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何如此紧张
现在到处都在谈论创造,人们甚至把这点与民族、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了。有人曾这样说:有没有创造能力,是一流与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这是很有道理的。在我的课程设置中,创造能力的培养一直是个重头戏。
尽管这样,我还是把人的品质放在创造能力之前。人才应该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有用”,一个是“可用”。你具备了创造方面的能力,只是“有用”,但只有在具备了很好的品质的时候才算“可用”。好的品质与创新能力就像鸟的双翅,缺了哪个都飞不起来。
提供一幅带表情的照片,让孩子们在这个母题上面进行创造,“说”出表情的“理由”。比如,照片上的人一脸茫然,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头莫名其妙地变为花盆:一把水壶自上而下在洒水,肥硕的花苞压弯了粗大的花茎,彩蝶被花香吸引,纷飞而来。还有一幅,那人显得十分紧张,他为何如此紧张呢?孩子便画了一个小人,钻进他的耳朵,只剩一条腿留在外面,有一只大手从天而降,要卡他的脑袋。
带着孩子参观鸟市,回来让画“大怪鸟”,参观鱼市,让他画“大怪鱼”。我说你必须画一个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没见过的、这个世界上从未有过的鸟和鱼,听我这样说,孩子就会不得不超越“同化”,而“顺应”我的刺激。结果,孩子的鸟与鱼千奇百怪,有个孩子的“大怪鱼”充满着神奇的力量,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那种不顾一切、奋力向前的劲儿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虽然“大怪鱼”有可能被人当作“大怪虾”,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个从未有过的、由作者创造的动物身上所焕发出来的惊人生命力!这种原创的、不受任何技术因素制约的自由表达,正是成人画家们终其一生梦寐以求的东西。
有一次一个孩子画了一个小岛,岛上有一棵树,树上太阳正在升起。有的孩子提出异议,说他画的太阳不像太阳,像一个人。作者反驳说:我画的不是太阳,是月亮。反对他的说:要是月亮,颜色不应该是红的。作者说:我觉得在这幅画里月亮就应该是红的。争来争去,一个孩子站起来,小家伙才五岁,拍着桌子,说:这个嘛,创造嘛,要是他觉得红色好看可以画成红色!要是绿色好看,可以画成绿色!
那个把月亮画成红色的孩子是从心灵考虑的,从画面考虑的,从美考虑的,画面需要红,就画个红的,画面需要绿,就画个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是要把孩子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想象的太空中自由飞翔,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创造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把创造与联想区分开来,比如,让孩子用一把藤椅进行创造,可是孩子让椅子拟人化了,这边扶手拿着刀,那边扶手拿着枪,它们打了起来,还长着眼睛、鼻子等。这是不是创造呢?不是,这是联想。
大脑翻江倒海
人们一般认为孩子的创造能力是培养出来的,这其实是误解。孩子天生就有创造力,只不过他的这种能力是隐藏着的,成人的义务在于帮助他们将这种能力激发出来。怎样激发呢?就是给孩子提供刺激,提供可供创造的平台,使他们把“创”出的思路变成现实,并发现自己具有“创造”这样的潜能。
所以,我们在给孩子培养创造力的时候,最重要的不只是培养创造性思维,也不只是培养创造能力,更不只是非要让他产生一个创造性作品,而主要是让孩子发现他天生就有创造能力,当他发现自己有着创造能力的时候,就像尝了好吃的食物一样,任何时候都想着它,他的精神便会得到极大的愉悦,激励之下,就会不断重复创造的活动,最终形成创造的习惯。
总括起来,老师要做的,第一步,是让孩子发现自己具有创造的潜能;第二步,提供创造的平台;第三步,挖掘与滋养创造精神。
老师在这里扮演的是一个帮助幼小心灵成长的角色,是土壤、是水分、是阳光。为了这一点,作为老师,一定要不遗余力地让自身充满了营养。
