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肯尼迪
48838500000017

第17章 永远的偶像(3)

“不,你根本没有尽全力,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校园里连一名州警察都没有,如此怎么会不发生危险?你必须完成你分内的职责!”说到这里,总统不高兴地挂上电话。

结果,这场骚乱最后还是由肯尼迪总统下令出动联邦军队才得以解决。不过,肯尼迪的本意并不希望采取这种手段,他希望最好可以不动用军力,而是通过州政府以合法、理性的和平方式把问题解决。

肯尼迪冷静而又理性的处理,终于使激动的反对派人士逐渐平静下来。最后,杰姆斯终能如愿以偿进入密西西比州立大学,不过每天都有保安人员陪着他上学、放学。值得欣慰的是,其后杰姆斯再也没有受到骚扰。

另一个事件是1963年5月发生在亚拉巴马州的伯明翰。这儿的人种歧视比其他地方严重得多,因此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博士就在此领导黑人运动,伯明罕市的治安负责人是佛康纳。

1963年5月,马丁·路德·金博士在伯明翰举行了一次示威游行,而佛康纳故意放出警犬来骚扰游行队伍,同时更进一步以水压很强的消防水栓来驱赶示威的群众。佛康纳的这一举措终于惹火了游行的黑人们,在忍无可忍下丧失理智,开始用玻璃瓶或砖块等投掷警察。

州长站在佛康纳这边,还派出了军队来协助他。当天晚上,有一户黑人的住宅被人投掷炸弹,使得当地的黑人群情激奋。马丁·路德·金博士这时慎重地提出废止人种歧视的要求。后来,这场争端终于逐渐平静下来。对这次事件,肯尼迪总统虽然没有直接介入,可是却促使他加速准备提出废止人种歧视的公民权法案。

6月中旬,有两位黑人学生打算进入亚拉巴马州立大学,可是欧拉斯州长坚决反对黑人入学,他竟然亲自拦在校门口,企图阻止这两名学生入学,肯尼迪总统终于大发雷霆。肯尼迪总统立刻决定派出联邦军队,同时下令要把亚拉巴马州的州军编入联邦军之内。

亚拉巴马州军队的副司令官闻讯不得不立即赶往现场,向欧拉斯州长提出忠告:“请您尽快离开这儿吧!”欧拉斯州长离开之后,两名黑人学生才能顺利地办好入学手续。

同一天晚上,肯尼迪总统在电视上告诉全体国民说:“只要是美国人,不论其皮肤颜色或人种,都将被一视同仁,同样享有美国人的权益。”公民权法案终于在国会提出,为了使这个法案能够顺利通过,肯尼迪积极吁请各界人士全力支持。8月,在华盛顿有包括黑人、白人在内的25万人大游行。

这支庞大的游行队伍自始至终都很有秩序,使大家认识到反对人种歧视的运动是有组织、有计划,而且深具实力的。这次大游行,使肯尼迪总统对黑人问题的解决方向有了新的决心。

肯尼迪遇刺

1963年11月22日中午时分,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飞机场外聚集了五千多名群众。由于1964年的大选年将近,而德克萨斯州又一向被认为是全美右翼势力最强的一州,因此肯尼迪总统已开始在此展开选前的游说活动。

这天清晨,达拉斯的天空阴沉沉的,似乎大雨将至,可是到了中午,天气却忽然好转,晴朗的阳光照耀着机场,因此许多市民齐集此处,大家都想亲眼目睹美国总统的风采。飞机抵达机场后,首先下飞机的是第一夫人杰奎琳,她身着桃红色的合身衣服,左手捧着一把红玫瑰花束,款款步下扶梯。

肯尼迪总统随后出现,脸上是开朗的笑容。此时的肯尼迪总统已经46岁,他有一头浓密卷曲的头发,但两鬓也已略见花白的头发,他的下巴已经是双层,眼角也出现了鱼尾纹。群众都热烈迎接总统夫妇的光临。肯尼迪夫妇对有这么多欢迎的群众感到有点意外,因此格外高兴,肯尼迪还转头对身边的德克萨斯州州长康纳利笑了一笑。

