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破茧而出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48877000000011

第11章 学会生活,感受生活(10)

五记感受和想法。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和掌握的知识可以发表议论。并鼓励孩子去收集他喜爱的歌曲或诗词、有趣的图画、善意的玩笑等。还可以让孩子把日记本放在床头,每天晚上记录下昨天晚上做的梦。

总之,可记的东西很多,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在感情上也会发生变化,原来对某人感觉不大好,现在好起来了;原来对某件事总是有点烦,现在感觉不怎么烦了,而且渐渐喜欢做了。这些,都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把它记录下来。还就某一件事、某一个问题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掌握的知识可以发表议论。

生活中有趣的、新鲜的、特别的、都可以记,不一定都要有积极的思想意义,不一定只能记好人好事,自己快乐的、烦恼的、伤心的、矛盾的、担心的、期盼的、想象的、后悔的、想不通的等都可以记。

其次,要教孩子写日记的方法。

(1)记的内容要真实反映自己的内心,只有真情的流露日记才有意义。

(2)记的事内容要有选择,不能太杂,在众多可记的事中,有选择地记某一两件。

(3)记的事感受不要牵强附会。

(4)记日记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对日记本更要注意保存。

另外,让孩子发挥想像力,美化自己的日记本也是必要的。比如,在日记本鼓励写特色日记。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合作日记。在日记教学中,要经常改变那种总是让学生回家独立写日记的老做法,而不时改之以让学生集体写日记的尝试。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中,在经常变换的座位模式中,进行着“合作日记”。从而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心理环境和互相学习借鉴、比试的学习氛围,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12.孩子要改掉的六种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在学习当中,许多同学不会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结果在许多方面无端地浪费了时间,可以说,这是一种盲目的学习,下边列举的一些情况,对照一下,你有过这种情况吗?

(1)粗心大意

有一些同学,也许天生就是具有一种急躁性,老想一下子就把学习的任务完成,然后到他自己的“小天地”去“自由自由”,结果在学习上就马马虎虎、粗心大意,不是丢“东”,就是落“西”。数学中忘了一个符号、一步运算,语文中张冠李戴,加“点”少“划”,缺乏一种严谨认真的学风。要知道,这种马虎的学习态度,不仅会使你返工,丢分,甚至还会浪费一生的精力。

(2)时间分配不合理

人的思维能力在不同时间会呈现出不同的状态。而这种不同状态,就对学习的内容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如不依照这种规律去安排学习内容,就会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而浪费时间。比如,按照遗忘规律来讲,是先快后慢,越往前遗忘的越多、越快,所以学过的内容应及时复习,可是有些同学就老是先玩后复习,或攒到一块儿再复习,严重的甚至干脆仅做作业而不进行复习。再比如,大脑的工作也有个时间限度,用久了就会产生疲劳,如果不适当休息,那就不但不会学好知识,甚至还会影响已学过的知识,列宁说过,“只有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过一个公式叫“8-1>;8”,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如果全天8小时都学习,反而不如拿出一个小时进行娱乐休息,这样学习效果会更好。当然,休息的方法很多,唱个歌、听一段音乐,到外面散步等,或者变换一下学习内容,都是可以的。再比如,有些同学由于未依照大脑的工作特点来安排时间,学什么总没有个固定时间,就说数学作业吧,今天早上做,明天自习做,后天也许就晚上贪黑做,类似的学习内容没有固定时间,都是学习盲目的表现,结果大大地降低了学习效率,也就无形地造成时间浪费。

(3)忙忙碌碌不讲效果

在不少同学中,有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勤”是获取学习成功的灵丹妙药,因为古人不就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吗?不错,不勤不能成才,但要明白,光“勤”.也不能成才啊!请大家想一下,看一着周围,几乎没有几个同学是不勤奋的,为什么有的学习好,能金榜题名,而有的学习平平,乃至名落孙山呢!可见,光勤还是不行的,何况同学们眼中的“勤”仅仅是“不闲着”的代名词,似乎我在读、在写、在练、在背就是“勤”,是充分利用时间了,要知道“勤”只有和“效”结合起来才有意义。请问,如果你一天读了500页书,练2000个字却没有记住一页,甚至一句话,没有记住一个字的结构特征乃至一个笔划的写法,那这种“勤读勤写”还有什么意义?

(4)没有意义的时间耗费

学生的本性就是天真活泼,爱说、爱笑、爱动,适当的活动有点爱好是允许的,甚至是值得提倡的,但有些同学却喜欢做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摆弄不干胶、贴面画,到游艺厅去“潇洒潇洒”,买块泡泡糖嚼个没够,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要知道这样的“小事”做的时间久了,就会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可以说这是一种对时间的极大浪费,须知不把时间放在毫无意义的事情上面,就是你对自己生命的最大珍惜。

(5)学习作风拖拖沓沓

有些同学,一方面大喊时间不够用,有压力,而另一方面学习又十分拖沓,干什么都紧张不起来,你叫他起床,他就说:“再睡一会儿”,“赶趟儿”,等到起来了又说时间不够了,匆匆忙忙地糊弄两口,甚至牙也未刷;晚上做作业呢,大人一催他便说:“一会儿做,一会儿做”,即使关在小屋里,也是磨磨蹭蹭,紧张不起来,临到睡觉了这才着了慌,又贪黑地苦熬起来。这样的人,也许大家并不陌生吧!其实,这就是懒惰的表现,而懒惰是时间的小偷啁。

