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混杂堆积与环境
4891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现代(气下)混杂堆积的集中分布带是在青藏高原外缘,尤其是在高原东部——中国东西部地貌边界上,以及从大兴安岭到太行山、再到大瑶山的中台阶到低台阶的过渡带上。它们既是各类混杂堆积地带,也是盆地的边界地带。从龙门山到四川盆地,从秦岭到鄂尔多斯盆地,从喜马拉雅山到恒河盆地……呈现出山地地貌到盆地沉积系列的全过程。层序上位于一套地层的底部,是新的地质演化阶段的起始。由汶川大地震触发的各类混杂堆积物,从冰川崩塌、崩滑、滑坡、泥石流等堆积物以及构造破碎物……

都从山地上部向着线状河谷——人类居住、生产、生活等地集中地倾泻而下,在此过程的同时又形成多成因的堰塞湖,进而再造成湖水溃坝和溃坝堆积,这一系列惊心动魄的灾害过程,和一系列次生过程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比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还要惨重,让地貌第四纪工作者感到震惊和所肩负的责任。作者在汶川地震现场看到北川中学就是被源自后侧陡坡上的一个大崩塌滑坡体所掩埋。因此,无论从沉积相的理论研究需要,还是从防灾减灾的现实需要,都应该努力加强对各类混杂堆积的研究。此外,在中国东部第四纪研究中,把多种已经明确真正成因的混杂堆积,仍然“指鹿为马”地说成冰川堆积,并以讹传讹,误导中国第四纪环境的重建。对此作者以为应以混杂沉积研究为契机,站在科学的立场上,应该把伪科学、“赝科学”的招摇和科学上的百家争鸣区别开来。

本书作者正是带着这样一种激情,才投入到这一写作中,迄今已历时十多年,这是一部师生共同努力的成果。作者探索性地将1960年RFFlint和ALWashburn共同提出的一个名词“混杂堆积”(symmicton/diamicton)引申成一个可能的沉积相的分支,这只是一个开头。作者的意图是希望地貌第四纪工作者、地质工作者对混杂堆积这一复杂过程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因为作者又逐渐感到这与沉积学研究核心之一的“盆地分析”有内在联系,所以混杂堆积研究的是“盆边”,无论气下、水下都一样。即使有朝一日把同样的研究引申到火星、月球等外星体,也应是:既有“盆地”也有“盆边”。只有把二者联系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盆”。故恳切希望对“盆地分析”研究卓有成就的学者们能对进行“盆边”研究的后来者给予关注和指导。

本书是一群对混杂堆积有着共同兴趣的人们共同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只不过由作者汇总而已,其中有过犹豫,也有过十多年的断和续。如果作者内心感到“我不写,反正会有人写……”,那我就真的会不写……犹豫的原因很多,如我对沉积学比较陌生,内容很杂,资料不易收集,引用文献工作量大,自己已届八十,又没有在读的研究生相助……但我内心又总告诉自己,还是写吧!……所以我就写了。现在既有一定的满足感,又很忐忑,深恐留下遗憾,如资料引用不全面,文献引用不恰当,标注不系统等,敬请读者不吝指教。

崔之久

2012年12月于燕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