总统夫妇及州长一行乘坐汽车,准备前往市立商品馆做演讲。总统夫人和州长夫人领先上了总统的敞篷车,然后肯尼迪总统与康纳利州长才上车。在他们车前的护卫人员发动机车引擎,总统车队缓缓前进。

车队所到之处无不挤满了欢迎的民众。他们既兴奋又好奇,睁大了眼睛望着总统夫妇。尤其妇女们更是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美丽的第一夫人,不自觉地把身子向里移了好几步。

中午12点30分,车队来到离演讲会场很近的一个三叉路口,车队仍然前进得很慢。肯尼迪总统及夫人不时向马路两侧的人潮挥手示意,脸上堆满了亲切的笑容。

虽然已经10月下旬,可是德克萨斯州的阳光依旧耀眼,在他们背后不远的地方有一排苍翠的小丘陵,右前方则是一幢外形独特的红色建筑物。这栋建筑物是一家出版社的仓库,它就像街道上其他的建筑一般,并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

突然间,杰奎琳好像听到枪声,先是连开两枪,然后又加了一枪。与此同时,康纳利州长发出一声惊呼。杰奎琳直觉地望向身旁的丈夫,天哪!她脑子里感到一片空白。坐在她右侧的丈夫已经倒在了血泊中,杰奎琳惊愕得发出一声惊叫。

“啊!怎么回事?”事后,杰奎琳曾对调查人员讲述当时的情景:“在那一瞬间,我的丈夫脸上似乎有很困惑的表情,然后倒在我的膝盖上,就这样维持了一段相当长的时间。”

这3发子弹都是从那栋出版社仓库的窗户里射出来的,其中一发正中总统的头部,另一发穿透总统的脖子和胸部,最后的一发则击伤坐在一旁的康纳利州长。原本十分热闹的达拉斯市刹那间陷入愁云惨雾中。载着肯尼迪总统与康纳利州长的这辆敞篷车,立刻全速开往附近的巴克兰多医院。

达拉斯市的市民们知道肯尼迪总统遇刺之后,都焦急地赶到巴克兰多医院询问消息。总统很快地被医生抬进急救室,检察官和外科大夫匆忙跑进急救室。接着有两位天主教神父也匆匆赶来。

几分钟之后,一位政府发言人向正在焦急等待进一步消息的随行记者宣布说:“约翰·F.肯尼迪总统已于下午1点钟去世了。”

这个令人震惊的噩耗立刻传遍了全世界,全美国不论农村或城市,在这段时刻内所有的工作几乎完全停顿了,所有的国旗都降下一半,各地的教堂纷纷传出钟声,娱乐场所全都停止活动。

国外的传播机构也都暂停了正常的节目或活动,以最快的速度传播这一消息。世界各国领导人都对肯尼迪总统的猝然离世发出唁文。收到这一消息时,赫鲁晓夫正在南部的基辅视察。他当下就赶到莫斯科,去探望美国大使。他称赞肯尼迪总统:“肯尼迪总统的死对世界和平以及希望美苏合作的人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肯尼迪总统一向能切合实际地衡量形势,他相信和平的研讨是最佳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方法,因此极力朝这方向努力。他实在是一位识见卓越、心胸广阔的伟大政治家。”

在法国巴黎,戴高乐总统召开了紧急会议,对肯尼迪总统发表了如下的悼词:“肯尼迪总统是一位在枪口下为祖国而献身的战士,我谨代表所有法国人民向他致以最高的敬意。”

在肯尼迪遭暗杀的达拉斯市,其后接连发生了一连串的事件,使事情越变越复杂。这次事件的真相恐怕永远无法大白于天下。事情发生后不到两小时,暗杀总统的嫌犯奥斯华特就被捕了,可是两天之后,他又被达拉斯的市民杰克·路易枪杀,而且也是在总统去世的巴克兰多医院里。

永远的偶像

肯尼迪总统遇刺之后,到他出殡前的这段时间,大家关注的焦点是他的未亡人——第一夫人杰奎琳。杰奎琳突然遭受打击,固然悲痛欲绝,可是她的言行举止仍中规中矩,不失为第一夫人的风度。相信肯尼迪总统地下有知,也一定会以夫人的威仪为荣。

在肯尼迪被送往医院后,医生告知杰奎琳自己的丈夫回天乏术时,杰奎琳马上脱下自己手上的戒指,套在丈夫的手指上。她身上一直穿着染满丈夫血迹的那件桃红色衣服,一旁的副总统约翰逊夫人体贴地说:“我让人拿一件衣服给你换上好吗?”

