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中医刮痧养生治病一本通
48848100000010

第10章 内科常见疾病刮痧疗法(2)

中暑后,不要一次摄入大量的水,否则,不仅会冲淡胃液影响消化,还会造成人体内水分和盐分的大量流失。科学的方法是,每次的饮水量不超过300毫升。可以在水里放适量的盐,这有助于身体机能的恢复。绿豆粥可以解暑,也可以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果蔬。不要食用过于油腻的食物,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

发热

发热主要因为情志、饮食、劳倦等内因引起,亦有少数始为外感,久则导致脏腑亏虚而引起,本病共同病机是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中医将本病的病因分为:肝经郁热、淤血阻滞、中气不足、血虚失养、阴精亏虚等型。其中,气郁,血淤者为实证,气血阴阳不足者为虚。一般而言,本病的病机转化多表现为由实转虚,由轻转重,其中以淤血病久,损及气、血、阴、阳,成为虚实兼夹之证的情况较为多见。

方法1 大椎、风池、外关穴等

先点揉风池,再由内而外,或由上向下的顺序刮拭背俞穴、膀胱经穴,以驱除外邪。最后,在大椎、大杼、膏肓、神堂、及曲池、外关、鱼际等穴处重刮,每个经穴刮3分钟左右,局部要刮出痧点为好,然后再轻刮合谷、列缺、风门等3~5分钟。综合手法。

刮后两个小时后体温能降至正常,一般一次就能见效。提醒注意,发热容易反复,在热势减缓之后,应该到医院查明发热原因。

方法2 脊柱、肝俞、大椎穴等

用夹痧法。先用拇指、食指捏脊柱,从下往上,由骶骨处直到大椎,在肝俞、膈俞、大椎等穴处重捏,来回捏半个小时。并令患者晚间睡药枕,药枕制作方法为:人参叶、菊花、绿豆衣等各等份,拌匀后装入布袋即可。此方法适用于功能性低热。

温馨提示

发热时,首先应该多喝温水。水不仅可以帮助排毒,还可以散发人体的热量。其次,尽量食用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稀饭、面条、藕粉等,最好搭配一些新鲜水果。发热时,尽量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但可以到室外散散步等,一方面可以呼吸新鲜的空气、排除体内的浊气,另一方面可以加强血液循环、增加抗体,对身体的恢复都是有好处的。

疟疾

疟疾俗称“打摆子” 、 “冷热病” ,是以寒战壮热、休作有时为特征的疾病。主要是感受疟邪引起,常因兼感风寒暑湿等时令邪气不同,以及夹杂情志、劳倦、痰食和体质差异等因素,而形成不同的疟疾证候。多发于夏秋之间。农村发病率较城市为高。

方法1 大椎、陶道、曲池、间使穴等

先刮背部的大椎、陶道,再刮上肢部的曲池、间使、内关、关冲,最后刮下肢部的足三里穴。用平补平泻法,由轻到重,每处穴位都刮至微微出痧为止。每日或隔日1次。

方法2 大椎、脾俞、胆俞穴等

分两组刮拭,第1组为大椎、脾俞、胆俞;第2组为陶道、肝俞、太陵。用泻法,由轻到重,每组都刮至有痧痕出现为止。每次刮1组,每日1次。

温馨提示

无论患病与否,都应忌食生冷的食物。疟疾患者应及时补充水分、蛋白质和热量等,主食应以粳米、小米、玉米等粗粮为主。另外,还应多吃一些鸡肉、兔肉、牛肉、鲤鱼等高营养、低脂肪的肉类,既能补充营养,也不会增加肠胃的负担。酒或辛辣的食物都应在忌食之列。平时要多吃蒜,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可以预防疟疾。

急性胃肠炎

本病属于中医“呕吐、腹痛、泻泄”等病症范畴。病因是由于食进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过量的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胃肠道黏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消化道症状明显,表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呕吐起病急骤,常先有恶心,继之则呕吐,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严重者可呕吐胆汁或血性物。腹痛以中上腹为多见,严重者可呈阵发性绞痛。腹泻表现为水样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伴有恶臭、多为深黄色或带绿色便,很少带有脓血。一般全身的症状轻微,严重病人有发热、失水、酸中毒、休克等症状,偶可表现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方法1 胃俞、大肠俞、天枢、气海穴等

先刮拭胃俞、大肠俞,再分别点揉天枢、气海穴3~5分钟。接着刮内关、足三里,每处穴位都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每日l~2次。用刮痧、点揉法。

本方法对急性胃肠炎疗效很好。但提醒注意,如果病情严重,或者有脱水的患者,不能用这种方法治疗,应及时送往医院。

方法2 大肠俞、合谷、少商穴等

分三组:第1组先用刮痧法,刮拭大肠俞、胃俞,刮到出痧痕为止;接着第2组用点揉法,点揉合谷、内关,每个穴位3~5分钟,点揉时以有较强的气感为度;最后第3组用三棱针点刺少商、商阳穴,出针要迅速,并各挤出l~2滴血。每日1次。

