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鱼略传
孔雀鱼与霓虹脂鲤科等作为热带鱼的代表种类,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观赏鱼。它被大众广泛了解是在1850年前后,由英国著名植物学家雷库麦阿·古比在南美洲的特立尼达岛上采集并带回了这种鱼。当时担任大英博物馆馆长的鱼类学家库因坦将这种鱼命名为Girardinusguppy,但是两年后发现该种类已经被命名过,按照最先命名成立的原则,G.guppy不能作为该种类的学名,但却成为这种鱼的流行名称被广为接受,并一直流传到现在。经过几次重新分类之后,现在该种类的学名为Poeciliareticulate。
孔雀鱼在观赏鱼中被归为卵胎生鳉鱼科类,近亲类有新月鱼、剑尾鱼和黑玛丽鱼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在繁殖的时候不是产卵,而是以幼鱼的形态出生。因此,该种类的繁殖比较容易,甚至繁殖也成为饲养者的乐趣之一。另外,该种类极易发生变异,每一代的交换也十分迅速,所以人们更乐于对它们进行品种改良,很多热带鱼爱好者甚至只沉迷于饲养这一个种类。
虽然同属于孔雀鱼,但它们的遗传因素和观赏方法却各有不同,因此可以分为国产孔雀鱼、国外孔雀鱼、地区孔雀鱼等,下面逐一介绍这些分类的特点。
国产孔雀鱼
指在国内经过甄选和淘汰,在维持原有的繁殖谱系的基础上进行繁殖得到的孔雀鱼种类。该种类多遗传构成清晰,所以多代饲养和品种改良更为容易,这也是该类的魅力所在。本书将主要对国产孔雀鱼进行介绍。
国外孔雀鱼
主要是指在东南亚各地大量繁殖、进口到国内并销售的孔雀鱼种类。该类孔雀鱼具有个体大、颜色鲜艳和价格低廉的特点,因此深受欢迎。该类孔雀鱼有时候会繁殖出完全不同的幼鱼,颜色、形态的变异十分显著。饲养方法与国产孔雀鱼并无差异。
地区孔雀鱼
一般来说,在市面上流通的孔雀鱼几乎都是经过改良的品种,只有一小部分是由原产地采集并进口来的种类,这些孔雀鱼被标以“××地区”等名称。有些品种看起来并不能肯定是否是孔雀鱼的原生种类,但在饲养这种孔雀鱼的时候应该避免改良和杂交。有时候一些改良后的品种被放到野外也被当作“××地区”种类,实际上这种野化种类应该被称为“野生孔雀鱼”,与“××地区”孔雀鱼是完全不同的。
孔雀鱼的身体结构
孔雀鱼是一种雌性与雄性在身体大小、形态方面都有显著差异的鱼类。先来看看它们之间的不同吧,这些不同点可以为饲养者在选择个体时提供参考。
雄性♂
成鱼的体长约2.5cm~3cm。但是,有些野生种类体长只有2cm左右。
背鳍
虽然没有尾鳍长,但孔雀鱼的背鳍也比较大。不同种类的背鳍,形状也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呈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并且经常会直立起来,十分惹人喜爱。它们在水中转身时,背鳍会像小旗帜一样,姿态优雅。
臀鳍
