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第六卷)
48916500000018

第18章 专心致志,心领神会

《菜根谭》说:“学者要收拾精神并归一路,如修德而留意于事功名誉,必无实诣;读书而寄心于吟咏风雅,定不深心。”专心致志是一种至上的求学态度,是求得真才实学的不二法门。因为只有抛开杂念、心无旁骛,才能够客观而全面地吸收到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

“原文”善读书者,要读到手舞足蹈处,方不落筌蹄;善观物者,要观到心融神洽时,方不泥迹象。

“释义”会读书的人,要能读到心领神会,充分理解书中的乐趣、精髓,才不会因陷入文章词句中而受语言的拘泥,局限于窠臼之中不去;一个真正擅长观察事物的人,必须把全部精神都注入事物当中,跟事物结合成一体,才不至于被事物的表面形迹所迷惑而不明白真相。

读死书,贻笑大方学以致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不能把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充分发挥知识的力量。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会发挥巨大作用,这正是获取知识的关键所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就需要具备学以致用的习惯,使知识为你所用。

清朝有一个姓张的读书人。他讲古书时,可以滔滔不绝,讲得头头是道。可是若让他去处理实际问题时,就显得很迂腐。

有一天,他得到了一部兵书,如获至宝,把自己关在家里读了好几天,自以为熟通兵法了。正好赶上一群土匪聚众生事,于是他招集乡兵,前去平乱。可是当他按兵书上所说的作战示意图行事之后,在初次交锋时,就被土匪击溃,自己还险些被土匪抓走。

后来,他又得到了一部关于水利方面的书,对此书进行一番研究之后,自认为可以把所有土地变成良田。于是让人按他设计的图纸兴修水利,结果水从四面八方的沟渠流进了村里,险些淹没了全村。

纸上谈兵,误己误国

众所周知,伯乐是以相马闻名于世的。后来,他把自己的相马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他的儿子看过此书后,乐不可支,认为自己也会相马了,于是便出门寻马,结果却相回来一只大蛤蟆。伯乐哭笑不得,问他怎么相的。他儿子说:“你的《相马经》不是说,骏马的特征是‘隆柔蛞口,蹄如累鞠’吗?”

这个故事听起来让人捧腹大笑,但是也让人深思,它嘲讽了那些一切以书为法的读书人。那些书呆子不能将书本知识应用在实践当中,不知道把学与用结合起来,因此,在关键时刻往往会误了大事,酿成大祸。战国时期的赵括便是著名的例子。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小时爱学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长平之战,赵孝成王误中秦国的反间计,不顾众人反对,撤下作战经验丰富的廉颇,起用毫无作战经验的赵括。自恃才高、目中无人的赵括虽然熟读兵法,但却不会临阵应变,一到长平就被白起引入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结果被围困四十多天。最后,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赵括被乱箭射死。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四十万赵军,就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赵括熟读兵书,倒背如流,其结果只能:是纸上谈兵,做了秦人的刀下鬼。正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看来读书不能死记硬背,做纸上谈兵的谈客,要领悟其中精髓,直正做到学以致用。

懂得读书的人,要学会发掘读书的奥妙,不能只单纯地读懂书面的意思,更主要的是要和现实生活相联系,能够将书本上的理论用于实践中。如果单纯地读懂《相马书》,而不去做社会实践,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相马师的;同样,如果只是熟读兵书,倒背如流,而没有实际的作战经验,也是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将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