温馨提示

为了减少肠胃的负担,急性肠胃炎的患者在1~2天内应减少进食,但可以适当喝一些盐水、糖水和稀粥等。待病情缓和后,可以吃些鸡蛋羹、莲子羹等有营养且易消化的食物。痊愈后,也应先以低脂、低糖、低刺激的食物为主,以免病情反复。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如饭前便后洗手、生吃果蔬要洗净、食物要烧熟煮透等,避免病从口入。

痢疾

痢疾是以腹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等为特征的疾病。其腹痛窘迫,时时欲便者为里急;肛门重坠,便而不爽者谓后重;二者同时并见合称里急后重。本病病位虽然在肠,但肠与胃密切相连,如湿热、疫毒之气上攻于胃,或久痢伤正,胃虚气逆,则胃不纳食,而导致本病。主要病因有:外感时邪、内伤七情、脾肾虚弱等。四季均可发病,而以夏秋季节多见。

方法1 足三里、神门、十宣穴等

用刮痧、点揉、放痧法。先刮拭手掌区、足三里、三阴交、膝眼下,用泻法,每个部位都要刮至出现痧痕为度;然后点揉神门、合谷、中脘、天枢、涌泉穴,点揉的力度要根据患者的体质,一般要点揉至患者有气感应为止,每个穴位点揉3~5分钟;最后在十宣、委中、尺泽三穴放痧。放痧时,先将三棱针点与三个穴位处消毒,然后点刺放血各1~5滴。

如果四肢发冷,再加温灸关元穴,用平补平泻法。一般1次即可见效。

方法2 大椎、长强、膝弯区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从大椎到长强的脊柱两侧,轻刮3行,刮至泛红即可;然后再刮拭腰骶及其两侧,重刮5行,这个部位要刮出痧痕为止;最后刮拭上腹部、脐侧区、膝眼下、膝弯区,刮拭上腹部时,要重点刮拭上腹部的正中线部位。每日1次。

温馨提示

患有痢疾的人,应食用益气健脾、温补行气的食品,如糯米、荞麦、白扁豆、羊脊骨、乌骨鸡、山药、莲子等。苋菜、马齿菜、荠菜、茶叶、山楂、无花果、榛子等,对患有慢性痢疾的病人比较适用。夏天温度高,食物很容易腐败变质,所以最好现做现吃,尽量不剩饭。如果有剩饭,也要热透再吃。苍蝇和蟑螂都是传播病菌的媒介,要及时消灭,才能不留后患。

腹胀

腹胀即腹部胀大或胀满不适。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通常伴有相关的症状,如呕吐、腹泻、嗳气等;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隆。腹胀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我们吃下的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后,由各种消化酵素加以分解,最后大约90%消化完成后,在小肠中被吸收。其他不被小肠吸收的食物进入大肠后,就被大肠内的细菌分解利用。细菌分解食物,便会产生各种气体。如果体内积聚的气体无法排出体外,会对消化系统造成压力,使人产生胀气甚至疼痛的不适感。中医认为,脾胃损伤、情志因素、湿热蕴结、受寒都可引起腹胀。此外,肝伤则气血凝滞,脉络阻塞,形成积聚。病久伤肾,肾阳不足,无以温养脾土,蒸化水湿,肾阴亏损,肝失滋养,均可导致腹胀。

方法1 胃、大肠、小肠投影区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上腹部的胃体表投影区;接着刮拭大、小肠的体表投影区,以上两步都用面刮法,从上往下刮拭;最后刮拭胃、肠在背部的对应区,即第6胸椎至第3骶椎及两侧3寸宽的范围。用面刮法和双角刮法。每个部位都要刮至出现痧痕为止。

方法2 胃俞、大肠俞、气海穴等

用刮痧法。先刮拭背部穴位,分3段刮拭,至阳至悬枢穴,肝俞至胃俞,大肠俞至小肠俞,都从上往下刮拭,刮拭这些穴位可调理肠胃不适;然后刮拭腹部的上脘、下脘、气海穴、天枢穴,用面刮法,刮拭气海可调理全身气机;最后用刮痧板平面按揉足三里,足三里是调理肠胃功能的重要穴位。再将刮痧板垂直按揉太冲穴,太冲是肝经的原穴,可舒肝养胃。

温馨提示

很多食物都会造成腹胀,如牛奶、糯米、豆制品、植物纤维等。所以,食用这些食物要适量。如果有了腹胀的感觉,可以吃萝卜、金橘、槟榔、佛手柑等理气的食物。另外,不良情绪也会削弱消化功能造成腹胀。如若每天进行1小时左右的运动,既可提高人的情绪,也能增加肠胃的蠕动,可以避免腹胀。

