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投桃报李传递阳光:懂得感恩
48888500000012

第12章 学会尊重(4)

孩子犯了错误,父母难免会责备孩子,但是责备的方法却有很多种,如果方法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不当的责骂以及动粗、体罚或其他威吓等处罚方式,不仅会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孩子,而且可能激起孩子的仇恨心理。而如果父母善于找到孩子错误中隐藏的优点,然后赏识孩子,不仅可以让孩子充分认识错误,而且还会继续保持这个优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对待错误的习惯。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还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些时候,孩子错误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大人的误导。例如孩子和老师顶嘴,可能是因为父母经常在他小时候说“等你上学了,让老师管教你!”之类的话,让孩子误认为老师和自己是对立的、是敌人,从而产生了逆反的心理。如果父母明白了这一点,就必须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在教育孩子尊敬师长的同时,对孩子敢于怀疑、敢于挑战的优点给予赏识。

当孩子犯了错误,要调查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发现孩子在错误中显露出来的优点。你可以说:“虽然你做错了,但是你表现得很勇敢。只要改正错误的方式,你的勇敢仍是非常可贵的!” 如果孩子的错误是出于好意,首先应该赏识孩子的良好初衷,而不是抓住他的失误,如“我知道你很想帮助别人,这真让我高兴!” 3、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主要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尊重孩子、信任孩子

孩子从小所受到的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是他建立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前提。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和信任的孩子是不会有正常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所以家长应当时时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看是否有伤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地方。家长应注意检查自己是否因孩子“表现平平”而大失所望,是否常常埋怨自己的孩子“无能”、“不中用”、“没出息”、“不成器”等等?是否暗自觉得孩子不如年轻时的自己?是否说孩子不如别的孩子?是否当众嘲笑孩子“幼稚”、“愚笨”?等等。尽管有时是无意的,

但这种消极的评价对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是严重的伤害。作为父母,应当多和孩子进行—些“平等”交流的活动,应当尊重孩子作为家庭一员在家中的地位。应当听听孩子自己的意见,采纳自然很好,不采纳也应当心平气和地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如此孩子就会体验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体验到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尊重和信任,自然也就能够形成健康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多鼓励孩子、表扬孩子

“称赞对于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很多家长都自觉不自觉地把孩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只知一味训斥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却很少把赞许给予孩子,这就不利于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养成。现在很多心理学家都主张用赞许来代替批评,都主张父母应当注意寻找孩子的闪光点予以鼓励和赞扬。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已经用动物和人的实验证实,当批评减少而多多鼓励和夸奖时,人所做的好事会增加,不好的事会因忽视而减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每一个希望做好家教工作的父母的深入思考。家长应当明白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花朵会在批评下枯萎,会在鼓励和赞扬声中绽放。如果您想做好家教工作,那么您就应当记住:“赞美最细小的进步,而且是赞扬每一次进步。要诚恳地认同和慷慨地赞美”。

当然鼓励孩子,并不是不能责备孩子。家长在准确了解孩子心理状态的基础上,在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适当的方法,运用适当的措辞去责备孩子,不仅可以弥补孩子的过失,而且还会激励孩子努力进取。这种责备有时只是一个眼神,有时是对孩子不良行为的忽视和沉默,有时是心平气和的讲道理。但责备不是絮叨,不是暴跳如雷,不是打骂孩子,否则,就有可能使孩子形成逆反心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让孩子知道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有些孩子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并不是说孩子是自私的,而是幼小的孩子还不知道怎样去关注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

有一次,丰子恺先生在饭馆里请一位朋友吃饭。他把自己的几个十来岁的孩子都带了去。刚吃完饭,就有孩子对丰子恺先生提出要先回家。丰子恺先生马上悄悄地制止了孩子。事后在家里,丰子恺先生对孩子们说:“我们家请客,你们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对客人的不敬。”孩子们听了丰子恺先生的话,都觉得父亲说得有道理。在以后的请客吃饭中,孩子们个个争当好客的主人。

可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例如:教育孩子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时要用礼貌用语,等等。

同时,要有意识地向孩子介绍亲朋好友的性格、优点,鼓励孩子学习他人的优点,并且父母要教育孩子谦虚谨慎,不骄傲自满,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让孩子明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道理。

孩子们有时会做一些不尊重别人的行为。例如,喜欢叫别人外号,见到残疾人会上前围观,见到别人陷入困境会加以嘲笑,看到别人倒霉会幸灾乐祸。孩子这样做,有时是因为想看热闹,好奇,有时是想开个玩笑,有时则只是盲目地跟着别的孩子做。他们并没有理解这样做是不尊重别人,没有意识到他们这样做会伤害别人的心灵。当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先要平静地问问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然后有针对性地指出孩子这样做的坏处。父母要让孩子设身处地体会到不受别人尊重时的感觉,要让孩子知道,有教养的孩子应该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尊重别人。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受到尊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教育孩子克服任性和蛮横行为

任性和蛮横是学生常见的行为,任性表现为孩子想要什么就得给什么,想干什么就得:厂什么,想怎么干就得怎么干,一旦其需要得不到满足,就耍脾气、使性子;蛮横则表现为孩子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蛮不讲理、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如有不顺就撒泼打架。任性和蛮横都是不良的性格特征,有这种特征的孩子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愿,他们往往适应不好社会,难以独立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容易遇到挫折和障碍。

因此教育孩子克服任性和蛮横行为,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家长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选择正确的家教方式