我们的授课程序总是先进入,再表达,后提升,这就是我们的课堂程序,这符合人类智慧成长与心灵成长的规律。
进入很重要,如果能提出一个使孩子感兴趣的主题,让孩子迷在其中,你就能营造出本课所需的氛围,就会把孩子笼罩在这样的氛围里面,这个课才算真正地进入了,才可以进行下面的内容。你的一传不到位,二传肯定打不过去。所以说,这个课看起来简单,其实非常不易。老师的灵魂、修养、所受的教育全部体现在这里。
表达最关键,你的进入无论多么成功,如果孩子不能把想法表达出来仍然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创造能力的发现与愉悦必须通过满意的表达才能实现。孩子大脑里翻江倒海,表达却一塌糊涂,他就会丧失信心,会把画撕了,下一次可能不想再画。最甜的果子在哪里呢?在于成功的表达。
怎么办?这就涉及技术的输入了。要想使孩子把表达做好,必须进行一定的技术输入。技术输入应该放在哪里呢?这得视具体情形而定,如果你的进入特别紧凑,技术输入插不进去,那就在表达时进行。
第三是提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让孩子发现有创造潜能,老师的语言应该是谁的作品最有创造性,谁的最独特,这样,就会让他们开始重视创造。
达到这个目的有多种方法,比如,把作品全贴在墙上,问谁的画最有创造性?也可以用误解的方式让他们发现自己的创造潜能。还有,孩子与老师共同对作品提出质疑和讨论,由作者上来解释。
我发现如果老师使用正面的语言导向,效果往往很不理想。老师说:这位同学画得多有创造性呀,他创造了一个什么什么,和什么在一起,又和什么什么在一起,孩子听着听着就不耐烦了。创造能力的培养最关键的,是老师怎样提供能激发孩子创造热情的刺激。
要是老师用幽默的、诙谐的、正话反说的方式解释,孩子就会急眼……比如,有次课上我画了条狗,有的孩子非要我改成狼,改成之后我说:老师把狗改成狼了,你们也可以改,改成狐狸也成。改完之后呢,还得给它创造一个合适的环境。结果,有的画成狼,有的画成狗,有的画成狐狸,有的嘴里含着一大滴超能水什么的,太阳在上面照着,特别漂亮。
讲评的时候,有一幅画,我问作者是什么意思,他说不出来,我说那就让老师替你说吧。我用了误解的方式:这只狼被别人抓来了,拴在房子旁边,主人给它端来一个盘子,盘子里放着一只小鸡,这只狼正打算吃这只小鸡的时候,小鸡突然跳起来逃了。狼也跳起来,想去追鸡,由于使劲太大,一下把房子拉歪了。狼大吃一惊,这可不得了,所以赶紧往旁边躲闪,躲闪的同时房子轰隆一声散了架。
我当时语言特别幽默,所以孩子们笑得前俯后仰。作者急了,站起来,说:老师,不是的,不是那样!我画的是这样这样的……说了一大通。我发现这个孩子的想法特别有创意,就表扬了他。这样,一下子让他觉得自己很有创造性,也激起了全班孩子关注这个问题。不论他画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创造,但现在有了,而且,他发现自己的表述与他的画面完全合拍,这就激起了他的创造欲望。孩子往往是胡乱画的,画的时候什么也不考虑,只觉得好玩,这是一种无意识状态,这种状态是不稳固的,老师的任务是把它固定下来。
所以,老师如果想不出很好的招数,人心散散的,就无法把氛围聚集到一个点上。
颤动的神经末梢
创造能力分为普通的创造和伟大的创造,伟大的如爱迪生、爱因斯坦、毕加索这些人,他们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东西。普通的创造其实就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造,比如,在帽沿底下加一副可以折叠的眼镜,鞋子旁边缝一个口袋,不管改造了多少,只要改造了,就算是创造。
一些家长只是从“伟大创造”的范畴来理解创造的,这是错误的,这样的想法会将孩子普通创造的潜能扼杀掉的。他们不明白,伟大创造是在普通创造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先有了普通创造,才有可能上升到伟大创造。
再一个,作为家长,能不能认识什么是创造非常关键。就拿绘画来说,孩子画了一幅非常有创造力的画,可是家长不认识,认为什么也不是,比如,有一次我们搞了一个“六·一”画展,那些画漂亮得不得了,画中充满着美与心灵的力量。有个孩子画了幅“三个歌唱的人”,特别不错,老师都感叹得不行,孩子的父母却看不懂,说李老师,你说这幅画好,好在哪儿?我解释了半天,对方仍然很茫然:李老师,你是不是在安慰我们呢?我说不是这样,你之所以看不懂孩子的画,主要原因是你的心灵没跟孩子的心灵沟通,你只是用眼睛看,而不是用“心”看。还有,你对艺术本来就是一个门外汉,怎那么你们认为作为绘画,哪一点最重要呢?是画一只很像的青蛙呢,还是让孩子具有创造、表达心灵的能力?
