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杜甫
48825000000012

第12章 悄然长逝(2)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登楼》

六月,严武推荐杜甫为节度使署参谋及工部员外郎。杜甫就任后,严武对他关怀备至,完全没有以上对下的威严,故而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杜甫心中也十分愁苦,他并不是攀关系或依靠逢迎才得到这个官职,可是同僚们哪里肯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下,杜甫的心情可想而知。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

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

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宿府》

虽然安史之乱已经平定,但代宗即位后,吐蕃又大举入侵中原,长安一度沦陷。后来郭子仪率军击退吐蕃,但西南边境依然岌岌可危。严武到任后,整顿军纪,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巴蜀之地才算安定下来。严武击败吐蕃后,加拜吏部尚书,这时他才39岁,便已功业彪炳,如日中天。杜甫自然也为他的成功而高兴,但因杜甫在节度使参谋任上十分不愉快,且身体衰弱多病,所以再三请辞想回草堂休养,严武也只好勉强答应。杜甫担任这个工部员外郎的职位还不到半年,但是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这是杜甫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官衔。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杜甫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年里,王维、李白、房琯、郑虔、苏源明等相继去世。代宗永泰元年(765年)正月,高适又病逝于长安,杜甫眼见旧日好友一一凋零,心中感伤万分。没想到五月间,正值春秋鼎盛的严武竟然一病不起,死于任所,这更使得杜甫伤痛哀悼不已。

严武的棺椁被置于船中,归返洛阳安葬。杜甫赶到江边送这位朋友最后一程。他看着船上随风飘扬的白幔渐渐远去,不禁潸然泪下。

素幔随流水,归舟返旧京。

老亲如宿昔,部曲异平生。

风送蛟龙雨,天长骠骑营。

一哀三峡暮,遗后见君情。

——《哭严仆射归榇》

寂寥残年

严武去世后,杜甫沉湎于回忆中,常常触景伤情。之后各武将飞扬跋扈,蜀中大乱,边关少数民族又时常侵犯边境,局势的不稳逼得杜甫不得不离开成都。五月末,告别草堂,告别淙淙细流的浣花溪,杜甫一家乘舟东下,经过嘉州(今四川乐山)、戎州(今四川宜宾)、重庆至忠州(今重庆忠县),在江边一座寺庙住了两个月后,九月间到达云安(今重庆云阳),疲累困顿的跋涉使得杜甫旧疾复发,于是便留在云安养病。

几经烽火流离,杜甫觉得一片茫然,54岁的他,这时已消退了热情,磨灭了雄心,名利对他来说已没有任何意义。他常茫然地望着江面,无可奈何地接受这终生飘零的命运。此时又赶上旧病复发,于是杜甫便在病榻上将旅于舟上的感慨宣泄于诗句。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

次年春天,杜甫觉得身体好一些了,便举家迁往夔州,暂时居住在城内的西阁。夔州都督对杜甫颇有资助,夔州境内的东瀼溪两岸有公田百顷,据说公孙述曾在这里屯田,所以叫作东屯。杜甫在这里租到一些公田耕种。夔州是三峡中的一处山城,背山面水,风景绝佳,且三峡之一的瞿塘峡又在附近,极尽山光水色的旖旎。夔州城东就是著名的白帝城,此城建在江边险峻的断崖上,登城瞭望可见江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这时期,杜甫写下许多著名的诗句。他潜心创作,刻苦经营,暮年飘零、羁旅异地、面对满目萧条的秋景而引起的家国之思,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悲叹等都一一融入诗句中,所以这一时期杜甫的七言律诗大放异彩,不仅有丰沛的情感内容,且创新了诗歌的形式,如《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这类的大型诗组,都在杜甫笔下一一呈现。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秋兴》其一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秋兴》其二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

——《秋兴》其三

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直北关山金鼓震,征西车马羽书迟。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秋兴》其四

蓬莱宫阙对南山,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点朝班。

——《秋兴》其五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珠帘绣柱围黄鹄,锦缆牙樯起白鸥。

回首可怜歌舞地,秦中自古帝王州。

——《秋兴》其六

昆明池水汉时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织女机丝虚夜月,石鲸鳞甲动秋风。

波漂菰米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

关塞极天惟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秋兴》其七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喙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秋兴》其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生平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其一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咏怀古迹》其二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咏怀古迹》其三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礼同。

——《咏怀古迹》其四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咏怀古迹》其五

杜甫不仅在《秋兴》八首中隐寓出思君怀乡的愁绪,在《咏怀古迹》五首里,更表露了他对为国尽忠的向往,以及半生凄凉,终不为朝廷所识的遗憾。杜甫自比庾信,有“暮年诗赋动江关”的自信,他敬佩孔明为国而死的忠贞,这些情绪其实都是因为郁郁不得志,在慨然怀古思今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如此气象恢弘!诗作表面上是伤怀遗迹和古人,事实上是感叹自己营营一生竟落得漂泊无依的境地!另外还有更为凄怆悲凉的词句,倾诉余年的萧索。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阁夜》