腹痛

这里的腹痛是指耻骨以上肚脐以下的部位。腹痛涉及的人群广,男女老幼皆可发病,可单独出现腹痛,也可是其他病症引起的。中医认为单纯性腹痛多因外感风、寒、暑、湿,或者多吃了生冷的食物,或者情绪不畅,气滞血淤所致。

方法1 大椎、长强穴等

用刮痧法与拔火罐相结合的疗法。先用刮痧法,从大椎到长强穴处的脊柱两侧轻刮3行,刮到出现痧痕为止;接着刮拭腰骶椎及其两侧5行和腹背部压痛点,也要刮至出现痧痕为止;最后刮拭下腹部的脐侧区、腹股沟区、膝弯区,刮拭脐侧区时,绕肚脐刮拭,如果患者有痛感时要多刮几次;刮拭腹股沟区时,如果有轻微腹痛也要多刮几次。做以上刮拭时,力度用中等手法,刮拭范围宜广。此疗法每日1次。

另外,如遇患者是因为受凉引起的腹痛,应在刮痧后对神阙进行拔火罐10~15分钟,或可隔姜灸3~5分钟,其效果更好。该法经常应用更具疗效。

方法2 中脘、天柱、关元穴等

采用刮痧之泻法。先刮拭腹部的中脘、天枢、关元,中脘为胃经募穴,刮拭中脘可通腹止痛,天枢为大肠经募穴,关元为小肠经募穴,刮拭这两个穴位,可通调腑病;然后再刮拭下肢的足三里、太冲穴,刮太冲可调理肝气,足三里为四总穴之一,更是治疗肚腹疾病的要穴,中医有“肚腹三里留”之说。

温馨提示

如果是气滞引起的腹痛,可以吃一些白萝卜、大蒜、韭菜或香菇等食物。如果是食滞引起的腹痛,则可以吃一些金橘、橘子、苹果或山楂等能够消食的食物。饭后不要马上进行剧烈的运动,天气寒冷时在室外戴口罩,都可以避免腹痛的发生。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患者不能确定腹痛的原因,应及时就医。

中风后遗症

在脑中风发病一年后,如果还存在半身不遂或者语言障碍或口眼歪斜等症状,这些症状就叫做脑中风后遗症,该时期也叫做脑中风后遗症期,与恢复期相比,恢复速度及程度较慢。

方法1 肩、肠俞、环跳穴等

用刮痧法。按病位取穴,如病在上肢取肩、肩贞、中府、曲池、手三里、外关;如果病在下肢取大肠俞、环跳、髀关、风市、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半身不遂时,各取上下肢用穴3~4个。手法力度适中,从上而下,反复刮至皮肤出现紫红点为止。操作范围宜广。每日或隔日刮拭1次,30次为1个疗程。一定要坚持治疗,若再配合其他疗法时,可提高疗效。

方法2 合谷、养老、昆仑穴等

用刮痧法。第一步先用刮痧板按揉地仓、颊车、承泣、阳白,然后刮拭攒竹,刮拭这些经穴可以疏通面部经脉,活血通络,可治口眼歪斜,有助于面瘫康复。第二步,用面刮法刮拭养老穴、用单角刮法刮拭合谷穴,合谷为专治面部疾患穴位,养老穴可疏经活络,助面瘫康复。第三步,用平面法按揉昆仑穴,再用垂直按揉法按揉内庭穴。

温馨提示

低脂、低盐、低糖、低胆固醇的食物,是这类患者的最佳选择。但为了保证营养摄取的均衡,可以每天吃1~2个鸡蛋,以及适量的瘦肉。同时,还要吃一些补气的食物,如黄芪、党参、当归、田七、丹参等。中风的患者除了每天坚持服药外,也要坚持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如局部按摩、散步和相关的语言训练等,预防中风后造成残疾。另外,患者病后多虚,极易复罹外感,对风邪尤为敏感,所以在生活中要特别注意保暖,在操作中尽量减少掀动衣被和裸露肢体的时间,并随天气变化为患者增减衣被和调节室内温度。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神经官能症。系指精神活动长期持续的过度紧张,使脑的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以精神活动易兴奋和脑力与体力易疲劳为特征,症状特点常表现为失眠、多梦,对躯体细微的不适特别敏感,常感到精神疲乏,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减退,用脑稍久即觉头痛、眼花,还常感肢体无力,不愿多活动。中医认为,神经衰弱的致病病因多种多样,不过比较公认的还是七情致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

方法1 百会、印堂、风府等穴

用点揉和刮痧相结合手法进行治疗。先用刮板的边缘来点揉头面部的百会、太阳、印堂;然后刮拭风府穴;再刮胸部膻中;由里向外刮拭期门、章门;接着刮拭背部的心俞、胆俞、脾俞;最后刮上肢的曲池、内关、神门和下肢的血海、三阴交。每个穴位以刮至微现痧痕止,隔日1次。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