么能看懂孩子的画呢?他说那我该怎么办?我说站在画前,好好感受。他说站了,啥也感受不到,怎么办呢?我说那就从头学起,学上三年再说。
我把这事拿到家长会上说……正好也有个家长,那次也领着孩子去公园看画展了,看了画展来找我,说李老师,我的孩子不想在这里学画了。我问怎么回事。她说“六·一”孩子到公园看画展,碰到其他美术班的孩子在那里画画,他看见有一个孩子画了一只青蛙,特别像,就苦恼得不行,说要到那个美术班里画青蛙。她说李老师,说真的,我心里也有些嘀咕,觉得孩子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
家长会上我把这两件事联系起来,我指着“三个歌唱的人”说:你们看这三个人,虽然形式粗糙,但感情细腻至极,你感觉到那三个人浑身都是激情,连神经末梢、连脚趾都在颤动着。虽然没有画出鼻子、眼睛,但是他们唱歌时那种全身心投入的劲儿、完全投入到唱歌里面的那种感觉,你们能不能感觉得到?这个孩子乒乓几下就把三个人摆到画面上了,他用的这种手法、这种色彩,造成了一种极强的现代艺术效果。恰好当时北京来了个画家,看到这些画,当时就傻了,他说的第一句话是:真让我汗颜啦!他说汗颜……他又说:看了这些画我都觉得愧做人了!我觉得这么多年白追求了!跟孩子的画相比,我才发现我的画多么做作、多么假。有些东西我们成人怎么努力都达不到,而孩子一下就追求到了!
我说现在有个孩子看到其他美术班在画青蛙,画了很像的青蛙,心里很难受,就认为自己在这里什么都没有学到,就想去画青蛙了,家长也觉得有道理。那么你们认为作为绘画,哪一点最重要呢?是画一只很像的青蛙呢,还是让孩子具有创造、表达心灵的能力?什么是艺术?就是挺独特的,让你内心有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又说不出来,这就是艺术。“艺”为心灵,“术”为技术,两者合一才是“艺术”。如果没有心灵,再好的技术也成不了艺术。
我说一只很像的青蛙哪儿找不到?画报上、书上、电脑里,哪儿没有?要获取一只很像的青蛙相机快门一按就可以了,容易不容易?容易。但是要找一幅像“三个歌唱的人”这样的画面容不容易?不容易。“三个歌唱的人”是独一无二的,你哪儿都见不到,只有这个孩子能画出来,而且,画出同类效果他也只能画一次,让他再画肯定会是另外一种样子了。这就是创造。创造,就是独一无二,就是没有人代替得了,就是以前没有,现在有了。那么这个青蛙呢?到处都是,有些平庸的画家一辈子只画青蛙,画出的青蛙永远都是一个模样,这一只与那一只一样,今年的跟去年的一样,一辈子在做模仿的重复工作,一点创新能力也没有,毫无独特性可言,画面上只有绘画技术,只有那个“像”,看不到一丝心灵的痕迹,你们是不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呢?
