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破茧而出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48877000000023

第23章 需要牢记的生活常识(9)

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普遍有“自我中心”的倾向,他们在考虑问题时习惯从对自己得益的角度出发,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比较愿意去做,而要让他们为别人付出些什么往往就比较困难。孩子的这种倾向将影响到他与同龄伙伴的正常交往,因为这些孩子不能善解人意,不爱关心别人,不愿帮助别人,不懂得分享,不会与他人合作,很难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很难受到同学们的欢迎。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帮助孩子摆脱自我中心,鼓励和培养孩子的利他行为,要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比如当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下雨下雪天主动将没带雨具的同学送回家,有同学生病住院主动去医院看望,自己有好吃的东西主动拿去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有好看的图书主动借给其他同学翻阅等。孩子这些事情做多了,不仅自私自利的毛病可以改掉,而且也会给他的伙伴们留下很好的印象,在与同伴们交往时也就会更受欢迎。

(3)教孩子和人对话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行为,比如当别人与孩子打招呼时,孩子可能不予理睬;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孩子也许沉默寡言;带孩子出门做客,孩子与朋友家的小朋友不欢而散;孩子们在一起玩游戏,结果互相攻击起来。这些都是由于孩子没有掌握有效的交流手段,缺乏社会交往经验造成的,因此,当好孩子的交往参谋,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技能是非常必要的。家长应当教会孩子怎样跟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怎样向别人表示感谢或歉意,怎样才能顺利地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向别人提出请求更合适,怎样与别人分享食物和玩具,怎样正确地处理同伴间的纠纷与矛盾,怎样有礼貌地向别人打招呼,怎样请求别人的帮助等等。

(4)多给孩子些鼓励

对于交往能力不太强的孩子,家长千万不能指责孩子“没出息”、“上不了台面”等,因为指责和埋怨对孩子的社会交往不会有丝毫帮助,反而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增加孩子与人交往中的自卑感,使他的社交行为更加退缩。家长正确的做法是多多鼓励,鼓励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不断地适应新的环境,鼓励孩子积极扩大自己的朋友圈,鼓励孩子主动接近他人,鼓励孩子自己去处理一些能够解决的事情。另外,家长应当适时抓住孩子在交往活动中的进步,比如孩子将好吃的东西主动拿去与朋友一起分享,碰到外人主动向人家问好,与小伙伴一起玩耍时不再闹矛盾,通过表扬和奖赏等方式给这些好的行为以正强化,这样可以有效地激励孩子更多、更好地与人交往。

(5)教孩子学会宽容

凡事光想着自己,处处想占上风,对别人斤斤计较,要求苛刻的孩子是很难与人友好相处的,因此,教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他人,学会悦纳他人,学会善待他人,对孩子的社会交往是大有裨益的。家长平时要教育孩子正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能够毫不吝啬地去夸奖和赞美别人,不能一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顿生妒忌之心,在背后做些小动作;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宽阔的胸怀,对他人的缺点要能够宽容,不要因为某人有这个缺点那个毛病,就去鄙视人家、疏远人家;家长平时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孩子去珍惜友谊,与别人在一起相处,发生一些小磨擦和不愉快是在所难免的,不能一出现矛盾就嫉恨人家一辈子,即使别人真诚道歉了还不依不饶。

(6)培养他的兴趣爱好

孩子们在一起交往很多时候为的是玩的高兴,玩的开心,那些兴趣广泛、说话风趣、能歌善舞的孩子往往很有人缘,比较受欢迎,大家都乐意和他往来,相反,一个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没有任何特长和爱好的孩子,因为经常同大家玩不到一起去,所以老好受别人的排斥,融不到孩子们的圈子里。为了让孩子更好地与别的孩子交往,家长可以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让他多一些兴趣爱好,要他多学会几样东西,像唱歌、跳舞、猜谜、讲故事、打扑克、踢球等都可以,孩子的兴趣爱好广泛了,会的东西多了,他与其他的小朋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和互动,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就会形成许多新的交际圈子。

(7)及时纠正他的行为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习惯和行为是不恰当的,比如说话尖酸刻薄,喜欢卖弄或炫耀自己,爱乱翻别人的东西,动不动就爱发脾气,好给别人耍手腕,自恃清高目空一切,自私自利不愿帮助他人,凡事喜欢占上风,为人吝啬贪心不足等等,这些习惯和行为是令人讨厌的,也是不受欢迎的,它们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为了使孩子能够更好地与人交往,家长应当对孩子的交往行为做出必要的修正与规范,要明确告诉孩子在交友中那些事情应当做那些事情不应该做,要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要让孩子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要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质,要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要让孩子学会谦让和宽容。

3.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1)接受现实

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市,有一座宏伟的大教堂,它建于15世纪。教堂内有一句很醒目的题词:“事已至此,别无选择”。这句话在告诫世人,当厄运或不公正的待遇降临到人们头上时,如果无法改变它,就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39岁时,一场高烧使他染上了小儿麻痹症。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差点把他打垮,开始他不肯接受这一残酷而不容改变的事实,不断做着一些无谓的挣扎,结果带给他的是一个又一个无眠的夜晚。终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斗争后,他无奈地接受了现实。开始以顽强和乐观态度适应它。他下肢瘫痪并从此终生与支架和轮椅相伴,他把这飞来的横祸当成上帝早已预定的命运之约。生理的残疾没有使他性格乖戾和愤世,反而在他此后的生命中的各个时段里,他以乐观和坚强赢得了那些政敌的肯定。

诗人惠特曼说:“面对黑暗、风暴、饥饿、意外的挫折,我们应该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接受现实,是孩子走向乐观的第一步。在诸事不顺的环境中,发现现实存在的合理性、点滴变通的可能性,才能坚定信念,迎接成功的到来。

(2)乐观地面对现实

许多成功人士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他们有着乐观的性格。其实,人与人之间在生理上的差异是非常小的,人们的成功与失败往往取决于人的心态。乐观的人是能够积极地接受挑战和应对不幸的,其实他已成功了一半。

有这们一个故事:曾经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悲观,一个叫乐观。有一次父亲要出门,父亲故意给了悲观一屋子非常好玩的玩具,而把乐观关进了马厩里。傍晚父亲回来的时候,看见悲观在屋里哭,所有的玩具他都没摸一下,怕把它们弄坏了。而乐观则在马厩里玩得忘乎所以,看到父亲,他说:“这里面一定藏着什么宝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态和性格。

(3)平常心面对一切

所谓“平常心”,就是“心常平”,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常人所应该具备的正常情绪。大凡有着平常心的人,都能遇事镇定,有条不紊,成功时不得意忘形,失败时不灰心气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坦然应对身边的一切事情。

培养孩子的平常心态,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并非易事。现在许多学校把学生的成绩当作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这对孩子形成了方方面面的精神压力。作为老师和家长都不能有一颗平常心,就更无法让孩子在这些压力面前保持平常心了。

所以,你要想培养孩子从容自若、遇事不惊的心态,你自己必须先要有一颗平常心,只有父母的心总保持在平静的状态,孩子在父母的潜移默化下才会逐渐形成这种健康的良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