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脑血管疾病患者,会因病情影响其咀嚼及吞咽动作,引致进食困难,使患者容易噎喉甚至窒息,所以护士应选择一些易进食的食物给这些患者。此外亦有提供一些特别辅助工具如长柄匙、吸管及防滑胶垫等给一些手部不灵活的患者,使其能自助进食。
脑血管疾病卧床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组织营养不良造成局部形成褥疮,所以必须讲解形成褥疮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减少褥疮的形成,有痰者给予翻身拍背,鼓励其咳出,预防坠积性肺炎,患肢感觉障碍应告诉患者及家属不可用热水袋暖,以防烫伤,饮食上给予含有粗纤维的食物以防便秘,患者的个人卫生及皮肤护理亦非常重要,患者应定时洗澡及更换衣服,皮肤要经常保持干爽,床单亦须清洁及整齐。此外,定时替患者转换卧姿,为有需要的患者提供羊毛垫、坐垫、气垫及气垫床等,均能减低患者身体所受的压力。患者所用的床头柜应放在患侧,以提醒及鼓励患者多训练及应用患侧的肢体,以加速其康复。还有其他特别的设施如便利患者上下的矮床、大型日历、指示标贴、治疗简介图等,均能帮助患者的康复。
(五)临床心理服务
脑血管疾病患者大多数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病变,功能恢复很慢,多数不能完全恢复,患者由于后遗症,生活上不能自理,在情绪上表现为恐惧、悲观、消极,对康复失去信心。康复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指导患者理解康复和锻炼的目的和要树立信心,坚持锻炼,消除患者及其家属对脑血管疾病和并发症的不良心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表现出急于求成,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如果效果不明显,他们常有很重的思想负担,因此应对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讲解有关知识,并指导家属在行动上给予积极的帮助,创造良好的条件,使他们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树立康复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最大限度地发挥患者的残存功能,落实康复计划,同时使家属了解适应疾病的发展状态,缓解患者的行为退化。
(六)日常生活指导
1.站起患者双手作Bobath式握手,向前上方伸直双上肢,同时躯干在髋上向前倾,病足稍在健足后方以便负重,在此位置上慢慢站起。
2.洗脸用脸盆或洗手池盛水,用健手持毛巾洗脸,然后利用水龙头拧千毛巾擦脸。轮椅患者的洗脸池高度应在70-80cm,其下方应有足够的空间放置轮椅。
3.洗手洗健手时,可将改造后的细毛刷(毛刷背面加两个吸盘)吸在洗手池壁上,健手在毛刷上来回刷洗。撩擦健手时,可利用患侧上肢弯曲的前臂和腹部夹住干毛巾,健手在毛巾上来同擦拭,或在坐位下将毛巾放在大腿上,健手在毛巾上来回擦拭。
4.刷牙如果患手有少许功能,可利用患手持牙刷,健手挤牙膏,然后用健手刷牙。如果患手功能完全丧失,可用健手单独完成。
5.更衣上衣的穿脱方法和步骤如下。
(1)套头衫的穿法。
1.患者取坐位,将套头衫平铺于双膝上(正面朝下、背面朝上、衣襟靠近身体、领口位于膝部)用健手抓住衣襟部,将患侧上肢自袖口穿出;健侧上肢穿过袖口,然后将双侧袖口拉至肘部以上;健手抓住衣服后身,颈部前屈,将领口自头部穿过;用健手拉平衣服的各个部分,另外,应尽量利用患手,配和健手穿衣。
2.坐位下,用健手将衣袖从患侧上肢穿过,并拉至肩部,拉住领口穿过头部,最后穿上健侧衣袖。
(2)前开衫的穿法。坐位下,将衣服铺于双膝上;用健手将患侧上肢自袖口穿过,并拉自肩部;沿衣领将衣服从体后绕过,穿健侧衣袖;将衣服各部整理平整,系扣或拉链等。
(3)套头衫的脱法。采用与套头衫相反的动作步骤即可。
(4)前开衫的脱法。先将患侧衣服自肩部褪至肘部以下;再脱下健侧衣袖,为便于脱衣,此时可将衣襟压在臀部以下;最后将患侧衣袖自肘部脱下。
(5)裤子的穿脱方法和步骤。患者取椅坐位;患侧下肢搭在健侧;用健手将裤腿穿过患侧下肢,并拉至膝部;将另一侧裤腿穿过健侧下肢;起立,将裤子提至腰部,用健手系纽扣或者挂钩。可在患足下铺防滑垫,以加强稳定性。穿裤子时,要求患者具有良好的立位平衡能力。
(6)裤子的脱法。与穿法相反的动作步骤即可。
临床中病情复杂,个体会有不同差异,应该灵活掌握。临证注重患者心理情绪的疏解,另外,患者及家属也应积极配合进行治疗锻炼,结合上述康复治疗一定能使患者的病情有所改善,并可以较大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血管病的理疗
(一)理疗目的
脑血管疾病时,受其支配的脑组织区发生缺血缺氧,血液循环障碍。脑血管发生病变时,由于神经反射,致使病变周围的血管发生痉挛,加重了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理疗的目的在于改善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使血管扩张,缓解病变周围的血管痉挛,促进病变部位脑组织的侧支循环形成,补偿脑组织的缺血,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脑细胞的再生与功能的恢复;对于脑出血,可以帮助凝血的吸收与消散,促进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语言障碍时,通过理疗帮助其恢复。
