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食育:从摄取营养到重视饮食行为
48891200000006

第6章 食育之实践(1)

创造环境

孩子与炊事员的关系

我做小学教师时,曾经对同在一所学校的炊事员和学生、老师完全没有交流而感到惊讶。到保育园后,发现厨房的职员大多数时间也只是在厨房。这是为什么呢?我希望厨房的职员不仅做饭,也能积极地与孩子和保育员接触,就给炊事员也安排了许多工作。首先,我在设立保育园(省我森林保育园)时,采用在2层的孩子可以看到1层厨房的设计。非常遗憾,现在的保育园由于结构上的关系未能做到这一点。因为看不到厨房,就采取了其他方法。一种方法是采用了从0岁至1岁孩子的保育室可以看到厨房的设计,这样,炊事员可以从厨房一边对着0岁至1岁孩子的房间说话,一边准备午餐,使孩子更加贴近炊事员。另外,2岁以上孩子吃饭的时候,是用升降机把饭菜运到楼上。楼上准备了孩子们自己做饭的空间,由炊事员上来给孩子们介绍食材,演示如何做饭,在孩子们面前做酱汤、收拾鱼等,把在厨房的工作状态展示给孩子们。

在孩子面前收拾鱼,也是食育的内容之一。由于卫生方面的原因,生的东西是在厨房加工的,而拿到楼上收拾鱼是为了给孩子们演示。现在,许多家庭都不做饭,都是在百货商店、地下超市买回来当作晚饭。越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越应该让孩子们看到实际做饭的情景。因此,在孩子面前收拾鱼也是非常宝贵的机会。同时,在3~5岁孩子吃饭时,会将当天使用的食材做成卡片,让孩子们一起玩寻找食材的探险游戏。我们还让孩子们在午餐时做值日生,一起做饭。这样,保育人员可以亲自体会到孩子们是如何喜欢做饭,以及哪些是孩子们不爱吃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的职员还会即兴让孩子做一些其他的事情。曾经有两个男职员,看到我们栽培的紫苏叶很多,就做起了紫苏叶天妇罗。开始做时,几个孩子围了过来想要参与。我有些担心,就过去看了看。只见孩子们只沾了干面粉就要放在油里炸。我告诉他们:“要将面粉溶在水中,做成面糊。”结果,孩子们把两面都沾满了面糊。我又告诉他们:“应该只沾一面”。经过一番周折,脆脆的紫苏叶天妇罗终于炸好了。最重要的是,这是大家一起做的,所以最香。做的时候费了不少力气,而吃进去只是那一瞬间。那以后,我们又带着孩子们做镜饼,结果做硬了,又改成饼糊,炸着吃了。炸的东西很油,不一定好吃,而孩子们却欢天喜地、快快乐乐地吃光了。

如何建立孩子们与炊事员的关系呢?最好是孩子们能够看见厨房。如果看不见厨房,也可以想出其他办法。在我们保育园里,所谓收拾鱼是将金枪鱼切成片,但是大多数时候是将竹荚鱼片成两片。即使是这样简单的事情,也让孩子们一点点去体验。

这样的体验,只要在孩子们居住的社区以及保育园的范围内,都是可以做到的。可以让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感觉和体验,亲身感受大自然的恩惠。这样的感觉和体验非常重要,这中间炊事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经有人建议取消保育园内的厨房,不仅是取消厨房这个房间,而且连同保育园内的营养师、炊事员等也一并取消。如果午餐改为外部送餐,食育相关职员则无法参加小组保育了,我们应该从食育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创造食育空间

在保育园里,我们在孩子们的餐桌上铺上桌布,在桌子中间摆上花瓶,里面插上鲜花,注意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用餐的氛围。这也源于我当小学教师时的体验。当时我在的那所小学的教室里,排列着书桌,前面有一个大黑板,粉笔灰飞扬。大黑板有些煞风景,没有一个吃饭的氛围。而学校也没有条件再准备一个用餐的场所。我认为创造一个符合吃饭的氛围、地点、时间非常重要,就在黑板前安装了一个布帘导轨,吃饭时拉上帘子把黑板隔开,将上课的氛围改为吃饭的氛围。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带餐巾来,铺在桌子上,摆上餐盘,至少在吃饭这段时间看不到黑板,把书桌变成餐桌,努力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可以舒适、快乐的用餐环境,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现在的保育园里,平时大家集会的场所是3~5岁孩子的饭厅。