老态龙钟的杜甫已知道残年不可恃,想要回到故乡的欲望日益强烈,他殷切地盼望能和弟妹团圆,然而战乱未定,始终未能成行,他心中一直觉得遗憾。杜甫搬到瀼溪草堂不久后,竟意外地接到弟弟杜观的书信,信上说不久即到夔州看望杜甫,这个消息使杜甫兴奋了很久。可惜兄弟相聚几日后,杜观便起程前往蓝田(今陕西蓝田)。兄弟二人不得不再次分别,不过杜甫对这次离别并没有惆怅感伤,反而觉得很安慰。晚年寂寥,还能与兄弟见上一面,他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湘江水逝

自大历元年(766年)到夔州,杜甫一家在生活上虽然还过得去,但是当地潮湿的气候使得杜甫不能适应,他想要离开这里。大历三年(768年)正月中旬,杜甫一家自白帝城起航,出三峡,首先到了荆州(今湖北荆州),秋季又到公安县(今湖北公安),岁暮时抵达岳州(今湖南岳阳)。

在安定的土地上求温饱对杜甫来说本就艰难不易,更何况是漂浮无定的水上生活,杜甫年已老迈,无法营生,只能依靠儿女们偶尔捕鱼卖鱼勉强度日。杜甫也曾想去投靠各地亲友,但依赖别人生存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因而这里停一个月,那里停数十天,以船为家,不知道哪里才是彼岸。

在岳州,杜甫登岳阳楼见水势辽阔,天地悠悠,沧海一粟,想到飘零半生,亲朋零落,不禁老泪纵横,悲从中来,遂有《登岳阳楼》的感伤。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

这时的杜甫耳朵已半聋,手臂很不灵活。第二年三月间,杜甫先到潭州(今湖南长沙),后来又到衡州(今湖南衡阳)逗留了些时日,夏季又再回到潭州。

大历五年(770年)春,杜甫在潭州靠着在渔市摆摊卖药来维持生计,有一天他竟然遇见了玄宗时的乐师李龟年,他也流落到潭州。杜甫昔年常到岐王李范或崔涤家里听李龟年的演奏,如今乱世他乡,竟能再度遇到故人,杜甫心中既欣喜又感慨,转而吟哦成诗,短短的四句诗道出了幽幽的叹息和无奈。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

回想起昔日长安的繁华,至今已十数年了,如今的长安残破不堪,连当初受玄宗宠爱的乐师如今也落得漂泊四方,靠卖唱为生的境地,时移世易,怎能不令人叹息再三。

杜甫摆摊卖药的收入根本不足以维持生计,时常入不敷出,这时他听说舅父崔玮在郴州任录事参军,于是放弃了卖药生涯,溯郴水入耒阳(今湖南耒阳),没想到遇江水大涨,小舟无法前行,只得停泊在方田驿。这一困就将杜甫围困了五天之久,他与外界断了联络,粮食也逐渐告罄。幸亏耒阳县令聂某听到这个消息后,修书慰问,并馈赠了许多酒肉,使得杜甫一家免于被饿死的命运。杜甫当时还写了首诗作为答谢。

江水一直不退,杜甫无奈之下只得北上回衡州。等水势退去后,聂县令派人来迎接杜甫,却找不到他的踪迹,他以为杜甫一家已死于江中,聂县令以敬悼的心情在耒阳城北为杜甫筑了一座空墓,作为纪念。当时曾有一传说,杜甫因为十多天没吃东西,当耒阳县令来迎接他,并带来牛肉白酒时,他由于饿得太久,于是猛吃猛喝,却不料因此一夜之间暴毙。

事实上,当杜甫胀死的谣言流传甚广时,他已经回到衡阳。倦极思归,贫病交迫的杜甫因长年逐水而居,宿疾转剧,风湿缠身,卧倒船中。悠悠江水都承载不了他的乡愁。杜甫知道自己的病体拖不了多久,想祈求诸位亲友资助他返回故乡,于是作了一首《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中除透露意欲返乡的愿望外,还表现了杜甫不忘国难、关切民生的悲悯胸襟。

秋末,杜甫已病入膏肓,小舟静泊于水流之上,江岸秋叶一地,江面寒雾笼罩,满目的凄凉萧瑟,仿佛在为杜甫的病危而哀叹。秋天过后,寒意更浓,杜甫抵抗不了死神的召唤,终于带着一生的愁怀和未竟的心愿,遗憾地与世长辞了。

这位伟大的诗人在冬风乍起的时节悄然病逝于湘江舟中。江面一片寂然,白雾茫茫,只听得水流呜咽和家人们的哀泣声。由于家贫无力安葬,杜甫的灵柩暂时厝在岳州,可怜这位伟大的诗人半生飘零,死后魂魄亦不得归返故土,时为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杜甫享年59岁。

直到43年后的宪宗元和八年(813年),杜甫的孙子杜嗣业才有能力赴岳州移柩返回偃师(今河南偃师),葬之于首阳山下杜预与杜审言的墓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