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在清平之世,人们对大侠精神的渴望也是无处不在的,只是时隐时现罢了。据说李白学过剑术杀过人,龚自珍也有“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的诗句,他们追求的也都是一种侠义的精神境界。今天,在安乐、祥和的生活、工作当中,义仍然是不可缺少的一种精神。忠肝义胆、不负所托、义无反顾,一个人一旦具备了这样的精神,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都会有所成就。
【原典】
未有府库①财,非其财②者也。
【注释】
①府库:古代国家收藏财物或文书的地方。
②非其财:不是君王的财富。意为由于君王过分看重财富而不顾天下的黎民苍生,财富最终不为他所有了。
25财富放在国库里并非就是君王的
【译文】
没有听说过国家府库里存有财富,就一定是君王的财富。
必要时要学会仗义疏财顾大局
在这里,《大学》强调了一个当权者对待财富的心态:别以为放在国库里的财富就是自己的。一个有仁义之心的人都要有舍小利顾大局的魄力,不要把财富看得太重,在必要的时候要会仗义疏财。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第十六》中,在邯郸城破在即的紧要关头,平原君赵胜便显示了舍小家、安国家的胸襟与魄力。
战国赵孝成王六年,只会纸上谈兵的赵军统帅赵括率领的四十万赵军在长平被秦将白起率领的秦军全部歼灭。赵国元气大伤,秦军则乘胜进军,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
赵国的相国平原君赵胜立即到楚国求救,在他的门客毛遂的帮助下,楚考烈王熊完与平原君歃血为盟,派春申君黄歇率八万楚军,驰援赵国。这时,平原君的内弟、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也矫称魏王的命令,夺了魏国援赵军队的指挥权,兼程赴援邯郸。
平原君墓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发现在秦军长期围困和猛烈的攻击之下,首都邯郸的形势十分危急,很难坚守到楚魏两国援军到达之时。城内人心不稳,有些人甚至打算向秦国投降。平原君十分着急,可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这时,邯郸一位小官吏的儿子李谈求见平原君。他对平原君说:“赵国就要亡国了,相国难道不担心吗?”
平原君听了,觉得又气又好笑,说:“你这是什么话?赵国若灭亡,我就成了亡国奴,怎么不担心呢?”
李谈说:“邯郸被围已有一年多了,老百姓衣不蔽体,吃糠咽菜,甚至忍痛互相交换孩子,然后把他们宰杀煮食,以求苟延残喘。而相国的府邸里仍有数以百计锦衣玉食的美女,连她们的婢女都身穿绮罗绸缎,吃惯了精米和猪肉。长期的战争消耗了大量的物资,老百姓家的资财已荡然无存,军队被迫用木材制作矛和箭等武器,但相国府中钟鼎鼓罄一应俱全。这样看来,相国并没有把赵国的存亡真正放在心上。”
平原君听了,惊得一身冷汗,心想:“如果人们都这样想,人心必然涣散,城防必然不堪一击,赵国灭亡就迫在眉睫了!”他恭恭敬敬地向李谈行了一礼说:“请先生不吝指教我这个愚昧之人。”
李谈说:“相国当然明白,您个人的荣辱与国家的安危连在一起,如果秦军攻破了邯郸,您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如果赵国不亡,您还不是应有尽有吗?我建议相国:您夫人以下的全部家人、奴婢分配到各个岗位上,投入守城阵列中去;您家中钱财、食物全部拿出来犒劳守城的将士。您这样做,是雪中送炭,人们会因此而感恩戴德,拼死守住邯郸。”
平原君立即采纳了李谈的建议,破家纾国难。平原君的行动鼓舞了邯郸民众的士气,城中迅速组织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出城向秦军展开猛烈的反击,迫使秦军撤围,后退三十里,缓解了邯郸陷落的危机。李谈也加入了敢死队并英勇战死。
不久,信陵君率领的八万魏军赶到,与邯郸城中的赵军内外夹攻秦军,秦军损失惨重,两万余名秦军投降,残部狼狈地逃了回去。
平原君能够在国家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仗义疏财,与人民同甘共苦,用有限的资财激发了人们无限的爱国热忱,挽救了自己的国家。如果平原君过于吝啬,把财富看得太重,不能把资财用来卫国,一旦国家灭亡,他个人的利益也无从谈起。