铺上桌布,插上一枝鲜花,就会营造符合快乐用餐的氛围。这样的食育环境非常重要。

最近,保育园都专门设置了餐厅。孩子们可以在那里快乐地用餐,如果保育园不能保证一个一天只使用几个小时的房间,也可以把吃饭的空间与用于其他目的的房间兼用。

应该避免因为要准备午餐而中断孩子们饭前的活动,或者在吃饭中途为了准备午睡铺被子而扬起灰尘。

在德国,餐厅基本没有专用房间,而是在保育室中划出一个区用来吃饭。在保育园吃早餐的孩子,可以像选择玩的场地一样,选择自己喜欢吃早点的地方。每个保育园都准备了专门午睡的房间。午睡的房间光线较暗,孩子可以在那里舒适地午睡。

制作道具

我们创造的环境并不仅仅局限于空间环境。我们还在使用的道具、餐具上下了一番功夫,因为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我在教师时代还设计过孩子们使用的餐具。当时孩子们使用叉子和勺子兼用的叉勺。我就叫孩子们从家里带来了筷子。因为使用筷子有使用筷子的好处。首先是可以训练孩子的手指。开始练习时稍稍有点难度,但是筷子却是非常方便的用具。同时,使用这种传统用具,可以活动手指,与生活中的许多动作相联系,包含了“生活文化”的重要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使用筷子,让孩子们掌握与其他能力以及与日后的许多能力相关的“生活文化”。除了筷子,还有许多类似情况,比如拧抹布。开始的时候孩子们拧不好,总是两只手同向,但我们还是让孩子们拧。有的家长反对,甚至提出:“今后会有许多方便的东西,不会拧抹布也没有关系。”的确,如果单纯从抹布的角度说,也许可以说没有关系,而这样的训练却与日后的很多事情相关。我说服家长:“拧抹布会在将来学剑道时与握竹刀相联,在学棒球时与握棒球棒相关。

不是为了学会拧抹布而拧抹布,而是与学会如何有效地握紧相联系的一种学习。”在江户时代的剑道道场中,教握竹刀的方法就是像“拧抹布”一样。比如拿筷子的方法、拧毛巾的方法、使用锯条的方法、使用锤子的方法,等等,这些传统的运用手指的方法,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以及做各种运动,还和所有的生活动作相关,是最基本的训练。

在我们保育园里,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根据当天的菜单自己选择使用筷子还是勺子。拿筷子方法的好坏与做饭一样,不是年龄的问题,因此不应该片面地决定应该从几岁开始使用筷子。因为拿筷子的方法对将来使用铅笔等其他工具也是非常重要的训练,我们在玩的过程中,要教会孩子正确的使用方法。筷子是两根同时使用,因此在教孩子们使用筷子时,首先教孩子握铅笔,然后再学握筷子,学会了握铅笔,就会使用筷子。铅笔是一支,如果在写字时,再拿一根铅笔插在无名指处,就成了拿筷子的基本方法。如果体会不到这一点,就会让筷子平行,筷子尖成不了V字形。我们让2岁孩子涂画。通过涂画,让孩子学会握彩笔,也是为使用筷子做准备的一种体验。过家家时用的面包夹子,也会与练习使用筷子联系在一起,可以练习如何用力。首先,将切成四方形的小海绵块用“面包夹子”夹,以锻炼手指用力方法。然后用筷子夹不容易夹的东西,这些会和抓联系在一起。从盘子里往图画中的动物嘴中送,做这种游戏。最后,学会使用餐巾纸,这些从广义上都与使用筷子有关。

当然,这些并不一定在吃饭的时候教给孩子,也可以在玩中去体验,不是以指导使用筷子的方法的形式,而是按照顺序让孩子去积累这些体验,这在保育中非常重要。

餐具使用陶器或瓷器,当然所有的素材都是安全的。让孩子使用真正的陶瓷器皿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体验餐具掉到地上会摔碎的感觉,学会小心使用,这些也是非常重要的体验。

应该按照孩子的发育阶段选用可以促进孩子发育的餐具。不要因为是婴儿,就给孩子特别小的盘子。在用手抓饭时期,应该使用可以放入拳头大小的、稍大一些的餐具。开始用勺子盛东西时,可以使用容易捞起、垂直的、有点重量的勺子。在能够端着碗吃饭时,准备可以放在手掌上大小、比较轻的餐具,等等。按照孩子的发育情况为孩子们准备餐具。

待客之心

我看过一个由着名厨师长教小学生做菜的电视节目。题目是:把老人请到小学校一起吃饭。厨师长对孩子们说:“请老人到学校来,是一种‘待客之心’。”我非常赞同这种做法。在节目中,厨师长讲了有关待客之心的三个要点。

