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苏格拉底
德尔斐神谕说,苏格拉底是全希腊最有智慧的人。尽管没有人能否认苏格拉底的非凡,但有关他青年时期的事迹却不为人知。
有人说,苏格拉底在年轻时打算继承父亲的工作,做一名雕刻师,可是,没人知道这是他多大时的事。著名的旅行家毛沙尼亚斯,在公元2世纪写的一本书——《希腊旅游介绍》中提到,阿库拉普利斯的入口有一尊“美丽的女神像”,传说是苏格拉底的作品,可是,直到现在,史学家仍不采纳这种说法。
伟大如苏格拉底,一定留下了不少传闻轶事。有些传闻或许并非随便捏造,而是具有某些根据的。今天的我们只能从传说中大致揣摩苏格拉底年轻时的情形。比如说,有人指出苏格拉底是个专放高利贷的人,可是,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以苏格拉底为原形创作了名为《云》的喜剧,其中并未提到苏格拉底放高利贷的事。
一提到青年,就不免使人联想到神圣的爱情。可是,恋爱以及所有与异性有关的事情,似乎很少和苏格拉底有关,至少目前尚未发现有关这类事的记载。当他已经70岁高龄时,却还像个襁褓中的幼儿一样单纯。如果说,他对男女间的情感抱以非常纯真的看法,似乎也有失偏颇,因为在当时雅典混乱不堪的社会风气之中,他又是出了名的节制者,所以在感情上,他是否真的始终如一,我们也无法肯定。
苏格拉底认为灵魂独立而且不灭,如果按这个逻辑进行分析,苏格拉底的生活应该是很单纯的,他天性纯良,关心所有天地间的事情。所以,在当时的文化、艺术中心雅典,苏格拉底找到了他的归宿。
神秘的声音
宗教与哲学是人类生活的两大精神支柱,两者也彼此渗透、影响。苏格拉底自称有一种无形的、内在的声音在指导他的行为——这种声音被称为“神秘的声音”。
这个“声音”自他幼年时就在他左右,而且常在他心中突然出现,也是使他继续生存,或者说维持他生活的一种魔力,就像是守护在他身边的魂灵一样。柏拉图将之称为“奇异的征兆”或“奇异的东西”。
一次,苏格拉底受邀参加悲剧诗人阿加松举行的宴会,他边走边想,因此步速很慢。为了不耽误别人,他让与他同行的人先走,可最终独自行路的他却走到了阿加松隔壁人家的大门前,站在那儿发呆。别人喊他,他似乎根本听不见,仍然站在那儿,这种事儿经常在他身上发生。后来,人们如果看到他这样,就知道他又陷入深思了。
苏格拉底到阿加松家后,阿加松请他讲讲到底在想些什么。苏格拉底回答道:“如果让智慧在我们之间互相碰撞、震荡,它就会从我们中比较多的一方自动汇入比较匮乏的一方。就像一整杯水,会通过毛线,一点点流到一只空杯子里一样。”
无论这种“奇异的声音”,他是如何感受到的。但只要服从它,就是对神的绝对信任。不管这个世界有没有神,对苏格拉底来说,他都必须依从那个声音的指引。
一旦这种“奇异”的声音在苏格拉底心中响起,他就会进入一种忘我状态,让人觉得他魂不守舍。事实上,他并没有钻研或思考任何具体问题,他只是在感受某种具有神秘性的存在,这就是“冥想”。
冥想可以在任何时间或地点进行。冥想时,周围的一切客观事物都完全与冥想者无关,而冥想的时间,有长有短。一次,苏格拉底在波提亚的阵地中,整整站了一天一夜,纹丝不动。苏格拉底周围的人都知道他的生活习惯,所以,大家平时都随着他的心性,不加干预。
苏格拉底到底体验了什么?没人知道。他是否听到了“神的声音”或接受了“神的委托”呢?