这个部位是雄性与雌性差别最为显著的部分。雄性成鱼的臀鳍发育成棒状,成为用来交尾的器官。平时臀鳍向后伸展,交尾时会伸向身体的横向或前方。
尾鳍
也许这是最具孔雀鱼特征的部位。基本上以呈三角形为多,也有一些种类的尾鳍为其他形状。尾鳍越大,观赏性越强,在一些比赛中,尾鳍的形状和与身体的协调情况都是评价的重要方面。
身体
除去头部和鳍的部位称为身体,身体部位的特征也根据品种不同而具有差异。孔雀鱼的身体上,肛门前面的部分称为“上半身”,后半部分称为“笔筒”(或者叫做尾柄部)。如果笔筒部过于纤细,就不能支撑较大的尾鳍。另外,孔雀鱼身体的眼睛后面、胸鳍上部称为“背”,有些品种在这个部位具有独特的花纹。孔雀鱼身体的尾部多呈下降形态,但尽量选择一些平直的个体进行饲养。
鳍
与色彩斑斓的雄性相比,雌性多少显得有些朴素,但有些品种的雌性与雄性一样,在鳍和身体部位具有漂亮的颜色。另外在缎带孔雀鱼和燕尾孔雀鱼等长鳍品种中,雌性的背鳍和臀鳍都会呈直立状态,也具有很强的观赏价值。在饲养时应该选择身体形态完好的个体,并且应该注意检查左右胸鳍的大小是否相同。
身体
雌性最显著的身体特征是具有比较突出的腹部。随着个体的不断成长和生育,雌鱼的腹部会逐渐增大,因此在幼年阶段,即使腹部尚未鼓出也不会有问题。雌性个体每次最多可以生育100多条幼鱼,但并不是腹部越大所生育的幼鱼越多。另外,雌性对于整个身体系统的维持并不完全依靠腹部,而是依靠全身的平衡。
雌性♀
雌性成鱼的体长约3.5cm~4cm。有些大的个体能够达到5cm。
妊娠斑
雌性的后腹部和肛门周围会出现黑色的斑纹,这就是“妊娠斑”。而且,这种妊娠斑的范围会随着雌鱼腹中的幼鱼不断成长而逐渐扩大,因此可以由此判断雌鱼的生育时间。阿鲁比诺孔雀鱼和金孔雀鱼的雌鱼没有该特征,所以比较难以判断其生育时间,但在临近生育时也可以看到幼鱼的眼睛,并由此作为判断其生育时间的依据。
体色的变化
孔雀鱼的最大魅力在于它们富于变化的色彩和花纹,而基本体色是其变化的基础。基本体色发生变化后,即使同样色彩和花纹,也会呈现完全不同的外观,十分有趣。除了下面介绍的各个品种之外,还有一些诸如银孔雀鱼(虎斑×蓝色)、乳色(黄化×虎斑)的品种,但不太常见。可以将这些不常见的品种作为自己在饲养过程中进行品种改良的目标,不断尝试改良也是饲养孔雀鱼的乐趣之一。
不包含任何变异,其体色保持了野生状态下本来的色彩,因此也被称为野生体色孔雀鱼、灰孔雀鱼或普通种孔雀鱼。
体色呈透明黄色。很多个体与白子相似,但黄化孔雀鱼的眼睛是黑色的,可以由此进行区分。
白子(鲁奇诺)
完全不含黑色素的透明体色,该种类的眼睛部位变红是基本变异特征,但日本的孔雀鱼却略微带有紫色,即所谓的葡萄眼。
真红眼白子
属于白子,但眼睛呈红色,身体带有白色。该白子种类与左侧种类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遗传特色上都不相同,由此可以加以区分。通常,该种类被略称为RRE白子。
虎斑孔雀鱼
有着与黄化孔雀鱼相似的透明体色,鳞片边缘呈黑色是该种类的特征。头部也有黑色,使全身笼罩着一层神秘色彩。
白孔雀鱼
如黄化孔雀鱼的金色消除之后的色彩,身体显得更加透明。该种类是黄化孔雀鱼与蓝孔雀鱼交配之后得到的品种。
