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手册
48867400000018

第18章 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举措(1)

农民工是当今中国的一个特殊现象,是僵化的计划经济留给当代中国的一个沉重包袱,顾名思义农民工,工则为工人,这个工人用一个农民加以限制,这给我们一个明确的信息,农民工亦农亦工,换句话说,农民工身份是农民,干的是工人事,事实证明,用“农民工”这一词语来概括这一特殊群体,极为准确贴切。实现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对农民工的引导,作为城乡统筹亚层次的教育城乡统筹理所当然地应把“城乡统筹”、“教育城乡统筹”、“教育主体——学校”三个概念的衔接点在于农民工子女。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孩子跟随我们父母进城,也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的孩子留守农村。根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统计监测调查,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其中于本乡镇以外就业的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4041万人,占农民工总量的62.3%。在这外出务工的14041万农民工中,我们可以大体推算出在城市中生活的流动人口子女数量,约为1982万,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9.37%。在全部流动儿童中,户口型为农业户口的占74% ,另外还包括留守在农村的留守儿童,这一数字已是一个足以引起关注的巨大数字。

目前,这些孩子不能接受义务教育或不能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不仅仅会影响儿童个体的发展,同时也影响我国“普九”工作的深入进行,影响社会公平体系的建立,以及我国公民素质的整体提高,必将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带来隐患。农民工子女教育涉及到不仅仅是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的下一代及城市的新一代移民的教育问题,甚至应该提升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问题,更是全中国能不能科学持久发展的问题。所以,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教育问题刻不容缓

农民工子女碰到的教育困难,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付出的一种社会成本。这种成本应该由政府、社会、学校和农民工家庭共同承担,而不能由农民工家庭独自承受。那种以牺牲几千万农民工子女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为代价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农民工及其子女,更会给未来的中国社会带来伤害。在当前形势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甚至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能否倾举国之力来抓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影响着我们民族的百年大计。

一、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有那些?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产生,有一个随农民工规模不断扩大而日渐积累的过程。从现实层面上来看,缺乏有效的监护和父母的关爱,社会各界的关注不够等因素是导致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农民工阶层“后院失火”现象只不过是他们自身社会边缘化状态的折射,单靠他们自身的力量无法进行控制,也无力加以改变。从以上来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各方面共同参与和努力,尽快地帮助他们从边缘化的状态解脱出来,让他们的子女真正健康茁壮地成长。“众人拾柴火焰高”,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要做好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都将是一句空话。

那这四个因素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都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当父母的我们该怎么做呢?孩子们又该做什么呢?

二、这些因素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起什么作用?

在这个教育的综合工程中,我们的孩子处于中心位置,他们是我们大家关注、关心、教育、引导并促其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的核心,更是我们大家不畏艰难、齐心协力、矢志奋斗的终极目标。所以,其他四个因素作用的布局与发挥都要围绕这个中心进行,以力保孩子的健康与成长、力促孩子的成才与发展为根本标准。

在这个教育的综合工程中,我们的政府处于中坚力量,政府是我们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学校的兴办者、财政的投入者,更是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引领者。政府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的直接作用就是投入财力,兴办学校和引导社会,帮助孩子。没有政府的统领和扶持,农民工子女教育就是一句空话,不可能真正得到发展。

在这个教育的综合工程中,我们的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是我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一个大熔炉,一个大镜子,一种助推剂。社会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能监督政府决策,能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关注,还能直接在人、财、物上给孩子的教育予以帮助。没有社会的关注和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将势单力薄、孤立无援。

在这个教育的综合工程中,我们的学校处于中心地位,学校是我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工作母机和主阵地,是具体实施者。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无论是民办公助学校,还是农民工子弟学校,在农民工子女教育中都发挥着对孩子们进行集体、直接、科学、有效的教育,政府、社会和父母的作用基本上都要通过学校这个平台来实现。没有学校的农民工子女教育,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在这个教育的综合工程中,我们的父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父母们是我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键力量和决定性因素。父母是否有培养、教育孩子的坚定信念、精力投入、环境营造、物质保障和榜样作用,对自己的孩子能否投入教育、坚持教育并获得成长、成人、成才、成功等方面都起着政府、社会和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没有明智而坚定的父母,就基本谈不上成功的农民工子女教育。

三、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如下图所示,在对孩子的教育上,我们的政府、社会、学校、父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我们的政府关注和保障孩子的教育,我们的社会关注和帮助孩子的教育,他们的作用是间接的;我们的学校和父母都直接关心和负责孩子的教育,他们的作用是直接的。政府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兴办学校教育和引领社会帮助来实现,社会对孩子的教育主要是通过影响政府政策和引导父母意识来实现,学校对孩子的教育除通过直接教育外,还通过实施政府方针和督促父母配合来实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除通过直接教育外,还通过关注学校教育和求得社会帮助来实现。

影响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因素,作用及其相互间的关系。作为孩子的父母,作为农民工本人,全面了解了哪些因素在影响着孩子们的教育,哪些人在关心着孩子们的成长后,就能增强教育孩子的信心和信念,就能明白教育孩子该怎么做,就能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的明天充满无限向往。这正是我们全国上亿农民工朋友及其子女们所殷切期待的事情啊!