有关他内心的这些声音,可以说是“超自然的”。这声音通常在向他提出某种警告,如果他无视或忽视了这种警告,那就会有不幸的事降临。一旦有尚未预知的危险来临或将发生不幸时,不安感会紧紧地抓住他,然后,神秘的声音就会告诉苏格拉底一些事情。苏格拉底非常重视这种声音,认为一定要遵从它的指示:这声音不仅告诉苏格拉底该如何约束自身,有时也会指导别人的行为。这种指示无所谓对错,因为它从不发出与伦理有关的行为指示。
而泰勒认为,所谓的“神秘的声音”,是苏格拉底对“可能到来的厄运”的一种敏感的洞察力。他将这种“神秘东西的指示”广泛地宣传,虽然动机是好的,但有人认为他这是妖言惑众,亵渎神明。结果,这成为了苏格拉底被控告的原因之一。
根据柏拉图在《对话录》中的记载,苏格拉底对“死亡”格外关注,他坚信人死后会到另一个世界。《斐德罗篇》与《理想国》中都引述了苏格拉底谈到天堂与地狱时讲述的充满想象的神话。
苏格拉底诞生时,在爱琴海的美里塔斯(小亚细亚西岸的一个希腊古城)所产生的哲学和科学已经发展了近一个世纪。在客蒙和伯利克里的领导下,此时的雅典不但是希腊政治和经济的中心,也是各方思想会聚交流的中心——一个名副其实的思想界圣地。
公元前6世纪左右在美里塔斯成长的科学与哲学,在伯利克里时代,经由伊奥尼亚的数学天才毕达哥拉斯,从爱琴海地区传到了意大利南部。东方的文化也在此时渐渐传到了西方。东西方在天文学、数学、生物学等学科领域彼此影响,这种影响是在理性和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
苏格拉底20岁左右时,东西方的宇宙学说已分别独立地发展成两个体系,并且相互对立。东方的宇宙观是一元论,西方的则是二元或多元论。
东方的一元论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包括精神)都由“气”构成。而西方与之不同的看法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恩培多克勒的观点。他认为,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土、水、火、气所组成的,它们彼此碰撞、融合而成了万物。
另外一个说法,是毕达哥拉斯学派所提出的。他们认为,数学能解决一切问题,包括宇宙的奥秘,所以他们提出的原理就是一些严密的数学公式。他们认为万物是由“点”或“单位”组成的,这些“单位”或“点”以特定的几何形态排列。
东西方对万物起源的不同看法,为哲人们的讨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这些讨论必然是苏格拉底所关心的。这些争辩所产生的思想之花,无疑也刺激了苏格拉底的思想,为他的卓越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年轻时,热衷于追求自然科学知识。他常思考的内容是: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如何出现的?又是如何消亡的?他热切地追求这类问题的答案。
根据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的记载,苏格拉底年轻时,就对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有了相当程度的认识,而柏拉图在《斐德罗篇》中也有类似的描写。由此可知,苏格拉底当时确实涉猎广泛,研究过东西方流行的各种不同的宇宙形成说。
因为研究自然,他脑海中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什么皮肤会有冷热等感觉?为什么人们说某些东西腐烂后会变成其他的物质?他想,这或许是空气造成的,或许是火,或许是生物本身,或许是其他什么原因,或许都不是。
种种问题困扰着他,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阿那克萨哥拉斯的著作,忽然间,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答案。
阿那克萨哥拉斯认为“理性”为世间万物建立了秩序,也是万物存在的根本原因。
苏格拉底从阿那克萨哥拉斯的书中感受到“万物生存的原因”,因此他觉得异常的高兴。阿那克萨哥拉斯在书中说:“理性是维持万物秩序的原因。”这句话对苏格拉底来说,意义非凡,当他继续阅读此书时,又发现了不少新问题。不过无论如何,他觉得自己已经找到了通往他所追求的世界的路径。
那么,“理性是维持万物秩序的原因”是什么意思?这是说,理性规定了万物存在的地点,让万物处在最恰当的位置,也让行星按照一定规则运行。每一种东西如何诞生?如何消灭?如何存在?……人类要想弄清楚这些,就必须清楚别的东西对它的影响,或是它本身对别的东西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良好的秩序建立在什么条件基础上。
在苏格拉底看来,阿那克萨哥拉斯的学说,等于告诉了他宇宙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法则,而人类必须要做的,就是研究人类本身及其他与人类有关的事物。
苏格拉底期待进一步了解大自然并彻底清楚天体的运动规律。他希望知道太阳、月亮和其他星球如何移动,它们之间是否能彼此影响?但是阿那克萨哥拉斯却一直强调,所有物体都基于理性而建立秩序,他们现在的情形,就是最好的情形。换句话说,他只指出“理性”是万物存在的基础,却没有进一步说明为什么这样就是最好的,更没有说明“理性”所主宰的宇宙是明智与计划的化身。
阿那克萨哥拉斯的理论曾使苏格拉底以为找到了真理,但是当他进一步研究后,他又失望了,他只好承认自己“毫无研究自然科学的头脑”,又去找寻另一条道路。他成功了,而且成为了一名大师——辩证法和苏格拉底式诘问就是他找到的另一条研究途径。
无知之知=最有智慧
人都有自己百思不解且又无法让别人帮忙解决的问题,一些苦恼便因此而产生。然而具体到每个人时,由于个人的情况不尽相同,所以部分人的苦闷时期很长,部分人则很短。苏格拉底大概是在30至40岁左右,抑或是20多岁时遭遇到了这种痛苦。
苏格拉底费尽心机才找到阿那克萨哥拉斯,并对他抱以无限期望,可是他最终还是让苏格拉底失望了。苏格拉底没有真正的老师,他必须在混沌中独自探索道路,靠自己的努力,寻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