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当代北京石油化工史话
48898100000013

第13章 北京的石油工业产品(1)

京最早的石油工业产品是润滑油、润滑脂和劣质煤油,都是土法配制。随着六二一厂和“东炼”建成投产,北京不仅能生产燃料油、润滑油和润滑脂,还生产航空煤油、高档润滑油和高清洁燃料油,以及液化气、乙烯等众多石油副产品。

一、不断升级换代的燃料油

北京最早使用的汽油是中国石油公司规定的2号汽油,以后按苏联标准供应A56号汽油。“东炼”投产后,于1969年按马达法辛烷值逐步生产出60、70、80、85号汽油,和按研究法辛烷值生产出90、93、95、97、98号无铅高清新汽油。

(一)从提炼大庆原油到提炼进口原油的飞跃

1969年8月8日,“东炼”接收了从大庆油田运来的第一列车原油。从这一天早晨开始,工人们就集聚在铁路两旁、站台上下,冒着酷暑翘首远望,等待着第一车原油的到来。当镶嵌着毛主席像的毛泽东号机车缓缓驶来,又徐徐驶进新建成的石楼原油转运站台时,人们的欢呼声压过了汽笛的长鸣声。为了确保装置高速度、高质量投产一次成功,全体工人按照“边施工、边试压、边验收”的工作方案,白天配合安装,晚上试车验收。经过全厂上下不懈努力,9月7日正式向常减压装置(原油加工装置)投油,当年加工原油259万吨。1970年初至1971年9月,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并对生产装置进行改造,使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了450万吨。1973年,随着石油化工总厂的扩建,“东炼”新建一套常减压装置,投产后原油年加工能力达到700万吨,成为燃料-润滑-化工原料型大型炼油厂。

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外100万吨原油能加工成乙烯15万吨,丙烯9万吨,丁二烯2.5万吨,芳烃8万吨,汽油9万吨,燃料油47.5万吨。而当时我国炼油厂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距离。

“东炼”建厂初期,主要以天然原油为原料,先后加工过大庆、大港、华北、胜利等油田的原油。1976年,受唐山大地震影响,大庆原油供应中断,改炼华北原油。1981年,北京至秦皇岛原油管道重新建成后,才恢复炼制大庆原油和华北原油。其间,为了使炼油厂满负荷生产,还自采高价原油和与有关单位串换燃用原油,进行加工生产,人称“换烧油”。

从1983年8月19日起,“东炼”还利用美国菲利普石油公司HF法烷基化技术和关键设备,生产高标号汽油。1994年,又先后从荷兰、美国、联邦德国引进减粘裂化设备、金属钝化剂技术、烟机发电设备、重整加氢联合等装置,以及利用美国UOP公司技术和关键设备,对一催化剂和二催化剂进行改造,达到了提高生产能力的目标,其中重油催化裂化装置每年可加工200万吨重油。另外,投资284万美元从联邦德国MAN-GHH公司成套引进了烟机发电设备。

1998年原油加工量上升到602万吨,所生产的各种石油产品及炼油衍生产品有32个品种66个牌号。其中汽油主要有70号、90号、93号、95号、97号和98号无铅油;柴油主要有0号、-10号、-20号轻柴油和农用柴油。煤油有航空煤油和灯用煤油两种;润滑油有润滑油基础油和润滑油成品油;石蜡有全精炼蜡、半精炼蜡、食品包装蜡,以及沥青、重质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等。其中各种车用汽油年生产能力达124万吨,各种柴油年生产能力达170万吨,各种石蜡年生产能力7.4万吨,各种润滑油基础油年生产能力23.75万吨。

随着华北油田原油资源的枯竭,“东炼”于1997年10月首次加工越南白虎油田原油,其后,又加工印度尼西亚米纳斯油田原油。1970年“东炼”的原油加工量仅为254.53万吨,1980年上升到591.06万吨,1990年达到了654.44万吨。其中生产出汽油133.57万吨,煤油2.91万吨,柴油94.30万吨,润滑油15.02万吨,石蜡5.81万吨,化工轻油117.28万吨,苯类产品4.07万吨。截至1998年,“东炼”共加工原油16269.07万吨,其中大庆油田原油7495.38万吨,华北油田原油7694.52万吨,大港油田原油927.88万吨,胜利油田原油3.79万吨,其余为吉林扶余原油和进口的原油。

