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破茧而出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48877000000008

第8章 学会生活,感受生活(7)

播种习惯,收获人生

1.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家长可以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某一时期学到的知识讲出来,要求是越通俗越简单越好。把课本的话变成自己的话,需要一个独立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助于加深孩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让孩子对各种题型整理归纳

家长可以让孩子在做了一定量题目的基础上,对题型分类整理,概括出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通过这种独立思考,可以使孩子再见到类似题时,能够按部就班得出正确答案。

(2)陪孩子解析难题,按思考的点打分

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解析难题,孩子只要想出了一个角度或者一个步骤,都给加分。这样可以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思考题目,明白只要多思考一点,就离成功近一步。

(3)让孩子编题目考家长

家长可以让孩子根据所学知识,编题目来考家长。编题的过程,就是对所学知识深入思考的过程。当孩子能在题目中设置各种“圈套”时,家长就有理由相信,这些“圈套”在考试中再也难不倒自己的孩子了。

(4)站在孩子一边

当孩子的独立思考的结果不符合标准答案、被老师判为错误时,家长应该站在孩子一边,大声夸奖孩子了不起,想得比老师都多。同时也要跟孩子讲清楚,我们既然要在考试中拿分,就得按照出题人的水平来做题。

(5)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在生活中,当孩子对家长说出了真实看法时,无论是错是对,首先要鼓励孩子能独立思考。如果想法不对,家长可以以平等的态度提出自己的看法,由孩子来自行判断,切记不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6)鼓励孩子多提问

当孩子提问时,家长要立刻给予鼓励,夸奖他肯动脑筋。这样,随着孩子提的问题越来越多,他的思考就会越来越全面,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7)不能粗暴地打断孩子

当孩子在讲自己的理由时,家长不可以中途打断,无论自己多么不同意,都一定要让孩子把话说完。无论孩子的观点正确与否,只要能充分阐述,就有助于提高他的独立思考能力

2.家长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让孩子爱上读书,是无数家长的期望,可是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又是无数长的困惑。

开卷有益。众所周知,读书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能让我们成为博学多才的人。但是,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之中,在学习之余,有多少人会自觉打开书籍去钻研,去拓展?又有多少乐于去读书,把读书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当成生活的乐趣呢?

让孩子爱上读书,是无数家长的期望。但是,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又是无数家长的困惑。其实,孩子能够爱上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那么如何循序渐进让孩子爱上读书呢?在这里说说我的看法。

(1)为孩子念书——启蒙阶段

要让孩子发自内心地热爱读书,首先应该调动起孩子的读书热情。在孩子读书的初期,由于年龄小,兴趣低,多数孩子只会被书中逼真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所吸引,不会认真阅读书中的文字,这时的读书还不是真正的阅读。在这一阶段,为孩子念书要比他们自己“阅读”的收效大得多。在这一过程中,父母要做好孩子的家庭老师,要经常不厌其烦地读书给孩子听。不管他们是否听得懂,是否在认真听,都没有关系,这是在为孩子自己读书做准备。长此以往,你会发现,虽然有些儿歌、古诗的意思孩子并不明白,但是经你多次重复后孩子也可以跟读了,甚至可以背下来。这时,再让孩子展示他的听读成果,他便会充满自信,兴趣盎然,并更加乐于去听、去学。

(2)陪孩子一起读书——提高阶段

坚持每天用四十分钟时间和孩子们一起大声读好书。通过文字,让孩子们沐浴在美好的精神世界中,与无数智者进行心灵交流,使灵魂受到启迪。自然,他们不会再有那些不良行为了。

家长如果认同这个道理,就应该相信这个秘诀——读书,和孩子一起读书!当孩子认读了拼音,或记住了一些汉字之后,就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这时就可以从给孩子念书的阶段过渡到陪孩子一起读书的阶段。刚开始,为孩子挑选一些符合他们口味的相对简单又生动有趣的儿童读物,坚持在每天的同一时段,开展不少于二十分钟的家庭读书活动。这时,家长始终要在孩子的身旁做他的引导者和学伴,并适时提问,适时讲解,适时鼓励,适时让孩子对所读内容进行评价。我想,在家长富有感情色彩及身体语言的朗读中,孩子会尽情感受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尽情享受情谊浓浓的精彩语言。在快乐中,孩子会认识更多的字,懂得更多的道理,受到更多的启迪。让孩子从小就跟随父母沉浸在书香之中,会使孩子从小对书有一种亲切感,使他热爱书籍、热爱读书,渐渐地就会视读书为一件自觉的、能够心甘情愿去做的事。

(3)让孩子选择内容——发展阶段

当孩子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独立阅读的时候,就要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书籍,让他们有书可读。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我们可以带孩子多逛逛书市,宁可少买点玩具,也要多买点图书。但一定要按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选书,“强扭的瓜不甜”,培养孩子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孩子年龄小,但由于性别、个性、环境等不同,他们也有自己的喜好,也存在个体的差异:有的爱童话,有的爱笑话,有的爱漫画……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这些个体差异,不得强求,不能一味地按自己的喜好去塑造孩子,不能武断地给他们买书,不要逼迫他们走你认为对的路,要鼓励孩子走适合他自己的路。这时,我们一方面要注意保护孩子可贵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要做有心人,进一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从一个辅导者、建议者的角度抓住一点苗头,顺势引导,帮助他们选购图书。

只要我们采用积极的方法帮助、引领孩子走近书籍,走入书籍,那么,孩子的头上就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3.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上。

