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1月,红军为破坏蒋介石准备的第四次围剿部署,乘国民政府主要焦点集中在淞沪战场的时候主攻出击,其中以第3军团一部两万余人奉命夺取由第12师34旅驻守的赣州城。但是红军在攻城的一个星期里进展甚微,对城墙的四次爆破又告失败。双方就这样僵持了下来。
当淞沪战火平息后,蒋介石又把视线转移到了内战战场上。鉴于赣州的危局,部分城段已被红军夺取,蒋介石派遣第11、14两个师共两万余人急速援救赣州守军,部队由第11师师长罗卓英统一指挥。
罗卓英指挥各部于2月29日抵达赣州外围后,首先与城内守军取得联系。然后命令11师32旅与31旅63团挖掘地道进城协助12师34旅防守城池。罗卓英为了迅速解除赣州危机,决定主动出击。为了减少伤亡,他命令城内部队在西门南侧100米处至南门西侧300米处挖了三条坑道,作为出击时的通道。
3月7日凌晨2时,正当红军攻城部队积极准备以坑道爆破再次攻城之际,罗卓英以进入赣州城的四个团和12师34旅一个团,分别由新掘的坑道和小南门秘密出击,对红军攻城部队发起突然袭击。与此同时,部署在双佛岭地区待机之11师62团由杨梅渡强渡章水,从侧后配合城内出击部队向红军实行夹击。红军攻城部队由于久屯坚城之下,十分疲劳,且因注意力集中于各城门处,对敌人由坑道和侧后的突然袭击,缺乏警觉,一时处于被动地位,遭到严重伤亡。经过两天的激战,各路援军与守成部队终于击溃红军。
赣州一役,红军伤亡3000余人,红4军11师政委张赤南、红5军团13军37师政委欧阳健等十名师团级干部阵亡,红3军团第1师师长侯中英以下500余人被俘。一九三二年五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即首先集中兵力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得手以后,再转移兵力完成对中央根据地的包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为此,蒋介石于一九三二年五月,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在准备对我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发动“围剿”的同时,又组成以何应钦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福建以至湖南的国民党军队,牵制削弱中央苏区红军的力量,配合北线作战,并为大举进攻中央苏区作准备。
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的三次“围剿“失败后,被迫在较长时期内处于守势。
从1932年冬开始,国民党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陆续调集近40万兵力,组织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其部署是:以第18军军长陈诚指挥的蒋介石嫡系部队12个师为中路军,担任主攻任务;蔡廷锴指挥的第19路军和驻福建省部队共6个师又1个旅为左路军;粤军第1军军长余汉谋指挥的广东省部队6个师又1个旅为右路军,分别担任福建和赣南、粤北地区的“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第23师为总预备队。另有4个师又2个旅分布在南城、南丰、乐安、崇仁、永丰等地担任守备。第3、第4航空队以南昌为基地,支援作战。中路军约70个团16万人,编成3个纵队。第1纵队指挥第11、第52、第59师,向宜黄、棠阴地区集中;第2纵队指挥第10、第14、第27(后任守备)、第90师,向抚州(今临川)、龙骨渡地区集中;第3纵队指挥第5、第6、第9、第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并以一部出资溪;第43师为预备队。1933年1月底,蒋介石到南昌亲自兼任赣粤闽边区“剿匪“军总司令,指挥这次“围剿“,决定采取“分进合击“的方针,企图将红一方面军主力歼灭于黎川、建宁地区。
2月上旬,红一方面军辖红1军团(总指挥林标、政委聂荣臻)、红3军团(总指挥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红5军团(总指挥季振同、政委肖劲光)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总兵力约7万人,在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指挥下,主力活动于黎川地区。当时,*临时中央苏区中央局提出,在国民党军“围剿“部署尚未就绪时,实行进攻作战,击溃国民党军,并命令红一方面军首先围攻南城和南丰。2月9日,红军开始向南丰地区开进。南丰城为抚河战线国民党军进攻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由陶峙岳第8师5个团防守。12日晚,红军第3、第5军团各一部向南丰城外围阵地发起进攻,战至次日晨,未能突破防御。战斗中,红3军团第3师师长彭鳌牺牲。担任围剿主攻任务的中路军总指挥陈诚获悉红军围攻南丰后,令守军第8师据城固守,同时急令驻南城的第24师驰援,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挺进,企图合围红军于南丰城下。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进逼的形势下,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遂决定改强攻南丰为佯攻,主力转移至南丰、里塔圩以西地区,准备打援。22日,红一方面军获悉中路军第1纵队准备由宜黄、乐安地区增援南丰,第2纵队主力集中于南城,企图在第3纵队策应下,与红军在南丰地区决战。周恩来、朱德鉴于国民党军兵力密集,打援无胜利把握,在南丰地区与之决战更为不利,遂决定撤围南丰,诱敌深入苏区。并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和里塔圩之间东渡抚河,将中路军第2、第3纵队向黎川方向吸引;方面军主力则秘密转移到广昌以西的东韶、洛口、南团、吴村地区隐蔽待机。陈诚被红11军的行动所迷惑,以为红军主力撤回黎川地区,遂以第1纵队于宜黄以南地区集中,然后出广昌、宁都,堵截红军归路;第2纵队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侧击黎川、建宁;第3纵队由金溪地区南下,从正面向黎川方向进攻,企图合击红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据此,第1纵队第52、第59师准备由乐安地区东进黄陂,同由宜黄南下的第11师会合。一九三三年一月,陈诚把中路军编为三个纵队:第1纵队,队长罗卓央,指挥第11、第52、第59师,向乐安、宜黄地区集中;第2纵队,队长吴奇伟,指挥第10、第14、第27、第90师,向抚州、龙骨渡地区集中;第3纵队,队长赵观涛,指挥第5、第6、第9、第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第43师为预备队。总兵力约十六万人。采用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妄图一举歼灭红1方面的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并摧毁我中央根据地。红1方面军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打算乘敌人“围剿”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先发制人,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抚河流域敌人主力,进而夺取江西全省的胜利。闽浙赣的红10军和闽西的红12军、赣南的红21军,分别奉令南下和北上,统归方面军总部指挥。红10军渡过信江,与红31师合编为红11军。这时,红1方面军有第1、第3、第5军团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总兵力共七万余人。三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东南战线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赣南、闽西前线部队编成的五个纵队,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