在疾病的急性期以临床药物治疗为主,理疗在病情稳定后开始。
(二)常用理疗方法
1-超声波疗法根据症状及体征,先确定病变部位,在头部选择相应的区域进行超声波治疗。治疗区域的划分有以下几种。
(1)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关于治疗区的划分。由眉间经头顶到枕外粗隆划一联线,把头部分为左右两部分,将此线分为四等分,把每点分别标定为1,2,3,4,5,后发际为6;耳郭根部上缘定为分别与7分别连接成线。
(2)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科关于脑部治疗区划分。大脑前动脉治疗区:自眉间沿头顶向后到枕外粗隆凸连一矢状线,再向左右旁开4cm各做一平线,两线之间即为两侧大脑前动脉供应区所示。
大脑中动脉治疗区:从眼外眦到耳轮上缘连线的后三分之一点为起点,向前后上方做扇面形的舖张,到距矢状线2cm处为止,相当于大脑中动脉在同侧半球及凸面的供血区。
椎一基底和大脑后动脉治疗区:相当于枕外动脉粗隆凸为上界,枕骨两侧对称的椭圆形区。
(3)治疗区域适当扩大一以头部两侧为治疗区,以矢状线为界,眉间至枕外粗隆凸下水平连线区两侧各相当于一侧大脑半球,左侧偏瘫时,则右侧头部为治疗区。右侧肢体偏瘫时,左倾头部为治疗区,枕部中线区。枕外粗隆凸至其下部的凹陷处,主治脑干及其小脑蚓部病变,如病变波及小脑半球,声头可向该左侧或右侧移动。
(4)比较简便的治疗区域的选择,左侧肢体瘫痪时,头部在右侧皮质运动区治疗。右侧肢体瘫痪时,则在头部左侧皮层运动区进行治疗。偏身感觉障碍时,则在对侧皮层感觉区治疗,语言障碍时,则在皮质语言区进行治疗。
由于有时难以准确地确定病变部位,尤其是受损的脑组织细胞范围,所以把治疗区适当扩大些,有利于获得较好效果。
一般脉冲超声通断比为,儿童剂量适当减少。如采用连续超声时,一般为1W/cm2左右。
超声治疗前剃去或剪短头发,治疗区域涂抹接触剂,接触剂一般用液状石蜡,然后手持声头,置于治疗区域,在治疗区域作圆形移动,每次10-20分钟,每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然后停止7-10天。根据需要可进行第二个疗程。为了保持在治疗中声头与皮肤良好接触,在治疗过程中适当添加接触剂,以补充在治疗过程中的流失。
为了取得较好效果,尽量争取早些时间开始治疗。当脑不再继续出血,病情稳定或者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不伴有颅内压增高者,即可开始进行超声波治疗。
2.体外反搏治疗每天反搏1次,每次1小时,压力0.4kg,12次为1个疗程。陈立德等报告:应用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27例,治愈7例,好转13例,无效7例,总有效20例,占75.4。周宝华等报告:用体外反搏法治疗脑血栓形成59例,有效57例,尤其是病程在1个月以内44例,43例有效,其中痊愈21例、显效13例,痊愈显效率75。于培先报告:体外反搏治疗脑血栓形成100例,有效35例,有效率85。其中痊愈17例,显效41例,痊愈显效率58。100例中完全瘫痪27例,反搏治疗后有效24例,不完全瘫痪者73例,有效65例。
3.音乐电疗法选择中枢与周围相结合的方法。“中枢”按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选择头部相当位置。“周围”指患肢功能障碍部位。先将头发剃掉,如右侧上下肢瘫痪时,将6x4cm电极固定在左侧大脑皮层运动区,另一6x4cm电极放在右上肢腕关节或上肢伸肌群,也可以放置在下肢足趾背屈肌或腓肠肌部,再让患者戴上耳机,选择节奏感强、欢快有力的乐曲,电流强度使肌肉有舒适震颤感,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1015次为1个疗程。刘明嘉报告,应用音乐电疗治疗脑血栓形成后遗症60例,全部有效,其中基本治愈23例,显着好转18例。
4.碘离子导入法双圆极加10.碘化钾溶液于双眼,与直流电疗机阴极相接,10x6cm电极于颈后,与直流电疗机阳极相接,2-4mA,每次20-30分钟,每天1次,15-20次为1个疗程。唐德修报告:用眼部碘离子导入法治疗脑血栓形成及脑出血等100例,收到较好效果,有效94例,有效率94%,其中痊愈及显着好转64例,占64。余绍纽等报告:应用碘离子导入法配合直流电点送等治疗脑血栓形成94例脑栓塞4例收到明显效果,患肢肌力4级由治疗前的14.28%增高为78.57%,扶行和独自行走由治疗前38.77%增加为91.83%,生活部分或完全自理由治疗前38.77%增加为91.83%,言语清楚由治疗前的51.02%,升高为82.65%。
5.低频脉冲肢体通电法用两个10x14cm的电极放在上肢或下肢的近位端(与电疗机的阳极相接)与远位端(与电疗机阴极相接),使瘫痪的肌肉处于两个电极之间,波型前沿1-10ms,后沿1-10ms,渡宽1-10ms,脉冲频率1-0.5Hz,周期1000-2000ms,510mA,每次15分钟,每天1次,10-20次改为1个疗程。我们曾用低周波治疗机与多形波治疗机治疗脑血管意外偏瘫,收到较好效果。