(1)培养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兴趣有倾向性。兴趣的倾向性是指对什么内容发生兴趣,它是形成其它兴趣品质的前提。孩子的兴趣可以是指向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指向精神方面的。不同的孩子,其兴趣的倾向性是有差异的。如有的孩子对绘画有兴趣;有的孩子只对影响自己个人利益的东西感兴趣等。应该运用自身和周围的教育力量,发挥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兴趣倾向。

(2)围绕中心兴趣,培养和激发广博兴趣

广博兴趣和中心兴趣是一个良好兴趣品质的两个方面,二者是辩证统一的。良好的兴趣品质是既博又专,专博结合。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学习负担普遍偏重,这对孩子兴趣的发展是很不利的。家长应该走出只重视智育或考试成绩的怪圈,为孩子多创造一些条件,鼓励并调动孩子。使孩子课外活动丰富多彩。一方面要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广博兴趣积极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和组织者;另一方要指导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的潜力,努力培养中心兴趣。

对中小学阶段来说,首先应培养孩子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到了高中阶段,再慢慢引导孩子逐渐形成中心兴趣。

(3)培养稳定而有效的兴趣

兴趣的稳定性,是指兴趣长时间地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些对象上。在这方面,个性差异很大。有些学生对事物缺乏稳定的兴趣;有的孩子有着稳定的兴趣,凡事力求深入,锲而不舍。稳定而持久的兴趣,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兴趣的效能也是兴趣的重要品质,只有培养孩子形成稳定而又有效的兴趣,才会产生积极的内部动机,激励学生掌握知识,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

(4)增强孩子的成就动机,提高兴趣的效能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或地位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有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表明:成就动机越强的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内在潜力就发挥得越好。心理学家也认为: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越强。可见,成就动机强,可以更好地使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化的、起作用的兴趣。

如何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是教育学家一直在致力研究的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尽量为孩子提供成功的机会

孩子成就动机的强弱受早期学习经验的影响。早期有失败体验的孩子由于经常受到指责和惩罚,会影响他们以后的大胆创新;反之,早期体验到成功的孩子由于经常到鼓励和赞扬,就会增加其成就意识和自信心。

(2)根据孩子实际情况,不断提高抱负水平

孩子对自己所取得的成绩是否满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抱负水平与成绩的差距。抱负水平高的孩子学习目标远大,成就动机强;反之,学习目标模糊,成就动机弱。家长应该教育并帮助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和调整自己的抱负水平。抱负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人格的健全发展。

(3)引导孩子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适当的归因

所谓归因是指寻找自己或别人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自己的同一行为结果进行不同的归因,对其动机和情绪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家长在引导孩子进行适当的归因时,一方面引导他们实事求是地进行归因;另一方面要对他们加强内部归因训练,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高,将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不够,这对孩子增强自信心,提高抱负水平是必要的。另外,作为有效的影响,家长自身具有强烈的成就意识和探索精神,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对孩子的期待,也是增强孩子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

此外,要注意社会、学校、家庭其他成员对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人的成就动机是在自己不断取得成就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它又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的影响。例如学校良好的班风和班级舆论,班主任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上进、经常利用家访和开家长会的机会,指导学生家长合理看待学生的成绩等,都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培养孩子热爱学习的愿望

掌握知识和获得应用技巧,是一个复杂的认知活动。这一活动的重要动力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切愿望。

1.抓住知识间的连接点,帮助孩子找到克服学习困难的途径。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回避这些困难,而要诱导孩子走克服困难的道路,虽说有艰苦,但也有收获的道路。每个孩子都有对某些知识感兴趣的时候,孩子会对一些问题打破砂锅问到底。家长这个时候应该指导、帮助孩子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使孩子的精神奋发兴起。这要求每个家长都要去考虑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2.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教育孩子充满热情,不能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2)和孩子讨论学习问题时创造精神饱满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对培养孩子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

(3)善于保持学习的紧张情感,并赋予它积极的性质,鲜明地向孩子指出他应当奋力以求的目标。

(4)不要形成问题定势,问孩子问题时应该留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并调动孩子思维的积极性。

3.把培养学习愿望与孩子的意志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

孩子应当孜孜以求,力争学好,但这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和自尊心。激励孩子学习的基本意志动因应该是:对学习的自觉态度,为社会的未来活动做好准备,为了班级和学校等的集体荣誉感等。

为了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为集体争光的愿望,要让孩子明确学习目的和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使孩子学习的愿望变得切实有效和富于理性。而且只有这样的动力,才具有永久性,才能使学习不走上歧路。

4.为孩子创造成功的“预感”。

合理地利用奖惩措施,充分调动内在动机(求知欲、对知识的追求等)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对培养学习愿望是必要的。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指出,有些学生之所以不爱学习,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感到是一种“苦难”,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学习是受间接的、外在性的动机所支配。许多家长用物质奖励来调动孩子的外部动机,这对兴趣这一内在动机的发展是有害的。

5、指导孩子学会学习

学习兴趣与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明:认知策略的层级与学习动机水平有很大的相关,认知策略越好,学习动机水平越高,认知策略的改进总伴随着学习动机水平的提高。良好的认知策略能帮助孩子积极有效地进行信息加工,因而与学习的过程和效果都是有直接的联系。因此,乐学必然依赖于会学;不会学,学不好,最后自然是不愿学、厌学。因此,家长应该指导孩子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这对提高孩子的认知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都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学习策略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就是学习者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根据不同的策略在自我调节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地来说,有如下四种类型:

(1)学习努力程序的调控策略

努力程度的调控策略属于手段调节策略,包括时间利用策略、学习情境创设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