝病、胃病等多种慢性病,仍坚持参加剪枝、放羊、翻菜、推磨等劳动;吃粗粮、住窑洞,和工作队成员一起与农民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

1965年(44岁)

1月28日抵京过春节。

2月2日参加人民大学党委召开的“四清”干部座谈会,听郭影秋、孙泱、崔耀先等校领导讲话。

2月3日看望吴玉章校长。回答吴老对田家岗情况的详细询问。

2月6日返回山西。

2月8日在东冶镇完小开千余工作队员、生产队长大会,听传达《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称“二十三条”)精神。

2月16日为田家岗11、12队群众讲“二十三条”精神。

2月17日参与生产队查账。

2月24日致信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郭影秋,汇报工作并就农村现状提出“对农民的教育”等四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当地生活极为艰苦,又患有多种慢性病,3个月减重7公斤。

3月13日夜间,所住窑洞周围山体因开冻崩塌,在震耳欲聋的响声中,大量黄土破门、破窗而入,与房东家十几口人险些被活埋。

3月14日以《崖崩窑塌脱险歌》为题作诗一首:“走南闯北烽烟多,几历惊涛与险波。四十五年身许国,崖摧窑塌奈我何!”

4月27日给田家岗村党员和积极分子讲党课“组织生活、批评与自我批评、学习毛泽东思想”。

5月2日给全村青年报告“五四运动”。

5月26日8个月的“四清”工作即将结束,田家岗四清工作组与党支部给出的政治鉴定是:“该同志在社教运动中能够严格要求自己。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有时带病工作。完成工作任务较好,学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较好。能够坚持三同。在同劳动中能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关心群众的疾苦。能遵守队风队纪。但在工作和思想锻炼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够,对青年人的严格要求不够,考虑个人的身体多了一些。”

6月5日结束“四清”工作,与师生共同乘火车返京。

1966年(45岁)

1月1日下午应邀到吴玉章老校长家,畅谈1小时。

1月3日写半年来学习《毛泽东选集》的思想小结,概括为6条:1.不怕苦;2.不怕死;3.不怕检查;4.不计个人;5.自力更生;6.发愤图强。

1月19日到人民大学校部参加17级以上党员干部会议,听孙泱副校长传达高教部半工半读会议精神。

1—5月根据毛泽东有关讲话精神,随人民大学历史系师生在京郊苏家坨公社试行半工半读。

4月17日中宣部派人到人民大学要求批判胡华、彭明。

4月18日与何干之、彭明、刘炼、吴大琨等被定为人民大学首批批判对象。校领导要求系里准备批判对象的材料。

6月2日参加人民大学17级以上干部会,听传达“文化大革命”。

6月3日人民大学卷入“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校方对运动的“战略部署”是:历史系第一批主攻胡华。历史系党总支负责人在系总支扩大会上说:“胡华问题是全国性的问题,我们不揭不行了。”

6月4日被点名揭发批判,大字报贴满了龙泉寺(历史系半工半读基地)的庙墙。

△在历史系支部会上表示:“拥护党的文化革命方针,拥护群众运动。也有思想准备。对于针对自己的大字报有很多不实之词和错误言论,至于错的性质、程度,可以考虑。”并表示响应历史系党总支负责人对运动的号召,经受考验。

6—8月”文化大革命”在人民大学校园掀起,全校秩序混乱,与何干之均被打倒。胡华被扣上“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主席”等帽子关押于“五处”(人民大学校园内平房),并在无数次批斗会上遭受百般折磨。

多次被抄家,被抄没的物品、资料无法统计,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做吴玉章学术助手18年里随时记录的吴老口述历史资料。若干笔记本,装满一网篮,全部被掠走,至今下落不明。

△连日来被贴出许多造谣污蔑的大字报,如,有一张的标题是:“林茂生和胡华、彭明结成了一个为叛徒翻案的小三家村”。

7月27日被“勒令”到人民大学文化广场,与全校“牛鬼蛇神”(校、系和各部处领导以及各系教授)被揪到台上集中批斗。大会结束后,与何干之等又到小会接着挨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