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八卷)
48917100000021

第21章 骄矜难建功。忏悔可消罪

“原文”盖世的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的罪过,当不得一个悔字。

“释义”一个人的功劳再高,如果骄傲自大,居功自满,终将前功尽弃;一个人的罪行再深,如果真心悔改,浪子回头,也能赎回以前的过错。

谦恭得善果,邀功失性命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和鲁国发生战争。鲁国战败,将军孟之走在最后面,以掩护败军撤退。在进入城门的时候,他用鞭子抽打自己的坐骑,说道:“并不是我作战勇敢,而是因为马跑不快。”孟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想显示自己的功劳,以免引起别人的嫉妒,唯恐战功显著,却得不到好的下场。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很多居功自傲的人都下场凄惨,比如汉初的大将韩信,出兵陈仓,平三秦,破魏、攻齐、伐赵、降燕,最后垓下消灭项羽,是汉朝江山建立的首功之臣。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的人,却不善于做人。功高盖主,本来就容易引人猜忌,韩信又不知道谦恭自处,看到那些昔日的部下如曹参、灌婴等人一个个都后来居上,与自己平起平坐,心中就感觉很不是滋味,这样的性格终于使得韩信一步步走上了绝路,最后被吕后在未央宫中杀害。

曾经有人评论说,如果韩信不矜功自傲,懂得谦让退避,是不会遭此下场的。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在此除了对韩信表示一点同情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引起今人的深思,可以给那些有功有才的人敲个警钟,以免在不经意间让自己步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空留余恨。

所以说,骄矜无功,忏悔消罪。在作出比较大的成绩时不要骄傲自满,要懂得谦虚,有了错误要及时悔改,才能得到善果。

功高不自傲

做人不可骄傲自满,有了成绩便不可一世,眼中容不得任何人,这样,即使战功再显著也不会被人们所信赖,甚至还会成为人们攻击的对象。

“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的徐达,出生于濠州的一个农家,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其戎马一生中,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明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深得朱元璋宠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徐达每年春天挂帅出征,暮冬之际还朝,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里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按理说,这样一位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至交,且战功赫赫,甚至朱元璋还将自己的次女许配给他,完全可以“享清福”。朱元璋也在私下对他说:“徐达兄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让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的这些旧邸,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可徐达就是不肯接受。万般无奈的朱元璋请徐达到这些府邸饮酒,将其灌醉,然后蒙上被子,亲自将其抬到床上睡下。徐达半夜酒醒问周围的人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内传说:“这是旧内。”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命有关部门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牌坊,并亲书“大功”二字。

徐达功高不骄,还体现在他好学不倦、严于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达,少年无读书机会,但他十分好学,虚心求教,每次出征都携带大量书籍,一有时间便仔细研读,因而精通古今兵法。每每临阵指挥,进退有据,莫不料敌如神,令人心服。

身为统帅的徐达,还能处处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未饱,他也不饮不食;扎营未定,他也不进帐休息;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慰问,给药治疗;如遇上士卒牺牲,他更是重视而筹棺木葬之。将士对他无不感激和尊敬。

本来可以声色犬马的徐达,平生却无声色酒赌之好,“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赐予他一块沙洲,由于正处于农民水路必经之地,家臣以此擅谋其利。徐达知道后,立即将此地上缴官府,“其无私欲,持大节类如此”。

徐达为人处世真是高,不论做了多大贡献,也不邀功,也不要赏,视自己如平常一样,因为他懂得在做人时,不管官有多大,自己有多大能耐,都不自傲,所以他才没有落得“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若他同韩信一般,得志便张狂,朱元璋定会也将其杀之。

1385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做人的智慧

“戒骄”和“悔罪”,这是在提醒人们在成功时不要太骄傲,避免前功尽弃;而在做错事后要知道忏悔,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自己成为一个谦谦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