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四大沟通模式
4882800000021

第21章 编者后记

是你玩游戏,还是游戏玩你?

不知道你身边有没有这样一种人,他有事没事会向你请教问题,你给他任何建议他都点头称是,从来不说任何反对意见,但他最后做出来的东西,却时常和你想象的很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你看了很生气,你对他发火他态度却很好,但事情已经做成,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下次他又来问你,你又给建议,最后他又不按你说的做,你又气得不行……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个新的沟通模式或者叫沟通游戏,我们可以称之为“阳奉阴违”。

按照本书的说法,“沟通游戏”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模式,它是我们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不断重复的沟通方式。当然,玩这种游戏时我们基本上是处于无意识状态,游戏的结果也往往是负面的,发起游戏的人和被卷入游戏的人都不痛快,但下一次,游戏还会重复。

最初接触人际沟通分析学(TA)是在2008年,当时我刚考完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证,正苦于没有一种专业级的沟通术。图书市场上现有的沟通类书籍,好一点的基本都是以个人经验写成,虽然在职场或者亲子沟通等特定的领域有一定的指导性,却没有理论的深度,不能推衍到其他领域。看的时候觉得很有道理,但遇到新的问题时还是不知道怎么办。

刚一接触TA,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

它是如此简单又实用,只是把人的心理状态分成“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儿童状态”,就一下子把沟通中隐藏的含义甚至潜台词都“揭穿”了。

它又是如此深刻,深刻到你可以用它做心理治疗。这个脱胎于精神分析的理论,从心理治疗行业发展出来,50年来,已经对企业管理、亲子教育、婚姻家庭咨询、生涯规划……等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但是,看TA的原着却不是一件让人痛快的事情。姑且不论翻译质量的问题,创始人埃瑞克·伯恩书中的例子都是美国的,表述方式也是美国式的,甚至使用了大量的俚语!当然,作为一本沟通类的图书,大量运用“本地语言”、“土话”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但美国的“土话”却给中国人的理解造成了障碍。

如何让中国人也能理解这样一门实用的沟通理论?这就是本书作者和我一起策划这本书的初衷。

从策划、写作到成书,我们花了近六年的时间。中间经历选题策划再策划再重新策划、稿件修订再修订再最终修订,到最后成书时,我们可以毫不谦虚地说,本书的所有案例都是中国式的,是作者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企业培训、EAP服务中积累起来的中国人特有的沟通故事,本书是一本“接地气”、“有干货”的书!

最后,在这本书的末尾,作为编辑,我想讲讲两点自己的感受。

首先,沟通绝不仅仅是说话。

姑且不论所谓的“身体语言”、“微表情语言”,长期的行为本身也是一种表达和沟通的方式。这里的“行为”既包含了“说话”,也包含了“身体语言”、“表情”,还包含了“举动”和“事情”,是一个日常行为的综合体。比如一个喜欢挑剔丈夫的妻子,无论丈夫做了什么事,妻子都能挑出毛病,表达的方式可能是一句难听的话,也可能是一个不屑的眼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两人之间的心理地位:“我好,你不好”,被定义为“不好”的丈夫就没有了沟通的愿望,也不相信妻子会认同自己,最后夫妻俩都会用一系列“冷暴力行为”来表达对对方的不满。再比如书中的“踢我吧”游戏,那个男孩就是在用长期的不良的行为生生把自己深爱的女孩逼走,另一个“我本孩童”游戏则完全是行为表现。

其次,游戏是“可以玩”的。

这一点对理解这本书来说更加重要。由于TA是从心理咨询领域发展出来的,它最初研究的都是所谓“适应不良”的沟通游戏,是人们在无意识、没有自我觉察的情况下反复使用的不良的沟通模式。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里的“游戏”其实是一种负面的行为。但是,作者也对我提出:“在有觉察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游戏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比如当朋友向我们要建议时,我们可以用‘是的,但是’来试探他是否真的想要建议,如果发现他一直说‘但是’,就要把这个模式告诉他,让其体会他到底需要什么。”更进一步来说,如果我们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挫败对方不合理的甚至是强加于我们的建议,我们也可以自己主动来“玩”这个“是的,但是”游戏——每种游戏都有不同的功能,在生活中,为了实现不同的目的,我们也完全可以灵活地使用这些游戏,游戏其实是“中性”的。

当你没有自我觉察时,是游戏在玩你。

如果你觉察了,你就可以真正地开始玩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