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当代北京篮球史话
48900200000011

第11章 从专业走向职业(1)

一、力争保住北京篮球的强者地位

1.北京男女篮两重天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后,全国各行各业大都开始进入恢复发展时期,由于体育界在“文革”后期就已经恢复比赛,所以能够借着时代的东风较快步入正轨。

改革开放后北京篮球的最大任务是打好全运会。中国篮球和其他运动项目一样,每次全运会都要进行换血。由于北京女篮已经完成新老交替,阵容齐整,实力较强,所以1976年参加全国甲级联赛西安赛区的比赛再次取得第一名。之后,教练白金申上调国家队任教,姜忠俭带领北京女篮出访南斯拉夫。当时出国机会很少,一般每年都给成绩最好的球队。1978年全国甲级联赛在广州举行,北京女篮经过顽强拼搏获得亚军。

而男篮成绩则出现下滑,这时的北京队差不多都是新队员了,由于缺乏经验,队员之间配合欠默契,成绩不理想,在1977年全国比赛中跌到前所未有的第十名,真是男篮女篮两重天。

但北京篮球还是有底气的,那时候有高峰也有低谷,但哪怕低谷也能很快恢复过来,他们决心尽快反弹。全运会是当时最重要的国内赛事,1979年全运会又是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个全运会,所以各省市都极为重视。为了打好比赛,就要多打比赛。1979年1月,上海火车头体协举办“火车头杯”篮球邀请赛,全国有十多支甲级队应邀参赛,北京队也在其中,他们很珍惜这个锻炼机会。本来这个赛事只是锻炼性质的,但对北京篮球怀有深厚感情的陈文彬还是决定前往,尽管北京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却发生了意外。

2.优秀教练陈文彬的生命终结在赛场

北京队主教练陈文彬50年代末就是促使中国男篮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国字号主帅。他虽然有心脏病,但因为责任心强还是坚持亲自指挥比赛。北京篮球的老教练从来都是全身心地扑在事业上的。赛前他亲自带年轻队员训练,身心早已有些超负荷。1979年1月14日晚,北京男篮与南京部队队在上海普陀体育馆比赛,整个过程都是犬牙交错。直到距全场比赛结束前几十秒北京队还落后1分。

足智多谋的陈文彬请求暂停布置绝杀计划,随后北京队队员“照方抓药”,一板一眼按陈文彬的布置执行,北京队在最后关头投篮命中,反败为胜。北京队队员们激动地欢呼起来,此时有人发现陈文彬突然捂住胸口躺卧在座位上,表情非常痛苦,队员有人喊:“陈指导有心脏病。”队医迅速摸陈文彬的口袋,平时他有带硝酸甘油的习惯,可是此时却摸不到,他太投入了,对球队的细节考虑得太多了,以至于忘了带救命药。队医点穴、按摩,进行急救。队员们焦急地拆下体育馆的半扇大门,把陈文彬抬到了普陀医院。

其实到医院前他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对中国和北京篮球都有巨大贡献的陈文彬就这样倒在了“火线”上,享年48岁。陈文彬和北京队那一代教练一样,多为学者型运动员,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知识渊博,在50年代是着名球员。他原本学的是英语,为了更好地向苏联篮球队学习,他废寝忘食地自学俄语,一年后,终于与张光烈合作译出了《球类运动的一般理论问题》等近10部着作。他把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论与本国运动员的特点结合起来,制定出科学训练方法并运用于训练中。中国男篮腾飞最迅速的年代就是他执掌教鞭,带领中国男篮达到了当时欧洲强队的水平。

陈文彬去世后,马家驿和华迪平接过了他的教鞭,夺得当年甲级联赛冠军,这里也有陈文彬留下的根基。第四届全运会上,北京男篮名列第四。北京女篮则一枝独秀,先是获得甲级联赛冠军,接着继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冠军后再次夺冠,主帅是白金申,助教是姜忠俭、耿菊生,队员有孙莲莲、郭坚、刘建设、李丽、宋捷、卢红、贾素萍、孙瑞云、张莉、刘稳、董丽冰、肖云、关聪聪、德莉巴尔、陈德迎、宋晓波。连续两届全运会冠军在中国篮坛是少有的,这固然是总体实力使然,但头号球星宋晓波的作用也显而易见。

