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公共管理案例教学理论与实践
48859400000023

第23章 实 战 篇(16)

2006年1月3日凌晨2时许,北京东三环路京广桥东南角辅路污水管线发生漏水事故,导致三环路南向北方向部分主辅路塌陷,形成一个面积达200平方米、深约22米的深坑。同时,污水灌入正下方的地铁10号线施工现场,正在施工的40名工人及时疏散,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北京市政府启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京广桥附近采取交通临时管制,31条公交线路绕行。同时,北京市市政抢险人员加紧对北京东三环京广桥路面塌陷区域的抢修。

事故发生后,北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北京市相关领导赶赴现场指挥抢险,立即采取措施:封闭现场,撤离人员,截流污水,疏导交通。很快,以三环路京广桥事故现场及影响区域为中心,三环路主辅路和朝阳路主辅路双向交通已断行,事故地点辅路东侧一居民楼的居民撤离到附近旅馆。同时,事故现场水流已基本得到控制,城市道路和管线等各抢修部门均已到现场,实施抢修恢复。此外,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已制定交通管制和疏导方案,并将根据抢险指挥部通知,适时调整、随时公布。

材料三: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的培训

2004年11月,中国三十多个城市的市长及相关部门官员四十余人汇聚广州,接受“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处理”的培训,以提升其在处理公共事务中的能力。目前,中国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首长问责制”也已实施,这对各级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和危机的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次培训,就是为帮助各级地方官员提高危机应对能力,通过较短时间的学习与训练,掌握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如何变“危”为“机”,将危机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水平,同时通过媒体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有效沟通。

据介绍,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一千美元至四千美元之间时,重大突发及危机事件发生最频繁。欧美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是最好的佐证。目前,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政府官员首当其冲需具备“应机”能力。

材料四:四川省级干部和省级部门领导干部第三场专题报告会

2005年,四川省级干部和省级部门领导干部第三场专题报告会在蓉举行。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常委副院长薛澜教授,向到场的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各级部门厅局级领导,及省委党校、省委机关党校学员等800多人,作了“公共危机管理”专题报告。

薛澜表示,正确的决策是处理公共危机的关键。目前,我国的危机事件已进入高发期,呈现出频次增加、规模变大、暴力性加强、波动方式多元化、国际化程度提高等特点。同时,我国目前的危机管理还存在应对有力、防范不够;“指挥部”模式为主,缺乏常设机构;部门地方各自为战、综合协调不够;政治动员能力强、社会动员能力不够;缺乏非特定紧急状态下政府和公民行为的法律框架;缺乏社会学习机制、总结经验教训不够等诸多不足。因此,领导干部危机管理的能力亟待提高。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领导者应该怎样对突发危机事件进行决策与管理?

2. 结合材料三、四,分析领导者必须应具备哪些危机决策与管理的能力?

相关知识链接:

1.政府危机管理是政府以突发性危机事件为目标指向,对突发性危机事件及其关联事物的管理活动,目的是通过提高政府危机发生前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时的反应能力与控制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及时、有效处理危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有义务承担控制由突发事件引起的连锁反应的责任;另一个方面,在社会原有秩序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失衡与混乱状态之时,也只有政府才有具备危机管理的合法性与能力。

2.政府危机管理的意义。自从20世纪90 代以来,战争危机、外交危机、金融危机、宗教危机、社会危机等各种类型的危机如滔滔巨浪,扑面而来。危机不仅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带来威胁,而且对政府的管理体制和管理能力提出挑战。危机凸现政府加强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尤其是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进入危机频发期,对危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更有待于提高。

(l)提高政府危机防御和保持能力的必需。当代危机冲突理论认为,没有一个社会系统是整合得十分完美的,包括群体性突发事件在内的社会系统中的冲突是普遍存在的,它随时存在,随时发生。因此将危机管理理念融入政府管理过程,制订有效的危机管理战略,不仅可以提高政府阻止危机发生、发展和降低危机不良影响的防御能力,避免危机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政治危害,而且可以使基于危机意识的政府在今天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持续有效地维持政府在公众中的公信力和影响。

(2)提升政府处理危机事件能力的必需。危机管理包容了政府在顺境、逆境中和发展过程各阶段的管理内容,包容了一整套预防、察觉和化解危机事件的管理机制,是一种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危机事件处理是任何一国政府不可避免而需要正视的,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政府危机处理能力直接体现政府管理水平,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政府的形象。

(3)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政权的生死存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今天,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已进入攻坚战,在这样的变革过程中,社会结构的分化导致权力和利益的重新分配转移,酝酿着许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形成不同危机的可能,但我们的危机意识比较薄弱,还没有从社会稳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高度关注危机,缺乏能够预防、察觉、化解危机事件的内在机制,这就需要我们从理论上对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冲突、成因、影响、预防、控制、消除等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应对机制,解决这一关系到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国家政权生存与发展的大问题。

案例10:现代领导与电子政务39

材料一:中国电子政务的兴起

2006年1月1日零时,中国“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 )正式开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是中国各级政府在互联网上发布政务信息和提供在线服务的综合平台,网站设置了政务信息区、办事服务区、互动交流区和应用功能区等4个区域。