§§§第一节政府的举措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可能是基础教育领域相对来说是最薄弱的一个部分,所以怎么样能够改善孩子们的教育环境,能够让他们接受有质量的教育是我们政府极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现在面临一些很新的背景,比如说免费义务教育下的背景,还有中长远规划的教育背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该如何解决?地方政府解决该问题的动力机制和考虑是什么?各地方有何可以借鉴的经验?未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最终解决方向在哪里?

如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政府方面,要完善国家的法规政策,保障儿童的基本权利,只有国家给予整个农民工阶层及其子女的制度化关怀,才是解决农村“空巢”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才有可能保障这些儿童的基本权利。农村学校方面,应该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一、制定政策,全面规划,为农民工子女教育营造一个有政策保障的大环境

国家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态度、政策转变,是和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转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民工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农民工的政策也经历了一个由紧到松、从无序到规范、由歧视到公平的过程。相应的,国家在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政策上(我们国家的民工子女教育政策主要体现在对流动儿童的政策导向上)也经历了“限制——认可——重视——明朗化——强化”的过程。

政府可以逐步借鉴外国经验解决农民工子女读书问题。

在法国,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无论户籍是否在法国,都能享受到跟当地孩子同样的教育机会和权利,没有任何差别,不管这些儿童少年有没有合法的身份,都能享受到这个待遇。法国人的观念是:这些外来人口只有经过教育才能让他们融入法国社会。如果不让他们受教育,以后国家就很难管,他们失业怎么办?犯罪怎么办?因此这不是他本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这是一种非常现实而有远见的观念。我国各级领导及教育工作者也必须树立这一理念,从国家利益,从每一个儿童少年的前途和切身利益考虑问题。

随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逐渐显现,我们党和政府对这个问题开始高度关注,从中央政府一直到我们的地方政府,逐渐意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如果这个教育问题解决不好,可能对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这样我们政府一系列相应的政策就出来了。

1.国家的政策关注

最典型的就是国家在2001年《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里面提出来的“‘两为主’政策,即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标志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经提高到一个政府管理的议事日程。

2003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6大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的核心内容是强化一个“责任”,实行两个“一视同仁”。所谓强化一个责任,就是明确指出:流入地政府负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地方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全日制公办中小学要建立完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所谓强化两个“一视同仁”就是指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公办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在缴费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评奖评优、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又提出 “高度重视流动人口家庭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的要求。

2006年3月28日,中央政府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要求“保障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务院明确提出了“两为主”的原则,即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负责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以全日制中小学为主,接受农民工子女入学。《若干意见》强调“输入地政府要承担起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的责任,将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列入教育经费预算,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同时,要求“城市公办学校对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与当地学生在收费、管理等方面同等对待,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向其加收借读费及其他任何费用”。

到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里又从法律的高度对这种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给予界定,对“两为主”政策从法律的角度界定。

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的关于我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相关系列政策,充分肯定了农民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深刻阐述了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明确提出了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政策措施。落实好这个文件,解决好农民工外出务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将会极大地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工的积极性,推动城乡共同繁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地方的具体做法

根据国家的大政方针,各地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一些具体实施政策。我们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在许多地方都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不同地方实践的智慧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鉴,为从整体上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智慧和思路上的启发。

下面谈谈成都的做法:

(2009-04-22《成都晚报》“农民工子女入学这样办”)在我市五城区和高新区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子女入学登记将于6月15―19日进行。昨日,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做好2009年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具体工作意见》。据悉,登记需要携带的证件是暂住地所在街道办事处开具的《成都市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证明》。而要开具《证明》,需要前期准备的材料有三种:IC卡暂住证、原籍农业户口簿和用工合同。各区教育局将根据申请就学情况统筹安排就读学校,并于今年7月16日在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暂住地所在街道办对符合入学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的入学信息进行公布。市教育局强调,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子女入(转)学工作于每年5-6月办理一次,学期中途原则上不办理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