3.世界级女篮运动员宋晓波

宋晓波1958年生于北京,父母都是篮球运动员。原本父母对她未来的选择是顺其自然,他们打了一辈子球,女儿能上大学更好。但第宋晓波上小学二年级时“文革”爆发了,原本正常的生活被打乱,那时中学生的唯一出路就是上山下乡,而当运动员则可免于上山下乡,也就成了那个年代最好的选择。守着打篮球的父母,宋晓波的技术意识起点很高,到了体校,教练陈美红更是对她精雕细刻,使她的篮球天赋自小就显露出来。北京市什刹海体校的篮球教练们都惊喜地说,这是多年来从未有过的好苗子!不久,北京篮球队教练来什刹海体校挑人,对宋晓波的表现非常满意,立即把年仅15岁的她调入北京青年队。

宋晓波身高1米82,作为前锋,她技术全面,动作多变,擅长过人突破,跳投出手动作协调,底线穿插灵活,是一名攻守俱佳的选手。宋晓波不仅球技出众,而且意志顽强。1975年她代表北京队打第三届全运会,还未成年的她却为北京队夺得冠军起了关键作用,同年她入选国家队,后来成为国家女篮队长。1979年她帮助北京女篮再次夺得全运会冠军。宋晓波在18岁时和中国女篮的姐妹们拿下了第一个亚洲金杯,80年代初,韩国女篮由于有当时世界最佳中锋朴赞淑,实力强大,屡次击败中国队,成了中国女篮夺得亚洲冠军的最大障碍。宋晓波和队友们卧薪尝胆艰苦训练,终于在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上,击败韩国女篮,确立了中国女篮亚洲最强的地位。

宋晓波是七八十年代中国女篮的代表人物,她在1983年世界女篮锦标赛中荣获“最佳得分手”并入选“世界最佳阵容”,这是中国篮球从未有过的荣誉,以她为队长的中国女篮,在这届世界锦标赛中夺得铜牌,是中国队当时历史最好成绩。1984年中国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各个项目的运动员都很珍惜这个为国家争取荣誉的机会,而中国女篮队长宋晓波却差点没去成。那是在奥运会前几个月的1984年5月,中国女篮在古巴哈瓦那参加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篮预选赛。中国队先胜捷克斯洛伐克队,接着在对战保加利亚队比赛时,宋晓波受了很重的伤,她忍不住发出了痛苦的叫声,甚至躺在地上滚动以忘却痛苦。但此时中国女篮太需要她了,为了奥运会入场券,她让医生紧急处理一下,又走回赛场。友好的古巴观众也高喊“7号,宋晓波!7号,宋晓波!”赛后队医诊断,宋晓波是脚踝部后唇的骨片下垂,位置发生了明显变化,脚筋严重挫伤。宋晓波顾不得了,她就问队医一句话:“我还能不能上场?”队医说:“下一场可以上,但要在没有任何药物辅助和麻醉的情况下,把脱离的骨片强行按回去,会很痛苦。”

宋晓波说:“我能忍!”在这次奥运预选赛上,中国女篮最终以9胜1负拔得头筹。

由于宋晓波运动成绩好个子又高,她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担任了中国代表团的升旗手,将五星红旗升到了洛杉矶上空。中国女篮在半决赛中,比较意外地输给了韩国队。要知道预赛交锋中,对方曾落后中国队三十几分,可能是觉得半决赛问题不大,中国队未能好好准备比赛导致遗憾落败,中国女篮最终摘得铜牌。这个铜牌在今天已经是难以企及了,但宋晓波觉得那时完全可以再前进一步去冲击金牌,她至今仍认为那是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

宋晓波曾三次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她担任队长的中国女篮获得过“全国新长征突击手”和“三八红旗手”称号。1999年宋晓波获得了中国篮球界最高荣誉——新中国篮球50杰之一。