6.低频脉冲电流脊髓通电法8x10cm电极放在颈后,与机器阳极相接,另一个10x14电极放在腰骶部,与阴极相接,3-6mA,每次30-60分钟,每周2-3次,10-25次为1个疗程。此种治疗方法对脑血管疾患引起的偏瘫有一定的疗效。应用的波形有方波或其他低周波电流。
7.音频电疗法两个6x8cm的电极分别放在瘫痪上肢的腕部与瘫痪下肢的踝部,每次10-20分钟,每天1次。
8.磁疗法
(1)贴敷法。直径1cm左右的磁片贴敷于穴位,常用穴位上肢取穴肩髁、曲池、合谷、外关等穴,下肢取穴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等穴,磁片的磁场强度0.06-0.12T。
(2)旋磁法。将旋磁机的机头置于百会、曲池、大脑皮层运动区,有言语障碍时,并治疗言语二区、三区等,每次治疗时间15-25分钟,每天1次。
(3)低频脉冲磁场。治疗时将双磁头固定头部运动区位置,下肢瘫痪时对准运动区上1/5段,上肢瘫痪时对准运动区中2/5段,而瘫时对准运动区下2/5段,磁场强度0.15T,每次10-20分钟,每天1次。龚孝纯等用低频脉冲磁场治疗脑血栓形成后遗症92例,有效88例,其中痊愈23例,显效43例,脑出血后遗症9例,有效8例(均为痊愈及显效)。101例中有失语者27例恢复正常。
9.水疗法水温37-38°C,每次10-20分钟,每天1次,15-20次为1个疗程。也可以在水中加入适量食盐,成为盐水浴。由于水疗可以降低瘫痪肢体肌张力,有利于在水中进行自动或被动活动,并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肢体功能的恢复。
10.医疗体育首先对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与被动活动,同时主动活动健侧肢体,由医务人员进行,也可由家属帮助进行,患肢如属不完全瘫痪时,则要训练患者的自主活动,如在床上运动,起坐,床下练习步行,以及日常活动等。当病情稳定后,也可以在温水中进行,因为水的浮力作用,使肢体的重量减轻,肌张力降低,而便于进行活动。当患肢有自动活动的能力时,编出逐渐增加负荷而患者又能承受的医疗体操。
(沈东舜宫明)
(第七节)脑卒中患者的护理
脑血管意外(CVA)是指由于脑部本身病变和/或全身血液循环紊乱导致脑血液供给障碍所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以急性脑血管病多见,因其发病急骤又被称为脑卒中,通常分为两大类:80.为缺血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20.为出血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脑血管病发病隐匿、逐渐发展,如脑动脉硬化症、血管性痴呆等。本章介绍急性脑血管病。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2。-180)/10万,死亡率为(60-12。)/10万。近十年来,随着社会人群对脑血管疾病知识的逐步了解、对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有所下降,但是全国每年新发脑血管患者数仍然为130万-150万,死亡近100万。存活的患者有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丧失劳动能力,重度致残者40.以上。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一个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社会问题。
一、病因
近代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一些因素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包括:①不可控制因素,如性别(男性发病率较高)、年龄(50岁以上好发)和遗传。②部分可控制因素,如高血压、心瓣膜疾病、心律不齐、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③可控制因素,如吸烟、肥胖、盐分摄取过多、使用口服避孕药、生活压力增加以及长时间坐位等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二、病理机制和病理生理
(一)出血性脑卒中
1-高血压性脑出血因持续高血压使脑内小血管硬化、形成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导致脑实质内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血液直接破坏神经组织或血肿压迫邻近结构,血肿周围的脑组织发生继发的血管源性脑水肿,产生颅内压增高、脑干受压移位。好发部位分别是壳核(55.)、大脑皮质和皮质下(15.)、丘脑(10.)、脑桥(10.)和小脑半球(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