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结膜炎
急性结膜炎属于中医学中“暴风客热” 、“暴发火眼”的范围,俗称“红眼病” 。多见于春秋两季,病程经1~2周。以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眼结膜急性充血,分泌物增多,眼睛涩痛刺痒,羞明怕光为特征,病情严重者,可有发热,流鼻涕,咽部疼痛等全身症状。中医根据临床表现,将本病可分为风热证与火毒证。
方法1 攒竹、睛明、曲池穴等
采用直接刮法,起疏风清热功效。先将刮拭部位涂上正红花油,刮拭时,刮痧板与皮肤呈45度角,依次刮拭攒竹、睛明、四白、丝竹空、瞳子、太阳等穴位,再刮拭上肢的曲池、外关、合谷。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准,对选择的刮痧部位反复刮拭,直至刮拭出痧痕为止。如果风热比较严重,可配合刮拭曲池、合谷穴;如果是因为肝胆火盛引起的急性结膜炎,需要重刮外关穴。3次为l疗程,病情轻者,刮拭1次即可见效。治疗时间根据疾病缓急、病程长短而决定。
方法2 风池、上星、睛明穴等
先刮拭头部风池穴30次,再用点揉法,点揉头部的上星穴,面部的太阳、睛明穴,每个穴位点揉20~30次。接下来刮拭臂牖、合谷,下肢的太冲穴,每个穴位各30次。用直接刮法。刮拭时,以出现痧痕为好。每日刮拭1次,3~5次为1个疗程。
温馨提示
此病预防是关键,在急性结膜炎流行期间,尽量少去公共场所活动,以减少被传染的机会。注意卫生,不与他人合用脸盆及毛巾,以防止交叉感染,并要勤洗手。在急性发作期,患者应多卧床休息,避免眼睛受强光刺激,患病期间应保暖防寒。在饮食上,以清淡而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戒烟忌酒。也不要吃辛辣、肥甘、厚腻的食物。
沙眼
沙眼是指眼睑内面生红色细小颗粒或淡黄色颗粒为主症的眼疾,是眼科常见病症。轻度沙眼,患者微觉痒痛,睑内延内眦处红赤,并有少量细小颗粒,色红而硬;重者眼睑内形成片状、网状瘢痕,视力下降。如果角膜发生溃疡,就会眼痛、头痛、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甚至丧失视力。中医认为本病常因外感风热毒邪,或有脾胃湿热内蕴所致。一般卫生不良、眼部不洁之人容易得沙眼。
方法1 风池、大椎、曲池穴等
用刮痧与点揉法相配合治疗。先刮风池、大椎、身柱、肝俞穴,之后刮拭曲池、合谷、三阴交穴,每个穴位刮拭20次左右。最后点揉攒竹、睛明、鱼腰穴,每个穴位点揉3~5分钟。每日1次。治疗时,要注意随证配穴,如有热毒淤滞的患者,要配刮光明和四白、太冲穴,有风热壅结的患者配风府、章门和厉兑穴。注意,厉兑、四白、太冲三穴是以针点刺(不刮),大椎刮后点刺。操作时手法力度要适中,刮拭范围要广泛。
方法2 瞳子、阳白、太阳穴等
用刮痧与点揉法配合治疗。先刮拭面部的瞳子、阳白、睛明、太阳穴,也可不刮痧,而对这几个穴位进行点揉按摩,接下来刮拭背部的大椎、脾俞、肝俞、胃俞四穴,上肢的曲池穴,最后刮拭下肢的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每个穴位刮至出现痧痕为止,都用平补平泻法。治疗视出痧情况而定,可1日1次,也可隔日1次。
温馨提示
预防沙眼关键在于做好个人卫生。经常洗手,不用脏手擦眼睛,手帕要经常洗晒。在沙眼的流行期间,最好不要到公共场所,以免被感染。生活中,要推广分巾分水,一人一巾。定期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检查者的双手必须每检查一个人后双手浸入消毒液中,以防交叉感染。发现沙眼或疑沙,都要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10%~30%磺胺醋酰钠液,0.1%利福平等。每日滴3~ 4次,以2~ 4周为一个疗程,然后再复查,未愈者继续复治至治愈为止。治疗后一定要严格注意个人卫生,以防止再感染。
流泪症
本病是指眼睛好像哭泣一样,流泪不停,遇到强光照射或到了秋冬季节,吹了冷风,就开始流泪。中医认为本病系肝肾不足、命门火衰、泪泉不固所致,或肝胆火炽、迫液上沸,或兼风邪侵袭泪窍,窍道不通而成。
方法1 攒竹、阳白、承泣穴等