2001年,“东炼”开始试炼俄罗斯原油2780吨,获得成功后又根据俄罗斯原油的品质与大庆原油混合加工,并取得成功。2005年,燕山石化公司进口的原油主要有俄罗斯原油、撒哈拉原油、吉拉索原油、扎菲洛原油、马里布原油和埃斯西德尔原油,总量160.58万吨。2008年,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原油加工能力达到了1064.83万吨,2010年超过了1099.53万吨,再次刷新历史纪录。2011年底,燕山石化公司累计加工原油2.6亿吨,生产乙烯1527万吨、汽油245.34万吨,其中京标Ⅳ汽油157.12万吨;柴油309.29万吨,其中京标Ⅳ柴油90.73万吨;航空煤油126.35万吨,供应中航油公司航空煤油突破100万吨。

(二)从60号普通汽油到高清洁汽油

1969年9月9日凌晨2点,“东炼”第一套常减压蒸馏装置炼出了第一炉60号汽油,工人们用彩绸把油样瓶打扮一新,敲锣打鼓地送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驻地,向党中央、毛主席报喜,向国庆二十周年献礼。紧接着在9月19日、27日,“东炼”一期工程的减粘装置、催化裂化装置也先后投产出油,结束了北京市只耗油不产油的历史。

“东炼”当年按马达法辛烷值炼出投产的只是60号汽油,它在当时是被淘汰的品种。第二年,即1970年,70号汽油投入生产;1971年10月,开始试产80号和85号汽油;1985年,85号汽油投入工业化生产;1986年,开始试制90号和93号车用汽油。汽油加工能力从1970年的53.08万吨,发展到1990年的133.57万吨,远远超过了世界80年代每百万吨原油加工成汽油9万吨的标准。但是,1990年以前,“东炼”主要生产70号汽油,85号以上高辛烷值汽油很少,累计才生产33.52万吨,仅占“东炼”汽油总产量的2%。

1989年,国家正式采用研究法辛烷值划分汽油国家标准,有90号(原80号)、93号(原85号)和97号。1992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规定,对现行的各类石油产品均要依照《标准化法》归类为四级标准,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并从1992年5月执行。同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对普通汽油制定出行业标准SHO112-92,仍按马达法辛烷值划分牌号为70号。

1992年,“东炼”的二催化装置采用北京石油化工科学院研究院开发研制的CHO-2辛烷值助剂,生产出少量90号汽油。1994年11月生产出首批3150吨无铅汽油,结束了北京不能生产高档无铅汽油的历史。

1993年,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制定出SH0041-1993《无铅车用汽油行业标准》,牌号有90号、93号和95号。伴随着高档汽车的发展,在北京石油市场93号、97号和98号高标号汽油越来越受欢迎。

1999年,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在SH0041-1993《无铅车用汽油行业标准》基础上,制定出GB17930-1999《无铅车用汽油国家标准》。2000年7月1日起北京开始执行这个标准,全市实现高清洁汽油供应,牌号有90号、93号、95号和少量97号无铅汽油。

1999年,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东炼”前身)生产出首批无铅高清洁汽油,全年生产17.82万吨。高清洁汽油适用于各种汽油发动机的汽车,尤其适用于电控燃油喷射发动机车。

2004年,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利用RIDOS汽油低烃技术和联合重整装置,经过技术攻关生产出98号车用汽油,并于6月2日投放北京市场。同年9月1日,又生产出满足欧Ⅱ排放标准的车用汽油。北京市场从10月1日起执行车用汽油标准DB11/238-2004和车用柴油标准DB11/239-2004。

2005年,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开始生产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京标B汽柴油,北京市场从2005年7月1日起开始执行车用汽油标准DB11/238-2004和车用柴油标准DB11/239-2004(京标B,相当于欧Ⅲ排放标准)。