杰奎琳低下头看了看沾满血渍的衣服,轻声答道:“谢谢你!还是让我这样穿吧!”就这样,从她随着肯尼迪的遗体坐上飞往华盛顿的飞机参加新总统约翰逊的宣誓就职典礼,一直到回到卡洛琳与小约翰所在的白宫,她始终穿着那件染有丈夫血迹的衣服。

总统去世的第二天,他的遗体被抬进白宫,24日,又被移往国会山庄的大会堂。当灵柩抬离总统最后居住的白宫时,站在棺木旁边的未亡人杰奎琳一手拉着卡洛琳,一手牵着小约翰,小声地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哭。”

灵柩移到国会山庄大会堂后,上面盖着美国国旗,肯尼迪总统生前就是在星条旗下为其崇高的理想宣读奋斗誓言的。

杰奎琳带领女儿跪在灵柩前,手抚棺木亲吻着。跪在她身旁的卡洛琳到底对父亲去世的事实了解多少呢?她知道自己永远见不到父亲了吗?小小的卡洛琳用戴着白手套的双手捣着眼睛,哽咽地说道:“再见,爸爸!”

夜里9点,杰奎琳在罗伯特的陪同下再次回到国会山庄。刚一踏进大会堂,杰奎琳无法自抑地奔到灵柩前,哀恸欲绝地扑了上去,在场的人,莫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25日就要出殡了,新总统约翰逊下令这一天为全民哀悼日。当天,首先由数位年轻的士兵将灵柩抬出国会山庄,这些兵士包括陆、海、空三军官员,其中有白人也有黑人。

在这一刻,不分种族,不分思想,所有的美国人民都真诚地为这位伟大的故总统祈祷。

灵柩被抬到一辆马车上,这辆车由六匹健壮的白马拉着,车后是绵延无尽的送葬行列。紧跟着灵车之后的,是一匹没有人骑的棕色骏马,马腹两侧放着一双马靴,马鞍左侧则吊着一把银色的剑。这匹棕色的骏马表示勇士已经不在了,不能再高踞马上指挥作战。相传这是中国元朝成吉思汗时期凭吊英雄的一种礼仪。

杰奎琳头戴黑纱,身着黑色丧服,由罗伯特搀扶着,跟在灵车后面慢慢走着。

每个人都对她怀着一份深深的同情,但杰奎琳茫然的目光似乎正在与离世的丈夫告别一样。第一夫人的身后跟着卡洛琳和小约翰,他们分别有人搀扶着。这一对儿女似乎还不太懂得是怎么同事,这样的情景更让人们感到一阵莫名的心酸。而这一天恰恰是小约翰的生日,刚满3岁的小约翰该怎样面对这个无奈的生离死别呢?

当天早晨,肯尼迪家族的人在国会山庄为死者举行家祭时,不懂事的小约翰忽然指着灵柩上的国旗大声说:“我要把这面国旗带回家给爸爸看。”

送葬的队伍中有来自世界各国的高级官员,共计1200人。正午,灵柩在哀伤的丧葬乐声中进入圣马修兹教堂。主持丧礼弥撒的仍是与肯尼迪家族有深厚交情的大主教。肃穆的弥撒之后,有雄浑的男声独唱,唱出了人们浓浓的哀思。弥撒结束,灵柩再度由官兵们抬起,又回到炮车上。

站在罗伯特叔叔身旁的小约翰,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然后若有所悟地朝着父亲的灵柩敬了一个礼。送葬的队伍再度随着灵车前进,这次的目的地是阿灵顿国家公墓。肯尼迪总统就葬在这个公墓的小丘上,墓旁有杰奎琳所点燃的“永远的火炬”。

“永远的火炬”就像美国人的希望一般仍在燃烧着,来凭吊肯尼迪总统的人一定都看到这个火炬,同时回忆着肯尼迪总统在其任内所默燃的理想的火炬。

“身为一个男人,能为祖国的自由或宪法而献身,绝不会感到痛苦。”这是肯尼迪生前说过的一句话,回想起来,更让人对这位为国献身的伟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