其中,政务信息区公布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行政法规、规范性公文以及工作动态;办事服务区整合了各地区、各部门网上办事服务项目,面向公民、企业和外籍人士提供网上办事服务;互动交流区建立了方便的政府与公众交流渠道,方便公众建言献策,便于政府直接了解社情民意;应用功能区包括检索、导航等网站辅助功能。

网站中文版开设了“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国家机构、政府机构、法律法规、政务公开、政务互动、工作动态、政府建设、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网上服务”等12个一级栏目。英文版开设了“今日中国、中国概况、外籍人士服务、商务中国、政府出版物、法律法规、专题专栏”等7个栏目,详尽介绍了中国政治体制结构,在介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时还配备了清晰的地图和详细的资料,方便外国友人了解中国。

“网上服务”栏目链接了48个政府部门,整合了各大政府部门网站的信息资源,为网站“导航”,打开栏目首页时犹如站在各大政府部门的入口处,网民可以找到每个部门的地址、电话、网址,并即刻办理部分“网上业务”。

首页右上角的醒目位置是“应急管理”栏目,包括突发事件、典型事故案例、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等子栏目。“信访之窗”栏目也位于首页主要位置,包括“信访法规”、“信访指南”及国家信访局的链接,公民可以清晰地看到信访人拥有哪些具体权利。

在“政务互动”栏目中,“政策解读”、“权威访谈”、“建言议政”、“意见征集”四个子栏目配合国家政策的颁布,利用政府网站的政府文件、公报首发优势,当重大决策、国务院公报和政府白皮书出台时,立即与其他媒体合作,及时发布解读性报道。

首页上的“主题服务“栏目中,公民可以享受生育、户籍、教育、就业、婚姻咨询等各种便民服务。不论办理护照还是新生儿登记,只要登录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按照服务主题,点击三四次就能找到办事指南或在线服务“站点”。市民若办理婚姻登记,只要按提示,点击三次就能找到户籍所在地婚姻登记处介绍,包括办公时间、地点、联系电话、监督电话等。商人办企业、搞投资、外国人在华生活、旅游都可以在此网站上寻求咨询。

中国政府网自2005年10月1日试开通以来,社会各界反响热烈,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网站认真研究了这些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网站的功能设计,优化了技术平台,调整和改进了栏目内容,围绕国务院重点工作推出了若干重大专题信息。网站正式开通后,将继续坚持以服务公众为中心,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及时、准确地发布政务信息;继续梳理和整合政府公共服务事项,不断增加网上服务;稳步开展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交流,便于公众更多地参与。

材料二:湖南省“三库一网一平台”信息高速公路建成

2005年12月28日,湖南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省信用信息系统开通,这标志着湖南省直“三库一网一平台”快捷方便的信息高速公路建成。湖南省“数字政府”部署工作进入新阶段。未来5年,湖南全省将实现90%以上的各级政府部门联网,80%以上的政府职能上网,为公众提供透明、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

据悉,为给企业提供高效率、全透明、全天候在线交互服务,提高行政管理办事效率,山东省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决定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引进网上行政审批系统。通过引进行政审批系统,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立起一个面向社会公众的快速在线服务平台,实现内部行政办公的自动化。

另据介绍,浙江省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电子政务平台也已开通,该平台由一个网站系统、一个协同办公系统、8个业务管理系统组成。开发区电子政务平台的开通增加了企业的行政透明度,实现了政府政务公开。通过使用协同“远程办公”系统,工作人员登陆网上电子政务,即可更加方便、快捷地处理日常事务。

案例分析提示与思考:

1. 结合材料,试分析电子政务对传统领导方式的挑战。

2. 结合实际,谈谈领导干部应如何应对电子政务的挑战?

相关知识链接: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相对于传统行政方式,电子政务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行政方式的电子化,即行政方式的无纸化、信息传递的网络化、行政法律关系的虚拟化等。

在现代计算机、网络通信等技术支撑下,政府机构日常办公、信息收集与发布、公共管理等事务在数字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进行的国家行政管理形式。它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政府办公自动化、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建共享、政府实时信息发布、各级政府间的远程视频会议、公民网上查询政府信息、电子化民意调查和社会经济统计等。

在政府内部,各级领导可以在网上及时了解、指导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并向各部门做出各项指示。这将带来办公模式与行政观念上的一次革命。在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联系,既提高办事效率、质量和标准,又节省政府开支、起到反腐倡廉作用。

政府作为国家管理部门,其本身上网开展电子政务,有助于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办公电子化、自动化、网络化。通过互联网这种快捷、廉价的通信手段,政府可以让公众迅速了解政府机构的组成、职能和办事章程,以及各项政策法规,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并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

在电子政务中,政府机关的各种数据、文件、档案、社会经济数据都以数字形式存贮于网络服务器中,可通过计算机检索机制快速查询、即用即调。

案例11: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40

材料一:党政干部考核制度建立完善

从1979年《关于实行干部考核制度的意见》正式提出对党政干部进行定期考核,到1988年制定《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方案》和《地方政府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方案》;从1989年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司处级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方案》,到1995年下发《关于加强和完善县(市)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工作实绩考核的通知》,再到1998年颁布《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对干部考核的方式、内容、程序等进行规范……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积极推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始终是贯穿党的干部工作的一根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