北京市场从2007年1月1日起,开始执行车用汽油标准DB11/238-2007和车用柴油DB11/238-2007(京标Ⅳ供应,相当于欧Ⅳ排放标准)。

为了尽快生产出为北京奥运会使用符合欧Ⅳ排放标准的汽柴油,2007年6月23日,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投资35.4亿元,使年加工1000万吨炼油系统改造工程一次开车成功,成为中国第一家试制成功欧Ⅳ排放标准的炼油基地,生产出北京奥运会急需的高品质清洁汽柴油,每年可生产300多万吨。这种高清洁汽油,其硫含量低于欧Ⅳ排放要求的0.005%(质量分数),比欧Ⅲ排放标准排放量要求的硫含量0.015明显降低。由于油品质量升级,北京市汽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硫每年将减少4000吨以上。

燕山石化公司原炼油系统的汽油生产采用油罐调和方式,不仅周期长,而且产品质量控制精度差。2008年3月,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采用中国科学院研发的“汽油油品在线优化调和技术”进行油品调和,年生产能力达到270万吨。实现了一次调和成功率100%,抗爆指数质量过剩小于0.1个单位。燕山石化公司成为中国石化首家采用国内在线调和建设的炼油厂。

燕山石化公司持续进行油品升级:1997年率先实现汽油无铅化,2004年、2005年、2007年、2010年,依次实施欧Ⅱ、欧Ⅲ、欧Ⅳ、欧Ⅴ排放标准,只用10年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20多年才完成的油品升级之路。

为了保证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油,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先后生产欧Ⅳ排放标准汽油8.26万吨、欧Ⅳ标准柴油13.79万吨、航空煤油5.64万吨供应市场。2010年9月,北京首批727辆国5标准柴油公交车上路行驶。

为了与国际接轨,北京地区从2012年5月31日开始实施供应京5标准车用汽油,同时实行新的车用汽油标号,即将原来实行的90号、93号、97号汽油标准修改为89号、92号、95号。调整后的汽油牌号是按照欧洲标准制定的,即第五阶段车用汽油标准。

(三)与汽油同步转型换代的煤油和柴油

“东炼”除加工车用汽油外,还加工煤油、液化石油气、航空煤油、润滑油、石蜡、沥青和润滑脂等。其中灯用煤油除点灯外,还可以用来取暖做饭、洗涤机械零部件及作杀虫药的溶剂。“东炼”炼制的煤油,是利用天然原油经常压蒸馏切割180摄氏度至310摄氏度馏分,汽提后制得。“东炼”从1969年9月开始生产灯用煤油,到1990年累计生产75.7万吨。90年代后,随着电力的增加,煤油用量大幅度下降,年生产不足万吨。

柴油,又称油渣,它是在汽油、煤油提炼后炼出的产物,主要成分是含10到22个碳原子的链烷、环烷或芳烃。它的化学和物理特性介于汽油和重油之间,沸点在170摄氏度至390摄氏度之间。“东炼”生产的柴油主要分轻柴油和农用柴油两种。其中轻柴油主要有0号、-10号和-20号,适用于柴油车、拖拉机及船舶、发电、钻井等设备的高速柴油机使用。“东炼”从1969年9月开始生产0号、-10号轻柴油。翌年增加-20号汽柴油生产。1971年6月开始生产-35号低凝固点柴油。1975年以后,因直馏柴油组分用于生产乙烯裂解原料,使轻柴油调和时直馏组分比例下降,柴油储存安定性受到影响,年平均生产能力只有70万吨。农用柴油从1970年开始生产,产品主要用于拖拉机及排灌柴油机的燃料,最高年产量达到14万吨,1980年以后产量逐年递减,1988年被淘汰。

随着原油产量迅速增长,石油部提出了炼油工业要从原来简单的粗加工,逐步发展到深加工。提出以军品油为主攻方向,解决石油产品的品种问题;改造老炼油厂,建设新炼油厂,逐步建立起现代炼油工业,实现石油产品基本自给。

2001年8月,燕山石化公司炼油厂首次生产出含硫量低于欧Ⅲ标准的清洁型柴油,这些柴油色好、氧化不溶物低,完全符合北京市的新标准要求,结束了北京不能工业生产优级品柴油的历史。同年11月,炼油厂又成功调和出首批-10号和-20号新标准低凝点柴油。

这批油品经测试,十六烷值、冷滤点、凝点、氧化不溶物、比色和含硫量等所有指标均符合GB252-2000要求。到2010年9月,北京已有727辆使用欧Ⅳ(国5)标准柴油的公交车上路行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