采用直接刮法,以疏通泪道。刮拭时,先将被刮拭部位涂抹上正红花油,手握刮痧板,与皮肤呈45度角,内而外顺序刮拭面部的攒竹、阳白、丝竹空、承泣、睛明穴;再刮拭背部的肾俞、肝俞穴;最后刮拭手部的合谷穴。刮拭时注意手法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原则。
这个方法对流泪症的效果明显,尤其是对迎风流泪的患者更好,一般1~3次就可见效。对于泪道阻塞所致的流泪症也有一定效果,同时应与眼科综合治疗。
方法2 风池、攒竹、四白穴等
用刮痧与点揉法配合治疗。先刮风池、肝俞、胆俞、三阴交穴,每个穴位都要刮拭到出现痧痕为止。接着点揉攒竹、瞳子、四白三个穴位,每个穴位需要点揉3~5分钟,每日1次。对冷泪的患者,还要配合刮拭肾俞,点刺腰阳关、身柱穴,手法力度中等,刮拭的范围也可小一些;对热泪的患者,要配合刮拭阳白、承泣、睛明、太冲穴,手法力度要轻,操作范围可广一些。并要注意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温馨提示
避免刺激因素。饮食宜清淡,少食刺激辛辣食物。避免接触刺激性物品,寒冷和风沙的天气减少户外活动。平时要注意保持眼部清洁卫生。避免乱用眼药。
青光眼
西医认为青光眼是指眼球内压力增高的疾病。有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之分,为眼科常见病,是致盲率最高的眼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患眼胀痛,视力减退,视物虹彩,瞳孔散大,眼睑水肿,视野缩小,结膜充血,角膜浑浊,并伴有恶心、呕吐,最后可导致失明。本病在中医学属“青盲”病症范畴,并将本病分为四种原因,一是肝肾亏虚,精血耗损,导致精气不能上荣而使目失濡养;二是精神紧张,思虑太过,肝胆之火上扰;三是心荣亏损,神气虚耗,以致神光耗散殆尽所引发;四是外感风热,扰动内风,以致气血失和,脉络受阻所致。
方法1 风池、肝俞、攒竹穴等
用补法。先刮拭颈部风池,背部肝俞、胆俞,刮拭这几个穴位可疏肝利胆,明目。再点揉面部攒竹、瞳子醪、四白,点揉这几个穴位可通络明目。
方法2 风池、瞳子、三阴交穴等
先刮拭风池、肝俞、胆俞穴,每个穴位各刮拭30次,用泻法。接着点揉攒竹、瞳子、四白、合谷穴,每个穴位点揉30次。最后刮拭三阴交、太溪、太冲穴各30次。刮拭时,范围可广泛一些,注意所提到的穴位要做重点刮拭。每日或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温馨提示
对于青光眼,宜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疗效较好。避免在昏暗处用眼,如看电影、电视等。饮食忌辛辣刺激,少饮酒;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平时应注意调适自己的情绪,并保持乐观态度,有助于防止病情加重和急性发作。另外,长期每天面对电脑荧光屏9小时以上的人士,患青光眼的几率是其他人的两倍,白领一族大约每20分钟让眼睛定时休息,荧光屏背后必须有足够的空间,让眼睛放远视野,可以有效预防青光眼的发生。
白内障
正常情况下,人的眼睛在瞳孔的后方有一透明而有弹性的凸透镜样结构,叫做晶体。若透明的晶体变为混浊,就称为白内障。白内障的主要表现就是视力逐渐下降,视力下降和晶体混浊的程度有关。
白内障属中医学的“眼内障”病范畴,发病初期,视物不清、模糊,并逐渐加重,病症重时,眼前有黑点,视物时,好像有黑影随眼移动,或如隔轻烟薄雾,或有单眼复视,严重者仅能分辨手指或明暗。白内障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多因先天不足,肾精亏虚,肝肾虚损;后天性多因脾胃虚弱,运化失健,年老体弱,或肝肾亏损,或心肾不交,以致精气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而致病。老年性白内障,为后天白内障中常见的一种,常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方法 百会、风池、攒竹穴等
先刮拭百会、风池、肝俞、肾俞穴4个穴位,每个穴位各刮拭30次,百会与风池要重点刮拭;再点揉面部的攒竹、丝竹空、太阳、四白穴4个穴位,每穴各点揉30次;最后刮拭下的足三里、光明、太冲、太溪穴,每个穴位各刮拭30次,并且,下肢的这4个穴位都要重点刮拭。视出痧情况,可每天都刮,也可隔一天刮一次,10次为1个疗程,长期坚持治疗效果更好。