回顾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北京篮球对中国篮球的贡献是很大的。除了宋晓波,黄频捷作为中国男篮队长,带队获得过四次亚洲冠军。还有张卫平依靠准确的投篮、扎实的动作和篮下的攻击力,帮助中国国家队夺得第八(1975年)、第九(1977年)两届男篮亚锦赛和第八届亚运会(1978年)篮球比赛冠军,摘得“三连冠”,并加冕“亚洲最佳前锋”。1978年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八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中,张卫平场均砍下25分,创造了当时的最佳得分纪录。

二、勇夺分量最重的1983年全运会男篮冠军

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篮球依然处在第一集团,北京男女篮双获甲级联赛第四名,北京男篮还获得新增设的全国锦标赛冠军。1981年北京男篮获得甲级联赛亚军,北京女篮则是第五次夺得甲级联赛冠军,女篮的教练班子是何诗荪、姜忠俭、胡英信、耿菊生。1982年北京男篮蝉联锦标赛冠军,获得甲级联赛第五名;北京女篮获得甲级联赛第三名。但之后北京女篮风光不再,个中原因值得探究。

北京男篮在80年代有过一次惊艳的收获,就是在五运会战胜国内巨无霸解放军队获得冠军。全运会四年一次,是综合检阅各省市竞技体育水平的盛会,受关注程度远胜过每年一次的联赛,这个冠军是最被看重的。

1.一路艰难闯关

凡是关心北京篮球的人都记得,80年代初北京男篮完成了可以让北京球迷记住几十年的夺冠惊天大逆转。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上海也是北京之外第一个举办全运会的城市。而全运会男篮决赛分组预赛北京队又将遇到东道主,其他对手分别是云南队、黑龙江队、吉林队、解放军队。其中解放军队是毫无悬念的出线球队,当时几乎所有球队遇到八一都采取放弃战略,明知不可能取胜就干脆把精力放在和其他队的拼争上,北京队也采取这一放弃战略,但事后证明这只是“装死躺下”。既然解放军队已经占据出线一席,北京队要争另一出线权就不容闪失,其中与上海队一战最为关键。上海队是典型南派打法,他们技术细腻、中投准确,擅长打内外穿插。尤其作为东道主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不能在家乡父老面前失败,必然雄心勃勃。赛前北京队认真分析了上海可能采取的策略,由于当时北京队实力略高于上海队,所以对手会利用经验拖着打,粘着打,如果比分交织住,必然会使北京队队员产生急躁心理,从而造成盲攻和失误。因此北京队必须主动进攻,上来就要力争拉开比分,把对方尽快甩开而粘不住自己。

比赛开始,北京队首开纪录,接着前锋徐元生插入内线接同伴传球,对方上来阻截,他虚晃一枪跳起投篮命中。北京队那时的队员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徐元生的跳投是得分的利器。

北京队开局不错,上海队在家门口当然要力争取胜,但开局不利更让他们焦急,接着在忙乱中传球失误,北京队11号魏伟抢断后快速反击又添两分。上海队也急起直追,北京队发挥不错,不断打出漂亮的穿插配合。

队内第一高度冯维还打了个出乎意料的低路妙传,他在篮下接球,对方封盖,没想到他走了下三路,13号袁超空档插上,接球轻松上篮投入网内。到七分多钟时,北京队已将比分拉成24∶8,上半时结束,更是以51∶30遥遥领先。领先虽多,也有隐忧,由于拼得凶,北京队队员犯规次数也不少。到下半时8分钟,北京队主力冯维、徐元生、袁超都已四次犯规。教练马家驿、陶传孝叫停,让队员从猛攻变控制节奏、稳扎稳打。比分一直维持在领先近20分,比赛结束前半秒,田怀新一个远投使球压着锣声进筐;巧合的是,上半时也是在锣声响起时徐元生投出的球已经进筐。当时篮球比赛不像后来,地域色彩虽浓烈却不极端,上海观众竟然为这个精彩的进球喝彩鼓掌。最后,北京队以91∶69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