第一,“摆放饭菜应按照客人便于吃、便于使用的原则”。比如为了随时能拿起来,米饭应该放在左手边。在吃饭期间,有时会端起来喝汤,汤应该放在右手边。主菜放在正中间,饮料……这些是摆放饭菜的基本原则,但不是规定,而是作为一种“待客之心”,考虑如何让吃饭的人吃得更方便。但吃饭时,本人可以按照自己方便的原则摆放在自己方便的位置,并不是非常严格的。

第二,“环境”。比如铺上餐垫,在中间摆上鲜花,让客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用餐。

第三,“会话”,即快乐地会话。很多大人会要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说话。”而在吃饭的时候,边快乐地交流边吃饭,也十分重要。

作为“待客之心”,老师列举了餐具的摆放、环境、会话这三点。

我做小学教师时,还不知道这些,而当年我们在教室里所做的一切,正是实践了这三点(餐具的摆放、环境、会话),直至今天仍然坚持这样做。

孩子做饭的意义

在孩子的游戏中,包含了走向成人过程中的训练要素。尤其是模仿大人“过家家”游戏,更是孩子走向成人的一种模仿游戏,模仿大人是他们的乐趣,他们长时间地过着家家,虽然孩子是无意识的。

现在,保育园的孩子们一提到做饭,眼睛就会放光。孩子们不仅是因为做与大人同样的事而感到快乐,同时对于孩子而言,洗菜、择菜、揉面、捏团、切菜等,这些做饭的所有环节都像游戏一样,因此做饭是最好的游戏。除此以外,还没有类似做饭这样目的明确、结果明确的体验。同时,孩子们通过做饭,可以学会必要的生活技能,对手和大脑以及身体发育都有好处。做饭的意义与日本新的小学学习指导大纲中的“综合学习”一致,几乎包含了5个领域的全部,通过做饭,可以制订所有领域的计划。

做饭时,应准备符合孩子身体特征的用具。特别是菜刀,越是不快的菜刀,越需要用力,反而更危险,所以应选择快一点的刀。刀的长短也应掌握在孩子两个拳头大小,尽量选择刀部为直线、刀柄轻、刀体重、刀刃不太薄、结实的菜刀。使用菜刀之前,应教给孩子们正确的切法(手为猫爪状),从比较容易切的香蕉或者黄瓜等开始练习。

如果怕圆的东西在菜板上滚、不稳定,可以由大人先竖着切成两半,贴在菜板上,再让孩子们切。这时,在菜板下面放上湿布,可以防止菜板打滑。

决定了做什么之后,最好事先将做饭的顺序以图或者照片的形式贴在纸板上,按照这些顺序,讲给孩子们听。做饭当天,把那张纸板贴在孩子们随时都可以看得见的位置,孩子们看着纸板,就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是哪一步,下一步该做什么。如果将做饭的各个步骤做成纸偶戏,会比纸板上的图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

做饭时,我们把3~5岁的孩子分成班,孩子在班里的作用是不分年龄的。一般会让3岁孩子洗菜、4岁孩子择菜、5岁孩子切菜,在做饭的时候经验比年龄更起作用。如果保育园每年都开展做饭活动,可能会是年龄大一点的孩子做难度较高的活,尤其是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的孩子会做得更好。因此,做饭时不是以年龄分工,而是让会做的孩子去做难度较高的活。

最近,因为流行大肠杆菌0157,开展孩子做饭活动的保育园比以前少了。如果事先好好洗手、好好消毒厨具是没有问题的。如果还不放心,可以通过加工来解决。比如需要搅和或者揉的东西,可以放在塑料袋里。塑料袋有封口的卡子,不会漏出来或洒出来。孩子们的手接触过的东西可煮沸消毒。比如在我们保育园里,小孩子们轮流淘米。淘过的米还要煮成饭,因此在卫生上可以放心。

在外过夜的集体活动中,3~5岁孩子做饭时,是从买材料开始。

我们把买东西比作指令游戏,给各个班分配任务,比如“这个班去买4个土豆”。尽量不让孩子们去超市买,而是让他们到菜店、肉店等专门店去买。买回材料后,让大家去思考可以做什么。一般比较固定的有咖喱饭或者烤肉,孩子们愿意搅拌,像“牛肉饼”“炸肉饼”“饺子”

等比较受孩子们的欢迎。

2岁孩子做饭时的主要工作是“揪魔芋”“削土豆皮”“在蛋糕卷上摆装饰”(蛋糕上装饰巧克力等)等。还有,平时下午3点钟点心时间的点心(可以做成自己喜欢的各种形状)、红薯、巧克力香蕉、各种果酱、南瓜点心、杂样煎菜饼等,也可以让孩子们自己做。如果在下午3点钟的点心时间,能够吃到上午活动时自己做的点心,孩子们会特别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