我说那个画青蛙的画家和这个画青蛙的孩子在做什么呢?做一个匠人做的事情,而“三个歌唱的人”在做艺术家、创造者做的事情。我这里不是培养匠人的,是培养艺术家的。即使孩子将来不吃艺术这碗饭,但他骨子里仍然是一个艺术家,无论干什么行业,他都能像艺术家那样去创造。我认为这一点比当一个艺术家重要。如果你要让孩子成为匠人,不要把他送到这儿,送到玻璃匠那里就成,让他一辈子给玻璃上雕花。家长轰地笑了。
我说什么是匠人呢?匠人的含义就是没有心灵、没有创造,只有技术,这就是匠人。他可以把一个美女用复写纸复写到玻璃上,或者石板上,再用刻刀刻出来,刻得惟妙惟肖。他干得非常熟练,一辈子只干这个,没有任何自己的想法。那个画青蛙的孩子也是这样,他把青蛙背得很熟了,画得很熟了,不管到哪儿都能随手画一只很像的青蛙,但是,这只青蛙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把这只青蛙挂在展厅里,要是懂得一点点艺术,有谁会掏钱买这只青蛙呢?可是那些在有些家长眼里什么也不是的画,有人掏钱来买,最近有人要我们征集几十幅作品送到德国参加展览,你们想想,谁会带一只画得很像的青蛙去德国展出?家长又轰地笑了。
满天的星星
无母题创造没有边际,放飞孩子的全部想象,比如,“在宇宙中”、“火星上的植物”、“2049年的空中花园”,不用任何母题,全凭想象进行创造。先进行有母题创造,之后,才进入无母题创造。
有母题创造,最好给孩子最熟悉、最不屑一顾的母题,使他在对这个母题改造的同时发现自己的潜能。因为奇特的、最不平常的母题改造了不算本事,要是将平常的母题改造了,改造得不平常、有艺术品味,他就会发现创造的伟大,就会受到极大的鼓舞,在一个时间段里迷上创造,改造各种各样的东西。那些想法让他感到不可思议,但很合理。
有一次,我准备了三个土豆,将其中一个装进塑料袋里,又浇了一些水;另一个也放进塑料袋,但没有浇水;最后一个没有放进塑料袋,也没浇水。结果呢?第一个土豆的小坑坑里长出很短的芽,芽上面又长出了绿叶,同时还长出了许许多多的毛毛根,密密麻麻就像毛胡子一样。那个没给水分的土豆长了很长的芽,但没毛毛根。那个没有经过特殊处理的土豆什么都没长。
上课时,我先拿出那个什么也没有长的土豆问孩子:这是什么?孩子说嘿,不就是个土豆吗?我说上面那些坑坑是什么?孩子说跟人的肚脐眼一样呗,就是生它之前与妈妈连接的地方呗,是出生之前输入营养的呗。我指着土豆接把的地方说:这才是与妈妈连接的地方,其他的眼眼是干什么的?孩子们都答不上来。于是,我从袋子里掏出那个只有芽没有毛毛根的土豆,孩子们噢的一声,他们明白了:原来这些眼眼是长芽的!
我对孩子们说:我没有给这个土豆水分,它是仅靠自己的水分长芽的,而且长了这样长。你们想想,要是给了它水分,它的芽会长成什么样子呢?孩子说肯定很长。
于是,我拿出最后一个土豆。事先我没说这就是土豆。我问孩子:这是什么?竟然没人能认出来!他们没有想到这也是土豆!我告诉他们这也是土豆,他们仍然半信半疑!我说这个土豆像第二个土豆一样被老师放进塑料袋里,只不过前一个土豆老师没有给它水分,这一个土豆给了水分。你们看看这两个土豆有什么区别?
孩子们瞪大眼睛看了一会儿,明白了:浇了水的土豆光光的,没浇水的土豆皱皱的。就是说,没有外来的水分,只靠自己的水分供养孩子,妈妈会被吸干营养,所以显得很皱;而另一个妈妈是用我给的水分喂养孩子,所以没有多少消耗,不但长了芽,还长了叶,一点皱皱也没有。另外,那个既没有装进塑料袋又没给水分的土豆由于没长叶与芽,没有得到也没消耗,它也光光的。
我继续问:除了浇水,要是再给这个土豆注入它生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的话,一个月之后或者更长时间,它会是什么样子?孩子们说:芽会长得长长的,还会长上叶子、开出花来……我说现在,就请大家把这样的情景,土豆当妈妈的情景画下来,画到纸上吧。我在地上放了几个土豆,孩子们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竟然画了两个多小时,让休息也不休息。
画完了,我一看,傻了。你不知道他们画得多么的好。真是难以想象他们怎么画得那样好。纸中间一个小小的土豆,密密麻麻的芽互相缠绕,还有绿绿的叶子以及白花紫花,就像满天的星星一样……那个美呀……美得都让人心疼。当我把这些作业贴到墙上之后,家长也给震呆了,不相信这是孩子自己画的。
我对家长说:你们知道吗?孩子之所以能够画出这样的画来,关键是因为他们具有了心灵的能量与敏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