只要是有远大目标的人,就不会去计较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失去更大的利益。但人们往往容易看到小利,忽视小利背后的一切,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面对捉摸不定的变数或特别危机的情况时,要想获得长远的利益,就要牺牲眼前的小利,这是常理,也是舍小取大最重要的内涵。
【原典】
孟献子①曰:“畜马乘②,不察于鸡豚③;伐冰之家④,不畜牛羊;百乘之家⑤,不畜聚敛⑥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⑦。”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注释】
①孟献子:鲁国的大夫,姬姓,孟子小氏(亦称仲孙氏),名蔑。
②畜马乘:指初做大夫官的人。畜,养。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指用四匹马拉的车。
③不察于鸡豚:意为做了大官的人,不应该计较养鸡养猪的小财利。察,细看,关注,引申为计较。豚,小猪,这里泛指猪。
④伐冰之家:古代丧祭时能用凿冰进行保存遗体的家族,指卿大夫。伐,凿。
⑤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乘的家族。《孟子·梁惠王上》:“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赵岐注:“百乘之家,谓大国之卿。”家,据《周礼·大司马》郑玄注:“有谓采地者之臣民。”古时执政大夫皆有一定的封邑,或称采地,拥有这种封邑的大夫叫家。
⑥聚敛:聚,聚集。敛,征收。
⑦盗臣:盗窃府库钱财的家臣。
26治理国家不要以利为利
【译文】
孟献子说:“拥有四匹马拉车的大夫,就不应该再去计较那些养鸡、养猪之类的琐事;能够享用凿冰丧祭的卿大夫,就不应该再饲养牛羊;达到拥有百辆兵车的卿大夫,就不应该收养那只顾聚敛民财的家臣,与其有这种聚敛民财的家臣,还不如有那种盗窃府库财物的臣子。”这就是说治理国家不能以捞取财富为目的,而应该倡导仁义,这才是长久之计。
无休止地聚敛民财必不得善终
人的自私本性决定了人的行为,大多数人所作所为都必然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但一部分人因权势或际遇而觉得自己可以无所顾忌地去追逐私利、聚敛民财,进而走向骄奢,以致最终因私心无度而引火烧身;但有一些堪称君子的人,无论何时都能自律有度,他们不仅一生平安顺达,而且还能够创建功业,留下美名。
齐襄公二十八年,齐国的权臣庆封到吴国,聚集他的家族居住下来,聚敛财物比原来更富有。当时的子服惠伯对叔孙穆子说:“上天大概是让淫邪的人发财,这回庆封是又富了。”穆子说:“善人发财叫做赏,淫邪的人发财叫做祸患,上天将要使他遭殃。”昭公四年,庆封被楚国人杀了。以前他的父亲庆克曾诬陷鲍庄,当时庆封谋划攻打子雅、子尾,事情被发现,子尾刺杀了庆封的儿子舍,庆封逃到吴国。这里说的子雅、子尾是齐国的公子。同一年,齐国崔姓叛乱,子雅等公子们都失散了,等到庆氏灭亡后,齐王又召回了这些公子们,他们都各自回到他们的领地。乱事结束后,齐王赏给晏子邶殿的六十个乡邑,他不接受。
子尾说:“富有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你为什么偏偏不要呢?”晏子回答说:“庆氏的城市多得能够满足他的欲望,而他还贪而不忍,所以灭亡了;我的城池不足以满足自己过分的欲望。不要邶殿并不是拒绝富有,而是怕失去富贵。而且富贵就像布帛有边幅,应该有所控制,使它不致落失人手。”这是说富人不能随意增加财富,否则将自取灭亡。
人富了,就容易产生骄横之心,富而不骄的人,天下很少有,富者要忍富,不能因比别人富,去欺压别人。
对于贫寒清苦的生活,有些人以为苦,而不少名士、隐士则有他们独到的见解,从中也可以看到他们把忍受清贫的生活当成一种修身养性,战胜人性中贪欲的一种方法。他们不以此为苦,反以此为乐。
而与之相反,让自己人性中最阴暗的一面不加抑制地放纵的人,结果往往都像庆封一样,最终身败名裂。但偏偏这样的人代代都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