(6)用品摆放没有条理

经常有这样的同学,用过的东西随便摆放,今天放在桌上,明天就会跑到沙发上,后天又飞到了床上,有时,需要用什么东西时,却又急得团团转,呼爹叫妈,无形中也浪费了不少时间。

13.乱扔垃圾的危害

危害1:占地过多

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很多。首先是占地过多。

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

危害2:污染空气

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危害3:污染水体

垃圾中的有害成分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

危害4:火灾隐患

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体,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危害5:传染疾病

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而且能为老鼠、鸟类及蚊蝇提供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也是传染疾病的根源。

14.如何教导孩子形成节约意识

节约既是一种美德。从小培养孩子的节约美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既要强化孩子的节约意识,也要帮助孩子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手段和方法,最后是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

节约教育应该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对孩子进行节约教育时,成人往往是采取反复讲道理和提要求的方法。然而,孩子们在没有亲身体验和感受时,节约教育常常是流于形式的。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物质生活较优越。

帮助她们养成节约的好习惯,首先是要为他们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孩子对节约有一定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调动起孩子们节约的内在需求。在孩子有了深刻体验的基础上,再来强化幼儿的节约意识才会有效。

有了节约的体验,也产生了强烈的节约意识,并不必然出现节约行为。因为孩子的年龄小,生活经验和知识较少,出现了节约的内在需求,有时他们却不知道怎样去节约,缺乏必要的节约经验、节约手段和节约方法。所以,给孩子们创设了一定的情境,引发出孩子们的节约需求,只是节约教育的开始。

要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动,教师、家长还要引导孩子们积累一定的节约经验,教给他们掌握一些节约的方法和手段。如:教育孩子尽量不用一次性的产品等,帮助孩子了解资源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反复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有限资源,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生活习惯。

将孩子的节约体验、节约意识和节约经验变成的孩子们自觉行为,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孩子们的节约表现在没有变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时,很容易出现反复。

我们可以通过和孩子上网搜索、观看录像片、给他们读一些有关缺水的新闻报导等,让孩子了解到没有水,人们的生活将是什么样子——船就无法行驶,大地就会干裂无法种庄稼等,这样孩子们对缺水的危害认识得更全面了。

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浪费资源就会使资源枯竭,人就会丧失生存的家园。这样才能激起孩子强烈的节约愿望,达到巩固的目的,促使孩子的节约意识变为自觉的节约行为。

让节约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它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孩子是否能够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很大程度在于孩子的坚持和培养。

15.让孩子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开拓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为了实现这些梦想,孩子们每天埋头于功课,却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

这件事,就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即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做一些适合他们的运动,长期坚持,以达到强健体魄、促进心智的效果。

坚持每天锻炼身体,不仅是在培养一个良好的习惯,也是在形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锻炼身体,使很多人获益匪浅: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一向重视体育锻炼,从十几岁开始,直到百岁高龄,从未间断。他一生坎坷,却奇迹般地突破了百岁大关;

著名作家海明威的父亲酷爱体育运动,常常带着他走村串户,穿林渡水。4岁时,父亲给了他一支猎枪,他开始了独立活动,很快迷上了钓鱼、打猎和探险。海明威之所以能写出《老人与海》这样的作品,与其幼时的经历分不开。

生命在于运动。每天锻炼身体,能强身,更能强心。

训练方案

1.训练要点

(1)重视体育游戏

体育游戏是孩子最主要的体育活动内容,在游戏中锻炼身体素质,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同时,也能满足孩子的心理和身体需要。

体育游戏中有发展各种动作的游戏,如"捉人"能发展跑的动作;"运西瓜"能发展抛接球的动作;"走钢丝"能发展平衡能力;"小猴桃"能锻炼跳跃能力;"小熊猫钻山洞"能发展钻爬动作等。还有使用玩具的体育游戏,不仅能使孩子心情愉快,对运动产生热情,而且能有目的地发展孩子的体能。分享玩具也能使孩子结识更多的伙伴,产生友谊。

皮球、绳、沙包是常见的体育游戏玩具,在使用这些玩具的同时,也能发展视觉和触觉。在身体前后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孩子会变得更灵活、更敏捷,从而提高对空间和时间的知觉能力,增强反应能力。

(2)活动尽量多样化

很多孩子习惯于玩某一种游戏或进行某一种单一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刚学会某种运动之后,新鲜感未退,兴趣正浓,会特别热衷于该项运动。但是这种运动习惯并不科学,一是容易产生疲劳,二是不能有效、均衡地锻炼到身体的各个部位。

孩子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身体各部位尚未发育成熟,如果长时间只进行某一种运动,很容易造成某个相应的部位特别发达,这对于身体的整体协调发展十分不利。所以活动要尽量多样化,双腿既要走、跑也要有蹲,身体有屈也要有展,双臂有伸有振也要有举,各种动作配合进行,才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3)克服懒惰

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各器官的生理技能,以及形成正确的动作技能,并不是偶尔活动活动就可以实现的,一定是经过了长期反复的锻炼和不懈坚持才能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