温馨提示
首先避免强烈的日光照射。在户外活动时,戴上太阳镜或遮阳帽,可有效预防射线对晶体的损伤。其次,营养平衡的饮食,多饮水,少吃盐,摄取充分的维生素E、维生素C,不吸烟,并积极预防糖尿病等成人疾病。最后应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改善全身新陈代谢,这对于预防白内障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本病宜早诊断、早治疗,以稳定病情,推迟晶状体混浊进程。
耳聋
耳聋是指听力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病症。一般多伴有低音调耳鸣,轻度或暂时性眩晕。病情轻者,耳失聪敏,听声不远或闻声不真;重者听力完全丧失。常发于中老年者,尤其以脑力劳动者为多见。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心也寄窍于耳,心又主血脉,如果心气不足时,人体气血运行就会受阻,气滞则血凝,导致耳脉经气失充;或劳伤血气,精脱肾惫,逐致耳聋;或气血淤滞,耳脉闭塞,经气无以充养耳窍而致聋;或暴怒伤肝,肝气郁结而上逆,阻塞清窍所致。
方法1 脊柱两侧、耳区等
用刮痧与点揉法相配合治疗。先刮拭脊柱两侧,就是大椎至尾椎的两侧,刮出3行,手法要轻,但要刮出痧痕。接着重刮颈部的第1~5椎及其两侧,刮出5行,也要刮出痧痕为止。然后刮耳区、肘弯区,也可用梅花针重叩刺耳区、最后点揉合谷、中渚、侠溪穴,每个穴位用泻法点揉3~5分钟。每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方法2 耳门、听宫、合谷穴等
用点揉法。先点揉头部的耳门、听宫、听会、瘈脉、翳风穴,力度要以患者感觉出现麻胀感为度。接着再点揉上肢的中渚、合谷穴,最后点揉下肢的侠溪穴。每个穴位分别点揉30次。1日做1次,一个疗程为7次。
温馨提示
倘若长时间接触机器轰鸣,车间喧闹,人声喧哗等各种噪声,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经常处于痉挛状态,内耳供血减少,听力急剧减退。因此,尽量避免或减少噪声的干扰,是保护听力的首要一条。注意饮食卫生,尽量少吃高脂肪食物,多吃含纤维素和蛋白质较多的蔬菜、水果、鱼肉和牛羊肉。戒除不良嗜好,特别是抽烟和饮酒的数量和频度要控制在最低程度,最好做到不抽不喝。不随便挖耳。防止外耳道和鼓膜的损伤。
鼻窦炎
鼻窦炎是指鼻窦黏膜发生炎症性病变的一种五官科常见疾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及局部疼痛,以及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周身不适等全身症状。中医认为,本病为肺经风热,再外感风寒时,就会灼伤鼻窦,酿成痰浊;或风热犯肺所致。
方法1 风池、大椎、印堂穴等
先从颈部的风池开始刮,顺着往下刮大椎、大杼、肺俞、膏肓、神堂穴,每个穴位各刮30次。再点揉面部的印堂、迎香穴各30次。最后刮拭上肢的合谷、列缺穴各30次。每日刮1次,一个疗程为7次。
方法2 尺泽、合谷、迎香穴等
对因肺经风热引起的鼻窦炎,要先刮头部的风池穴,之后刮拭面部的印堂、鼻通、迎香,然后刮拭上肢的尺泽穴,最后刮手部合谷穴,这个穴位需要重刮。刮拭尺泽与合谷穴,可以起到宣肺清热的功效;刮拭风池穴有疏风解表的作用;刮拭迎香、印堂穴以利通鼻窍。都用泻法。
对胆经郁热引起的鼻窦炎,也要先刮风池穴,再刮面部的上星、印堂、迎香穴,最后刮足部的行间、侠溪两穴。侠溪、风池为胆经上的穴位,刮拭这两处,可以清胆利鼻。刮拭印堂、迎香、上星,可通经活络而利鼻窍。
温馨提示
平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湿润。鼻腔有分泌物时,切忌用力擤鼻,注意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和防治牙病。及时治愈急性鼻炎,以防扩散成急性鼻窦炎。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并积极防治全身性慢性疾患。并要注意工作、生活环境,如果在高温、粉尘多的场所,一定要采取降温通风除尘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