未发生变异的身体颜色特点
白金孔雀鱼
体表颜色呈黄金或白金似的金属光泽,该种类的身体颜色并未发生变异。这种色彩也会出现在白子和黄化孔雀鱼的体色上。
蓝孔雀鱼
完全去掉了黄色之后的蓝色,同时,体色也泛着一点浅灰或青色,这是该种类的特征。该种类具有幽暗的神秘感。
超级白孔雀鱼
RRE白子、黄化和蓝孔雀鱼三个品种的劣势相加后得到的种类。该种类的个体多不具备金孔雀鱼的遗传特征。
金属孔雀鱼
上半身呈现金属光泽(类似于略暗的青铜色),有些个体全身都呈这种金属色。
尾鳍的色彩
提起孔雀鱼,很多人都会立刻联想到有着三角形大尾巴的鱼。的确,几乎所有的孔雀鱼品种都是由三角形尾鳍的种类发展而来的。但是,除此之外,孔雀鱼还有很多种类拥有不同的尾鳍色彩和形状。大体上可以分为三角形尾鳍和扇面状尾鳍的孔雀鱼种类,以及具有尖锐性突出尾鳍的野生孔雀鱼种类,当然,最常见的仍然是三角形尾鳍孔雀鱼。三角形尾鳍孔雀鱼还可以根据尾鳍的色彩将多色花纹的孔雀鱼种类称为全色孔雀鱼,将单色均一的种类称为固态色孔雀鱼。而一些地区性野生品种则在上述两者之间保持足够的个性。很多人都喜欢具有与三角形尾鳍孔雀鱼完全不同的姿态的种类,而且这些种类与各种水草似乎更易相映成趣,因此近些年来颇受欢迎。
三角形尾鳍孔雀鱼
这种尾鳍在孔雀鱼种类中是最常见的形状,所以很多时候会将三角形尾鳍从该种类的名称中省略。这种尾鳍的边缘部位比较整齐,上下角均为锐角的形状最为理想。
扇状尾鳍孔雀鱼
扇状尾鳍比三角形尾鳍的角度更大,边角略带弧形,很像扇子的形状。
蕾丝尾鳍孔雀鱼
这种尾鳍像三角形尾鳍的中央部位开了个大的岔口。上下边缘较长,但如果形状不完整,就会显得中间似乎缺损了一部分似的。
蕾丝尾鳍(剑类)
该种类的尾鳍上下边缘部分略带弧形,有些形状不完整的个体与双剑尾鳍种类难以区分,这种尾鳍仅限于一些特定品种。
上剑形尾鳍
该种类的尾鳍只有上部边缘部分较长,而只有下部边缘较长的种类称为下剑尾鳍。色彩和花纹一直延伸至剑端的个体比较少见。
长锥形尾鳍
尾鳍的中央部位有一条较长的软条伸出。很多个体的尾鳍都呈分开状,因此完整尾鳍的个体比较少见。
双剑尾鳍
该种类的尾鳍上下边缘部分较长,正如名字中的剑所描述的一样,尾鳍的上下边缘部分比较尖锐的个体更受欢迎。
圆形尾鳍
这种尾鳍没有突出的部分,尾鳍整体呈圆形。该种类的孔雀鱼原来比较少见,但近年来随着蛇斑圆形尾鳍孔雀鱼的出现而变得比较常见。
矛状尾鳍
像长矛的尖端部位一样,由中央部分向周围呈放射状并渐渐变细。如蜡烛的火焰般的形状最为理想。
长鳍孔雀鱼
这类孔雀鱼的尾鳍无论是什么形状,但都很长,因此被称为长鳍孔雀鱼。缎带孔雀鱼和燕尾孔雀鱼的雄鱼一样,其臀鳍在交尾中已经没有任何作用,所以要保持该品种特性,需要寻找一些普通种类。
缎带孔雀鱼
一方面尾鳍的形状比较完整,但同时,其他鳍又像缎带一样飘展。优雅的姿态使该类孔雀鱼深受欢迎。这种孔雀鱼的培育并不很难。
燕尾孔雀鱼
尾鳍的软条呈不规则形状的伸展。该类孔雀鱼与缎带孔雀鱼在遗传方面具有不同的基因,因此,在培育上,此类孔雀鱼更为困难一些。
超级长鳍孔雀鱼
最近才引起广泛注意的种类,很长的背鳍是该种类的特征。该种类有些用Fa命名。