既关心爱护孩子,又要对孩子进行严格要求,不娇宠、不溺爱孩子。溺爱和娇惯孩子是孩子产生任性和蛮横行为的根源。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总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时时、事事、处处都处于家庭的中心位置,这就使孩子学不到独立面对生活的本领,反而将保持自己的中心位置作为生活目标,进而形成自我中心和任性、蛮横行为。而在学校里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能够处于中心的地位,不能够处于中心地位的孩子,一部分可能继续任性、蛮横,发展成为反集体分子,另一部分可能在家继续任性蛮横,而到学校后变得胆小怕事;而那些继续处于中心位置的孩子,则依然任性蛮横如故,这样的孩子可能发展成为自私自利、过于自尊的人。因此,改变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选择民主、理性的教育方式,既给孩子应有的关怀和爱,又给孩子以生活本领的指导和帮助,不随意满足孩子无理的要求,不强化孩子的损人利己、刁蛮霸道行为,现在有很多家庭对孩子表现出来的损人利己、蛮横霸道行为非但不加以制止,反而觉得孩子聪明、有趣、胆大,这无疑助长了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的同时,加强与学校教师的联系,共同拟定克服孩子任性蛮横行为的办法也是非常必要的。

(2)对孩子进行说理教育

让孩子明白任性和蛮横对自己发展的害处,并对孩子的任性和蛮横行为进行必要的处罚,但尽量避免体罚。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任性和蛮横是孩子无意识的表露自己想法和愿望的一种方式,家长如果能及时指出孩子的无理并拒绝孩子的非分要求,孩子就会慢慢明白什么是合理的要求,什么是不合理的要求;如果家长经常迁就孩子,孩子就会得寸进尺,一旦形成任性蛮横的习惯,再想矫正就比较困难了。另外,对孩子的任性和蛮横行为的惩罚主要应当以冷处理为主,对孩子的任性和撒泼不予理睬,孩子在得不到大人的回应之后,就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对孩子的任性蛮横行为进行体罚,孩子不但不会心悦诚服,反而会记恨大人,会更加变本加厉,孩子表现出任性和蛮横行为时,你揍他一顿,当他再次表现出类似行为时,你必须以比上次更利害的方式揍他,否则就不起作用,如此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家庭成员保证一致

千万不能一个在训斥孩子,另一个又千方百计地护着孩子。家里有老人时,更应做好协调工作,因为老人总是心太软,大多数老人都在扮演着溺爱孩子的角色。即便家庭成员在如何对待孩子任性和蛮横行为的处理上有分歧,也要私下里协调,而不应该当着孩子的面就表现出来,否则孩子就会觉得有靠山,有保护伞,继续其不良行为。很多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家庭成员纵容的结果。

(4)为孩子树立谦和和负责任的榜样

父母为人谦和,对事敢于负责,有不对时敢于自我批评,都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都有利于孩子形成敢于负责的性格,克服任性蛮横行为。相反,父母为人刁钻蛮横,遇事耍脾气、使性子,动不动与人吵架,就很难教育孩子克服任性蛮横的行为。

2.学会向孩子道歉

每个父母都会遇到误解甚至是冤枉了孩子的时候,比如有的孩子因在学校里帮助老师打扫卫生,回家晚了,父母误以为孩子在外面玩耍而严加训斥;有的孩子因在外面做好人好事,把衣服弄脏或弄破了,父母误以为孩子在外面和别人打架而横加责骂等等不一而足。按理说,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应该向别人道歉才是。做父母的做错了事,也应该向孩子道歉才对。可是,现实生活中却很少有向孩子道歉的父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有些父母的封建家长意识在起作用,认为自己是孩子的衣食供养者,将孩子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事事都应该听自己的,即便自己错了,也不向孩子认错;另一方面是许多家长都认为,向孩子道歉会起到纵容孩子的作用,并且有损父母的威信和尊严。

现实生活一再证明,那种封建家长制的家教作用,那种把孩子看作是私有财产的做法是培养不出好孩子来的。中学时期的孩子,成人感已经十分强烈,他们渴望独立,渴望得到大人的尊重。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如果再用对待小孩子的方式对待他们,就必然会遇到他们的反抗。“逆反心理”、“代沟”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究其原因,大都与封建家长作风有关。因此,伴随着年龄的增大,放弃家长专断作风,代之以平等地对待孩子,应该是做父母的明智的选择。

心理学的研究同样指出:在一个家庭内,家长威信的树立,并非是他们的一贯正确,而是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的结果。家长犯了错误或者误解、冤枉了孩子,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或寻找机会向孩子道歉,实际上不仅不会有损家长的威信和尊严,反而会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准则。只有当孩子由衷的感到父母是言行一致的人时,才会产生对父母的敬佩之心,父母的教育也才会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所以,无论是何种原因,父母错怪或冤枉了孩子,父母都应该向孩子道歉。如果父母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孩子就会对父母产生更深一层的信任,就会对父母的教育心悦诚服,另外,做父母的向孩子道歉,能使孩子体验到受人尊重的感觉,进而建立起恰当的自尊,还能使孩子学会尊重他人的习惯。

当然,父母向孩子道歉还必须讲究道歉的艺术。首先,道歉应该选择在心平气和的时候,这时的道歉既显得郑重诚恳,又容易为孩子所接受;其次,道歉要明确。父母向孩子道歉时,一定要说明自己做错了哪件事说错了哪些话,同时还要说明为什么向孩子道歉,否则,容易把孩子搞糊涂,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三,向孩子道歉要中肯,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既不要夸大自己的错误以取悦于孩子,也不要轻描淡写,让孩子以为父母是在敷衍了事。

当然父母有错时才道歉,父母无错,只是对孩子的要求,孩子一时没有达到,此时决不能向孩子道歉,否则,不仅会降低父母的威信,使孩子误以为父母的要求都是可以打折扣的.还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缺乏责任感的坏毛病。

总之,教育无小事,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从每一件小事培养,抓住每一个细节,让我们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